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丽 《科技信息》2011,(23):218-218,155
本文一方面回顾了语言迁移研究的三个历史阶段,另一方面结合大学生英语作文探讨语言迁移对学生二语习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语言迁移的核心问题是怎样评估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影响.这种影响有正面和负面之分,因而也就有所谓的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会有助于语言学习者更快地理解目的语,而负迁移则会妨碍学习者对目的语的掌握.讨论和分析母语对第二语言的正迁移和负迁移作用,使教师和学生能在英语的教与学中更好地结合中英文语言及文化等各方面的异同,能促进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正迁移,避免负迁移,创造逼真的英语环境,学会地道的英语.  相似文献   

3.
高德琴 《新余高专学报》2012,17(5):89-90,94
本族语和目标语表面的相似性对学生是否受母语迁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英汉两种不同语言的相似性在他们习得英语隐喻性词语时可能会引起正负迁移现象。以语言迁移和对比分析为理论基础,对学生在学习不同类型的英语词汇时语言迁移现象有何不同以及学生在理解和使用英语词汇时语言迁移现象有何不同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语言迁移现象的发生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在对学生英汉语语言水平的测试基础上,通过对英语专业学生的汉语和英语作文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来考察学生汉语词汇能力的迁移情况。结果表明,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的汉语水平及其英语水平具有很大的相关性,母语词汇能力有助于二语写作,然后利用大量的实例从词汇语义迁移和词汇搭配迁移两个方面探讨了英语习得过程中词汇层面的迁移情况。  相似文献   

5.
单菲菲 《科技信息》2013,(3):16-16,56
本文对英语学习作为苗族学生第三语言学习中苗语、汉语、英语多语际迁移现象分析,提出教学中应注重培养三语习得者元语言意识,以期对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SPSS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初二、高二、大二3种不同英语语言水平的中国学生,对英语存在句6类典型语言点的习得水平,基本上是随着英语语言水平的提高而提高的,但在习得存在句的一般将来时形式与there+V+NP结构时,由于受到汉语思维的影响,其习得水平呈现U型。教学双方在授习存在句的这两种语言点时,都应该重视母语的负面迁移作用,并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相似文献   

7.
语言负迁移是二语习得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它影响着学习者的整个学习过程。本文从语音语调、词汇、语法和语用四个层面简要分析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母语负迁移现象,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以期能减少语言负迁移,从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张键 《科技信息》2012,(22):484-484
语言迁移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促进英语学习,负迁移则妨碍英语学习。本文先介绍迁移理论,通过研究英语教学中的正负迁移现象,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9.
充分利用正迁移,尽量避免负迁移是语言教学者追求的目标之一。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至少应对学生的母语和目的语有充分的认识。这可能还不够,因为在目的语习得过程中,不仅学生的母语会发生迁移,非母语的其他语言习惯同样可能产生影响。以往对迁移现象的研究大都不考虑学生已掌握的非母语语言习惯对目的语习得的影响,这些研究很可能得出不实的结论,妨碍对语言迁移现象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10.
第三语言迁移现象在语言学习中屡见不鲜,特别在状语从句使用过程中,迁移现象涉及更是广泛。本研究基于三语习得与语言迁移理论,对英语专业学生使用第三语言(法语或日语)状语从句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汉、英、法三种语言之间存在着语言负迁移现象,且英语对法语的影响十分显著;汉、英、日三种语言之间也存在着语言负迁移现象,且汉语对日语的负迁移现象显著,这表明相近的语系间状语从句负迁移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拉萨市藏汉语言态度测验结果分析,认为藏族居民对汉语和藏语都有较高的习得和使用的倾向性,但他们对藏语的倾向性要高于对汉语的倾向性。这种倾向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藏族人的藏语情结。藏语情结具有主观心理、藏族文化、语言能力等方面的基础,是一种稳定的和具有规定性的习惯,并反映在藏汉语言态度上。  相似文献   

12.
现代藏文语言单位频率和频级关系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Zipf定律是反映英单词词频分布的普遍适应性的统计规律,对藏语料做了相关语言单位频率与频级的统计与分析。试验表明,现代藏的字丁、音节等语言单位上,其频率和频级之间也近似服从Zipf定律,并计算了各自的参数,对建立藏基于统计的语言模型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藏语是藏族人民的主要交际工具。在世界步入信息化和现代化的今天,语言趋同、语言濒危现象已成为现代语言生活的突出问题。藏语文也不例外。民族语文生存发展的根本出路,就是要在改善外部环境的同时,形成强有力的内部适应机制,即一方面积极推广语言的规范化和现代化,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地实施以母语教育为基础的双语教育,这是改善和保护语言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藏文编码国家标准(GB)藏文信息系统之上的藏文排序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藏文编码国家标准(GB)的藏文音节及词的排序方法,并给出相应的排序算法,测试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藏文有着悠久的历史,是藏族人民交流思想的工具。1997年,藏文编码字符集国际、国家标准的制定作为藏文信息处理的开始,至今正好20年。这20年中藏文信息处理起步、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本文简要回顾了藏文信息处理中字、词、句、段、篇的特点、处理方法及取得的典型成果,也回顾了藏语资源建设和应用研究取得的成果,并对藏文信息处理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希望能为迈入藏文信息处理的初学者展示一个藏文信息处理发展的脉络,提供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16.
古老悠久的藏文在拼音文字中独具鲜明的特殊性,就Linux系统内核如何支持藏文的显示进行研究,并尝试给出一些分析或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在藏文文本理解中虚词发挥着重要的句法、语义桥接作用,其规则的有效性在藏文分词处理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由于虚词本身及其角色的丰富性,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藏文分词处理是虚词识别的过程。因此,虚词识别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藏文文本分词处理的效果。文章依据藏语自身的语法规律和虚词功能的特殊性,首先构建了虚词知识库、虚词兼类库,以及其作为藏文连续文本中识别虚词的依据;其次,研制了标有词汇属性的分词词表和一定规模的训练语料库资源,以基于条件随机域(CRF)的方法进行词性标注,并结合虚词和词性赋码的资源制作了藏文自动分词赋码一体化处理的模型。  相似文献   

18.
语言迁移历经一百多年的研究,从最初的赞许和应用。到批评和忽视,直至现在进入到认知阶段的理性研究。充分说明语言迁移在二语习得领域的研究价值一直得到了语言学界的广泛认可。本文旨在以错误分析为理据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写作中出现负迁移现象进行实证研究。证明语言负迁移是二语习得错误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并且错误量与所犯错误的总量成正相关;学习者在二语习得中会采用回避策略来避免错误的产生。  相似文献   

19.
法国语言学家向柏霖教授(Guillaume Jacques),曾在巴黎第五大学语言学系任教,现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东亚语言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汉语音韵学、嘉绒话茶堡方言、古藏文研究及汉藏语比较研究。一直以来,藏语基础方言与标准音、藏语标准话统一、藏汉双语教育在学术界有较多争议。为更好理解语言改革中共同语与地方方言复杂关系,文章围绕藏语嘉绒方言特点、研究意义、存在问题及未来前景访谈了法国学者向柏霖,希望藉此引发更多人关注语言学家在“唤醒”少数民族地方方言过程中的艰辛努力及其独特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0.
在自然语言处理中,词类划分属于基础研究,其重要性不可忽视。文章以明确藏语词类划分的标准入手,根据藏语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性、系统性,从藏文信息处理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分类方法,致力于探索藏语词类的划分标准,为藏文信息处理各个层次的发展进行最基础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