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62岁因发烧在村卫生室治疗一周未好转.来我院就诊检查:体温38.5℃皮肤(-)肝脾(-)心肺无异常,巩膜无黄染,肝功肾功均正常;血象:WBC:1.55×109/LRBC:4.47×1000/LHB:121g/LMCV:85iLBPC:371×10^9/L分类:L:81.3%N:12.2%M:6.5%E:0B:0血片镜检见到中幼粒细胞约1%NAP染色积分:318分。  相似文献   

2.
1病历简介女,31岁。双下肢瘀斑7天,齿龈出血2天,于1998年7月8日入院。查体;中度贫血貌,牙龈渗血,双下肢皮肤散在瘀斑,胸骨有压痛,心肺无异常,肝、脾、淋巴结无肿大。实验室检查:Hb87g/L,RBC3.05×1012/L,BPC79×109/L,WBC4.2×109/L;分类中性粒细胞0.32,淋巴细胞0.18,幼稚细胞0.50。骨髓增生活跃,粒:红=12:1,粒细胞系增生活跃,早幼粒细胞占0.55。PT15.1s(对照10.0s),纤维蛋白原定量0.8g/L,3P试验阳性。诊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给予全反式维甲酸、小剂量H…  相似文献   

3.
王子威 《临床荟萃》2011,26(5):435-436
患者,女,18岁,间断水肿、乏力、血尿、蛋白尿6年余,加重4个月,于2010年5月23日入住我院。患者6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眼睑水肿、乏力、纳差、少尿、肉眼血尿,在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白细胞(WBC)3.1×109/L,血红蛋白(Hb)95g/L,血小板(PLT)158×10^9/L,尿常规蛋白(++),潜血(++),尿素(Ur)11.27mmol/L  相似文献   

4.
例1,患儿女,1个月18 d,因“皮肤黄染45 d,发热1 d”于2012年7月25日入院。患儿自45 d前(生后第3天)出现皮肤黄染,未予特殊处理,1 d 前发热,体温最高38℃。患儿系G1P1,足月顺产,出生体重3.5 kg,Apgar评分不详。入院查体:全身皮肤明显黄染,巩膜明显黄染,舌面部及牙龈可见白色附着物,不易拭去。腹膨隆,触之软,肝肋下4 cm、剑下1 cm、质略韧,脾肋下约4 cm、质略韧,会阴部水肿,腹股沟可触及豆粒大小淋巴结。辅助检查:(1) TCB 19.3 mg/dl;(2)血常规:WBC 16.21×109/L;RBC 2.48×1012/L;HGB 73 g/L;PLT 29×109/L;N%81.4%;ret%4.59%;(3) CRP 121.30 mg/L;PCT >100.0 ng/ml;(4)凝血功能:D-dimer 899.00μg/L;PT 38.8 s;APTT 144.7 s;TT 25.1 s;Fib 0.86 g/L;(5)肝功能生化:AST 180 U/L;ALT 73 U/L;ALP 242 U/L;GGT 7.5 U/L;ADH 31.00 U/L;TBA 1449.39μmol/L;ALB 27.8 g/L;GLO 11.4 g/L;TBIL 454.04μmol/L;DBIL 300.77μmol/L;Ca2+1.90 mmol/L;K+2.60 mmol/L;CO2CP 9.7 mmol/L;(6)心肌梗死三项:超敏cTNT 152.90 pg/ml;CKMB-ms 5.26 ng/ml;BNP>35000.00 pg/ml;(7)腹部超声:腹水;腹水检查符合渗出液表现,培养(-);(8)血培养:产酸克雷伯菌;(9)EBV、TORCH阴性。考虑诊断:(1)脓毒症并多脏器功能损害;(2)胆汁淤积性黄疸;(3)支气管肺炎;(4)鹅口疮。  相似文献   

