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甲状腺全切患者术后预防性补钙治疗,对甲状旁腺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32例随机分为A和B组,再根据术后3d内最低1d的甲状旁腺素(PrH)值,将A、B组再分为Al(87例,PTH≥8pg/ml)和A2(30例,WH〈8pg/ml)组;B1(83例,PTH≥8pg/m1)和B,(32例,PTH〈8pg/ml)组。术后A组给予静脉补钙6g/d,B组术后暂时不给予补钙;术后不论是否出现低钙血症,但PTH〈8pg/ml均给予静脉补钙6g/d。所有患者检测术前术后第1、2、3天、1周及1个月血钙及PTH的水平,发生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患者增加监测术后2、3周血钙及PTH水平。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是否出现低血钙及低钙血症、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结果①术后1周A.组PTH及术后第1、2、3天和术后1周血钙水平高于B1组(P〈0.05)。A,组低血钙及低钙血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1组(P〈0.05)。②术后第1、2、3周A2组PTH水平高于B2组(P〈0.05),并较B2组PTH先恢复到正常范围;术后第1天至第3周,A2组血钙水平高于B2组(P〈0.05),并较B2组先恢复到正常范围;A2组低血钙及低钙血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2组(P〈0.05)。结论甲状腺全切术后预防性补钙有利于甲状旁腺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甲状腺围术期血清甲状旁腺素(PTH)的变化及其与甲状腺术后低钙血症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8年3月-2010年8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甲状腺手术患者共437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术前、术后第1、2、3天的血清钙离子水平,术前、术中切除标本10 min后、术后第1、2天的血清PTH水平.结果 本组共63例患者术后发生低钙血症,发生率为14.4%;其中接受双侧腺叶全切除术的患者术后低钙血症发生率最高,接受单侧腺叶次全切除术的患者术后低钙血症发生率最低.术后低钙血症组在术中切除标本10 min后、术后第1天及第2天的血清PTH水平均显著低于术后正常血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切除标本10 min后PTH<15 ng/L时,术后低钙血症的发生率为91.04%,显著高于PTH≥15ng/L时;而术后第1天PTH<10 ng/L时,术后低钙血症的发生率为23.35%,显著高于PTH≥10 ng/L时,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状腺手术对甲状旁腺分泌PTH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引起术后低钙血症的发生.在甲状腺手术时,应常规行术中PTH测定,以指导及时合理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甲状腺手术方式对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  方法  分析6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行甲状腺次全切除组30例,行甲状腺全切组30例,比较2组患者术前PTH、术后1周PTH水平及PTH下降程度,以及术前血钙含量、术后1周血钙含量及血钙含量下降程度。  结果  2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前2组患者PTH[(46.71±11.52)ng/L比(46.23±11.74)ng/L,P > 0.05]及血钙水平[(1.85±0.47) mmol/L比(1.88±0.39) mmol/L,P > 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2组患者的PTH及血钙均低于术前,其中全切组PTH[(23.35±6.42)ng/L比(32.18±9.51)ng/L,P < 0.05]及血钙水平[(1.42±0.31)mmol/L比(1.75±0.21)mmol/L,P < 0.05]明显低于次全切除组,PTH[(49.5±5.1%)比(31.1±3.5%),P < 0.05]及血钙水平[(24.5±2.31%)比(5.4±0.5%),P < 0.05]下降程度明显高于次全切除组,术后全切除组患者甲状旁腺病检检出率明显高于次全切组(26.67%比3.33%,P < 0.05)。  结论  不同甲状腺手术方式将导致术后不同程度的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全切术较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测定甲状腺全切术后第1天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及血钙浓度,结合患者是否出现低钙血症及其伴随症状,判定PTH测定在甲状腺全切术后对于预测低钙血症的发生是否比血钙浓度的测定更具优势,从而为术后长期补充钙剂提供依据.