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麴,也叫曲,是中国很古老的发酵食品之一。麴有很多种,米麴、酒麴……但是你一定没听说过盐也可以变成麴。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发酵食品历史悠久,因其丰富的营养和独特的风味深受人们喜爱。在传统发酵食品的发酵过程中,微生物承担着重要角色,对发酵食品的风味和品质有重要影响。然而,中国传统发酵食品发酵系统中的大部分微生物仍处在尚不可培养或难培养状态。该文介绍了自然界中的未培养微生物、传统发酵食品发酵系统中的未培养微生物以及未培养微生物的研究方法,展望了传统发酵食品发酵系统中未培养微生物的开发利用途径。旨在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传统发酵食品发酵系统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及其未培养微生物,以期达到对未培养微生物更好地开发利用,促进中国传统发酵食品发展。  相似文献   

3.
传统发酵食品及其营养保健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发酵食品历史悠久,分布广泛,为人们所喜爱。生产传统发酵食品的原料来源很广,发酵采用的微生物种类多样,其发酵形式主要有液态或固态发酵和自然或纯种发酵,传统发酵食品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强大的保健功能。但是目前,国内外传统发酵食品总体工业化程度较低,需要进一步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传统发酵食品的市场必将更加广阔。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发酵食品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传统发酵食品历史悠久,曾影响着日本、朝鲜等国家。东方传统发酵食品具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与西方国家相比,由于地理环境和生活方式不同,使得传统发酵食品的生产形式、风味和食用特点等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我国传统发酵食品工业化程度不高,只有白酒等产品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其它产品如腐乳、豆豉、酱油等,都基本是作坊式生产或工业化程度很低。而西方的一些传统发酵食品都已经实现了工业化生产,如干酪、酸奶、啤酒、葡萄酒、发酵肠等。因此必须提高我国传统发酵食品工业化水平,参与国际竞争。  相似文献   

5.
利用微生物的作用而制得的食品都可以称之为发酵食品本文从发酵食品应用的微生物或酶、发酵形式、功能性发酵食品等几方面,综述了发酵食品的国内外现状,并对现存问题和今后发展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6.
我国大米发酵食品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发展大米发酵食品,介绍了国内大米发酵食品的类型、生产工艺、特点、大米发酵食品中功能性成分及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生态对发酵食品组成成分变化的影响,并根据当前国内大米发酵食品研究情况,对大米发酵食品的发展提出展望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现代物理技术在发酵食品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述了利用现代物理技术分别对新酒和新醋进行人工催陈,对发酵食品进行灭菌消毒,对酿酒酵母菌进行人工诱变。同时对现代物理技术应用于发酵食品生产提出建议。实践证明现代物理技术是一种“绿色人工”的方法,它对于发酵食品工业生产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氨基甲酸乙酯(ethyl carbamate, EC)主要存在于发酵食品中,是一种具有遗传毒性和致癌性的化合物,长期摄入会显著增加各种癌症的发病率。研究表明,氨基甲酸乙酯形成途径主要是由相关前体物质在食品发酵或贮藏过程中反应生成;其前体物质主要有尿素、瓜氨酸、氨甲酰磷酸、焦碳酸二乙酯、氰化物等,这些主要的氨基甲酸乙酯前体物通常是由酿酒酵母或乳酸菌的精氨酸代谢伴随着发酵过程而产生的。由于氨基甲酸乙酯对人类身体健康的潜在威胁,减少发酵食品中的氨基甲酸乙酯显得尤为必要。本文针对发酵食品中氨基甲酸乙酯的形成途径,从物理法、化学法、酶法以及代谢过程法系统综述了发酵食品中氨基甲酸乙酯的消减策略,可为提高我国发酵食品的安全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生物胺是发酵食品中的有害产物,是影响其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着重介绍了发酵食品中的生物胺与微生物的关系,以及利用基因技术改造菌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传统大豆发酵食品的生理功能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本文综述了我国传统大豆发酵食品的各种功能性成分,总结了其生物调节功能,并针对我国传统大豆发酵食品的研究开发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传统发酵食品中乳酸菌与酵母菌互作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发酵食品历史悠久、风味独特并具有一定地域特色,深受当地居民喜爱,但在进一步推广中却面临产品质量不稳定、缺乏安全保障等问题。乳酸菌和酵母菌广泛存在于各类传统发酵食品中,并在发酵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解析二者间的互作机制能为传统发酵食品发展提供理论支撑。目前已发现乳酸菌和酵母菌的互作机制可分为代谢产物互补、影响细胞生长、群体感应现象3大类。该文综述了乳酸菌与酵母菌混菌发酵两者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及作用机制,以期为传统发酵食品工业化发展提供一定思路。  相似文献   

