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农村卫生服务影响因素的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农村居民的卫生服务需要和利用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在广西北流市民乐镇对农村居民进行卫生服务家庭健康询问调查,用X^2检验、秩和检验和主成分分析对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处理。结果:两周患病率为23.37%(562/2405),两周就诊率为16.84%(405/2405)。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最近诊所距离等因素对两周患病率和就诊率有影响。提取了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63.455%。结论:农村卫生服务需要较高,卫生服务利用较低。医院卫生服务、经济与环境、卫生知识行为、婚姻状况和年龄是影响卫生服务需要和利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要、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和评价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要、利用的现状以及有关影响因素。方法:对广西北流市民乐镇居民进行卫生服务家庭健康询问调查。结果:被调查居民的两周患病率为23.37%;疾病构成前3位分别是呼吸系统疾病(8.77%)、肌肉骨骼系统疾病(1.83%)、消化系统疾病(1.16%);两周就诊率为16.84%;两周患者就诊率为72.06%;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和最近诊所距离即卫生服务的可及性等是影响当地居民患病和就诊的重要因素。结论:当地农村卫生服务尚不能满足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应该大力加强和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大兴区农村居民社区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了解大兴区农村居民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及利用情况。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大兴区黄村镇和瀛海镇的两个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所辖的四个自然村中≥18周岁居民2047人进行入户调查。结果农村居民的2周患病率为13.1%,慢病患病率为14.9%,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的患病率为38.1%;被调查居民的2周就诊率为7.1%,2周患病未就诊率为46.1%,对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利用率为36.4%,对社区卫生服务总的满意度为90.9%。农村居民2周患病率的影响因素为:慢病患病情况、性别和收入;影响农村居民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因素为:性别、慢病患病情况及距离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远近。结论大兴区需不断完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相关政策,满足农村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4.
宁夏固原市农村居民门诊服务利用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宁夏固原市农村居民对门诊服务的需求与利用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抽取固原市农村居民共计4725人,通过入户询问调查方式获取居民社会人口学特征、患病及就诊情况等。结果 被调查居民两周患病率为138.20‰,慢性病患病率143.92‰;人群两周就诊率为105.61‰;与两周就诊率有关的因素为性别、年龄、婚姻和是否患有慢性病等。结论 我区贫困山区农村居民的门诊服务利用率不足,应采取措施促进农村卫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农村卫生服务现状,分析目前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要和利用的影响因素,为制定卫生服务政策提供具有实用性的科学参考依据。方法以蓝田县某村全村的居民为调查对象,用自制问卷调查其健康状况及卫生服务需要和利用状况,用Logistic回归的统计方法分析卫生服务需要和利用的影响因素。结果全村两周患病率为34.8‰,两周就诊率为45.2‰。影响卫生服务需要的各因素按影响力大小依次为年龄、家庭人口数、婚姻状况、性别和家庭收入。影响卫生服务利用的因素按影响力大小依次为年龄、家庭人口数、性别和家庭收入。结论针对不同特征人群卫生服务需要的特点开展医疗卫生保健工作,大力发展经济,是保障农民基本健康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哈尔滨市社区卫生服务需求、利用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为了了解哈尔滨市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利用情况以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对哈尔滨市2000名居民进行了入户调查。结果:被调查居民的两周患病率为34.3%,两周就诊率为27.7%,其未就诊率为30.0%。影响人们对卫生服务利用的因素有收入、患病次数、健康状况等因素。结论:社区卫生服务应不断加强和完善,从而真正成为实现卫生目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北京市外来务工人员医疗服务需求、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北京市外来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7个区县作为调查地点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构成比x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被调查的在京外来务工人员两周患病率(13.9%)、两周就诊率(7.1%)和年住院率(4.9%)较低,两周应就诊未就诊率(48.9%)和年应住院未住院率(35.5%)较高.平均每天累计工作时间、有无医保和自评总体健康状况(P均<0.01)是影响在京外来务工人员医疗服务利用的主要因素.结论:制约外来务工人员医疗服务利用的主要障碍可以归纳为制度、卫生服务体系、经济社会和个人因素4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河南省农村居民门诊就诊水平、流向和特点,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河南省合理组织门诊服务提供依据,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由经培训合格的调查员入户询问,对住户成员逐一进行询问调查。结果:1998年河南省农村居民两周门诊就诊率为180.48‰,2003年河南农村居民两周门诊就诊率为170.60‰。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因素、慢性病等均对农村门诊卫生服务利用产生影响。结论:门诊利用不足仍然是河南农民卫生服务的主要问题,影响门诊卫生服务利用的因素有性别、年龄及慢性病等。  相似文献   

9.
