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4种姜黄属药材挥发油中莪术醇含量比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谢莹  杭太俊  张正行  安登魁 《中草药》2001,32(7):600-602
目的 建立准确测定姜黄属4种中药材挥发油中莪术醇含量。方法 以高效毛细管柱序升温气相色谱法测定莪术醇的含量。结果 本法能准确测定莪术醇的含量,回收率为101.4%,RSD为0.4%,还测定了4种姜黄属药物(温郁金、姜黄,桂莪术,蓬莪术)中莪术醇的含量,发现4种药材中莪中醇的含量差异显著。结论 为姜黄属药材质量的分析控制提供可行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桂郁金与桂莪术药材中的姜黄素和莪术醇的薄层鉴别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桂郁金与桂莪术药材中的姜黄素、莪术醇。结果:桂郁金供试品在与姜黄素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示相同颜色的斑点,而在与莪术醇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未显示有相同颜色的斑点。桂莪术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姜黄素、莪术醇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均显示相同颜色的斑点。结论:方法操作简便、准确、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3.
三棱、莪术的药理作用与临床运用体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三棱、莪术为破血行气之常用药对。三棱为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的块茎 ,性平味苦 ,具有破血祛瘀、行气止痛之功效 ,主要含 4 ,4 - 2甲基戊烯、2呋喃醛、呋喃醇、苯乙醇、十六酸、对苯二酚等成分 ;莪术为姜科植物莪术的根茎 ,性温味辛苦 ,也具有破血祛瘀、行气止痛功效 ,含有挥发油、β -蒎烯、芳香樟醇、莪术醇、莪术二酮等成分 ,现将其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报道如下。1 药理作用三棱和莪术虽然其药用植物来源不同 ,但二者具有极为相似的药理作用 ,故临床上二者常作为对药 ,相须为用。三棱、莪术都具有抗血栓形成、升高白细胞、抗肿瘤的作用[1-…  相似文献   

4.
广西莪术Curcuma kwangsiensis为广西道地药材,资源丰富,应用广泛。广西莪术的传统功效为行气破血、消积止痛,具有抗血栓、抗肿瘤、抗炎、抗病毒、保肝、抑菌等药理作用,现代研究认为与其传统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主要体现在心血管系统和胃肠道系统方面;主要活性成分为倍萜类化合物和二苯基庚烷类化合物。基于广西莪术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从药效、药性、化学成分可测性等方面对广西莪术的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初步确定莪术醇、莪术二醇、莪术烯醇、莪术酮、莪术二酮、β-榄香烯、吉马酮、姜黄素、莪术多糖等为其可能的Q-Marker,为广西莪术的质量评价和研究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莪术的临床应用及其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东 《福建中医药》2002,33(1):46-47
莪术为姜科姜黄属多种植物的根茎 ,药典 2 0 0 0年版规定3种 :蓬莪术 (Curcuma phaeocaulis Val.)、广西莪术 (Curcum-a kwangsiensis S.G.L ee et C.F.L iang)和温莪术 (Curcumawenyujia Y.H .Chen et C.L ing)。性辛、苦、温 ,归肝、脾经。具有行气破血 ,消积止痛功效。主要用于瘕痞块 ,瘀血经闭 ,食积胀痛等症。近年来研究发现 ,其挥发油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菌、抗炎、抗早孕、降酶等功用 ,目前已从中分离出莪术醇、异莪术醇、莪术二酮、莪术烯醇等 2 0多种成分。现就其临床应用和实验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临床应用1.1 上…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比较莪术油、莪术残油(莪术油提取出β-榄香烯的残余物)在大鼠血浆中莪术醇和莪术二酮的含量。方法:采取大鼠灌胃给药,以对羟基苯甲酸乙酯为内标物,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内标法计算莪术油、莪术残油中标志性成分莪术醇和莪术二酮的血浆药物浓度,运用DAS2.0分析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莪术醇和莪术二酮分别在0.001028~0.6580mg/mL和0.04064~1.300mg/m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精密度、稳定性及融冻次数考察均符合有关要求,测定方法的绝对回收率莪术醇为72.3%~85.3%,莪术二酮为70.1%~87.0%;内标物对羟基苯甲酸乙酯的绝对回收率为74.9%~96.5%;方法回收率莪术醇为55.8%~69.0%,莪术二酮为61.6%~68.3%,均符合有关要求。通过药时曲线和药代动力学参数分析,莪术油、莪术残油中莪术醇、莪术二酮在大鼠的体内代谢过程基本符合二房室模型。结论:在莪术油和莪术残油中莪术醇的血药浓度变化相似,而莪术二酮血药浓度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莪术醇抑制A549细胞增殖作用及分子机理。方法:MTT法观察莪术醇对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天狼猩红染色法检测莪术醇对A549细胞层分泌胶原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阻滞。结果:莪术醇对A549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并能抑制细胞胶原分泌;细胞周期分析显示,莪术醇作用细胞24h,主要通过增加G1期细胞比例来抑制细胞增殖,作用48h主要影响了细胞的G2期。结论莪术醇能抑制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是与莪术醇抑制ECM中胶原的分泌、诱导细胞周期阻滞有关。  相似文献   