5.
1病历摘要 女,56岁。主因右侧腰部阵发性剧烈绞痛伴恶心、呕吐及肉眼血尿7d来院就诊。来院前曾在当地医院以右输尿管结石行补液治疗(药名、剂量均不祥),症状无好转。自发病以来饮食差、睡眠不佳。血尿为全程肉眼血尿,无尿频、尿急、尿痛。尿常规:RBC(++++),血常规:WBC5.8×10^9/L,N0.75,L0.25,Hb123g/L,PLT114×10^9/L。大便常规: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25岁,6个月前在当地医院行剖宫产术后出现间歇性下腹疼痛,伴有血尿、尿急、尿痛及排尿不尽,阴道有异常液体流出等,经治疗症状未减轻来我院就诊。体格检查正常,血白细胞为12.3×109/L。尿常规:红细胞(+)、白细胞8~10个/HP、上皮细胞(++)。超声检查:膀胱中等充盈状,膀胱内可见一“蘑菇状”强弱不等回声,大小约5.2cm×4.9cm×4.6cm,病灶边缘部呈强回声,后方回声衰减,中心部呈弱回声,探头加压探查时未见明显絮状回声及点片状回声漂浮;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20岁,2013年6月5日被发现流浪街头,行为混乱,胡言乱语半天,以精神异常入院。一般检查及处理:(1)无肝、脾、淋巴结肿大,右手虎口皮肤有2cm左右裂伤,全身无其它出血点;(2)心电正常;(3)血常规:SYSMEX-2100血球仪检测得白细胞(WBC)9.93×109/L、血红蛋白(Hb)131g/L、血小板(PLT)251×109/L;(4)用药头孢拉定针2.0静滴bid,破伤风针肌注,清创包扎等外科处理。病人6月15号再次送检血常规SYSMEX-2100血球仪检测得白细胞(WBC)9.05×109/L、血红蛋白(Hb)149g/L、血小板(PLT)9×109/L 仔细检查标本无凝块, SYSMEX-1000i上复查血小板(PLT)8×109/L。发现血小板直方图有血小板(platelet,PLT)聚集现象。另外发现白细胞直方图第一群细胞前出现异常小峰,EDTA抗凝血涂片瑞氏染色可见大量血小板聚集,聚集的血小板数量不等、大小不一,怀疑是EDTA-K2依赖性血小板假性减少症(EDTA -PTCP)。让病房分别用枸橼酸钠1:4和EDTA-K2抗凝剂重抽无凝块标本并及时送检,检测得EDTA-K2抗凝剂血小板(PLT)19×109/L,枸橼酸钠1:4抗凝剂血小板(PLT)35×109/L。两种抗凝标本涂片瑞氏染色均发现血小板有聚集现象。怀疑EDTA-K2和枸橼酸1:4抗凝剂敏感引起的血小板假性减少。再次采集枸橼酸钠1:4,EDTA-K2,枸橼酸钠1:9抗凝血各一份,同时采集末梢血进行血小板手工计数,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并且分别于抽血后1min、5min,30min进行计数,情况如表1。  相似文献   

8.
周围型急性白血病(perpheralacuteleukemia)临床罕见,经医学检索,国内迄今尚无报道,国外仅于1989年报道5例,现将我们经治的1例报道如下。1病历摘要患者男,72岁。因发热、乏力、牙龈出血10余天于1995年12月10日来院就诊。查体:T39.5℃,贫血貌,全身皮肤可见散在针尖大小的出血点,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心肺正常,肝肋下1cm,脾肋下3cm,质均软,胸骨及长骨均无压病。外周血象:RBC1.7×1012/L,Hb56g/L,WBC12.0×109/L。分类:原始粒0.40,早幼粒0.04,Aner小体(+),杆状及分叶核0.11,单核细胞0…  相似文献   