衡阳县农村社区居民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衡阳县农村社区居民卫生服务的需求及利用的基本情况和特点。方法采用多阶抽样方法,从全县26个乡镇893个行政村(居委会)中随机抽取600户,年龄≥15岁的农村社区居民进行入户调查。结果被调查人群的两周患病率为13.39%,慢性病患病率为11.69%,两周就诊率为12.05%,应就诊而未就诊率为30.81%,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利用率为40.16%,对社区卫生服务总的满意度为78.81%。结论衡阳县需要不断完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相关政策,加大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投入,满足农村居民的医疗需求,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全民健康覆盖内涵,分析城乡居民卫生服务需要和利用现状、公平性差异,提出政策建议。方法 利用国家第五次卫生服务调查(山东省部分)居民数据(12 006户家庭,33 060例居民,其中城市6 006户家庭,10 391例居民,农村6 000户家庭,22 669例居民),结合收入5分法,比较不同城乡类别、收入居民卫生服务需要和利用及其公平性。结果 城市居民的两周患病率、年慢性病患病率高于农村居民,两周就诊率、两周患者就诊率低于农村居民(P<0.05);两组居民住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居民两周患病率、年慢性病患病率、两周就诊率、住院率随其收入的增加而降低,两周患者就诊率随其收入的增加而升高(P<0.05);城市不同收入居民两周患病率、年慢性病患病率、两周就诊率、两周患者就诊率、住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城乡居民卫生服务需要和利用公平性分析发现,集中曲线位于公平线上方的指标分别是城乡两周患病〔集中指数(CI)=-0.091 5〕、农村两周患病(CI=-0.117 9)、城乡慢性病患病(CI=-0.118 4)、农村慢性病患病(CI=-0.168 2)、城市两周就诊(CI=-0.006 4)、城乡/城市/农村住院利用(CI值分别为-0.094 1、-0.001 5、-0.112 4);集中曲线位于公平线下方的分别是城市两周患病(CI=0.012 9)、城市慢性病患病(CI=0.006 4)、城乡/农村两周就诊(CI值分别为0.062 5、0.080 0)。结论 农村低收入居民两周卫生服务需要高于高收入居民,农村居民两周患病、慢性病患病、两周就诊公平性差于城市。仍需强基层,加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强基层全科医生的培养,推行分级诊疗制度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弥合城乡差异,提高全民卫生服务可获得性。应继续细化医疗保险补偿对象的划分,重点提高农村中低收入居民的补偿水平,加强该人群疾病风险保护,提高全民卫生服务可负担性。  相似文献   

11.
史华伟  李娟  梁亚浩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8):2318-2323
背景 为深化医疗改革,让家庭医生服务制度更精准地提供健康服务,无锡市自2018年起面向区域内常住人口推出了新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目的 分析推出新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后无锡市老龄人口社区医疗服务机构首诊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探讨老龄人口对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提供的健康服务需求,进而为完善、推广新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提供可行性建议。方法 于2019年1-2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利用课题组自行设计的结构式自评调查问卷对879例老龄个体开展调研。调查内容包括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下无锡市老龄人口选择社区医疗服务机构进行首诊的现况,并进一步探讨其对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提供的健康服务的需求情况。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879份,回收有效问卷83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5.3%。首选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就诊者429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身体状况,接受社工的上门服务情况,上一年度平均月收入,接受长期、动态、循环往复的健康管理情况,步行至最近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时间,上一年度的医疗费用,知晓分级诊疗制度情况以及知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情况的无锡市患病后选择医疗机构就诊的老龄人口社区医疗服务机构首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身体状况(经常患病:OR=2.223,P<0.05;一般:OR=1.449,P<0.05)、上一年度的医疗费用较高(2 000~3 000元:OR=1.153,P<0.05;>3 000~ 4 000元:OR=1.138,P<0.05;>4 000元:OR=2.367,P<0.05)、步行至最近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时间较短(15~30 min:OR=1.145,P<0.05;<15 min:OR=1.438,P<0.05)、知晓分级诊疗制度(OR=1.367,P<0.05)以及知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OR=1.573,P<0.05)是无锡市患病后选择医疗机构就诊的老龄人口选择社区医疗服务机构首诊的影响因素。老龄人口健康服务需求意愿前三位分别是:专业的用药指导75.8%(635/838)、科学的养生指导73.1%(612/838)、科学的保健指导72.6%(608/838)。