方法 将104例甲状腺全切术后的患者,根据术后第1天PTH值进行分组,A组:PTH <5 pg/ml;B组:PTH介于5~10 pg/ml之间;C组:PTH介于10 ~ 20 pg/ml之间;D组:PTH> 20 pg/ml.同时测量每组患者的血钙浓度,记录每组发生低钙血症患者的数量,及钙剂支持治疗的持续时间.结果 PTH测定的准确率高于血钙浓度的测定,A组患者共26例,其中有7例存在暂时性低钙血症并出现低钙症状,5例出现长期低钙血症,需要长期钙剂支持治疗.A组的阳性预测值为28%,准确率为46%,均高于其他组,同时其阳性预测值及准确率亦高于血钙浓度的测定.结论 甲状腺全切术后PTH的测定比血钙浓度的测定在判断低钙血症的发生上更具优势,且术后PTH<5 pg/ml是预测术后长期低钙血症发生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状腺下动脉不同结扎方式对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影响。方法 2013年1月—2015年6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甲乳外科收治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A组、B组各43例。A组术中行甲状腺下动脉分支结扎,B组术中行甲状腺下动脉主干结扎。比较2组手术治疗效果,手术前后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血钙水平变化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减少(P<0.05);术后第1、5天,2组血清PTH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A组仅术后1天血钙明显降低,术后第1、5天血清PTH、血钙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低钙血症、症状性低钙血症及甲状旁腺功能减低的发生率较B组明显降低(34.9%vs.58.1%,23.3%vs.44.2%,14.0%vs.32.6%,P<0.05)。结论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保留甲状腺下动脉主干可有效保护甲状旁腺血供,减少术中出血和损伤,预防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甲状腺全切术后预防性补钙对患者甲状旁腺功能和血钙的影响.方法 收集本院2012-01~2013-01间行甲状腺全切术患者13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预防性补钙组(A组)和对照组(B组),再根据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分为A1(≥8 pg/mL)、A2(<8 pg/mL)、B1(≥8 pg/mL)、B2(<8 pg/mL)4组,对比各组患者30 d内低血钙的发生率及患者PTH水平.结果 经30 d观察,发现B组低血钙发生率高于A组(χ2=11.622,P=0.001),其中A1组与B1组比较、A2组与B2组比较,发生低血钙几率均降低.同时A组患者甲状旁腺恢复速度优于B组,A1组术后3 d开始PTH恢复速度优于B1组,术后30 d即恢复正常水平.A2组患者术后7 d开始PTH恢复速度优于B2组.结论 甲状腺全切除术后预防性补钙,能够有效帮助患者恢复甲状旁腺功能及预防低血钙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甲状腺全切术中行甲状旁腺原位保留与甲状旁腺即刻自体移植(甲状旁腺组织碎屑囊袋肌肉种植法与甲状旁腺组织匀浆注射法)对甲状腺癌患者术后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6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甲状腺外科接受甲状腺全切术的1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A组(甲状旁腺原位保留组,97例)、B组(甲状旁腺组织碎屑囊袋肌肉种植组,34例)、C组(甲状旁腺组织匀浆注射组,45例)。比较3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7、30天血Ca~(2+)及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结果术后第1天,A组患者血钙、血清PTH水平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与C组患者血钙、血清PT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7天,B组患者血钙、血清PTH水平与A组和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与C组患者血钙、血清PT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第30天,C组患者血钙、血清PTH水平与A组和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患者血钙、血清PTH水平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甲状旁腺组织即刻匀浆注射自体移植有助于减少甲状腺全切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131I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简称清甲)治疗对患者短期内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方法 DTC患者共27例,术后行B超检测残留甲状腺大小.