9.
多发性骨髓瘤伴胃浆细胞瘤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女性,58岁。因持续腰背痛3个月,双助部痛1个月,病情加重2周,于1995年11月13日入院。体检:体温37.4℃,血压22/11kPa(1kPa=7.5mmHg)。是贫血貌,全身皮肤粘膜无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腹部查体未见异常。双下肢有凹陷性水肿。血象:WBC5.6×109/L,中性粒细胞0.73,淋巴细胞0.26,单核细胞0.01,RBC1.84×1012/L,Hb629/L。血尿素氮16.1mmol/L,肌研184μmol/L,血钙、磷均正常。血清蛋白电泳:白蛋白0.262,a;0.O21,a。O.O27,尸十M+yO.069,在o与Y区出现宽而高耸的峰,为M成分,白…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一例戈谢病伴骨髓增生异常结合征(MDS)的改变.病例患儿,女,岁.1个月前出现腹胀,饮食不佳.B超发现肝脾肿大而入院诊治.查体:患儿发育迟缓,营养欠佳,颌下可触及1cmX1cm有活动的淋巴结,心肺(-),腹胀,肝于肋下5cm,质中度硬,脾于助下10cm,质硬.血象:RBC:4.0X1012/L,Hb:90g/L,WBC:7.7X109/L中性粒细胞63%,淋巴细胞37%,BPC:120X109/LRDW15%,网织红细胞0.1%.骨髓象:骨髓增生活跃,原粒12%,早幼粒13%,其它粒细胞42%,中幼红5%,晚幼红10%,淋巴18%.涂片尾端可见大量戈谢细胞…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28岁。双下肢瘀点、瘀斑伴右牙龈胀痛3周,发热3天。T38.5℃、P100次/min、R20次/min、BP15/10kPa。急性重病容,面色苍白。胸骨有压痛。肝的下1cm。WBC5.0×109/L,中性0.56,淋巴0.28,异常细胞0.16,Hb72.0g/L,PLC16.0×109/L。骨髓检查:原始单核细胞86%,SBB80%阳性,POX(-),CE(一);CD1450%阳性。确诊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a)。化疗前血尿酸0.49mmol/L,血Cr0.12mmol/L,BUN5.03mmol/L。予别嘌呤醇,苏打,并开始HOAP化疗。注射长春酸胶4mg后,第2天,患者出现少尿,”血…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38岁。牙龈肿痛、发热、胸骨压痛半月于1996年12月8日晚入院。查体:T37℃,贫血貌,皮肤粘膜未见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胸骨明显压痛。心律不整,频发早搏,多呈二联律。腹软,肝、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Hb109g/L,RBC3.2X1012/L,WBC2.9X109/L,N0.38,L0.46幼稚细胞0.16,BPC172X109/L,Ret0.0O5。骨髓象:骨髓增生活跃,淋巴系增生活跃,原十幼淋0.75,以小原淋细胞为主;POX(-),PAS(+)。心电图示:频发室早二联律。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1)。确诊后使用AOP方案2疗程,1个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T细胞亚群、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在川崎病(KD)患者中的变化,运用ROC曲线分析它们在KD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008年本院收治的KD患儿33例(实验组)和具有相似体征的非KD患儿34例(对照组),于入院3d内分别测定T细胞亚群、PLT、ESR和CRP,并观察其ROC曲线特征。结果实验组的CD3+、CD3+CD4+、CD3+CD8+测定值分别为:(67.2±9.42)%、(39.0±9.93)%、(24.8±7.42)%;对照组的CD3+、CD3+CD4+、CD3+CD8+测定值为:(65.1±12.6)%、(38.2±10.8)%、(24.3±8.42)%,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PLT、ESR和CRP测定值分别为:(406.2±167.3)×109/L、56.0(59.5)mm/h、21.0(60.2)mg/L;对照组PLT、ESR和CRP测定值分别为:(284.7±105.9)×10^9/L、12.0(18.75)mm/h、8.0(10.5)mg/L,其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PLT、ESR和CR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71.2%、89.1%、70.2%;诊断界值分别为:336.5×10^9/L、15.0mm/h、14.5mg/L。结论T细胞亚群在KD早期的变化不明显,其诊断可靠性较低;而PLT、ESR和CRP分别在336.5×10^9/L、15.0mm/h、14.5mg/L时具有较好的诊断效力,能作为KD早期诊断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4.
1病历介绍男,26岁。因头昏、乏力10个月,于1994年10月入院。查体:贫血貌,淋巴结无肿大,胸骨无压痛,肝、脾未见异常。血常规:WBC2.1×109/L,L0.56,N0.44.BPC54×109/L,Hb62g/L,Ret0.006。糖水溶血试验(-)。热溶血试验(-)。酸溶血试验(-)。尿铁血黄素(-)。骨髓象:有核细胞增生低下;粒系增生减低,占0.495;中幼粒以后各阶段细胞形态正常;红系增生减低,占0.025;淋巴细胞增高,占0.48,形态正常。全片未见巨核细胞,散在血小板亦难见。骨髓活俭:骨髓造血细胞增生极度低下,造血细胞广泛被脂肪细胞…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49岁,发现下腹包决1年半,无不规则阴道出血,一月来阴道排液伴断续高烧,腹痛加重3大入院。T38.5℃,恶病质面容。尿蛋白(+),尿酮体()。血色素559/L,白细胞3.2×109/L,血小板96×109/L。妇查:下腹见4 月妊娠立包块,有囊性感,活动受限,无压痛。阴道见米汤样排液,量多,恶臭。阴道上2/3被肿块占据,呈灰蓝色,约10cm×10cm,质脆,表面触之如菜花样,不平,活动受限。B超检查:在膀眈中度充盈卜探查子宫:它底平脐,子宫前后径约12cm,左右径约15cm,子宫是球形增大,边界清晰。宫腔内膜线向后偏移,其广才见…  相似文献   

