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5 毫秒
1.
连续配筋砼路面结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连续配筋砼路面结构力学特性,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探讨了连续配筋砼路面有限元分析方法;针对具体实际工程的边界条件,建立了适合的有限元计算模型,进行了结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并将计算路面变形值与试验测试路面变形值作比较,验证了计算方法和计算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对于国内外整体式无缝桥梁的结构简化模型的计算方法进行介绍和分析,使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根据现有桥梁结构模型构建有限元模型,最后采用有限元分析法结合整体式无缝桥梁受力分析的相关计算方法,对有限元模型进行结构受力分析。针对桥梁长度、桥台高度等参数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参数的改变研究该参数对整体式无缝桥梁结构受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公路》2020,(5)
高墩大跨混凝土梁桥在我国沟壑峡谷地区应用较为广泛。针对这种桥梁混凝土结构施工难度较大且施工周期较长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该桥型成桥阶段的力学性能分析的高精度有限元建模方法。该方法首先建立初始有限元模型,然后根据混凝土桥梁的实际施工情况以及荷载试验实测数据对该有限元模型中的结构参数进行修正,获取桥梁在运营阶段荷载作用下的准确的力学响应模型。以一座四跨混凝土连续刚构箱梁桥为依托工程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并根据其实际施工误差和结构特点确定了4个结构参数作为待修正参数,采用响应面法根据桥梁实桥加载数据对其结构参数进行了修正。结果表明,采用修正后的结构参数建立的有限元模型与实桥加载数据吻合良好,有限元模型计算精度得到了显著提高,可真实反映桥梁实际结构的受力状态。该方法可为桥梁结构运营期间的健康监测、状态评估、损伤检测提供可靠的分析手段。  相似文献   

4.
为建立准确可靠的混凝土斜拉桥动力基准有限元模型,对1座大比例(1∶15)Ⅱ形截面主梁混凝土斜拉桥试验模型进行了模态测试,分别采用单主梁模式、三主梁模式、梁壳模式和实体模式建立了斜拉桥的初始动力有限元模型;以实测数据为依据,采用基于灵敏度的模型修正技术分别对以上初始有限元模型进行了修正,将修正前后的动力特性计算值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讨论了不同模式建模方法的计算精度和模型修正效果,以及有限元建模的误差来源和模型修正的相关问题.结果表明:初始有限元模型计算误差主要是由建模误差和参数误差引起的;梁单元模型在建模方面有局限性,应根据不同的结构特点和分析目标建立相应的有限元模型;模型修正应与试验相结合,对引起有限元模型计算误差的各种因素进行全面的考虑,正确处理,才能得到符合实际的基准有限元模型.  相似文献   

5.
对一实际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的工作状况进行了评估,根据现场实测静力数据,对其有限元模型进行修正。计算结果表明,修正后的有限元模型较好地反映了实际结构的变形行为。应用敏感性分析研究了修正模型的效率,分析表明,选择适当的修正方式有助于得到能准确反映实际结构工作状况的有限元模型。而不适当的修正方式尽管也可能正确反映实际结构的结构响应,但不能准确反映实际结构的结构参数。  相似文献   

6.
混凝土桥梁结构及材料参数在服役期间处于动态变化过程(如材料劣化),在桥梁完工投入运营之后再测定桥梁的材料或者结构参数较为困难,且采用基于桥梁初始设计参数建立的有限元模型来对其进行模拟的精度有限。为建立考虑结构损伤的在役混凝土斜拉桥的高精度有限元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桥梁荷载试验的混凝土斜拉桥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首先以一座混凝土斜拉桥为依托工程,建立了桥梁初始Midas有限元模型。在考虑混凝土斜拉桥结构特点、施工误差以及可能出现的结构损伤部位的基础上,选取4个结构参数及1个试验参数作为待修正参数。根据依托工程桥梁荷载试验特点及常规试验内容,选择了4个覆盖了结构静、动力特性的指标作为目标函数,根据有限元计算结果建立了待修正参数与目标函数之间的响应面方程。最后根据依托工程荷载试验的结果,结合响应面方程对初始有限元模型进行了修正。结果表明:采用修正后参数的计算结果与实际桥梁施工情况相符,修正后的桥梁有限元模型具有较高精度,可较好地反映出实际桥梁工程在弹性阶段的静、动力力学状态;所提出方法可通过桥梁荷载试验来反推桥梁当前状况下的参数状态,实现对桥梁结构的精确模拟,该方法不仅适用于新建桥梁也可对长期运营的桥梁的结构状态进行反推和模拟。  相似文献   

7.
斜拉桥锚拉板空间有限元分析与模型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武汉二七大桥锚拉板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与模型静载试验,首先,根据相似理论采用应力相等对试验模型进行合理设计,以保证模型和实桥具有相同的受力状态.其次根据试验模型和实桥模型有限元分析,得出试验模型能反映实桥结构的受力状态,最后,对模型静力试验的数据分析,同时与模型有限元计算结果比较,得出两者应力接近,验证了计算模型的正确性,同时可知模型结构具有一定的安全储备,但局部区域存在严重的应力集中现象,在实际加工时切记要注意圆弧倒角的过渡匀顺,尽量减小应力集中.  相似文献   

