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我国处方点评制度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处方点评制度存在认知度不高、实施水平差异明显以及监管模式缺乏第三方监管问题,并指出我国应该从完善医疗补偿机制、加强点评制度宣传、加强临床药师队伍建设以及充分利用信息系统促进点评效率提高等方面人手,以期完善我国处方点评制度。  相似文献   

2.
我院门诊药房加强处方干预的措施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我院门诊药师加大处方干预力度的经验,以提高合理用药整体水平。方法:从规范处方审核模式、处理疑义处方、准确调剂、实施处方点评制度、定期进行处方分析、开展药学咨询、健全完善计算机系统等方面加强我院门诊药房的处方干预。结果与结论:门诊药房应从工作流程各环节全面入手,加大药师对处方干预的力度,改变将处方审核置于处方流程末端的做法,进一步完善处方点评,建立长效监管机制。药学人员也应着力提升专业能力和素质,以满足未来医药发展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加强处方管理,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合理用药,建立适合本院发展的门诊处方点评制度,完善工作流程和方法。方法在《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的具体指导下,建立三级处方点评制度。一级点评注重处方的审核和直接反馈;二级点评重在对一级点评的再评价;三级点评提出改进措施,建立奖惩机制。结果通过三级点评制度的实践,能够提高药房药师的审方能力,保证处方点评的公正合理,确保点评制度的有效实施。结论我院的三级处方点评制度,有利于持续质量改进,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4.
我国处方点评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今  张方 《中国药业》2009,18(14):5-6
目的规范药品的使用及合理控制药品费用。方法研究近年来相关政策法规,分析我国处方点评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并提出整改措施。结果处方点评制度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的处方点评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缺乏客观公正性、管理滞后及执行不力等问题。结论未来的发展趋势需要我国尽快完善处方点评制度,以保证患者用药的经济性、合理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我院开展处方规范性点评的实践和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琦  许进福  郑匀江  谢娟  张一  高玲  盛长城 《中国药房》2010,(41):3852-3854
目的:建立并完善我院处方点评制度,提高处方质量。方法:贯彻落实《处方管理办法》,建立处方点评的相关组织机构,通过法律法规的教育以及制定《药品处方集》等方法相配合,对处方进行抽查和规范化点评,同时通过行政干预及质量监督措施推进处方点评工作的顺利开展。结果:进行点评后处方合格率由之前的85%提高到98%,并在各项检查中得到较好的评价。结论:通过处方规范性点评工作的开展,处方开具日益规范,处方合格率明显提高,但仍然存在医师认识不够、药师专业水平需提高等方面的问题,需借助推进医生工作站建设和加强处方合理性点评等来促进处方点评工作的完善。  相似文献   

6.
实行处方点评前后门诊处方质量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分析本院实行处方点评制度前后门诊处方质量的变化,包括用药的合理性以及处方书写的合格率。方法对2006年及2007年同期本院门诊就诊患者处方进行点评。结果实行处方点评制度后问题处方率3.66%,比实行处方点评制度前问题处方率14.1%明显减少。结论通过对医院不合理处方及不合理用药的点评,加强对执业医师处方用药合理性的干预或警示,使医院的药品管理,处方开具和调剂以及医疗费用控制等更加科学,合理,规范。  相似文献   