术后1个月均给予1311 100 mci进行清甲治疗.治疗前1d、治疗后3个月分别空腹采血检测甲状旁腺激素(PTH)、血清钙和磷水平,并询问患者是否有手足抽搐、四肢麻木或感觉异常等.将患者分为全切组(A组,16例残留甲状腺最大径大于或等于1 cm)和次全切组(B组,11例,残留甲状腺最大径小于1 cm).将27例患者的血PTH、钙和磷在治疗前、后进行比较,并将A、B组的血PTH、钙和磷在治疗前、后进行比较.结果 27例患者清甲治疗后PTH水平(1.76±0.93) pmol/L较治疗前(2.31±1.22) pmol/L下降(t=2.69,P=0.012),血钙、磷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一例患者清甲治疗后出现手足抽搐、四肢麻木等低钙血症表现.A、B组的PTH、血钙、血磷在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7例患者清甲治疗后PTH水平较治疗前下降者19例,其中,A组11例(68.75%),B组8例(72.7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049,P=0.824).结论 131I治疗可导致DTC患者短期内PTH水平降低,这种变化与残留甲状腺组织多少无关,且一般不会引发低钙血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甲状腺术后患者引流液甲状旁腺素( drainage fluid parathyroid hormone ,dPTH)、血清甲状旁腺素( parathyroid hormone ,PTH)、血清钙的动态变化规律,以此来判断原位保留的甲状旁腺的存活、功能及预后情况。方法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中心2012年4月至2012年8月期间,将90例甲状腺手术依手术方式分为4组,A组:甲状腺全切组;B组:甲状腺全切+中央组淋巴结清扫组;C组:甲状腺全切+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组;D组:甲状腺一侧叶切除组。记录术中甲状旁腺的保留情况,术后低钙血症的发生情况,术后第1、2、3、4天上午7点至8点抽血检测血清钙、PTH。术后留置引流管,抽取引流液测dPTH。对血清钙、PTH、dPTH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术后血钙平均水平D组最高,C组最低,A、B组血清钙水平差别不大,但随着时间推移,各组的血清钙都呈上升趋势。术后PTH平均水平B、C组最低,D组最高,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随着时间推移,各组的PTH都呈上升趋势。各组dPTH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随着时间推移,各组dPTH均呈下降趋势。术后发生低血钙22例,发生低钙血症13例。 A组发生术后低血钙12例,低钙血症4例;B组发生低血钙3例,低钙血症3例;C组发生低血钙4例,低钙血症1例;D组发生低血钙2例,低钙血症1例。结论监测甲状腺术后dPTH、PTH、血清钙水平可综合判断甲状腺术后原位保留的甲状旁腺是否存活及其功能情况,并能帮助判断其预后。术后dPTH维持在一个高水平是原位保留的甲状旁腺存活的直接证据。甲状腺术后低PTH,高dPTH说明大多数情况下手术只影响了PTH分泌入血的途径,原位保留的甲状旁腺仍能持续分泌大量的PTH。随着甲状旁腺周围微循环的重建恢复,PTH将逐渐恢复正常。术后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常见甲状腺手术与术后患者发生低钙血症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发生的原因。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于我科226例甲状腺手术患者,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第1天测定血清PTH,术前1天及术后1~5d测定血清钙。结果:甲状腺全切术及有淋巴结清扫时低钙血症发生率显著高于次全切除术及无淋巴结清扫(P<0.05),无低钙血症组术前术后血中PTH含量无明显差别(P>0.05),低钙血症组术后比术前降低(P<0.05)。结论:甲状腺手术后低钙血症与甲状旁腺的损伤关系密切,甲状腺全切术及有淋巴结清扫时低钙血症发生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Miccoli术式在甲状腺手术中对甲状旁腺辨识及其功能保护的优劣性.方法 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甲状腺外科行Miccoli术式全甲状腺切除术24例,同期行传统开放术式全甲状腺切除术43例,比较2组术式术前及术后第1天、第3天血清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及血清钙离子(Ca2+)浓度的变化;同时比较术中对甲状旁腺辨识个数,术后一过性及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发生率.