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颅内肿瘤术后高颅内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颅脑肿瘤术后伴有高颅内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以20%吡拉西坦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以20%甘露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20例、有效4例、进步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患者显效21例、有效5例、进步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两组数据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对患者治疗的临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吡拉西坦在临床治疗效果、安全性等各方面与甘露醇相当,可作为治疗高颅内压的药物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2.
张黎敏 《海峡药学》2012,(11):219-220
目的观察吡拉西坦和甘露醇治疗老年颅内肿瘤术后高颅内压的临床疗效及护理预后效果。方法67例老年颅内肿瘤患者术后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静脉滴注吡拉西坦、甘露醇注射液,均予严密的临床观察及精心护理。结果吡拉西坦、甘露醇注射液均具有降低高颅内压的显著疗效,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6%、93.3%,差异无显著性(P>0.05);经护理,患者均康复出院,无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结论应用吡拉西坦、甘露醇注射液,并予严密的临床观察及精心护理,对治疗颅内肿瘤术后高颅内压有重要意义,可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高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0%甘露醇和20%吡拉西坦注射液在颅内肿瘤术后高颅内压患者中应用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106例颅内肿瘤术后高颅内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本研究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20%甘露醇降颅压治疗,而治疗组患者则给予快20%吡拉西坦注射液降颅压治疗,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药物治疗措施,比较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13%),且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20%吡拉西坦注射液应用于颅内肿瘤术后高颅内压患者具有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和不良反应少等特点,该药物能够代替甘露醇在颅内肿瘤术后高颅内压患者中应用用来降颅压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脑血管病出血所致颅内压增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脑血管病出血所致颅内压增高,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静脉滴注甘露醇,观察组静脉滴注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颅内压与24 h尿量变化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颅内压、24 h尿量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92.50%,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0%,观察组为55.00%,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对脑血管病所致颅内压增高患者治疗效果理想,对于甘露醇有禁忌证患者,吡拉西坦可作为代替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颅内肿瘤术后高颅内压的疗效.方法HT6K 对我院在2016年1月到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66例颅内肿瘤术后高颅内压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被随机(掷硬币法)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甘露醇治疗,观察组采用吡拉西坦治疗,两组均为12h 1次,治疗观察7d.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3.9%)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75.8%)进行比较,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用药持续时间与降压幅度都明显多于对照组,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颅内肿瘤术后高颅内压能提高降压幅度与药效时间,提高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吡拉西坦与甘露醇在颅内肿瘤术后高颅内压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研究。方法选取2011年8月_2013年8月收治的60例颅内肿瘤术后高颅内压治疗的患者,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吡拉西坦进行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甘露醇进行药物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降低颅内压特点,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种药物降低颅内压特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吡拉西坦可有效降低颅内肿瘤术后高颅内压,可替代常规甘露醇用药,同时吡拉西坦具有护脑和促醒作用,对于术后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推广引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吡拉西坦注射液降低颅内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天津市黄河医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颅脑损伤、脑出血非手术治疗患者6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研究组静脉快速输注20%吡拉西坦注射液,对照组静脉快速输注20%甘露醇。所有患者均采用持续颅内压监护或定时腰椎穿刺测颅内压,并同时观察其可能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显效4例,有效14例,进步14例,无效1例;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13例,进步16例,无效1例。两组总有效率均为97.0%,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期间研究组未观察到与所用药品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吡拉西坦注射液脱水、降颅内压效果明显,安全可靠,无任何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高颅内压6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冉俊岭 《中国药业》2012,21(15):72-73
目的探讨吡拉西坦注射液降低颅内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黔江中心医院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颅脑损伤、脑出血非手术治疗患者13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6例。研究组静脉快速滴注20%吡拉西坦注射液,对照组静脉快速滴注20%甘露醇注射液。所有患者均采用持续颅内压监护或定时腰椎穿刺测颅内压。结果研究组显效8例,有效28例,进步28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26例,进步32例,无效2例。两组总有效率均为96.97%,无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期间研究组未观察到与所用药品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吡拉西坦注射液脱水、降颅内压效果明显,安全可靠,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吡拉西坦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共160例,以随机抽样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采用20%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20%甘露醇注射液治疗。结果:实验组中度脑水肿发生率明显较高(P<0.05),而对照组重度脑水肿发生率明显较高(P<0.05);实验组患者的意识清醒情况明显多于对照组(77.50%vs.62.50%,P<0.05);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巴氏指数(BI)、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拉西坦注射液可代替甘露醇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降低颅内压,且其具有对脑的保护及促醒作用,不良反应少,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泼尼松联合甘露醇治疗颅内肿瘤患者术后高颅内压水平、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以我科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接收的60例行颅内肿瘤术后高颅内压患者为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甘露醇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甘露醇静脉滴注后同时给予泼尼松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颅内压水平、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在颅内压水平方面,观察组患者颅内压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在临床疗效上,观察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不良反应率上,观察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颅内肿瘤术后高颅内压患者给予泼尼松联合甘露醇治疗,不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颅内压水平,而且临床疗效较高,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甘露醇与吡拉西坦对颅内肿瘤术后高颅内压的临床改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9月我院行手术治疗且术后存在颅内压偏高表现的86例颅内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甘露醇滴注方式,实验组给予吡拉西坦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颅内压改善效果及药物毒副作用情况,并开展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药物起效时间为(0.4±0.2)h,降压幅度为(10.8±4.8)mmHg,临床总有效率为93.0%,无不良反应,各项治疗评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颅内肿瘤术后颅内压偏高采用吡拉西坦与甘露醇治疗的临床效果基本相当,吡拉西坦可作为甘露醇的有效替代药物,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全面保障。  相似文献   

12.