7.
唐雄  张巨发  张先平  胡燕  肖峰  徐传新 《中国药房》2012,(21):1983-1984
目的: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医院处方点评工作效率,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Client/Middleware/Server体系结构,PowerBuilder10编程工具以及SQL SERVER 2005数据库技术,通过与医院电子病历平台共享数据的方式,开发了我院处方点评管理系统并加以实践。结果与结论:系统通过对处方采样、点评、结果生成等各个环节的控制,特别是采取"双盲法"点评,保证了处方点评过程的公平、公正和结果的规范性。该系统的运行完善了我院处方点评制度,在我国医疗领域具有一定的推广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门诊处方质量变化情况,为完善处方点评制度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处方点评4年来4800张门诊处方,按照《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下称《规范》)结合《处方管理办法》进行回顾性点评分析。结果4年的处方点评实践,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超常处方以及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逐年下降,处方合格率持续提高。结论处方点评对促进合理用药取得良好的效果,行政干预手段则强化了这种效果,但应该警惕出现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医疗机构处方用药现状及相关监管法规研究,分析处方点评工作在药品使用环节对安全、有效、合理用药的重要作用,探索医疗机构开展处方点评工作的内容与方法,建议加强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处方点评应用研究,建立系统化及标准化的处方点评监控体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我院门诊中成药处方进行点评与分析,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和规范处方书写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的方法,对我院2011 年1 月-2012 年12 月门诊中成药处方每月随机抽取200 张,从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超常处方等方面进行点评与分析.结果:在4800 张点评处方中,合理处方为4377 张,不合理处方为423 张,处方合理率为91.2%.结论:在建立处方点评制度和采取干预措施后,我院门诊药房合理用药水平不断提高,但不合理用药现象仍然存在,应加强监管,以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了解医师、护师、药师三类医务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ADR)以及安全用药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为ADR及临床安全用药监测的深入开展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网上药学问卷调查平台对皖南地区某大型三级甲等医院45个临床科室的医务人员(医师、护师、药师)的ADR以及安全用药相关知识进行网上调查,数据由平台自动导出Excel表格,使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调查平台,获取有效调查问卷575份,医务人员对ADR和安全用药知识的平均知晓率为83.0%,对ADR上报流程平均知晓率为83.4%。三类医务人员(医生、护师、药师)对于“什么是ADR”、“用药错误的含义”等基本概念的知晓程度较高,回答无明显差异(P〉0.05)。对于“药品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用药错误”的判断,回答存在显著差异(P〈0.001),医师、护师的知晓程度低于药师。对于“用药后出现ADR的应对措施”、“ADR必须填写的项目”等问题,三类医务人员(医生、护师、药师)问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于“ADR上报期限”等的回答有显著差异(P〈0.001),药师的知晓率高于医师、护师。结论:综合分析该院三类医务人员对ADR和安全用药基本知识掌握总体较好,但对于ADR与ADE、用药错误等概念之间差别存在混淆。应以多种形式对医务人员的ADR和安全用药相关知识进行培训、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对ADR/ADE、用药错误等的判断能力,加强ADR监测水平和上报意识,提升合理用药水平,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该院医护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ADR)的认知情况,分析该院ADR上报率低的原因。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法,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该院医护人员进行ADR认知度调查。结果回收有效问卷209份,回收率为96.2%,问卷有效率为90.8%。共调查医师126人,护理人员83人;ADR概念正确知晓率为41.6%,62.7%的人认为ADR与医疗纠纷有关,63.6%的人认为ADR与医疗质量有关;仅有20.1%的人知道ADR应上报给医院哪个部门,15.8%的人不知道医院有不良反应监测及上报制度,41.6%的人曾经报告过ADR,其中35人通过填写ADR报告上报,正确上报率为16.7%;97.6%的人认为报告ADR是医务工作者的职责,46.9%的人认为应将ADR上报作为一项临床工作人员年度考核指标,52.6%的人认为应给予漏报ADR的人员处罚,67.9%的人认为报告ADR应给予相应报酬,79.9%的人认为医院内需设置从事ADR监测工作的专职人员。结论该院医护人员对ADR法规及知识的整体认知度、监测及报告制度及程序的认知度偏低,ADR的正确上报率偏低,是造成我院ADR报告率低的主要原因。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相关法规及知识教育和培训;设置ADR上报专员,明确责任,落实奖惩;临床药师应在协助医护人员进行不良反应监测、鉴别及上报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提高我院ADR上报数量及质量。  相似文献   

