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徐秀云  孙伟 《中国保健》2010,(4):138-139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6岁。因右下腹痛3天,于2008年6月11日入院。体检:右下腹部触及一约5.0cm×5.0cm大小包块,边界清,活动度可,质稍硬,伴压痛。B超示:右卵巢见一约5.2cm×5.Ocm囊性包块,边界较清。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33岁,"右股上部肿物6年,明显增大1年"入院.患者于1998年3月无明显诱因的出现右股部包块,约鸡蛋大小,除坐位不适外无其他明显症状,5年间无明显变化.近1年来包块迅速增大,坐位受限,且感局部皮肤麻木,在外未做其他特别处理入院.查体:右股后侧上部可及约25cm×18cm大小包块,局部皮肤隆起紧张,皮肤与包块无明显粘连,包块质硬、固定、界限较清晰,右下肢活动感觉可.X线示"右股骨上段骨软骨瘤"可能性大,诊断为"右股骨上段巨大骨软骨瘤".于2003.3.10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肿瘤切除术.以肿瘤为中心作大约30cm长股后外侧切口,依次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阔筋膜,分开肌肉注意保护分至基底部,其根部约4×5cm2面积大小相连于股骨干近侧干骺端,予以完整切除,术后病人恢复良好,随访一年未复发.  相似文献   

3.
1 病例介绍 患者,32岁,因“继发性不孕2年”于外院给予促排卵治疗:月经来潮第5天开始肌注HMG,每天1支,连续应用13d后给予HCG 10 000 U,停经33d自测尿HCG阳性。停经38d,突发下腹痛,呈持续性钝痛伴恶心,呕吐数次。查体:下腹正中触及一12cm×11cm×10cm囊性包块,张力大,触痛明显,腹部叩诊移动性浊音(±),B超示:右附件6.3cm×6.9cm、8.2cmX7.0cm大小囊性包块,子宫后方6.5cm×4.4cm大小囊性包块,宫内妊娠。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66岁,因"反复右下腹疼痛1+年,加重3天"入院。入院前1+年,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疼痛,并扪及包块,压痛,大小约7cm×4cm,无放射痛及肌紧张,无发热、盗汗、腹泻、尿频、尿急等症状,到当地卫生院诊治,考虑为阑尾炎,经抗感染治疗后疼痛症状好转。随后患者病情反复  相似文献   

5.
患者 女性,53岁,住院号171781,因“发现盆腔包块4^+年,腹胀半年”于2008年4月18日入院。病史采集:平素月经规律,2-0—4—2,4年前超声检查发现一直径约15cm盆腔包块,患者拒绝手术,经消炎治疗后腹痛缓解,未定期复查。于1年前绝经。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心、肺无异常,腹部膨隆,如孕8^+个月。妇科检查:宫颈光滑,宫体及附件包块巨大,耻骨联合上方一巨大包块占据整个盆、腹腔,上缘达剑突下,两侧至腋前线,表面光滑、质硬、无压痛、不活动。超声示下腹部30.0cm×18.1cm混杂回声,边界清,子宫前位,约为6.9cm×2.7cm×3.5cm,肌层回声均匀,宫内膜线居中,内膜不厚,宫腔未探及异常,考虑来源于附件包块。CT示下腹一28.8cm×14.8cm×34.0cm混杂密度影,边界清,病灶密度不均匀,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性,55岁,右侧外阴肿块伴逐渐增大2 年,于2007年1月8日入本院。病史采集:患者既往月经规则,有痛经史,G2P1,21年前曾行剖宫产术,2年前曾于外院行阴道巧克力囊肿剥出术。入院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右大阴唇中部一2cm×2cm×2cm囊性包块,质软、边界清、无压痛、阴道畅、宫颈光,子宫后位、正常大小,双附件未扪及异常。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无肿大。术前诊断:右外阴肿瘤,疑为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于2007年1月11日骶麻下行右外阴肿瘤剥出术。术后病理学检查大体观:右大阴唇组织1.5cm×1.5cm×0.6cm,表面附少许外阴皮肤,切面呈灰红色,质软;镜检:肿…  相似文献   

