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方管两侧同时冲孔模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华丽 《模具制造》2006,6(11):20-21
通过对零件的工艺分析,改进了工艺方案,用一副对冲孔模完成两边同时冲孔,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介绍了该对冲孔模具的结构特点、设计思路、应注意的问题和装配工艺性。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螺栓拧紧过程中摩擦系数、轴向力以及拧紧力矩的变化关系,分析了摩擦系数与扭矩法装配及扭矩-转角法装配的影响。利用多功能紧固分析系统和横向振动试验机对扭矩系数和防松性能进行测试,并利用具体案例关于摩擦系数对螺栓装配质量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摩擦系数是影响装配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螺栓联接的稳定性;在有效范围内摩擦系数与螺栓联接的可靠性成反比关系;螺纹紧固件的选用和设计务必要坚持可靠性理论原则,才能够充分发挥紧固件的效能,提高装配质量。  相似文献   

3.
航空发动机内部空间狭小,提出一种自动拧紧方法,将拧紧分为一次拧紧过程和二次拧紧过程。针对二次拧紧展开研究,研究扭矩法和扭矩-转角法的加载步长、转动角度和初始力矩对拧紧力矩的影响,验证自动拧紧方法的可行性和力矩一致性,通过对试验结果分析,验证了扭矩-转角法能够提高扭矩稳定性,分步加载方法可以提高螺栓拧紧质量,扭矩-转角法的扭矩值与转动角度之间呈现线性关系,初始扭矩值越小能有效提高扭矩控制精度,扭矩-转角法显著降低扭矩衰减。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重要工位螺母的拧紧质量,介绍了一种螺母拧紧机的总体结构和控制系统的设计,并对控制算法进行了仿真.该控制系统采用扭矩闭环控制及智能控制算法,实现了扭矩的高精度控制,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装配精度.  相似文献   

5.
针对车用凸轮轴瓦盖螺栓拧紧与打标的自动化装配问题,依据汽车发动机装配生产线的工艺原理与要求,分析了拧紧、打标机构装置自动变位的设计要点,并完成了车用凸轮轴瓦盖螺栓拧紧与打标装置的主要结构设计,实现了车用凸轮轴瓦盖螺栓拧紧与打标的自动化装配过程,可提高生产效率。并针对拧紧与打标装置的不同结构要求,运用Solid Works对其结构的关键零部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确保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在以批量生产为特征的制造业中,为了确保产品的装配质量,必须对螺栓连接实施有效控制.文章阐述了在解读一系列相关标准、分析了所涉及的主要环节的基础上,制订了科学、规范的控制方法.文章以汽车动力总成为例,表明了在作为装配作业主要手段的自动、半自动电动拧紧枪已通过验证的前题下,还需要确认拧紧工序具有足够的过程能力,以及电动拧紧枪已设置了合理的监控窗口.最后,则必须采取正确的事后检验方法对螺栓连接部位进行扭矩测试.  相似文献   

7.
针对螺栓连接结构体接触刚度受拧紧顺序影响机理研究存在的不足,首先建立了单螺栓拧紧扭矩T与结合面刚度K的关联模型;然后在ANSYS中仿真分析了不同拧紧顺序下结合面模态频率特征,根据频率f与结合面刚度K之间的映射关系,进而得出最佳拧紧顺序;最后利用实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不同拧紧顺序结合面等效刚度K不同,结构的一阶固有频率也随之改变,同时拧紧最优、对角拧紧次之、顺序拧紧最差,说明拧紧顺序与固有频率之间存在着非线性关系。仿真分析与测试得到的一阶模态频率间的误差较小,证明了该建模方法能够有效分析拧紧顺序对结合面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刘嵩  陈凯  李发 《机床与液压》2018,46(7):55-59
建立了螺旋齿摆动液压缸的两级螺旋副动力学数学模型,采用ADAMS仿真软件对其进行动力学分析,研究其在极限外负载条件下的最大角度及输出扭矩;依据建立的动力学模型,对螺旋副关键参数进行了优化,分析了不同螺旋升角对两级传动副输出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两级螺旋副最佳螺旋升角在50°附近时传动效率最高。搭建了螺旋齿摆动液压缸样机试验台,通过样机试验验证了动力学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发动机螺栓拧紧的基本原理,针对发动机装配中的螺栓拧紧问题,应用高精拧紧工具的扭矩曲线图,对分析计算后的拧紧参数进行优化,通过数据反馈完善验证,为螺栓拧紧方面的问题处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总装装配过程中焊接螺柱脱落问题进行分析,列出影响螺柱与钣金件脱落的主要因素有:焊接工艺参数、母材厚度、总装装配力矩及装配拧紧速度等.同一母材,钣金厚度越薄,达到规定连接强度范围的焊接工艺参数越小.在母材材质及厚度无法变更的前提下,通过降低装配力矩及装配拧紧速度,使得螺柱的焊接强度与装配力矩及拧紧速度相匹配,从而降低螺...  相似文献   