16.
例1男,40岁。因血尿4 d于2012年6月14日入院。查血常规WBC 2.5×109/L,Hb 117 g/L,PLT 19×109/L,幼稚细胞35%。当天即行骨穿检查,骨髓细胞学提示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之骨髓象(异常早幼粒细胞95%),PML/RARa融合基因FISH测定:阳性95%。自形态学确诊为APL起予维A酸联合亚砷酸化疗,并间断加用柔红霉素化疗。6月25日起出现发热,体温在38.5℃左右,伴有咳嗽、咳白痰,两次痰培养示少量念珠菌,予莫西沙星、氟康唑抗感染治疗。6月29日至7月5日无发热,7月4日复查血常规:WBC 14×109/L,N 95.6%,Hb 84 g/L,PLT 34×109/L,RET 0.96%。7月6日再次发热,体温在38.0℃左右,痰培养提示曲霉菌生长,肺CT提示:两肺炎性病变(点斑状模糊影),临床考虑肺部曲霉菌感染,7月6日将氟康唑改为米卡芬净抗感染,同时将莫西沙星降级为依替米星。7月7日起患者外周血网织红细胞( Ret )逐步上升(最高至10.33%)、血红蛋白(HGB)水平进行性下降(图1)。7月21日骨髓涂片提示完全缓解之骨髓象。 Coobms、Hams试验及尿Rous试验阴性。肝功能: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在正常范围,乳酸脱氢酶302 U/L(偏高)。复查肺CT提示炎症已大部分吸收,予停用米卡芬净,并用地塞米松控制溶血。8月6日查Ret降至5.04%,提示溶血逐步得到控制。在后来的半年多随访中,患者溶血未再复发,血红蛋白逐步升至正常。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39岁,于2008年7月25日因体检发现肝占位一周入院,发现乙肝阳性5年余。查体:脾脏左肋缘下8cm可及,边缘钝、无触痛,质地中等,余未见异常。入院查血常规白细胞2.24×10^9/L,血红蛋白134g/L,血小板44×10^9/L,尿酮体(+),尿胆素(+),大便隐血(++),肝功能、血生化、血清蛋白电泳正常,胛13.7S,APTT 33.6s,AFP、CEA、CA199均在正常范围,HBsAg(+)、HBeAb(+)、HBcAb(+)。  相似文献   

18.
人猪链球菌Ⅱ型重症感染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娟  周冰 《临床荟萃》2009,24(13):1125-1125
例1,男,62岁。因发热、畏寒、寒战于2006年8月12目送至我院,全身瘀点、瘀斑,体温39.5℃,低血压,意识不清。血常规:白细胞(WBC)3.21×10^9/L,中性粒细胞(N)0.40,淋巴细胞(L)0.35,血红蛋白(Hb)130.3g/L,血小板计数(PLT)52.0×10^9/L。尿常规:蛋白(++),潜血(++)。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T)303.0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750.0U/L,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场磁共振DWI(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46例乳腺肿瘤患者行MR扩散加权成像扫描,按扩散敏感系数(b值)差(800—0及1000—0s/mm2)各两次扫描数据做出各自ADC图像。分析对相同b值下良恶性病灶及正常对照组的ADC值差异,对采集的ADC值数据进行分析,以乳腺恶性病变平均值95%参考值范围上限值作为恶性病变上限阈值点,取此阈值点作为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指标。结果:46例乳腺肿瘤中恶性病变18例(其中浸润型导管癌16例,髓样癌1例,小叶癌1例),良性病变28例(其中纤维腺瘤20例,不典型增生2例,囊性增生4例,脓肿2例)。良恶性病变与周围正常组织对比,在DWI均呈高信号,ADC图为低信号,但恶性病变为更低信号。当b=800s/mm2时,良、恶性病变及正常组ADC值分别(1.54±0.28)×10^-2mm2/s、(1.01±0.09)×10^-3mm2/s、(1.49±0.06)×10^-3mm2/s;b=1000s/mm2时,良、恶性病变及正常组ADC值分别(1.45±0.28)×10^-3mm2/s、(0,90±0.08)×10^-3mm2/s、(1.49±0.09)×10^-3mm2/s;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恶性病变及正常组ADC值的95%参考值范围分别为(0.90—0.97)×10^-3mm2/s、(0.49—0.58)×10^-3mm2/s时,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敏感度为75%、70%,特异度100%、100%,阳性预测值100%、100%,阴性预测值90.2%、88.5%,诊断符合率92.4%、90.9%。结论:扩张加权成像不需要增强,检查时间短,ADC值对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具有明确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31岁。主因头晕、乏力4天入院。查体:T37.S℃,P100/min,BP16/skPa。贫血貌,神智清楚,巩膜无黄梨,皮肤有散在出血点,右上臂可见片状瘀斑,百尖可见黄豆大血疱。周身浅表淋巴结不大。心肺未见异常。肝脾未及。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Hb46g/L,WBC11.0×109/L,分类幼稚细胞占0.42,BPC18×109/L,纤维蛋白原定量4.Zpmol/L,PPP(+)。骨髓检查:增生极度活跃,异常早幼粒细胞87%,部分细胞可见Aure/J‘体,Pox(+)。诊断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并发DIC。给予HOP方案(高三尖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