何春渝  周海英 《中国药房》2012,(28):2656-2658
目的:观察前导后冲法静脉滴注加温后20%甘露醇注射液预防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接受20%甘露醇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的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前导后冲法静脉滴注加温至(35±1)℃的20%甘露醇注射液;对照组采用常规法静脉滴注室温下((14±5)℃)20%甘露醇注射液。观察2组局部血管和组织的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主观不适和静脉炎的发生率(13.3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63.33%)(P<0.01)。结论:前导后冲法静脉滴注加温后20%甘露醇注射液可减轻患者的痛苦,预防静脉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分析对脑出血患者使用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 在本院治疗的脑出血患者中选取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35例分为对照组,另外35例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甘露醇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吡拉西坦氯化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的神经肽Y、颅内压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神经肽Y、颅内压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94.29%)高于对照组(77.14%);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2.86%)低于对照组(17.14%);两组患者的神经肽Y、颅内压改善情况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出血使用呲拉西坦氯化钠治疗,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有效率,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改善神经肽Y和颅内压情况,可取得较佳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朱晟  谢华 《临床医药实践》2009,(8Z):1965-1967
目的:观察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外伤性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外伤性脑水肿患者8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治疗组45例,静滴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和醋酸地塞米松治疗;对照组40例,静滴20%甘露醇和醋酸地塞米松治疗。通过测定颅内压(ICP)、平均动脉压(MAP)、脑灌注压(CPP)、血浆渗透压、尿量及血尿常规等,观察药物的疗效及副作用。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给药后均能迅速降低ICP,提高CPP,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肾功能的损伤较轻且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低,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及P<0.05)。结论: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外伤性脑水肿疗效肯定且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20%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病的疗效.方法 将52例高血压脑病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各26例.在一般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20%吡拉西坦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10 min内输完,间隔6~8h1次;对照组应用20%甘露醇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30 min内输完,间隔6~8h1次.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静脉滴注20%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病疗效确切、且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 20%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病有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在临床可用于高血压脑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白蛋白联合呋塞米治疗颅脑损伤致颅内压增高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以我院神经外科2015年2月~2016年2月接收的100例颅脑损伤致颅内压增高患者为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观察组通过白蛋白联合呋塞米治疗,对照组通过甘露醇联合呋塞米进行治疗,对颅内压降低效果与治疗前后GCS评分进行对比.结果:相对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各个时间段颅内压均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在30min及1、2、3、4h颅内压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5h与治疗前差异不大(P>0.05);观察组治疗后5h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治疗后时段内两组颅内压变化情况无显著差异(P>0.05).相对治疗前,两组治疗后在GCS评分方面均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GCS评分明显比对照组治疗后GCS评分高(P<0.05).结论:通过白蛋白联合呋塞米治疗颅脑损伤致颅内压增高,不仅能有效降低颅内压,而且药效持续时间长,同时可有效提升GCS评分,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与常规监测在重症颅脑外伤中应用效果对比分析。方法将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神经外科治疗的70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监测,观察组采用颅内压监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入院至手术时间、术后甘露醇用量及使用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43%、预后良好率为6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7.14%、预后良好率为4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颅内感染、颅内血肿、电解质紊乱、肾功能衰竭、脑疝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入院至手术时间、术后甘露醇用量、甘露醇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压监测在重症颅脑外伤中应用效果显著,能及时反映患者病情变化,有效提升手术疗效及预后,减少术后甘露醇使用剂量及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高渗盐水与甘露醇交替使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颅内高压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颅内高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高渗盐水与20%甘露醇交替使用)、高渗盐水组(单独使用3%高渗盐水)和甘露醇组(单独使用20%甘露醇),观察三组患者治疗3d后颅内压、血清肌酐及血钠水平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3d后颅内压明显低于高渗盐水组和甘露醇组(P<0.05),血钠水平明显低于高渗盐水组(P<0.05),血清肌酐水平明显低于甘露醇组(P<0.05).结论 高渗盐水与甘露醇交替使用能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术后颅内高压水平,并且能降低肾功能不全和电解质平衡紊乱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与探讨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在外伤性脑水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外伤性脑水肿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静滴20%甘露醇和醋酸地塞米松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静滴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和醋酸地塞米松治疗,分析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给予患者以相应治疗后,均提高了CPP(脑灌注压)、MAP(平均动脉压),降低了ICP(颅内压),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患者电解质紊乱发生率较对照组患者低,肾功能损伤比较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拉西坦氯化钠注射液能够有效治疗外伤性脑水肿,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七叶皂苷钠注射液辅治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2例髋部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2组均给予布洛芬胶囊0.3g口服,每天2次.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七叶皂苷钠针剂2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20%甘露醇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2组均5~7d为1个疗程,均同时行患肢功能锻炼.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高于对照组的5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七叶皂苷钠注射液辅治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