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疣状增生性汗孔角化症1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报告1例具有显著家族史的疣状增生性汗孔角化症患者,多年来皮损表现为播散性浅表性汗孔角化症的典型皮疹,但近两年来腹股沟处出现罕见的疣状损害。结合该病例复习文献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报告2例汗孔角化病。例1.患者女,57岁,面部、颈部及四肢斑块渐增多30年。皮肤科检查:面部、颈部及四肢等暴光部位可见圆形、花环状或不规则的角化过度斑,边缘隆起,中央轻度凹陷、萎缩。诊断:播散性浅表性光线性汗孔角化病。例2.患者男,45岁,全身散在斑块20年余。皮肤科检查:全身散在棕褐色角化性斑块,部分边缘隆起,纤细如线,离心性扩大,中央色素沉着。诊断:播散性浅表性汗孔角化病。2例皮损组织病理检查均可见角化不全柱斜插入凹陷的表皮内。全外显子测序发现相关突变,例1为MVK c.1126G>A,例2为ATP2C1 c.899+4A>T。  相似文献   

3.
报告1例偏侧性汗孔角化症。患者男,49岁,自出生后于左膝关节伸侧出现多个环状褐色斑,逐渐扩大,渐波及左侧躯体,部分皮损为线条状角化性斑块,伴瘙痒。无家族史。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结果符合汗孔角化症。  相似文献   

4.
报告1例疣状汗孔角化症。患者男,53岁。25岁始双下肢出现黄豆大丘疹并逐渐增多、增大、波及全身。臀部和双下肢皮损呈高度疣状增殖性斑块。临床症状和皮损组织病理学改变符合疣状汗孔角化症。给予角质剥脱剂外用及阿维A口服治疗2周后,疣状皮损全部消退。  相似文献   

5.
报告2例巨大型疣状增生性汗孔角化症。患者均为臀部出现巨大疣状增殖性斑块。临床症状和皮损组织病理学改变符合疣状汗孔角化症。  相似文献   

6.
混合型汗孔角化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1例混合型汗孔角化病.患者男,45岁.面部、背部及四肢出现角化性丘疹20余年,腹股沟、外阴及肛周出现结节5年.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符合汗孔角化病表现.  相似文献   

7.
汗孔角化症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汗孔角化症是一种少见的慢性皮肤病,以中央轻度萎缩边缘堤状角质嵴围绕的皮损为特征,最近我们首次定位了弥漫性浅表性光化性汗孔角化症基因。本文就汗孔角化症的分型、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病因和治疗等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播散性浅表性光线性汗孔角化症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1995年1月~2012年1月间断收治的21例播散性浅表性光线性汗孔角化症患者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资料。结果 21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1∶1(男11例,女10例)。20岁前发病者13例(61.91%),(20~50)岁7例(33.33%),>50岁1例(4.76%),平均发病年龄18.36岁。皮损位于曝光部位,累及面部者10例(47.62%),累及颈部者9例(42.86%),累及上肢者19例(90.48%),累及下肢者7例(33.33%),累及躯干者6例(28.57%)。其中4例有家族史(占19.05%)。3例合并有系统疾病。组织病理资料分析均可见典型的角化不全柱,其下方颗粒层减少或消失。结论播散性浅表性光线性汗孔角化症20岁前发病多见,男女发病率大致相当,皮损位于暴露部位。组织学上以表皮角质层内典型的角化不全柱伴其下方颗粒层减少或消失为特征。  相似文献   

9.
掌跖及泛发性汗孔角化症一家系报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报告我国首例掌跖及泛发性汗孔角化症一家系调查。先证者10岁时右手中指掌尺侧出现一油菜籽大小的圆形角化性丘疹,继后发现面部出现相似丘疹,且皮损逐渐扩大并泛发全身;组织病理检查可见角化不全柱,符合汗孔角化症;家系调查为5代共90人,结果患病26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9例,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点。诊断为显性遗传性掌跖及泛发性汗孔角化症。对该病的临床特征、组织病理、遗传方式及鉴别诊断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汗孔角化症是一种少见的慢性皮肤病 ,以中央轻度萎缩边缘堤状角质嵴围绕的皮损为特征 ,最近我们首次定位了弥漫性浅表性光化性汗孔角化症基因。本文就汗孔角化症的分型、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病因和治疗等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
汗孔角化症伴淀粉样变1例郑荣涛张林段云俭(山东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250022)患者男,43岁,左小腿后侧毛囊口部位无明显原因的起褐色丘疹,脱落后成环状,渐扩大,无自觉症状,逐渐出现瘙痒及角质增生,形成疣状,后来在面部、臀部及躯干上部也出现类似皮损,面...  相似文献   