结果 Miccoli术式组术中对甲状旁腺的辨识个数(3.33 ±0.70)高于开放术式组(2.86±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第3天2组血清PTH及Ca2+浓度均明显下降,不同手术方式PTH水平变化趋势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ccoli术式组不同时相PTH水平较为稳定.Miccoli术式组一过性(9/24)及永久性(0/24)甲状旁腺减退者相对开放术式组(27/43,1/43)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ccoli术式能减少手术对甲状旁腺及其功能的影响,有利于甲状旁腺功能的恢复,较开放术式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2.
华永飞  陆才德  彭涛  夏涛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11):1217-1220
目的研究异甘草酸镁减轻兔肝缺血模型的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经肝门阻断20min后再开放手术建立的30只兔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为3组,A组为对照组,B组及C组为实验组,各10例。A组于术前1 d、10min和术后1 d经耳缘静脉注射5%葡萄糖10 ml。B组经兔耳缘静脉注射异甘草酸镁6 mg,用药时间同A组。C组术前1 d及术后1 d经兔耳缘静脉注射异甘草酸镁6 mg,术前10min经门静脉注射异甘草酸镁6 mg。各组均在术前1 d、术后1、3及7 d分别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IL-1)、一氧化氮(NO)含量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结果 3组实验动物无手术或其他原因死亡。3组术后1、3及7 d ALT、TNF-I、L-1、SOD与NO值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术后1 d ALT、TNF-与IL-1水平A组高于B组,B组高于C组;术后3 d3组ALT、TNF-与IL-1值继续升高,但A组仍高于B组,B组高于C组;术后7 d3组ALT、TNF-与IL-1值下降。术后1及3 d SOD值水平B组与C组均高于A组,术后7 d SOD值B组高于A组,C组高于B组。术后1 d NO水平A组低于B组,而B组低于C组;术后3 d NO值继续升高,但A组仍低于B组,B组低于C组;术后7 d3组NO值下降。结论异甘草酸镁可增加缺血再灌注损伤兔血SOD及NO含量,并降低IL-1、TNF-含量及ALT活性,能有效减轻缺血再灌注对肝细胞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异甘草酸镁减轻氧自由基对肝细胞的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胃切除后血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该院行根治术的100例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按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分为BillrothⅠ式组33例,BillrothⅡ式组36例,Roux-en-Y式组31例,综合分析3组患者术前、术后血糖变化。结果 1BillrothⅠ式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的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 h血糖(PG-2h)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BillrothⅡ式组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6个月的空腹血糖分别为(8.730±0.859)mmol/L、(7.328±0.706)mmol/L、(6.512±0.714)mmol/L、(6.802±0.813)mmol/L,餐后2 h血糖分别为(11.974±0.918)mmol/L、(7.429±1.432)mmol/L、(7.504±1.019)mmol/L、(7.657±2.033)mmol/L;Roux-enY式组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6个月的空腹血糖分别为(8.972±0.843)mmol/L、(7.226±0.516)mmol/L、(6.468±0.533)mmol/L、(6.7042±0.721)mmol/L,餐后2 h血糖分别为(11.938±0.957)mmol/L、(7.024±1.917)mmol/L、(7.382±1.614)mmol/L、(7.665±1.953)mmol/L,BillrothⅡ式组和Roux-en-Y式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结论 BillrothⅡ式手术和Roux-en-Y式手术能够有效改善胃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血糖代谢。