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7 毫秒
1.
防御素与鼻黏膜免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上世纪上半叶Fleming发现青霉素以来,已陆续有400多种抗生素投入临床应用,为人类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人类不得不面对一个严峻的事实,即所有的抗生素均有其耐药菌株,而一些过去得到较好控制的感染性疾病(如结核病)现在渐有扩散的趋势。因此,发展新的抗微生物战略势在必行。于是,越来越多的目光聚焦在对  相似文献   

2.
细菌生物膜(bacterial biofilm,BBF)是细菌自行集合的多细胞复合体,生物膜内细菌能模拟多细胞生物的行为,可以相互协调共同享有最经济合理的生存条件,并且显著增强对抗生素、杀菌剂以及机体免疫系统的抵抗能力,成为临床上难治性感染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中耳感染性疾病如:慢性中耳炎、胆脂瘤和中耳植入材料的相关感染都与BBF有关。本文介绍BBF的定义、形成、人类疾病的BBF表型和其致病机制,并对BBF相关的中耳持续性或慢性感染性疾病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小儿喉乳头状瘤是小儿喉部常见的良性肿瘤,多数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有关。临床上具有生长迅速、多病灶、易复发、生物行为不确定性,易向下呼吸道蔓延等特点[1]。80%发病于7岁前,随着年龄增长有自限趋势,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2]。本病  相似文献   

4.
细菌生物膜(bacterial biofilm,BBF)是细菌自行集合的多细胞复合体,生物膜内细菌能模拟多细胞生物的行为,可以相互协调共同享有最经济合理的生存条件,并且显著增强对抗生素、杀菌剂以及机体免疫系统的抵抗能力,成为临床上难治性感染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中耳感染性疾病如:慢性中耳炎、胆脂瘤和中耳植入材料的相关感染都与BBF有关。本文介绍BBF的定义、形成、人类疾病的BBF表型和其致病机制,并对BBF相关的中耳持续性或慢性感染性疾病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cut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AURTI)是临床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主要包括急性咽(峡)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喉炎、急性会厌炎、急性鼻窦炎及急性中耳炎等。AURTI的临床诊断不困难,但它的治疗却是一个有挑战性的问题,其中如何选用最恰当的抗生素则是关键的问题,尤其是近年来,由于AURTI的主要致病菌对常用的治疗抗生素逐渐产生耐药性,使得这个问题变得愈加重要。  相似文献   

6.
随着免疫学研究的进展,对某些顽固性、复发性中耳炎的病因及治疗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临床上有时遇到一些中耳感染的病例病程迁延,虽经抗生素或多次手术处理但效果不佳,可能系有某些潜在因素影响了对感染的治疗。近年来一些学者对此类病例的免疫系统进行了详细研究,证明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对中耳感染性疾病具有重要影响。免疫缺陷可以成为顽固性、复发性中耳炎的重要病因。免疫系统是机体抵抗感染的一个重要的生物防御系统,当其某一环节有缺陷时,临床上将出现易感染现象。如Sasaki报告3例顽固性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前炎症细胞因子 (proinflammatorycytokine)、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 ,TNFα)和白细胞介素 1β(Interleukin 1β ,IL 1β)mRNA在慢性鼻窦炎病人和健康人鼻黏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 ,分析鼻黏膜上皮细胞在鼻粘膜天然免疫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核酸分子原位杂交技术检测 3 0例慢性鼻窦炎病人和 2 1例健康人鼻黏膜上皮细胞中TNFα和IL 1βmRNA的表达。 结果 TNFα和IL 1βmRNA在 3 0例慢性鼻窦炎上皮细胞中均有表达 ,且分别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13 ,P <0 .0 1)和 (t=7.74,P <0 .0 1)。结论 鼻黏膜上皮细胞可通过产生前炎症细胞因子、TNFα和IL 1β主动参与粘膜炎症。表明鼻黏膜上皮不仅是单纯的物理屏障 ,同时在黏膜天然免疫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8.
我国先天性小耳畸形发病率约为 0 .0 85‰ ,其中多伴发其它畸形 ,以颌面部多见[1] 。我科于 2 0 0 2年 1月收治 1例小耳畸形伴咽峡畸形及面神经麻痹的患者 ,报告如下。患者 ,女 ,2 1岁 ,出生后发现右侧耳廓小 ,上半部卷曲 ;左侧耳廓仅残留约黄豆大小赘生物 ,无外耳道。双耳听力较差。 1年半前在外院行“右侧全耳再造Ⅰ期手术 ,右侧鼓室成形术” ,术后再造耳廓存活良好 ,右侧听力有所提高。父母非近亲结婚。母怀孕早期有服药史 (具体不详 )。家族中无类似病史。检查左侧耳廓仅残留约黄豆大小赘生物 ,外耳道骨性闭锁。右侧再造耳廓形态同正常…  相似文献   

