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汉藏语系语法比较研究的重要性表现在:为汉藏语的历史比较提供证据;为语言类型学研究提供材料;为语言教学提供理论方法上的依据。当前要加强单一语言(或方言)的微观语法描写,建立供汉藏语比较研究的语料库,研究汉藏语比较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藏语文-音自动规则转换及其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满足语言学、音韵学和工程语音学的需要,该文根据现代藏文与3大方言语音之间的对应规律和藏文正字法,提出了从文字上对藏文声母和韵母拆分的"字丁分解法",实现了藏文到各方言国际音标的自动转换.并对算法和实现过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建立了藏语13个方言点的方音数据库.方音数据库的建立为藏语方言研究和语言教学提供了科学、方便的工具,为藏语标准音的制定、推广及应用提供原始的语音材料,也能作为藏语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的标音基础.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藏语的文字和方言语音的基础上建立了藏语方言研究系统,主要包括藏语词条的收集和整理;方言词汇的确认;方言音系的整理;藏文与拉丁双向转写;方言国际音标的自动生成等几方面,为藏语的方言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应用工具。  相似文献   

4.
经过一年时间的筹备 ,全国汉语方言学会和韶关学院联合主办的“粤北土话及周边方言国际研讨会”于 2 0 0 0年 1 1月 6日至 9日在韶关学院隆重召开。来自内地和香港以及法国、日本、韩国的 50多位方言学者参加了会议。粤北地区语言资源丰富 ,客家话、粤语、闽语以及归属未明的土话混杂共生相互影响 ,引起了国内外语言学家的关注 ,其研究已成为近年来汉语方言学界的热点 ,有不少学者到粤北做方言调查 ,有的还与韶关学院的学者进行合作研究。这次会议对粤北土话的形成、演变以及与周边方言的关系等学术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共有40多位专家学…  相似文献   

5.
1999年6月中旬,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杂志主编、博士生导师、著名语言学家张振兴教授同张惠英教授来韶关和我校进行方言研究学术考察时,对我校中文系粤北方言的研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此项研究很有成绩也很有优势,具备了建设一门重点学科的良好基础,展现出喜人的发展前景。粤北是我国方言最复杂的地区之一,从学科研究的角度来看,蕴含着非常丰富的课题。在林立若教授的带领和指导下,我校有关教师积极从事这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在最有特色的课题韶州土话(俗称虱概话)的研究方面,课题组历时三年多,在韶关市郊、南雄…  相似文献   

6.
自吐弥桑布扎创制文字以来,藏民族便有了统一的书面语。历史上形成的藏区三大方言一卫藏方言、康区方言和安多方言,都有不同的地域特点和语言风格。由于语言差异,从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藏区各地人民相互之间的顺利交往,妨碍着我区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信息交流。推广藏语普通话,对今日的西藏来说,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文章通过分析康区方言,阐述了推广藏语普通话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早在先秦时期,语言学研究就已悄然兴起,从中央到地方,到诸子百家,都在不同程度地关注着语言学的研究,其研究范围已经涉及方言、词义辨析、修辞、训诂、语言理论等诸多方面。这些研究不仅启迪了先秦之后的语言学家,而且对于我们今天的语言学研究也是很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公元7、8世纪的藏语与藏文应该具有更加紧密的对应关系,如今藏语的各个方言都发生了很大的分化。本文把拉萨话和同仁话及书面语的格助词作比较,说明格助词la,gi,nas,gis和na等藏语不同方言中变化、用法及区别。  相似文献   

9.
采用语料库方法,构建了一个具有4500余条词的白马藏语语音库,并做了规范的音标标注。该库涵盖了《藏语方言调查表》91%的词汇,包含了白马藏语固有的语音和词汇特征,完全能够代表白马藏语普遍的语言现象。依据语音库标注信息,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两方面对白马藏语声母和韵母的音位系统进行了统计分析,获得了详细的白马藏语音系数据。同时,按发音方法归纳了声母与韵母的组合规律及其分布特征,总结了白马藏语语音与藏语书面语的对应关系,为今后的白马藏语研究提供了详实的数据和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一、关于语统分析语篇分析(TextAnalysis)是篇章语言学(TextLinguistics)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五十年代才发展起来的,作为独立学科.它直到七十年代才有较快的发展并日益受到语言学界的高度重视。早在三十年代英国著名语言学家弗斯(J、R、Firth)就提出,语言学家要研究语言在语境中的意义,研究形式与意义的关系。1952年,哈里斯(ZHarris)发表的“话语分析”(DiscourseAnalysis)一文中首次使用了语篇分析这一术语.继而.美国语言学家米切尔(T.FMitchell)、德国语言学苑因里希(H.Weinrich)等纷纷撰写论文研究这一课…  相似文献   