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神经行为的影响及与血清S100B蛋白的关系。方法将120例HIE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各种感知觉刺激、视听刺激、主动及被动肢体训练等早期综合干预,对照组只给予药物治疗。采用婴幼儿智力发育量表删智力发育指数(mental developmental index,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sychomotor developmental index,PDI)分别在于预后3,6,12,18个月进行测定。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S100B蛋白水平。结果干预组HIE患儿MDI评分从12个月开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12个月:干预组(96.6±9.4)分,对照组(86.8±9.5)分,P〈0.01]。于预组HIE患儿PDI评分从6个月开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6个月:干预组(91.6±9.2)分,对照组(82.2±11.0)分,P〈0.01]。两组HIE患儿随着月龄的增长.血清S100B蛋白的水平有下降的趋势。在出生后两组患儿血清S100B蛋白水平较高,且没有差异(P〉0.05);从3个月开始,干预组患儿的血清S100B蛋白水平降低较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各时间点的水平差异有显著性[3个月:干预组(1.29±0.15)ng/L,对照组(1.40±0.14)ng/L;6个月:干预组(1.06±0.21)ng/L,对照组(1.26±0.22)ng/L,P〈0.05,P〈0.01]。结论早期综合干预能够改善HIE患儿的智力和运动发育,血清S100B蛋白是可能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单独使用典盐殊滴眼液(地基米松加妥布霉素)和典必殊滴眼液与眼膏联合使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且术中无并发症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80只眼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眼。典必殊组:从术后第一天开始单独典必殊滴眼液6杉日,滴3天;4次/日,滴4天;3次/日,滴1周;2坎/日,滴一周。用药时间共3周。联合用药组:用药频率及时间同典必殊组,仅将睡前的一次用药由滴眼液改为眼膏。分别于术后2天、3天、1周、2周、3周随访观察症状(包括异物感、干涩感、疼痛、畏光、流泪、分泌物)及体征(包括视力,结膜或睫状充血、角膜水肿、角膜后沉着物、房水闪辉、前房渗出)并评分,术后1周、2周、3周行角膜荧光素染色及非接触式眼压测量检查。结果组内比较:典必殊、联合用药组两组术后3周内异物感、疼痛、畏光、流泪等症状随时间延长逐渐减轻;术后1周内结膜充血、角膜水肿、房水闪辉逐渐减轻,之后基本稳定;术后3天视力较术后2天提高,之后基本稳定;术后3周角膜荧光素染色积分较术后1周、2周高。组间比较:典必殊组在术后2天、3天、l周,异物感及疼痛感较联合用药组重(P〈0.05),在术后2天、3天角膜水肿、房水闪辉较联合用药组明显(P〈0.05)。其余症状及体征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典必殊滴眼液与眼膏联合使用比单独使用典必殊滴眼液能更加快速消除眼部炎症反应,改善不适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高脂血症大鼠模型中应用缬沙坦进行干预治疗对血脂的影响,并分析其抗炎分子机制。方法选取3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设为A组、B组和C组,每组各10只。A组为对照组,给予常规饮食;B组和C组均为高脂血症模型组,两组均进食高脂饲料达8周,其中C组在第9周开始进行缬沙坦14mg/(kg·d)药物灌肠处理,而B组则采取生理盐水灌肠。待喂养第8周末,采取三组大鼠内眦静脉血,检测其血脂水平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待第18周末(缬沙坦干预治疗10周后),利用2%戊巴比妥钠行腹腔麻醉后,采取三组大鼠心室内血液,检测血脂水平、血清炎症因子;并留取主动脉全长用于提取RNA,一部分用于HE染色观察动脉内膜的改变。结果第8周末,B、C两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B组:(10.18±2.06)、(1.71±0.25)mmol/L;C组:(9.32±2.22)、(1.74±0.39)mmol/L]明显高于A组[(2.07±0.43)、(1.12±0.26)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第18周末,B、C两组的TC值[11.10±2.54)、(10.02±1.99)mmol/L1明显高于A组[(2.58±0.22)mmol/L],B组血清炎症因子hs—CRP、TNF—α、IL-6、IL-8[(166.11±21.09)mg/L、(1.55±0.18)μg/L、(166.85±54.37)ng/L、(410.22±29.27)ng/L]明显高于A组[(85.31±28.51)mg/L、(0.84±0.25)pg,L、(90.07±30.34)ng/L、(270.82±20.11)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缬沙坦干预治疗10周后,C组血清中hs—CRP、TNF-α、IL-6[(98.25±12.77)mg/L、(1.18±0.30)μg/L、(92.26±29.37)ng/L]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缬沙坦干预治疗18周后,B组hs—CRPmRNA、TNF—α mRNA和IL-6mRNA[(2.76±0.40)、(3.21±0.46)、(2.33±0.35)]明显高于A组[(1.00±0.04)、(1.01±0.03)、(1.02±0.03)]和C组[(2.76±0.40)、(3.21±0.46)、(2.33±0.