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基坑爆破对边坡变形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结合广州中旅城深基坑爆破施工引起的边坡变形进行现场观测与理论分析,提出了挡土桩边坡基坑爆破动力变形的计算方法,解决了设计和施工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2.
杨金华  夏元友  祝文化 《爆破》2012,29(1):51-53,80
风化岩体边坡的爆破开挖质量要求高,根据开挖边坡岩体条件,确定了合理的施工方案和爆破参数;为检验参数的合理性,结合爆破试验,进行了爆破振动效应的控制研究,并利用数字式全景钻孔摄像系统对开挖结果进行了评价。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的爆破方案可以满足边坡稳定性控制要求,爆破对岩体产生的损伤较小。试验成果可用于改善爆破施工效果、提高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3.
开挖爆破对基坑喷锚网边坡动力稳定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晓林 《爆破》1998,15(2):69-74
结合麓景苑深度坑爆破施工叶喷锚网土质边坡的安全稳定问题进行现场观测与理论分析,提出了土质边界开挖爆破动力稳定计算方法,喷锚网边坡爆破稳定的前提和预断,解决了设计施工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复杂地质下如何将圆弧形边坡控制爆破一次成型,通过现场高陡边坡的爆破施工,介绍了圆弧形边坡控制爆破的设计原则、爆破参数及爆后效果:采用理论计算与现场施工相结合的方法,优化爆破参数,主炮孔采用现场混装乳化炸药进行装药,预裂孔采用分段不耦合装药,爆破后边坡上的半孔率达到90%以上,台阶高程偏差值不超过±300 mm,坡率偏差值不超过±0.5°。不仅节省了成本,又达到了边坡美观、整洁、稳定的设计要求,可为类似工程的边坡控制爆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陈磊  龙源  杜鹏飞  王兵 《工程爆破》2010,16(2):40-43
以爆破法构筑非永久性边坡为研究对象,介绍了预裂爆破技术在非永久性边坡施工中的应用。结合开挖爆破工程实例,根据爆区岩石特性、山体结构等设计了爆破参数、起爆网路,并分析了边坡的成型效果,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工程爆破》2022,(2):40-43
以爆破法构筑非永久性边坡为研究对象,介绍了预裂爆破技术在非永久性边坡施工中的应用。结合开挖爆破工程实例,根据爆区岩石特性、山体结构等设计了爆破参数、起爆网路,并分析了边坡的成型效果,为类似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张艳  敖慧斌  金捷  卢军 《爆破》2009,26(3):43-46
结合洪家渡电站左坝肩边坡爆破工程,介绍了复杂条件下高陡边坡预裂爆破和梯段爆破的质量控制及施工安全技术措施.该工程实践证明:预裂孔钻进精度是预裂爆破效果的关键,单孔单响微差顺序起爆网路是临近边坡梯段爆破质量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8.
田湾核电站厂区最终边坡工程控制爆破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樊培山 《爆破》2002,19(3):22-24
在田湾核电站厂区最终边坡工程中采用控制爆破施工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爆破对最终边坡的影响,确保永久边坡的长期稳定和安全.主要介绍露天深孔大梯段预裂爆破、减震爆破、微差爆破、最大一次装药量的控制措施和关系.  相似文献   

9.
陈浩一  池恩安  魏兴 《爆破》2006,23(3):48-49,64
结合项目实际,在复杂环境下的道路边坡施工中采用浅眼孔内微差空腔装药爆破技术以降低爆破震动值,确保边坡稳定和周围建筑物的安全,使爆破效果完全达到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10.
《工程爆破》2022,(4):45-50
介绍了湖南省湘耒高速公路边坡开挖爆破施工时,在中等坚硬且裂隙发育红砂岩地区实施预裂爆破的试验情况。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解决了施工中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
在地下厂房开挖支护过程中,爆破震动控制直接影响到高边墙的稳定及岩锚梁结构安全。本文根据龙滩水电站地下厂房Ⅲ~Ⅶ层开挖爆破震动监测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经二元回归计算得到主厂房岩石高边墙、岩锚吊车梁以及已喷护岩石边墙、锚索(杆)墩(头)等防护目标的爆破振速衰减规律经验公式。结果表明,地下厂房开挖过程诱发的爆破震动沿高程H方向总体没有放大现象,但衰减较为缓慢或很缓慢,这为地下厂房工程开挖爆破施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田园  董英健 《爆破器材》2019,48(6):60-60
为了研究地下巷道在爆破振动作用下的响应特征,以某露天铁矿转地下爆破开挖为研究背景,在地下巷道确定监测位置,结合爆破振动理论建立爆破振动衰减数学模型。为弥补试验方案不足,利用FLAC 3D软件建立地下巷道概念模型,分析地下巷道在爆破振动作用下的速度、位移的变化特征,并与现场试验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当爆心距小于50 m时,水平径向峰值振动速度衰减变化率达到53.63%,而水平切向、竖直方向峰值振动速度衰减变化率分别达到53.07%和47.02%。通过对爆破时地下巷道的数值模拟分析可知,爆破振动速度变化主要集中在巷道的顶板及底板,而巷道竖直位移呈现先逐渐变大、后趋于平稳的状态,处于巷道安全允许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3.
建筑物在爆破地震作用下的反应是爆破振动和结构动力响应特性共同作用的结果,爆破振动反应谱综合表征了这两方面的影响。结合向家坝水电站地下厂房开挖的爆破振动监测数据,对地下厂房爆破开挖中顶拱层开挖爆破、梯段爆破、保护层开挖爆破及预裂爆破几种不同爆源形式的爆破地震反应谱进行了分析,并与露天梯段爆破以及天然地震的反应谱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地下厂房开挖爆破振动反应谱具有明显放大效应对应的周期值为0.002~0.01s,明显小于露天梯段爆破和天然地震,并且有明显放大效应所对应的周期范围相对要窄得多。  相似文献   

