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微波辐射法快速合成了纤维素长链脂肪酸酯。通过对改性产物的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光谱表征,证明柔性脂肪酸酯基引入了纤维素骨架。对溶液浇铸法所得薄膜材料的耐水性、玻璃化温度(Tg)、热稳定性、拉伸强度及断裂伸长率进行了分析测定,探讨了取代度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材料表面具有良好的疏水性质,其接触角均在90°左右;由于柔性酯基链的引入,所制备的纤维素改性薄膜具有一定的内塑化性能。取代度为1.8的样品,其Tg为153℃,起始分解温度为198℃,断裂伸长率为50%,拉伸强度约为12 MPa,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相当。  相似文献   

2.
合成纤维素高级脂肪酸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纤维素高级脂肪酸酯作为一类新型的生物塑料 ,与传统材料相比 ,其优点突出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了纤维素酯化前提高纤维素可及度和反应性能的各种物理和化学的预处理技术及其发展 ;阐述了国外合成纤维素高级脂肪酸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纤维素和高级脂肪酸在均相条件下借助微波辐射合成了纤维素长链脂肪酸酯.当对纤维素/月桂酸/甲苯磺酰氯反应体系进行微波辐照,反应时间从传统加热(80℃)F的24 h下降至90 s,而其产物的取代度最人为2.56,研究了原料配比、微波时间等对产物取代度(DS)、质量收率和摩尔收率的影响以及DS与产物溶解性的关系,并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脂肪酸酯基接枝在了纤维素骨架上,由此制备的纤维素薄膜材料具有一定的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4.
通过三步反应,合成了一种由氧化锌、脂肪族二羧酸、聚乙二醇和己内酰胺制成的被称为含锌聚醚酯酰胺的高分子抗静电剂。研究了反应时间和温度对酯化反应的酸值和酯化率的影响,用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了含锌聚醚酯酰胺和其中间体的结构。结果表明:二羧酸锌与聚乙二醇的酯化反应体系的酸值随时间延长而减小,酯化率随时间延长而增大;反应3h后,酸值和酯化率变化减缓。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可知,研究成功合成了各阶段的产物;含锌聚醚酯酰胺中,含锌聚醚酯与聚己内酰胺分别结晶,脂肪酸的亚甲基数目增大,含锌聚醚酯酰胺的结晶性增强。  相似文献   

5.
以细菌纤维素(BC)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制备细菌纤维素苯甲酸酯(BBC),探讨了硝基苯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以及苯甲酰氯用量对细菌纤维素苯甲酸酯取代度的影响。分别用红外光谱(FT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偏光显微镜(POM)和广角X-射线衍射(WAXD)对产物结构、热致液晶织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细菌纤维素苯甲酸酯在281.7~356.3℃之间可以形成近晶型液晶相,其熔点和清亮点比已报道的植物纤维素苯甲酸酯的更高。  相似文献   

6.
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等分析手段研究了一步法合成三羟甲基丙烷脂肪酸己二酸混合酯,并考察了己二酸在一步法合成混合酯时的反应情况,结果表明:一步法合成三羟甲基丙烷脂肪酸己二酸混合酯酯化反应可达99.0%,己二酸在该体系中更易反应完全。并且与两步法合成的三羟甲基丙烷脂肪酸己二酸混合酯结构相近,性能相当。  相似文献   

7.
酸处理后纤维素分子结构的显微红外光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摘要:应用显微红外光谱技术分析了经不同浓度硫酸处理后纤维素分子结构的变化,通过对红外特征谱带吸光度和位置的分析,证实经酸处理后纤维素的分子结构发生了变化。当硫酸质量分数达到15%时,纤维素分子链遭到严重破坏。由此可见,应用显微红外光谱可以准确地对纤维素分子结构变化进行分析和表征。  相似文献   

8.
以微晶纤维素为原料,NaOH/尿素体系为溶剂,制备纤维素水凝胶。以钛酸四丁酯、硝酸铈等为原料,与纤维素水凝胶复合,制备掺铈TiO_2/纤维素复合气凝胶。掺铈TiO_2/纤维素复合气凝胶的宏观形貌为圆柱形。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分析,初步判断掺铈TiO_2/纤维素气凝胶已复合完成。  相似文献   

9.
微晶纤维素的FTIR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两种不同晶型的微晶纤维素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及广角X-射线衍射谱。发现了纤维素Ⅰ型和纤维Ⅱ型的微晶纤维素的红外光谱在OH伸缩振动区均分裂为两个峰,并且它们的红外光谱的区别在于分子链堆砌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正>以纤维素、蓖麻油等可再生资源为原料,将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等石油基单体以及来源于可再生资源的松香基单体、油脂基单体以多种形式分别接枝到纤维素、蓖麻油骨干上,合成了具有刷状结构的纤维素基聚合物以及类似星状结构蓖麻油基聚合物,可制备出全生物基的新型高分子材料。通过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  相似文献   

11.
以N,N-二甲基乙酰胺/LiCl为溶剂,以对甲苯磺酰氯为共反应剂原位活化金刚烷甲酸,在均相反应体系中合成了新的纤维素高级脂肪酸酯——金刚烷甲酸纤维素酯。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进行了表征。热重分析表明,在纤维素链中引入金刚烷基可提高其热稳定性,取代度越高,热稳定性越好。金刚烷甲酸纤维素酯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随取代度增大而提高。  相似文献   