结论 无锡市老龄人口社区医疗服务机构首诊率有待提高,老龄人口身体状况、上一年度的医疗费用、步行至最近社区医疗服务机构时间、是否知晓分级诊疗制度、是否知晓家庭医生签约制度是其首选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就诊的影响因素;建议新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的推行应该更充分考虑健康服务相关需求,进而使其成为缓解老龄社会医患矛盾、提高医疗资源使用率和保障养老效率的利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雅安芦山县农村居民就医首诊行为,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明确农村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探索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方向。方法:根据相关文献制定《农村居民就医行为调查问卷》,调查了雅安芦山县飞仙关、龙门、隆兴、太平等四个乡镇1093名农村居民,了解其患病后首选就诊医疗机构情况,并对一般情况、健康状况、医疗保险、医疗资源和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农村居民希望实现的电子健康服务及其影响因素,为推进农村地区的电子健康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非随机方便抽样的方法,运用自编的结构式问卷和个人深入访谈调查988名农村居民,所得资料采用Epidata3.0录入,用SPSS11.5进行分析.结果农村居民关注的与健康有关的3大问题依次通过电话、短信、电脑网络对急病、重病得到及时救助(65.3%);用手机或电脑查看并选择医院和医生(61.1%);建立个人健康档案(病历)并方便调用(47.5%);不同性别在实现的电子健康服务方面愿望方面有所不同;接触电子设备的种类和数量与农村群众选择使用服务的方式有关;多数农村群众希望尽快实现电子健康.结论重点了解农村群众对电子健康服务的需求,提高卫生服务质量,以更好地促进农村群众的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当前南京市社区中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情况以及健康需求。方法以南京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1个社区,共抽取340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并分析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慢性病患病情况及健康需求。结果实际回收有效问卷326份,有效回收率为95.9%。南京市社区中老年人所患慢性病排名前3位的依次是高血压(57.7%)、糖尿病(32.8%)和血脂异常(25.5%)。认为对自身健康不利的因素排名前5位的依次是环境污染(64.7%)、医疗费用高(30.4%)、体力锻炼少(24.8%)、经济收入低(24.2%)及饮食营养不合理(23.9%)。认为医疗保健改善最明显的前3项依次是社区环境卫生(23.2%)、定期体检和咨询(22.3%)与健康教育及健康生活指导(22.0%),最不满意的是医药费用(39.4%)。结论南京市居民对健康的需求高于社区卫生系统所能提供的服务,政府仍需加大对医疗卫生系统的支持,改善不合理的卫生机构设置,降低医疗费用,调整健康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培养更多优秀的卫生服务人才,以解决社区中老年居民对健康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北京市农村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方面的信息,为北京市农村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编的社会人口学基本信息资料表、精神卫生求助方式及态度问卷(MSK)对北京市朝阳区随机选取的1996例农村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68.8%的居民表示愿意寻求心理专业人员帮助;60.2%的居民选择医疗机构作为心理求助场所;超过93%的居民对目前社区内可能开展的心理健康服务活动表示不知道或确定没有;不同社会人口学信息情况下,均有部分心理健康服务形式选择情况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北京市农村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强烈,多种服务形式被社区居民认可;北京市农村社区的心理健康服务工作亟待开展,在社区现有医疗体系中引入心理健康服务的内容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同心县农村居民两周患病及住院卫生服务利用情况,为相关决策部门制定相应的政策提出意见和建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入户调查宁夏同心县10个乡镇共52个村庄1040户共5001人,分析农村居民两周患病及住院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结果宁夏同心县农村居民两周患病率为13.3%,慢性病患病率为13.5%,两周患病率女性(15.2%)高于男性(11.6%);回族为14.4%,高于其他民族;60岁以上年龄组两周患病率最高(21.4%);在婚、离婚和丧偶人群两周患病率均高于未婚人群的两周患病率(9.8%)。文化程度以文盲人群两周患病率最高,为18.9%,高中及以上人群的两周患病率最低(5.0%);家庭年均收入小于8000元的人群两周患病率最高16.7%。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年均收入居民两周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心县居民住院率为7.5%,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年均收入水平均影响农村居民住院卫生服务利用率。结论同心县农村居民健康状况好于全国平均水平,住院卫生服务利用率处于较低水平,经济困难是制约住院卫生服务利用的主要因素。女性、老年人、经济困难人群是住院卫生服务利用重点提高人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农合)在农民健康相关指标改善中的作用,定量评估新农合政策的实施效果。方法基于政策效果评价的倍差法(DID模型)和Probit模型对中国2004年和2009年新农合制度的参合数据进行健康效应的实证研究,样本分为对照组(/Z=1058)和参合组(n=2879),比较两组农民在新农合实施前(2004年)和实施后(2009年)健康效应评价指标(4周患病率、体质量指数和自评健康)的变化情况。结果新农合制度对农民的体质量指数有一定的促进作用(r=-0.139,P=0.036,OR=0.871),在职、年龄和收入是体质量指数异常的相关因素。新农合制度对自评健康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r=-0.214,P=0.001,OR=0.807),性别、年龄、收入水平、家庭规模以及婚姻状况对健康自评有影响(P〈0.05);新农合制度对降低患病率效果不显著。结论为更加有效地促进新农合对健康相关评价指标的积极作用,应注意加强健康生活理念的宣传力度,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重视医疗保健服务以及形成合理的就医行为。  相似文献   

18.