8.
正交实验法优选莪术挥发油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关怀  王地 《北京中医》2000,19(5):45-46
药用莪术的来源为姜科植物莪术Curcuma phaeocaulis Valeton、广西莪术Curcuma kwangsiensis S.G.Lee et C.F.Liang或温郁金(温莪术)Curcuma wenyujin Y.H.chen et C.F.Liang的干燥根茎[1].中医药学理论认为,莪术辛苦温,归肝、脾经,具有行气破血,消积止痛之功效.现代研究发现,莪术的主要成分为挥发油类成分,其含量约为1%~2.5%,其中有大牻牛儿酮、莪术醇、莪术二桐、α-及β-蒎烯、樟烯、莪术呋喃烯酮、温郁金醇等多种成分.  相似文献   

9.
汪芹 《新疆中医药》2003,21(3):32-33
莪术为姜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的根茎 ,性辛、苦、温 ,归属肝、脾经 ,具有破血行气 ,消积止痛之效 ,其化学成份有挥发油 (莪术醇、莪术双酮、莪术半萜烯类物质等 )、有机酸、树脂、淀粉等。现代医药学对莪术的成份、药性、药理及毒副作用等均进行了大量临床研究 ,充分肯定了它的价值 ,并已广泛应用于妇科临床。现论述如下。1 妇科病临床治疗方面1 1 在癌肿方面 近年来 ,医学研究者们发现 ,从莪术挥发油中分离出的莪术醇、莪术双酮具有抗癌作用 ,尤其是在治疗子宫颈癌、卵巢癌方面 ,以莪术注射液宫颈局部注射或瘤体注射 ,配合局部上药及静…  相似文献   

10.
温郁金不同部位的挥发油含量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潘晓军  林观样  蔡进章 《中药材》2006,29(10):1016-1017
参考药典方法测定温郁金不同部位:温莪术(主根茎)、姜黄(侧根茎)、温郁金(块根)、温郁金叶、温莪术鲜芽挥发油含量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挥发油中莪术醇含量。结果温莪术提油率和莪术醇含量均较高。而温郁金提油率虽较低,但油中莪术醇含量较高,宜研究利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合成莪术醇全抗原并加以鉴定.方法 先用莪术醇与琥珀酸酐为原料,以三氯甲烷为溶剂,4-二甲基氨基吡啶(DMAP)作催化剂,反应合成半抗原莪术醇琥珀酸单酯,然后,用1-乙基-3(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法将莪术醇琥珀酸单酯偶联到牛血清白蛋白,合成了莪术醇的人工抗原,并用激光解析飞行质谱(MALDI-TOF-MS)进行了鉴定,利用质谱特征求得了偶联物中莪术醇与牛血清白蛋白的量,计算出结合比.结果 成功地合成了莪术醇人工抗原,其结合比为19.6.结论 用1-乙基-3(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偶联法可合成莪术醇的完全抗原.  相似文献   