12.
钛酸酯、硅酸酯偶联剂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几种硅酸酯和钛酸酯偶联剂 ,研究了温度对焦磷酸二异辛酯合成的影响 ,用红外光谱和钛、硅含量测定表征了产品。  相似文献   

13.
<正>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酒糟中纤维素生产醇酸树脂的方法,首先将酒糟以控温碱解法处理得到纤维素,再将纤维素用酸水解的方法彻底降解为葡萄糖,继而加氢得到山梨醇,随后将植物油与山梨醇进行醇解,得到的不完全脂肪酸酯与多元醇相应。继而将植物油与山梨醇反应得到的醇解产物加入配方量的邻苯二甲酸酐以及适量的二甲苯进行邻苯二甲酸  相似文献   

14.
气相色谱固定液硼酸酯的合成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脂肪酸和二乙醇胺反应合成烷醇酰胺。烷醇酰胺与硼酸反应生成硼酸酯类表面活性剂脂肪酸二乙醇胺硼酸酯。脂肪酸二乙醇胺硼酸酯的结构用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该表面活性剂作为气相色谱固定液,制成色谱柱。测定了此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280℃、相对极性61.2和对苯、甲苯和二甲苯以及乙酸乙酯和乙酸丁酯组成的混合物有明显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15.
日本法定采用的食品乳化剂 日本法定采用的食品乳化剂有甘油脂肪酸酯、硬脂酰乳酸钙、蔗糖脂肪酸酯、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丙二醇脂肪酸酯几种。卵磷脂类是现有天然食品乳化剂的代表。 甘油脂肪酸酯 该类包括单、双甘油酯,甘油琥珀酸酯,聚甘油脂肪酸酯等8个品种。其中单甘油酯(以分馏产品为主)可单独作为乳化剂(冰淇淋、乳酸饮料、奶油)、发泡剂(饼类)、消泡剂(豆腐)、分散剂(面包)等范围的应用;也可和有  相似文献   

16.
《河南化工》2013,(16):6-6
复旦大学近日推出将生物废弃物转化为生物基化学品、生物燃料、生物碳等新产品的综合利用技术。其中,生物质纤维素制备呋喃类及糠醛类化合物、藻类生物质液化制备脂肪酸烷基酯的方法等8项技术已申请发明专利。  相似文献   

17.
将自制的纳米纤维素与聚碳酸亚丙酯通过熔融共混制备成纳米复合材料,考察纳米纤维素的添加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全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聚碳酸亚丙酯与纳米纤维素仍具有各自的化学结构,二者并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扫描电镜结果显示,随着纳米纤维素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相形态由"海-岛"结构变为纤维状聚集结构;当纳米纤维素的含量在1.5%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可达38.33 MPa,较聚碳酸亚丙酯提升了288%,断裂伸长率为原来的1.6%,复合材料由韧性断裂转为脆性断裂。实验表明,纳米纤维素的加入能显著增强聚碳酸亚丙酯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8.
酸性的或中性乳剂中含有分散头发染料和C10—30。脂肪醇和(或)用硅酮油和(或)蜡改性的酯乳浊液。脂肪酸酯是硬脂酸甘油酯或棕榈酸盐与90%的单酯加入的增稠剂是纤维素脂,分散剂由活性二氧化硅或甲醛和萘磺酸的浓缩产品。由于加入了乙烯吡咯烷酮聚合物或共聚物而提高了染料吸收力。例如,染发乳含有单硬脂酸甘油酯1份,硅酮油或蜡7份,聚氧化乙烯硬脂酸酯4份,羟乙基甲基纤维素1份,活性二氧化硅1份,L型胱氨酸,KE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聚氯乙烯用环氧脂肪酸酯生物基增塑剂耐迁移性能,利用迈克尔加成反应,以较高产率在餐厨回收油源脂肪酸双酯α位引入第三个酯基,产物不提纯直接进行环氧化处理,制得环氧脂肪酸多酯生物基增塑剂。在此基础上,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核磁共振技术,确定了产物组成和结构,并对比了环氧脂肪酸多酯、环氧脂肪酸双酯在聚氯乙烯中的耐迁移性能。结果显示,得益于第三个酯基引入,环氧脂肪酸多酯的耐挥发、耐渗出和耐萃取性能均优于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这为聚氯乙烯用高性能生物基增塑剂结构设计与制备、餐厨回收油全组分高值利用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0.
韩利娟  李丽娜  罗平亚  叶仲斌  樊力  陈洪 《精细化工》2012,29(4):322-325,346
以脂肪酸、二甘醇、氯磺酸为原料,经酯化、磺化反应制备了4种二甘醇双(α-磺酸钠)烷基羧酸酯表面活性剂。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并对其表面活性和聚集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类脂肪酸双酯双磺酸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比十二烷基硫酸钠的临界胶束浓度低1~2个数量级和更强的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稳态荧光猝灭实验表明,表面活性剂胶束聚集数随着烷烃链碳原子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