9.
<正>坏死性外耳道炎(necrotizing otitis externa,NOE)是一种临床上不常见但可危及生命的外耳道和颞骨感染性疾病,其最早由Meltzer和Keleman于1959年首先报道,又名恶性外耳道炎,是一种严重的可致死的外耳道感染性疾病,主要发病人群为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低下的个体[1-2],  相似文献   

10.
腭扁桃体中β-防御素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检测人β 防御素 (hBD) 1,2mRNA在慢性扁桃体炎组织和正常对照组织中的表达 ,分析腭扁桃体在天然免疫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 10例扁桃体炎组和 8例正常对照组中hBD 1和hBD 2mRNA的表达。结果 :hBD 1mRNA在扁桃体炎组和正常对照组中均有表达 ,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hBD 2mRNA在正常对照组中仅有微弱表达 ,而在扁桃体炎组中表达明显增强 (P <0 .0 5 )。结论 :扁桃体通过表达hBD在天然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近年研究表明强声损伤后的雏鸡听力恢复迅速 ,超前于形态学上的再生现象 ,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AmAn)中毒后雏鸡听力恢复有所不同 ,听力恢复与形态学上再生现象一致[1,2 ]。一部分学者认为听力恢复缓慢[3 ],而另一部分学者认为恢复快速[4]。因此 ,我们用耳声发射检测庆大霉素 (gen tamicin ,GM )致聋雏鸡听力损伤的变化情况 ,为进一步开展毛细胞再生的相关研究提供依据和手段。1 材料与方法1.1 动物分组 选用发育正常的 10天龄纯种依沙褐种鸡2 4只 ,体重 40~ 50g ,雌雄不拘 ,随机分成两组 ,即正常对照组和GM组。GM组动物 2 0只 ,每天…  相似文献   

12.
1 耳聋病原学耳聋是导致交流障碍最常见的疾病 ,引起耳聋的病因见图 1。估计全世界约有 7亿人口听力损失至少达 5 5dB[1] 。听力下降达 2 5dB及以上者在青年人中约占 1% ,6 0岁人群中约占 10 % ,75岁时上升到 5 0 %。新生儿重度以上的先天性聋发病率约为 1/ 10 0 0 ,一半是遗传因素所致 (图 1) [1] 。遗传性聋包括非综合征性聋 (nonsyndromichearingimpairment,NSHI)和综合征性聋 (syndromichearingimpairment,SHI) [1] ;NSHI是指除听力受损外基本无其它异常 ,SHI是指听力障碍伴有其它症状和体征。几乎所有NSHI和绝大部分SHI是孟…  相似文献   

13.
错位软骨切除术治疗耳廓假性囊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耳廓假性囊肿是常见病 ,是软骨与软骨之间一种无菌性浆液性渗出。表现为耳廓外侧面渗出浆液的聚集形成囊肿样隆起。多发于耳廓上部外侧面。男性青壮年多见。其病因与发病机理至今仍不清楚[1] 。免疫学研究显示可能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2 ] 。该病治疗方法虽很多 ,但均有不满意之处。我科应用自行设计的错位软骨切除术式治疗 41耳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997~ 2 0 0 1年内蒙古乌盟医院耳鼻咽喉科应用该术式共治疗患者 41例 (41耳 ) ,男 3 9耳 (95 1% ) ,女 2耳 (4 9% ) ;年龄 19~ 5 8岁 ,平均 42 6岁 ,其中 2 5~ 45岁 3 2耳 …  相似文献   

14.
<正>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一种由细胞介导的免疫抑制反应引起机会获得性感染和(或)恶性肿瘤的疾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是已知的导致该病的病原体。HIV对神经系统有天然的亲和力[1]。Levy等学者报道近20%的]AIDS患者以神经系统临床表现为首发症状[2。现将我科收治的2例以双耳急性感音神  相似文献   

15.
恶性外耳道炎是颅底骨和软组织的一种严重细菌感染性疾病,其诊断常很困难,抗生素治疗的效果也难予评价。作者对1986至1988年间的11例恶性外耳道炎患者进行了 CT 扫描观察,使用了增强剂。11例患者中有9例(82%)。接受抗生素治疗8~37个月,平均17.2个月,CT 扫描发现,外耳道异常8/8(100%);乳突  相似文献   