12.
20 0 12 4 16 多种形态表现的汗孔角化症 1例 /马蕾 (中日友好医院 )…∥临床皮肤科杂志 .- 2 0 0 0 ,2 9( 6) .- 370~ 371男 ,50岁。阴囊、头皮、面部皮损 30余年 ,肢端、肛周皮损 2 0年。查体 :头皮、左足趾间见黑色角化结节 ;阴囊部见结节或疣状增生性斑块 ,表面角化粗糙或呈乳头状、盘状 ;肛周见疣状斑块 ,中央略萎缩 ,周边呈堤状隆起 ;面颊部见褐色环状斑片。外周血 T细胞亚群检查示 CD4 /CD8 倒置。多部位不同形态皮损病理活检均示典型汗孔角化症病理像。图 5参 3  (廖文俊 )2 0 0 12 4 17 巨大线状汗孔角化症 1例 /吴贵 (中国…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分析毛囊型汗孔角化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2月在西京皮肤病医院确诊的8例毛囊型汗孔角化病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资料。结果 8例患者发病年龄6 ~ 67岁,男6例,女2例,均无明显发病诱因,发病至确诊时间6个月至20年不等。患者皮损表现为多发或单发、直径较小(< 1 cm)且长期存在的红褐色圆形斑丘疹或斑块,附少许或无鳞屑。患者多无自觉症状,偶有轻度瘙痒。4例行皮肤镜检查,均显示角栓全部发生于毛囊开口处。8例皮损组织病理表现相似:表皮厚度大致正常或棘层轻度不规则增生,仅毛囊漏斗部存在角化不全柱,其下方颗粒层变薄或消失,可见角化不良细胞。6例患者分别采用手术切除、外用药物和激光灼烧等治疗,随访结果显示,手术切除可治愈原发皮损,但无法预防新发皮损,而其他治疗方法效果不佳。结论 毛囊型汗孔角化病是汗孔角化病的一种特殊病理类型,临床好发于男性,以面部多见,病情缓慢进展,组织病理表现为独特的、仅发生于毛囊口的角化不全柱,诊断需同时结合临床与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14.
汗孔角化症是一组少见的慢性进行性角化性皮肤病,多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组织病理学上以表皮内角化不全柱为特征,现报告1例线状型与播散性浅表性光线性汗孔角化症并存患者及其家系调查。  相似文献   

15.
汗孔角化疵是一种少见的遗传角化性皮肤病,临床上以边缘环堤状隆起、中央凹陷性皮损为特征,组织病理表现打特征性的角化不全柱。本文报道1例可能是线型和斑块型共存的汗孔角化症患者.  相似文献   

16.
正汗孔角化症常见六种临床类型:经典型、浅表播散型、播散型浅表性光线性、单侧线状型、掌跖泛发型、点状汗孔角化症。现报道一例罕见类型的汗孔角化症:肛周疣状汗孔角化症。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汗孔角化症患者皮损皮肤镜下特征。方法收集本科门诊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汗孔角化症的35例患者共计142处皮损进行皮肤镜检查,分析其皮肤镜下的图像特征。结果 35例患者,男19例,女16例,平均年龄(45.26±13.54)岁。142处汗孔角化症(porokeratosis,PK)皮损中104处皮肤镜下可见"双轨征";87处见黄白色鳞屑;63处见黑褐色色素颗粒沿皮损边缘分布;87处见灰褐色色素沉着;74处见血管模式。皮损边缘褐色色素颗粒常见于浅表播散型PK。结论汗孔角化症患者的皮损在皮肤镜下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皮肤镜检查可能为本病的无创性辅助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汗孔角化症误诊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汗孔角化症是一种少见遗传性的慢性角化性皮肤病 ,多见于男性 ,初发于幼年期 ,但也有起于成年期 ,一般无主观症状[1] 。我科曾诊治 1例汗孔角化症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患者男 ,3 8岁 ,1984年于右侧臀部长一不规则的角化性斑片 ,有时痒 ,渐增大。 1989年在我院手术切除 ,病理诊断为“疣状皮肤结核”。术后不久又在原发部位出现且左侧亦见同样皮损。期间曾用抗结核药异烟肼、利福平治疗无效 ,无家族发病史。体检 :系统检查未发现异常。皮肤科情况 :臀部右侧见一 13 .0cm× 5 .5 ,左侧见一 10 .0cm× 6.5cm ,右侧近肛门处见一 2 .…  相似文献   

19.
汗孔角化症是一种少见的遗传角化性皮肤病,临床上以边缘环堤状隆起、中央凹陷性皮损为特征,组织病理表现有特征性的角化不全柱。本文报道1例可能是线型和斑块型共存的汗孔角化症患者。  相似文献   

20.
浅表性播散性汗孔角化症是一种光见的遗传性角化性皮肤病。近期我们遇到一家系4代11例本症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