7.
例1女,16岁,因发现左额部肿块1年,伴头痛1月余于2011年8月5日入院。查体:左额部可见2.0cm×2.0cm大小局部皮肤略肿胀,压痛阳性。头颅CT显示:左额颅骨缺损,大小2.0cm×0.5cm。入院后行包块切除术及颅骨修补术,术中见额骨颧突处有一缺损区范围约2.0cm×1.5cm,病变组织大小约2.0cm×1.5cm,前额正中可见小孔状颅骨缺损,未特殊处理。术后常规病检回报示:(左颞、前额)骨嗜酸性肉芽肿。患者于术后10d伤口I/甲愈合,出院诊断为:颅骨多部位嗜酸性肉芽肿,随访7月无复发。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性,23岁,GP孕21周,因“右腰痛2d,加剧半天”于2006年8月19日入院。受孕前1年体检时行全腹B超未见异常,妊娠期间宫高、腹围增加如正常孕妇。无血尿、消瘦、发热等病史。查体:右肾区轻压痛及叩痛,余未见明显阳性体征。B超示:右侧腹见巨大混合性包块,大小约24cm×11cm,考虑来源于右肾可能;宫内单胎中期妊娠。腹部CT检查提示: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45岁,因"发现右腹股沟区搏动性包块4年,加重伴右下肢疼痛2周"入院.4年前发现右侧腹股沟区搏动性无痛包块,约3 cm,未进一步诊治.入院1年前开始包块逐渐增大到约5 cm,伴有右侧腹股沟区疼痛,就诊当地医院,超声提示"右下肢动脉瘤",入院2周前无明显诱因包块突然变大,约10 cm,皮肤张力增高,肿块边界清楚,右侧胭动脉、足背动脉搏动较对侧弱,右侧皮温升高.既往病史:入院前9个月因大动脉炎、右侧锁骨下动脉瘤、左侧锁骨下动脉闭塞,于外院行主动脉一双侧锁骨下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无高血压病史.  相似文献   

10.
马桂兰  周晓娟 《现代保健》2011,(15):118-118
1病例介绍 患者,男,19岁,患者因右上肢前臂肿痛就诊.半月前右上肢前臂玻璃扎伤后,出现右上肢前臂进行性肿痛,伴有波动感.超声检查:于右前臂桡侧视诊隆起处(包块处)皮下可见一较大的混合回声团块,范围约6 2 cm×3 3 cm,边界尚清晰,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其内可见不规则条形迂曲的无回声,大小约1 0 cm×0 7 cm,边界尚清晰,形态规则,有包膜,其内充满五彩镶嵌的花色血流信号,在瘤体内形成稀疏的血流,并在包块与桡动脉交界处探及"双期双向"频谱,其中动脉血流频谱PSV:22 1 cm/s.超声诊断:右上肢桡侧动脉假性动脉瘤伴周围血肿形成,后经手术证实.  相似文献   

11.
例1女,34岁,因同房后下腹痛1d入院.腹痛呈持续性坠痛,入院后减轻.无痛经史,孕3产1,剖宫产.查体:腹软,右下腹压痛,麦氏点无明显压痛,子宫及左附件未及异常,右附件触及7cm×6cm×6cm质韧包块,压痛,边界清, 活动好.超声示右附件区囊肿7.2cm×6.8cm×6.6cm,内透声差并见分隔,入院诊断:右卵巢肿瘤蒂扭转.于次日手术探查见:子宫及双输卵管无异常,左卵巢4cm×4cm×3cm,表面有2cm×1cm×1cm囊肿,右卵巢7cm×7cm×6cm,表面有6cm×5cm×5cm囊肿,另一囊肿已破裂约4cm×4cm×3cm,囊液成巧克力样,剥除3个囊肿,探查阑尾无异常.病理检查: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相似文献   

12.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44岁,因左侧腹股沟可复性肿物半年,不可复并疼痛2个月,于2008年9月28日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近2个月月经周期缩短,经期延长。入院查体:T36.5℃,P75次/min,R197次/min,BP100/65mmHg。腹部平坦,左腹股沟区可见一梨形包块,大小约4cm×3cm×3cm,无法还纳腹腔,有压痛,伴咳嗽冲击感。B超检查:左腹股沟区可探及-4cm×2.8cm×2.5cm大小的囊实性包块,  相似文献   