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缬沙坦能够降低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的血脂水平,抑制促炎因子释放,在抗动脉粥样硬化方面发挥出可观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患者血清炎性应激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6月进行治疗的34例腹部手术患者且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为A组,34例腹部手术但未发生切口感染者为B组,34名健康体检人员为C组,比较三组受试者的血清白介素及其他炎性应激指标。结果 A组的血清白介素中的IL-1β、IL-5、IL-6及IL-10分别为(6.21±0.87)ng/L、(28.51±1.93)ng/L、(18.45±1.48)ng/L及(16.49±1.32)ng/L,及其他炎性应激指标中的PCT、TNF-α及IFN-γ分别为(9.83±1.04)μg/L、(6.20±0.26)μg/L和(19.84±2.08)mg/L,均高于B组及C组,B组则高于C组,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患者血清炎性应激指标明显升高,可有效反映创伤及炎性反应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抗淋巴细胞血清(ALS)联合他克莫司(FK506)在诱导大鼠肾脏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以SD大鼠作为供体,Wistar大鼠作为受体,建立大鼠肾移植模型。对照组(A组)仅行肾移植,术前术后未予免疫干预;ALS组(B组)术后当天腹腔注射ALS,连续应用至术后第10天;FK506组(C组)术后当天开始应用FK506,连续应用至术后第10天;联合组(D组)联合应用ALS与FK506。术后观测各组受者存活时间、移植肾功能、移植肾血供、免疫耐受状态等。结果D组平均存活时间为(37.0±5.3)d,与A组(7.4±1.6)d、B组(16.3±4.7)d及C组(17.5±5.3)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1周检查A组移植肾血供差,平均肾血管阻力指数0.80±0.06;B组和C组移植肾血供良好,平均阻力指数分别为0.62±0.07、0.63±0.08;D组移植肾血供良好,术后1周与术后20d平均阻力指数分别为0.61±0.04、0.62±0.03;D组与A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S联合FK506能够延长受者存活时间和促进免疫耐受的诱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对首次急性心肌梗死后近期左室重构的预测价值。方法86例首次急性心肌梗死(ST段抬高62例,非ST段抬高24例)患者于持续胸痛后准24h测定血浆BNP水平,于发病后24~72h、1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在左心室长轴切面测量左室舒张末容量(LVEDV)、左室收缩末容量(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计算左室舒张末容量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容量指数(LVESVI)、左室质量(LVM),并获得1月的变量值。根据1月左室舒张末容量指数变化幅度,分为轻度重构组(A组)、中度重构组(B组)、重度重构组(C组)和非重构组(D组),并分析4组持续胸痛后准24h血浆BNP水平与LVEDV、LVESV、LVEF、LVEDVI、LVESVI、LVM变量值的相关性。另设正常对照组30例。结果(1)首次急性心梗后1月时A组、B组、C组、D组血浆BNP水平分别为(214.86±64.92)ng/L、(46323±265.97)ng/L、(874.53±58446)ng/L、(118.03±51.65)ng/L。各组间及与对照组相比差别均有显著性的意义(P〈005);(2)首次急性心梗后不同重构组早期BNP血浆水平均与1月LVESV、LVEDV、LVESVI、LVEDVI的变量值呈正相关,与LVEF变量值呈负相关,与LVM变量值无关;(3)首次急性心梗后1月时轻度、中度、重度重构组问的早期血浆BNP水平的参考截断点是246.5ng/L、449.0ng/L、856.0ng/L。结论早期BNP水平与首次急性心肌梗死后1月左室重构的程度密切相关,并有分层预测价值,早期BNP水平越高,左室重构程度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