12.
多样微生物形成了发酵食品复杂的微生态环境,微生物的代谢过程赋予发酵食品特殊的活性,和发酵食品品质和风味紧密相关,但微生物代谢时也会产生一些有害物质。因此,关于传统发酵食品的安全问题成为了当前发酵食品的研究热点,采用科学有效的微生物分离技术,能将有害物质分离出来,使发酵食品的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3.
发酵是食品保鲜的重要策略。发酵食品是种类各异的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赋予产品特殊的风味。群体感应系统是一种针对性强、普遍存在的微生物调控机制。其以种群密度为基础,通过感知信号分子浓度的方式,调控多种基因表达的行为。根据不同类型的信号分子,将群体感应系统划分为三大类。本文概述发酵食品、三大类群体感应系统,阐述群体感应系统对微生物共培养的积极作用、防治有害微生物及对发酵食品品质的影响。从群体感应的角度出发,拓宽微生物在发酵食品中的研究思路,为进一步提高微生物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发酵食品具有特殊的风味和营养,含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超声技术是一种非热处理技术,已被证实在食品中具有杀菌,提高活性产物产量,改变食物大分子性质等作用。目前缺乏超声技术在发酵食品处理中的系统性讨论。本文概述超声技术对不同发酵食品在发酵和贮藏中微生物以及发酵食品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超声对发酵食品的影响效果取决于超声处理参数、发酵食品自身特点和所含微生物种类。不同条件超声处理通过改变微生物细胞结构、基因和代谢等机制,既可以抑制有害微生物生长,保证发酵食品安全性,也可以调控益生菌菌株活性,提高发酵食品营养价值。超声处理还能够提高发酵速率,缩短发酵时间,控制发酵过程,减少过度发酵,增加发酵食品中生物活性物质含量,赋予发酵食品营养保健功效等作用。本文可为超声技术在传统发酵食品工业化生产及品质提升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传统发酵食品体系是功能性食品微生物的重要来源。多样的微生物构成了发酵食品的复杂微生态环境,其代谢作用与发酵制品的品质和风味密切相关,许多功能性微生物也赋予了发酵制品特殊的活性。但与此同时,微生物代谢的过程中也伴随有害物质的产生,传统发酵食品的安全问题也成了人们的关注焦点。因此,探究发酵食品中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和代谢作用对发酵食品的质量控制和新功能的发掘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传统发酵食品微生物的群落组成逐步得到解析,微生物在发酵环境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多地被研究。本文对大豆发酵食品、食醋、发酵酒类、普洱茶、红曲等传统发酵食品中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作用进行了综述,并对发酵食品中功能性微生物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传统发酵食品是通过微生物发酵产生各种各样的功能酶和丰富风味物质的食品。发酵食品的生产过程不断富集丰富的酶资源,如何对这些功能酶体系进行系统和科学的研究是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整理了传统分离培养对发酵食品中功能酶的研究,发现该方法能研究其中关键功能酶的酶活。重点整理了近年来基于16S rRNA和ITS测序的PICRUSt分析、宏基因组、宏转录组和宏蛋白组等高通量技术对发酵食品功能酶的研究,发现单一高通量技术相对传统筛选培养技术能获取更多的功能酶信息、解析复杂的酶代谢通路及识别活跃的功能酶。还整理了多种高通量技术组合对功能酶的研究,发现不同手段获取的信息能更深入全面地解析食品的发酵过程。也发现有研究者在高通量技术分析基础上,通过异源表达进行传统食品的具体功能酶的研究。本文全面总结了各种传统发酵食品中功能酶系的研究结果和方法近况,旨在为传统发酵食品的功能酶研究与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
降低发酵食品中的含盐量,开发研究低盐发酵食品已成为国内外发酵食品的研究热点。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低盐发酵豆制品、低盐发酵蔬菜制品、低盐奶酪及低盐发酵肉制品等传统发酵食品方面的开发研究进展。目前针对低盐发酵食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多菌种混合低盐发酵技术;利用钾盐(KCl)、乙醇、姜等与食盐协同作用降低发酵食品中的食盐用量;低盐发酵食品贮藏性能;延长货架期;新技术及新的管理方法的应用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发酵食品因其具有促进肠内营养吸收和消化道健康的有益生理功能而深受大众喜爱。然而发酵食品是经发酵菌株代谢而制成的,发酵菌株的安全性、有害代谢产物、杂菌污染等因素直接影响到发酵食品的安全性,发酵食品工业也因此面临着食品安全问题的挑战。本文对发酵食品工业中存在的安全性问题、生物安全性评价以及未来的展望等进行论述,旨在让人们了解发酵食品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以及如何进行安全性评价,这对于提高人们食品安全意识,保证发酵食品安全生产,消除安全隐患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酿造学会和华中农业大学主办的中欧传统发酵食品学术研讨会将于2008年11月5~7日在武汉召开。本次会议旨为传统发酵食品的重要发源地——中国以及丹麦、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广大从事相关研究、生产和经营的学者、生产厂家和营销商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平台。会议内容主要包括传统发酵食品的微生物学研究、传统发酵食品生产的安全管理、传统发酵食品的工艺学研究与现代化、传统发酵食品的市场与国际化。  相似文献   

20.
聂志强  王敏  郑宇 《食品科学》2012,33(23):346-350
我国传统发酵食品具有悠久的历史,有各自独特的生产工艺,发酵过程涉及的微生物种类较多,赋予了传统发酵食品特有的风味与功能。近年来,随着传统发酵食品生产的现代化和产业化以及对食品安全的重视,传统发酵食品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功能成为研究的热点。宏基因组学、基因芯片和实时定量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微生物基因序列信息为基础,主要用于传统发酵食品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功能的研究,由于它们具有工作量小、重现性高等优点,近年来已经较广泛地用于传统发酵食品微生物的研究中。本文综述这3种技术在传统发酵食品微生物多样性及功能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并介绍传统发酵食品微生物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以期为传统发酵食品发酵过程规律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