11.
河南罗山地处鄂豫皖3省交界,多种方言在这里发生广泛接触,造成了比较复杂的方言状况。罗山定远话属于中原官话中的信蚌片,又深受孝感方言影响。定远话这种复杂的方言接触的特征在疑问代词中表现得较为突出。定远话的疑问代词主要有“哪”“么”“几”“多”“谁”等几组,各组中均有独具定远话特色的疑问代词形式,如“哪个。…‘么搞…‘几咱…‘多长远…‘谁个”等。  相似文献   

12.
方言与中国现代白话新诗存在复杂的内在联系。一方面,诗人对语言的提炼、纯化,外部势力强加于语言的“雅正”、“规范化”,使得新诗不断地去方言化。另一方面,新诗因语言整体走向上的白话化、口语化倾向而与原生态方言保持着血缘关系。新诗的去方言化与方言入诗,可以喻之为方言入诗的困惑与诱惑,它们构成了现代白话新诗语言维度上的钟摆现象,具体的摆向依赖于特定历史时期对新诗语言观念差异性因素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高校青年教师心理契约是除了学校与青年教师之间签订的正式的书面契约之外,存在于青年教师内心的一种内隐的、非正式的、不断变化的对学校的期望。教师期望的满足程度直接影响着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工作效率、额外奉献大小以及教师对学校的忠诚度。因此高校要重视青年教师心理契约,了解其维度和影响因素,并根据心理契约的内容与特征制定青年教师培养方案,以便更好更快地实现培养目标,促进青年教师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助词“着”与谓词性成分结合,在普通话中主要用于表示“进行/持续”。西南官话荔浦方言的“着”既可以用来表示“完成”,也可以表示“经历”等“体”意义。在西南、江淮官话,吴语,湘语,闽语等汉语南方方言及一些少数民族语言中,用“着”表示“完成”的比较多见,而同一方言点中“着”既表“完成”又表“经历”的则比较少见。“着”的特殊表“体”功能总体看来,其地域分布较为广泛。  相似文献   

15.
《六书故》的作者戴侗是永嘉(今浙江省温州市)人,该书多次提到“温人”、“瓯人”、tt瓯越人”的方言,有对宋代温州方音的如实记录,如[人]“瓯人呼若能”、【母亲]用‘‘莫假切”、[眙】读为“丑吏切”等。这些宋代方音有的仍一直沿用到现代温州方言,在研究温州方言的发展历史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章炳麟的《成均图》是其古音学研究的重要发明。梳理《成均图》韵转类别,对图中奔侈含义进行辨析;分析章氏建立韵转所依据的材料,并从同语异质视角考察大量韵转的语言经验事实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和顺方言中,助词"哩"使用范围和使用频率相当高。结构助词"哩"兼具普通话中三个结构助词"的""地""得"的作用;动态助词"哩"与普通话表示动作在进行或状态在持续的"着"用法相同,同时动态助词"哩"还具有指明动作或事件在过去发生的作用,这一作用与普通话中的动态助词"的"相同;另外"哩"还可以作为语气助词来使用,可分别表达陈述、疑问、感叹等各种不同的语气。  相似文献   

18.
不少学者以为散曲出两宋都城,时在宋金.我以为散曲肇源于燕京,时在金元.因为:首先,从散曲对音乐的依赖程度可以推断,其产生一定与燕京(今北京)及周边地区北方少数民族音乐的兴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次,在语言文字的运用上,散曲也带有鲜明的以大都(今北京)语言为基本标准和典型代表的北方方言特征.第三,散曲的特点,决定其必然产生发展于商贸繁荣市井发达之地,燕京作为辽、金、元三代都城,发展这种“市井俗曲”的文化生态环境得天独厚.第四,以散曲与杂剧的密切关联度亦可佐证其肇源地就在燕京的推断.同时,北散曲的繁荣发展,久远保留和广泛的传播,都依赖元大都国家首都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