背景 中国是一个人口流动大国,且江西省为我国劳动力输出的主要省份之一。妇女是农村家庭的关键成员同时也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其慢性病患病情况常被忽视。目的 了解人口流动背景下江西省农村妇女慢性病患病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江西省27个行政村3 600户居民,2006-2014年,每两年进行一次一对一的入户问卷调查。共15 634名15岁及以上农村妇女的慢性病患病情况及人口学信息(年龄、职业、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是否为劳动力、是否外出)纳入此次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农村妇女慢性病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加权前农村妇女总人数为15 631名,其中常住妇女11 660名(74.60%);加权后妇女总人数为2 245 283名,其中常住妇女1 621 026名(72.20%)。加权后,妇女整体慢性病患病率为11.2%,其中常住妇女慢性病患病率为14.5%,高于外出妇女(2.8%)(χ2=428.035,P<0.01)。年份〔2008年:OR=0.778,95%CI(0.767,0.789);2010年:OR=1.569,95%CI(1.546,1.592);2012年:OR=0.820,95%CI(0.808,0.833);2014年:OR=0.818,95%CI(0.805,0.831)〕、年龄〔35~54岁:OR=5.425,95%CI(5.324,5.529);55~岁:OR=9.807,95%CI(9.609,10.009)〕、职业〔农民:OR=1.371,95%CI(1.353,1.388)〕、婚姻状况〔已婚同居:OR=1.424,95%CI(1.386,1.463);离婚或丧偶:OR=1.198,95%CI(1.163,1.235)〕、受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OR=1.371,95%CI(1.353,1.388)〕、收入水平〔中等:OR=0.898,95%CI(50.888,0.908);高等:OR=0.899,95%CI(0.885,0.914)〕、是否为劳动力〔否:OR=1.618,95%CI(1.600,1.636)〕、是否外出〔否:OR=1.667,95%CI(1.637,1.697)〕为江西省农村妇女患慢性病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江西省农村妇女慢性病患病率为11.2%,且常住妇女慢性病患病率较外出妇女更高。年份、年龄、职业、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是否为劳动力、是否外出为江西省农村妇女患慢性病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背景 云南省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起步较晚,了解社区居民的签约意愿及影响因素,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家庭医生服务的利用与开展成效,切实提高医疗服务的覆盖率。目的 了解云南省社区居民的家庭医生签约意愿,并进一步探讨影响其签约意愿的因素,为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法,根据云南省昆明市13个区(县)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状况,选取2个区1个县;采用典型抽样法,分别从每个区(县)中选取1个社区,依次为五华区的红云社区、西山区的前卫社区、晋宁区古城镇;采用方便抽样法,在每个社区中抽取90户家庭,以符合条件的家庭成员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7—9月,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主要内容为居民的基本情况、就诊行为及签约意愿等。共发放问卷1 412份,回收有效问卷1 318份,有效回收率为93.3%。结果 1 318例居民中,有签约意愿者1 187例(90.1%)。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医疗保险类型、个人年收入、城乡环境、患慢性病情况、选择社区首诊情况、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候诊时间、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花费时间的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意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医疗保险类型、城乡环境、患慢性病情况、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候诊时间、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花费时间是居民家庭医生签约意愿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云南省社区居民的家庭医生签约意愿较高,参保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居住在城区、患慢性病、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候诊时间≤0.5 h、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花费时间≤0.5 h的居民具有更高的签约意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