13.
我院15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并评价ADR报告质量,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ADR监测工作质量。方法:收集到我院2005~2006年上报的ADR病例150例,并应用Excel软件对性别、年龄、涉及的药品种类、涉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报告质量等进行分类统计。结果:由抗微生物药引起的ADR所占比例最高,ADR损害的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最为常见,ADR上报率偏低,报告质量需提高。结论:应进一步加强我院ADR的监测和宣传工作,提高专业人员责任意识,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上报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188例ADR报告中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88例药品ADR报告中61岁以上患者所占比例最大(35.64%),男:女比例为0.79∶l。涉及的药品中,抗微生物药、中药制剂、循环系统药、维生素及营养制剂所占比例较高;ADR表现中,皮肤及附件损害最高(占42.55%)、其次为消化系统反应、循环系统反应、神经系统反应;静脉给药引发ADR的比例最高、其次为口服给药;新的、严重的ADR共计28例,占ADR总数的14.89%;我院ADR报告率偏低,存在漏报现象;新的、严重的ADR报告数较少;8例严重ADR中存在明显不合理用药。结论:加大ADR监测和报告力度,做好ADR知识宣传,加强对特殊人群、静脉给药方式及重点品种的用药监管与监测,加强对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学习,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ADR的发生,尤其是严重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兰州地区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进一步加强ADR报告、监测与管理工作。方法:对所收集到的345例有效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DR报告主要来源于医疗机构(占88.70%);呈报人员以临床医师和医院药师为主;涉及药品共16大类143个品种,其中以中药制剂(占48.70%)和抗菌药物(占29.86%)ADR的发生率最高。结论:应重视ADR呈报工作,加强监测力度,最大限度降低ADR的漏报率与重复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我院33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08年6月收集上报的330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由抗微生物药引起的ADR所占比例最高(72.10%),其次为中药制剂;临床表现主要为药物性皮疹、瘙痒、红肿,其次为胃肠道反应;静脉注射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70.91%)。结论:应重视药物不良反应,进一步加强ADR的监测、通报和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医院护理人员报告药品不良反应的情况.方法:收集2005年~2010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给药途径、护理人员报告ADR数量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护理人员报告139例(16.81%)药品不良反应.结论:护理人员对ADR报告工作不够重视,存在漏报现象.建议护理部及护理人员应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高护理...  相似文献   

18.
张丽 《中国药房》2007,18(17):1359-1360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和患者对药品不良反应(ADR)的认知水平,为进一步开展ADR报告和监测工作而制订更加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对我院医务人员和患者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对问卷各项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医务人员对ADR的定义答对率为62·8%,认为应报告所见ADR占42·9%,但仅有12·3%报告过ADR;认为ADR与医疗纠纷或医疗质量有关占34·1%。患者对ADR知识的认知度是非常欠缺的。结论:医务人员和患者对ADR知识的认知度低直接影响ADR上报率,从而影响药监部门对药品上市后的客观评价。各相关部门有必要加强对医务人员进行ADR知识培训、ADR上报监管,对广大民众进行ADR知识宣教,以提高ADR的上报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相关知识的认识和掌握情况,为更好的开展ADR监测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以我院在院医、药、护、技工作人员和进修实习学员为调查对象,采用统一自制问卷方式调查。结果我院医务人员绝大多数对ADR概念、发生的原因有一定的认识,对报告的必要性、上报程序及ADR管理机构明确,但对报告的范围及法律意识认识不足。结论有必要对医务人员进行长期的ADR监测的相关专业知识、法律知识进行培训,提高对ADR监测的认知度,使ADR监测工作成为医务人员的自觉行为。  相似文献   

20.
我院39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维忠  魏润新 《中国药房》2009,(11):862-86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与特点方法:对我院2003~2007年上报的393例有效ADR报告按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给药途径、药物种类、损害类型及临床表现等逐一检索,进行信息的汇总、整理和分析结果:≥61 a人群ADR发生率最高(占21.88%);引起ADR的主要用药途径为静脉给药(占83.71%);最易引起ADR的药物为抗感染药(占72.26%); ADR损害类型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占39.94%);新的、严重的ADR为36例,仅占9.16%。结论:加强医院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充分利用医院ADR信息,有利于合理用药和提高临床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