12.
黄艳  柴玲  蒋秀珍  赖茂祥  林霄  刘布鸣 《中草药》2014,45(16):2307-2311
目的研究毛郁金Curacuma aromatica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制备液相等多种手段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毛郁金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莪术二酮(1)、β-谷甾醇(2)、豆甾醇(3)、三十烷酸(4)、桂莪术内酯(5)、莪术烯醇(6)、原莪术烯醇(7)、eudesmane-3,6-dione(8)、羽扇豆醇(9)、姜黄素(10)、去甲氧基姜黄素(11)、aerugidiol(12)、蓬莪二醇(13)、voleneol(14)、尿嘧啶(15)、莪术醇(16)、莪术双环烯酮(17)。结论化合物4、5、8、9、14和15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考察加热时间对温莪术中有效成分莪术醇和=牛儿酮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加热0.5h、1.0 h、2.0h所得饮片莪术醇和=牛儿酮含量,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差异显著性。结果:煮沸1.0h饮片莪术醇含量较煮沸0.5h和2.0h莪术醇含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煮沸2.0h的饮片=牛儿酮含量较其他二组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加热时间对温莪术有效成分莪术醇和=牛儿酮含量有一定影响,产地加工时以蒸煮1h为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优选广西莪术多糖水提醇沉浓度,为广西莪术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以广西莪术多糖作为指标性成分,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多糖,以含醇量为65%,75%,85%,95%优选广西莪术多糖提取液的醇沉浓度,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多糖含量.结果 葡萄糖在2.857 ~ 14.286 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2;平均回收率为99.94%,RSD =0.20%(n=6).65%、75%、85%、95%醇沉浓度下测得的广西莪术多糖分别为6.698,8.499,6.855,6.170 μg/ml,RSD分别为3.43%,2.10%,3.55%,6.47%(n=3).结论 不同醇沉浓度对广西莪术多糖含量影响较大,广西莪术多糖最佳醇沉浓度为75%.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保妇康凝胶中莪术二酮和莪术醇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以聚乙二醇(PEG-20M)为固定相的毛细管柱(柱长为30m,内径为0.32mm,膜厚度为0.25μm);柱温为程序升温,初始温度140℃,保持35min,以每min10℃的速率升温至200℃,保持3min;进样量1μL,分流比:10∶1。结果:莪术二酮在0.3004~4.506μg范围内,峰面积与进样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8(n=6);莪术醇在0.2076~3.114μg范围内,峰面积与进样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9(n=6);莪术二酮和莪术醇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5.6%和100.6%,RSD分别为0.5%和1.4%。结论:所建立的方法简单、灵敏、重复性好,可作为保妇康凝胶中莪术二酮和莪术醇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6.
莪术药材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其凤  施慧君 《中药材》2004,27(7):526-527
目的:建立莪术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莪术中莪术醇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吉马酮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莪术醇的薄层鉴别图谱斑点清晰,吉马酮的含量测定方法的线性方程为Y=76510X 151424(r=0.9999),精密度试验RSD为0.70%,重现性试验RSD为0.74%,48 h稳定性试验RSD为0.85%,平均回收率为99.72%.结论:该质量控制方法分离效果佳,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可靠,该质量控制方法切实可行,可以保证莪术药材质量可控.  相似文献   

17.
保妇康栓中莪术醇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含量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玉生  汪小根  唐铁鑫 《中成药》2004,26(6):466-467
目的:介绍保妇康栓中莪术醇的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含量测定.方法:采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保妇康中莪术醇的含量.结果:莪术醇、内标与其他干扰物分离良好,在0.1~0.5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5,精密度、重现性、加样回收率的相对标准误差均<3%.结论:该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以作为制剂及其原料莪术油的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8.
均匀设计-响应曲面法优化莪术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红梅  李可意 《中草药》2007,38(4):535-538
目的以莪术醇为响应指标,优化莪术有效成分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方法通过均匀试验设计,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莪术醇的量,采用响应曲面分析方法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莪术的超临界CO2最佳萃取工艺为萃取温度40℃、萃取压力20MPa、动态萃取时间120min、改性剂用量24mL、改性剂体积分数70%、静态萃取时间20min;模型预测值的绝对误差小于2%。结论利用均匀设计和响应曲面法可以对莪术超临界CO2萃取工艺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9.
20.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莪术中莪术醇的含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建立莪术中莪术醇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方法,HP-5(0.32 mm×30 m,0.25μm)石英弹性毛细管柱,进样口温度200℃,氢火焰检测器(FID)250℃,不分流,柱流量1.0 mL.min-1;程序升温:初始60℃,保持4 min,以3℃.min-1升至210℃。结果:莪术醇在40.0~2 000μg.mL-1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高,低浓度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5.01%(RSD 2.52%),96.46%(RSD 2.86%)。结论:本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样品处理较简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