14.
建筑物在爆破地震作用下的反应是爆破振动和结构动力响应特性共同作用的结果,爆破振动反应谱综合表征了这两方面的影响。结合向家坝水电站地下厂房开挖的爆破振动监测数据,对地下厂房爆破开挖中顶拱层开挖爆破、梯段爆破、保护层开挖爆破及预裂爆破几种不同爆源形式的爆破地震反应谱进行了分析,并与露天梯段爆破以及天然地震的反应谱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地下厂房开挖爆破振动反应谱具有明显放大效应对应的周期值为0.002~0.01s,明显小于露天梯段爆破和天然地震,并且有明显放大效应所对应的周期范围相对要窄得多。  相似文献   

15.
徐成光 《工程爆破》2009,15(4):33-37
针对向家坝电站地下厂房开挖爆破振动控制严格的特点,通过采用合理的开挖施工程序和施工方法、精细的爆破技术、严格的爆破振动观测和围岩开挖影响深度检测等一系列主动控制的关键技术,达到了由爆破和围岩卸荷造成的影响深度在0.2~0.9m之间,地下厂房顶拱变形仅12.4mm、边墙变形仅6.68mm的新纪录,爆破振动控制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16.
王肖辉  杜镀  韩超 《爆破器材》2020,49(5):54-58
在隧道掘进爆破设计时,基于最小二乘法,得到了台阶法爆破施工时地表振速的萨道夫斯基公式,并结合数值分析软件ANSYS/LS-DYNA模拟了爆破振动对邻近隧道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表振动速度随比例距离的增加呈指数形式衰减,上台阶爆破时的K值比下台阶爆破时大,而α值基本不变;邻近既有隧道迎爆侧各测点沿X方向(炮孔径向)振速峰值最大,背爆侧各测点振速峰值最大时的方向是变化的;背爆侧振速峰值远小于迎爆侧,且迎爆侧拱帮位置振速峰值最高,应作为重点支护对象。  相似文献   

17.
岩壁梁是桥式起重机运行时的受力结构,是地下厂房系统开挖的重点和最难点。针对瀑布沟水电站特大型地下厂房地应力高、岩体地质构造节理发育、工期紧迫及岩壁梁部位开挖质量要求高等特点,中部拉槽首次采用了“三步起爆一次开挖施工光面—预裂爆破”新技术,在岩壁梁岩台以上保护层部位采用“直孔和斜孔光面爆破一次开挖”方法,减少了爆破对岩壁的扰动,确保了岩壁开挖成型质量,创造了炮孔痕率100%、由爆破和围岩卸荷造成的影响深度在0.20.8m、岩壁平均超挖8.7cm的新记录,开挖质量优良。  相似文献   

18.
岩壁梁部位开挖施工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平  徐成光  倪斌 《工程爆破》2006,12(3):25-29,52
岩壁梁是桥式起重机运行时的受力结构,是地下厂房系统开挖的重点和最难点。针对瀑布沟水电站特大型地下厂房地应力高、岩体地质构造节理发育、工期紧迫及岩壁梁部位开挖质量要求高等特点,中部拉槽首次采用了“三步起爆一次开挖施工光面—预裂爆破”新技术,在岩壁梁岩台以上保护层部位采用“直孔和斜孔光面爆破一次开挖”方法,减少了爆破对岩壁的扰动,确保了岩壁开挖成型质量,创造了炮孔痕率100%、由爆破和围岩卸荷造成的影响深度在0.2~0.8m、岩壁平均超挖8.7cm的新记录,开挖质量优良。  相似文献   

19.
《工程爆破》2022,(4):33-37
结合青岛地铁敦化路站工程,介绍了复杂环境下城市浅埋地铁的控制爆破方案设计与爆破参数计算。通过采用分台阶超前导洞分步开挖和预留光爆层的控制爆破技术,有效地减小了爆破振动,使爆破松动圈基本控制在1.5m以内;光爆孔孔痕率90%以上,炮孔利用率均在90%以上,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地下洞室梯段爆破振动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大型地下洞室开挖中,采用装药量较大的梯段爆破,本文探索了爆破振动传播规律及其引起的爆破振动效应;依据回归结果对爆破允许药量进行了核算,对峰值振速进行了预报,并对振动衰减规律进行了分析;引入数理统计中的置信概率,对回归分析的数据进行了可靠度的讨论,并对质点振动的主频分布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