8.
文中基于CAE技术,对ZL50型装载机前车架进行结构分析与疲劳寿命分析。应用PRO/E软件建立前车架模型,将模型导入ANSYS Workbench软件中,得到装载机前车架的有限元模型;考虑装载机实际工况,通过对有限元模型进行静态分析,获得前车架在作业过程中应力与变形情况,并用有限元方法对其疲劳寿命进行分析评估;根据ANSYS Workbench软件得出的计算结果,找出应力集中点和容易产生疲劳失效的部位,为进一步分析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在大跨径桥梁施工监控的平面有限元计算中,常常会遇到异型结构的模拟计算分析,大跨径桥梁中异型桥墩的模拟是工程人员十分关注的问题.该文根据某大桥异型高桥墩的结构特点,分别采用空间实体有限元模型以及3种简化的空间梁单元模型进行有限元计算,通过比较控制截面应力、变形与桥墩的稳定特征值等参数,提出了合适的有限元简化模型.  相似文献   

10.
钢筋混凝土桥梁结构动力有限元模型修正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在建立桥梁结构有限元模型时,所建的有限元模型与结构的真实情况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差异。要建立精确的有限元模型,必须利用大桥现场环境振动测量值得到一组结构实测模态参数,用以作为有限元模型修正的基准。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的优化功能,对桥梁结构进行模型修正,修正后有限元模型的动力特性更加趋近于环境振动实测值。修正后的结构有限元模型可以作为大桥损伤监测和整体性评估的基准。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有限元模型从LS-DYNA向PAM-CRASH的转换方法,利用该方法成功实现了某轿车整车模型的转换。在转换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加入车门内饰、假人和移动障碍壁模型,建立了完整的整车侧面碰撞模型。将仿真计算结果和整车试验测试数据进行比较,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13.
14.
大客车结构有限元分析及轻量化设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旭  苏瑞意  范子杰 《汽车技术》2007,(7):28-30,48
建立了某型大客车结构有限元模型,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完成了整车振动模态、扭转刚度的分析。在此基础上,以壳单元厚度为设计变量,以1阶扭转频率和扭转刚度为联合约束函数,以整车质量最轻为目标函数进行结构优化设计。通过对整车刚度、模态和强度的分析与校核,表明该大客车轻量化方案满足性能要求,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伍兴俊  郭永进  余海东 《汽车工程》2007,29(10):905-908,922
采用有限元与多体动力学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车身板件对振动的影响,改变车身板件局部结构,在对振动影响最大的前后地板上增加加强筋后对整车进行振动响应模拟,揭示了车身板件结构对汽车在路面激励下行车舒适性的影响。分析表明,在地板上增加加强筋可以极大地提高汽车的行车舒适性。  相似文献   

16.
轿车B柱的优化及对侧面碰撞安全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国产某小型轿车的侧面碰撞吸能部件B柱进行了碰撞仿真,并对其进行了有限元结构优化计算分析与研究。由改进前后的整车侧面碰撞仿真计算结果对比表明,部件的碰撞仿真设计是确保设计车辆具有良好碰撞性能的一种重要的方法和手段,应用有限元法进行结构优化设计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有限元仿真分析为车身结构CAD设计及性能控制提供指导和参考,要求具有可靠的仿真结果,因此大力提升计算机模拟精度势在必行。文章介绍了在有限元建模过程中网格与几何的一致性对整车结构碰撞仿真的影响,探讨了网格贴合精度、重要特征处理和调整厚度穿透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并进行了分析对比,找出了影响仿真精度的若干因素,对碰撞分析模型的正确建立及结果的可靠性分析和实车碰撞状态的有效反应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苏成谦  吕振华  张群 《汽车工程》2007,29(11):964-969
以国内某新型轿车为对象,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系统地研究了侧面碰撞的整车建模技术、移动壁障建模技术、仿真计算方法和结构耐撞性分析方法。实验结果验证了整车模型的有效性。侧向耐撞性分析以结构变形响应特性为主,包括结构变形能、变形量、变形速度等,运用碰撞响应时序图综合分析了碰撞力、假人损伤和结构变形等多项响应之间的相互关系。总结形成一套适合于轿车侧向耐撞性分析与设计验证的CAE技术流程。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新的碰撞优化方法,即将试验设计(DOE)、有限元分析(FEA)、响应面法(RSM)和遗传算法(GA)结合起来,对S形薄壁梁多结构参数进行抗撞性优化设计.通过提取实际车架上使用的S梁特征参数,建立了S梁的碰撞模型.运用方差分析(ANOVA),选取那些对S梁吸能特性影响显著的因素作为主要设计变量,采用显式非线性有限元软件PAM-CRASH进行碰撞模拟.根据有限元分析结果并结合响应面理论,建立了S梁的总吸能和最大冲击载荷的响应面模型.采用遗传算法进行优化求解,得到了S梁的最优设计参数.优化后的S梁在碰撞中的总吸能能力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presents a complete numerical model for studying the vertical dynamics of the vehicle/track interaction and its impact on the surrounding soil, with the emphasis on vehicle modelling. A decoupling between the track and the soil is proposed, due to the difficulty of considering all the subsystem components. The train/track model is based on a multibody model (for the vehicle) and a finite element model (for the track). The soil is modelled using an infinite/finite element approach. Simulations of both models are carried out in the time domain, which is better able to simulate the propagation of the vibration waves and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possible nonlinearity of a component. The methodology is applied in the case of an urban tram track and validated with the available experimental data. Models for the tram, the track and the soil are described. Results from the complete model of the vehicle and a simple model, based on an axle load, are compared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the benefits of a complete model in the simulation of the ground vibration propagation induced by railway vehicles are demonstrated. Moreover, a parametric study of the vehicle wheel type is conducted, which shows the advantage of a resilient wheel, for various rail defe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