16.
由于鸡耳蜗毛细胞在受损伤后具有一定的自我恢复能力[1] ,以鸡为对象研究毛细胞再生的实验越来越多。为了观察不同刺激及其它设置参数所引出的听性脑干反应 (auditorybrainstenresponse,ABR)之间的差异 ,应用不同刺激率的短声对罗曼鸡 (Romannchicken)进行ABR测试 ,比较潜伏期的差异 ,观察滤波对ABR波形的影响 ,并按短声 (click)的频率特征[2 ] ,用 4 0 0 0Hz短音 (tonepip)作对比 ,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对象 罗曼鸡 7只 (上海嘉定养鸡场提供 ) 14耳 ,鸡龄 4 5…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3年期标准化皮下尘螨免疫治疗对变应性鼻炎( 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90例经皮肤点刺、血清特异性IgE检测诊断为螨过敏的AR患者,采用标准化特异性变应原剂量递增治疗方案完成3年疗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年后对鼻塞、鼻涕、鼻痒和喷嚏进行主观症状评分(0~3分),同时达到维持剂量后每4个月记录鼻腔症状的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药物评分.观察剂量递增期和剂量维持期的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评估治疗的安全性.结果 免疫治疗前鼻塞、喷嚏、鼻涕和鼻痒等主观症状评分(中位数[25分位数;75分位数],下同)分别为2[2;3]、2[2;3]、2[2;3]、2[1;2]分;完成3年免疫治疗后各项评分均为0[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8.310、-8.408、- 8.377、-8.287,P值均为0.000).免疫治疗前各种鼻部症状VAS评分及药物评分分别为8.00[7.00;8.85]、2.00[1.50;2.00]分,完成3年免疫治疗后分别为1.00[1.00;1.50]、0[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8.287、-8.248、P值均为0.000),并在维持剂量注射过程中保持稳定(F值分别为2.483、0.296,P值分别为0.086、0.744).64.47%(98例次)的局部不良反应发生在免疫治疗的剂量维持期;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4%.结论 尘螨标准化特异性变应原免疫治疗AR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耳聋是导致言语交流障碍的常见疾病 ,是人类最大苦难之一。每 10 0 0个新生儿中就有 1名先天性聋儿 ;在青年人中 ,约 1%的人患有轻度听力下降 ;在 45~ 6 4岁人群中 ,听力下降者达 14% ;6 5~ 75岁时达 30 % ;而到了 75岁后则上升至 5 0 % [1 ] 。在我国仅听力语言残疾者就达 2 70 0万以上 ,并以每年 3万聋儿的速度在增长 ,而新增的 3万聋儿中约有一半是由遗传因素造成耳聋的[1 ] ,这种遗传的耳聋基因在人类的群体中代代相传 ,成为人类生活在有声世界的隐形杀手。防治遗传性聋的关键是挖掘耳聋相关基因 ,探寻其结构、功能及在听觉通路调控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 4 8例鼻咽癌病人经白细胞介素 -2治疗前后 CD4 4v6在原发灶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免疫组化 SP方法 ,在鼻咽癌病人经白细胞介素 -2治疗前后检测原发灶中 CD4 4v6的阳性表达及强阳性表达率。结果 :治疗前 CD4 4v6的阳性及强阳性表达率在淋巴结转移组 ( 3 4例 ) [1 1 .8% ( 4/3 4 ) ,1 7.6% ( 6/3 4 ) ]明显低于非转移组 ( 1 5例 ) [4 0 .0 % ( 6/1 5) ,2 0 .0 % ( 3 /1 5) ];经白细胞介素 -2治疗后在局部治疗组 ( 2 9例 ) CD4 4v6的强阳性表达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 [治疗前为 1 3 .8% ( 4/2 9) ,治疗后3 7.9% ( 1 1 /2 9) ,P <0 .0 5];全身治疗组 ( 1 9例 )总阳性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 [治疗前 3 5.0 % ( 7/2 0 ) ,治疗后 70 .0 % ( 1 4 /2 0 ) ,P <0 .0 5]。结论 :CD4 4v6的表达与鼻咽癌是否转移有一定相关性 ;白细胞介素 -2治疗有可能降低淋巴结转移率。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研究表明胆脂瘤细胞的过度增殖行为与信号传导相关的蛋白酪氨酸激酶(proteintyrosinekinases,PTKs)异常激活有关[1] ,信号传导中涉及细胞周期,G1期的重要调控者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 (cyclindependenkinase 4 ,CDK4 )和其特异性抑制因子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物p15调控结果对细胞周期产生重要影响,有决定细胞增殖还是凋亡的作用[2 ] ,因此,我们用超敏免疫组化技术(ultrasensitiveimmunohistochemistry,SP)检测胆脂瘤上皮细胞磷酸化PTKs、CDK4、p15的表达水平,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2 0 0 1年8月~2 0 0 2年9月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