13.
钟敏 《中国医师杂志》2012,14(6):859-859
患者,女,23岁,已婚,孕3产0,因停经42d,阴道流血5d,腹痛1d于2011年10月9日人院。彩超提示左侧附件(3.0cm×2.3cm)非均质性包块,子宫直肠窝积液3.0em×3.2cm,于入院当天在全麻下行腹腔镜左侧输卵管切除术,术中见盆腔积血约100ml,左侧输卵管壶腹部包块2cm×3cm,外观呈紫蓝色,未见破口,伞端处见少许凝血块,行左侧输卵管切除术,并予以MTX50mg左输卵管系膜下注射,切除的输卵管经左侧Trocar套管直接取出,病检见绒毛组织。  相似文献   

14.
例1女,24岁,以"结婚8个月未孕"入院,G0P0,平素月经规律,月经周期为30 d,经期5~6 d,经量中等,经色暗红,无痛经.患者结婚8个月,性生活正常未孕,丈夫精液检查正常.妇科检查正常,妇科内分泌检查未见异常,彩超检查未发现异常,行输卵管通液检查显示双侧输卵管不通、积水.为求进一步诊治收入院.入院后完善辅助检查,未发现禁忌证,于入院后第3天行宫腹腔镜联合检查术,术中头低位推开肠管后见盆腔腹膜光滑,盆底见左右各一个约4.5 cm×3.0cm×3.0 cm白色包块,突出于腹膜,貌似卵巢,正中腹膜下有一圆形器官,若隐若现,未见子宫及双侧输卵管.  相似文献   

15.
蓝松  钱江梅  陈华 《中国医师杂志》2010,12(2):152-152,156
患者,男,59岁。因左腿根部包块50年,逐渐增大2年余于2008年1月5日入院。查体:左侧髂前上棘内侧见-8cm×6cm×4cm大小包块。行肿块切除术,术中见:肿块位于皮下浅筋膜内,边界清楚,活动好,质地坚韧,与骨无关。  相似文献   

16.
1临床资料患者谢某,男,62岁。因左小腿肿胀2年多,发现包块7d后于2002-08-12日入院。查体:左膝前下方之内侧及左小腿后上方可扪及一个15cm×7cm×7cm大小包块,伴搏动性,无震颤,无明显压痛,下肢浅静脉不曲张,足背动脉能扪及,足趾血运存在,感觉正常。左下肢血管彩超示左窝动脉瘤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性,48岁,因下腹痛9d,阴道出血1d,于2005年3月14日入院。入院查体:心率为82次/min,律齐,双肺呼吸音清晰,腹肌稍紧,下腹压痛、反跳痛明显;妇科情况,子宫大小正常,右侧附件区触及包块,压痛明显;血常规检查正常。超声检查示:右附件区一约11.5cm×4.2cm不规则混和性包块,回声分布不均匀,强弱不等,边界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包块内有丰富血流信号。入院诊断:卵巢肿瘤(恶性待排)。[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罗丽琳  杨慧  陈天星 《中国医师杂志》2010,12(9):1197-1197,1201
患者,男,63岁.因腹胀伴间断性发热1年,伴左上腹渐大性包块半年于2008年8月2日入院.查体:体温37.7℃,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脾于肋缘下5cm触及边缘,质中等,无压痛,肝脏未触及.B超示:脾肋下5cm,厚6cm,回声不均,呈致密的网格样改变.血常规:红细胞3.0×1012/L,白细胞2.3×109/L,血红蛋白96g/L,中性粒细胞0.70,淋巴细胞0.24,单核细胞0.06.临床诊断:脾功能亢进、脾肿大.行脾切除术,术中探查腹腔淋巴结无肿大.  相似文献   

19.
例1,患儿,男,9岁,汉族,因右腮腺包块1月于2007年6月6日入院。查体:左侧腮腺包块约3cm×3cm,质硬,与周围粘连。临床诊断为左腮腺包块待查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肿块大小约3cm×3cm,与周围腮腺组织粘连,质硬,无明显包膜。病理检查巨检:带部分涎腺组织肿块,无明显包膜,表面欠平整,可见乳头状物,切面灰白,  相似文献   

20.
患者 男,52岁.因发现胸部正中肿块3个月入院.患者3个月前发现胸骨中下部有2 cm×2 cm大小包块,无红肿、无疼痛、无发热等不适.病后在其他医院按胸骨结核治疗,胸骨肿块逐渐增大.入院后检查:T 36.4℃,P 80次/min,R 21次/min,BP120/80 mm Hg.胸部皮肤无红肿,胸廓双侧对称,胸骨中下段隆起,可触及5 cm×6 cm大小包块,质硬、凹凸不平、固定、无触痛、无波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