11.
以优化电焊机/等离子切割机用IGBT模块为例,阐述针对特定应用开发IGBT模块的概念。针对IGBT模块在该行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从两个方向优化模块,一方面通过优化IGBT芯片厚度和少数载流子浓度分布,IGBT芯片的关断损耗(E_(off))降低至1.97 m J,而饱和压降(V_(ce(sat)))和开通损耗基本维持不变;另一方面通过优化模块内部栅极布线解决了模块的自激振荡和切割机起弧时存在的电压电流振荡问题。优化后的模块带负载(满载的75%)稳定工作5 min的温升仅为24.6℃。与优化前相比,优化后的模块温升降低了9.5℃;和试封的参照模块M3(RQ)、M4(RL)相比,优化后的模块温升分别降低了0.9℃和16℃。优化后的模块自激振荡测试时和切割机应用中起弧时的振荡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2.
RP技术在新产品快速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RP技术在新产品研制、设计、快速开发中的独特优势及其应用,研制了新产品“瞌睡虫催眠治疗仪”枕壳和控制器外壳快速成形工艺方案,设计了三维CAD模型,完成了原型件的制作,并制作硅橡胶模具进行小批量生产。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工件表面缺陷检测的准确率,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原理和工件表面缺陷检测的应用背景,对分割网络模型进行了改进。改进的分割网络模型中优化分割模块中的卷积层和卷积核大小,下采样时使用最大池化代替大步长的卷积。决策模块中通过改变卷积层和池化层得到更多的输出神经元,获得了更多的工件特征。实验验证表明,改进的分割网络模型应用到工件表面缺陷准确率达到了99.4%,比目前工件表面缺陷检测技术DeepLabv3、U-Net的准确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4.
切割多管,板相贯坡口的改进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贾安东  王晓远 《电焊机》1999,29(2):24-27
根据建立的相贯线的数学模型,不仅使数控切管机完成了常见的管-管、管-板相贯及Miter接头的切割,而且对于多管、板相贯坡口,根据Z坐标最大原则改变原日本YASNAC-4000PB切割机的多次切割为一次切割。将生产效率提高了1 ̄3倍,并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所采用的数学模型和实现方法及用该方法研制的中的程序,只需将切割角修正为电弧的倾角即可作为除导管架外类似的管桁架节点、自行架节点等机器人焊接的程序。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某动车公司转向架上的轴承在不同工序中的搬运问题,设计了柔性移载红外控制提升系统。系统主要由控制操作模块和提升起重模块组成:控制操作模块通过模糊控制策略,实现了重物升降的运动特性与操作者的操作意图相匹配;提升起重模块提供轴承提升和下降的动力,并可实现轴承在升降过程中的位置保持和紧急制动。根据理论计算并结合实际工况对系统各个元器件进行了合理的选型,确定了总体设计方案,解决了轴承运转过程中人工搬运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且易发生危险事故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针对目前钢铁表面缺陷检测算法存在检测精度低、检测速度慢和模型复杂度高等问题,提出基于YOLOv5s改进的钢铁表面缺陷检测算法。将SE通道注意力模块融入骨干网络中以增大缺陷特征通道权重,降低背景干扰,提高算法对缺陷特征的提取能力;在颈部网络融入STR多头自注意力模块,提高缺陷边缘纹理等细节特征的比重;改进损失函数为SIoU,缩短预测框回归收敛过程以提高算法检测速度。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在NEU-DET数据集上的mAP值为80.4%,较YOLOv5s提高5.5%,每秒处理帧数为100,算法体积降低约8.3%,算法计算量降低约4.3%,对比其他的目标检测算法,改进算法在检测精度、检测速度上均明显提升,模型复杂度降低明显。改进算法可满足实时钢铁表面缺陷检测需求。  相似文献   

17.
游仿群 《模具制造》2008,8(1):24-27
主要探讨了利用Pro/E软件零件模块、装配模块与制造模块进行电池盖注射模设计,希望能对相关人员在实际工作中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对当前国内外现有的自重构机器人的体系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和分类,对各类自重构机器人系统研究内容和方向进行了分析和综述,总结了各类自重构机器人的本质特点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9.
介绍采用了模糊逻辑控制原理的温度控制器,这种温度控制器使用小功率半导体器件,并给出如何用半导体器件去实现功能材料测试所需要的环境。  相似文献   

20.
花杏华 《模具制造》2006,6(4):12-15
以Pro/E为基础,将“mold模具”功能、“Replace替换”功能和“Emx4”模块应用在模具开发过程中,实现了注射模的快速设计,免去了一些模具通用件(如导向件、复位支承件、浇口套、定位圈等等)繁锁的重复绘图工作,使得模具开发周期大大缩短,让模具企业及时提供用户满意的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