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本文从斜坡的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诱发因素等特征出发,找出了影响滑坡的主要因素,对33个堆积层斜坡进行调查,统计出各因素对于坡体稳定性的隶属函数值。建立了用于判定斜坡稳定性的二阶模糊数字模型.最后给出两个斜坡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分析例子,并用条分法计算作了验证,所得的结论与现场实况基本相同。根据斜坡失稳机制,提出了滑坡整治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影响滑坡稳定性的外在与内在因素较多,其中斜坡坡向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条件。采用贡献率的研究方法,定量研究斜坡坡向与滑坡发育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研究区内3 5 7个已知滑坡样本点的细致分析,结果表明:斜坡坡向为朝南(S)、朝东南(SE)和朝西南(SW)方向的贡献率最高;坡向朝东(E)和朝西(W)方向的贡献率中等;坡向朝北(N)、朝东北(NE)和朝西北(NW)方向的贡献率最低。所得研究结果与实际情况较吻合,为南江地区的滑坡危险性评价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3.
西南某机场场区东北部存在大量斜坡或陡坡,1号滑坡即为该斜坡群中具有较为明显变形失稳特征的代表。根据现场调查和部分勘探资料,认定该斜坡为岩质滑坡,滑体存在深层和浅层两级滑体,推算深层滑坡规模约为300万m3,浅层滑坡规模约为54万m3。由于1号滑坡位置靠近机场轴线,危及拟建机场的安全施工与安全运行,且在该滑坡附近分布多个形态、规模类似的较为高陡边坡,因此研究该滑坡成因机制与评价其稳定性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详细的现场勘查和钻探资料的分析,细致地研究了斜坡的变形特征,得出了斜坡上形成的滑坡与其现场变形特征相吻合且符合一般规律的成因机制;并通过二维数值模拟计算稳定性,对1号滑坡的稳定性做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4.
降雨入渗是诱发滑坡的关键因素,研究斜坡降雨入渗规律对于滑坡的预测与防范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Green-Ampt模型及改进的Green-Ampt模型均假定入渗过程为均匀饱和入渗,忽略了入渗过程中湿润锋锋面上方非饱和区的存在。针对这一不足,首先,基于达西定律分析斜坡内基质吸力的分布规律;然后,结合非饱和土VG模型得到了斜坡内湿润区含水量沿深度变化的函数关系;最后,基于改进的Green-Ampt模型推导了考虑土体非饱和特性的斜坡降雨入渗模型,并将其引入到无限斜坡稳定性分析当中。研究结果表明:与数值解和现有模型相比,考虑土体非饱和特性的降雨入渗模型能更加准确地反映降雨入渗的过程,基于改进模型计算的稳定性系数较好地揭示了恒定降雨强度下斜坡稳定性的变化规律,证明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三峡库区内大量的涉水库岸边坡,其稳定性不仅受库水涨落的影响,而且还受到库区降雨的影响。为了分析凉水井滑坡在库水下降及降雨联合作用下的变形与稳定性响应规律,利用Geostudio有限元软件分析了8种不同工况下凉水井滑坡的变形特征与稳定性演化规律,定义并获取了滑坡各处的降雨响应因子与联合响应因子。变形结果表明,滑坡前缘变形主要受库水下降控制,而后缘变形则受控于降雨;库水降雨联合作用时滑坡表现出牵引式的运动特征,且在滑坡中后部出现了一个变形响应“迟钝”的区域。稳定性分析表明,滑坡稳定性主要受库水下降控制,其稳定系数随下降速度的增加而降低。但当库水下降速度大于0.6 m/d时,随着库水下降速度增加滑坡稳定系数的降幅逐渐减小,库水下降速度大于1.0 m/d时,库水下降速度的增加对稳定性影响较小,其稳定性对50年一遇的暴雨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6.
敏感因素分析是区域斜坡稳定性评价的前提.设计了逐个加入影响因素进行嵌套模型的优劣程度对比的试验方法,将巫山县新址西区作为试验区,选取影响区域斜坡稳定性的几个因素为自变量,历史滑坡的发生为因变量,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通过对回归方程的似然比检验进行模型优劣程度的对比,得出影响本区斜坡稳定性敏感因素的程度.试验区斜坡稳定性敏感因素程度计算结果依次为:岩土类型、高程、地下水位埋深、距有影响构造线距离、坡度或坡形.  相似文献   

7.
以陕西省洛川县延炼黄土滑坡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和现场钻探,发现每年冬季热水管道凝结水的入渗导致了该滑坡的发生,分析探讨了这种长期间断性的水分入渗诱发黄土滑坡的机制。通过的室内试验获得用于斜坡渗流及稳定性分析的物理力学参数,将极限平衡法与有限元法相结合,计算不同渗水阶段斜坡稳定系数。结果表明:随着水分的入渗,非饱和黄土渗透性能的增强,长期间断性渗水过程中引起的斜坡水文响应明显;渗水期间,斜坡土体含水率增大,基质吸力减小,非饱和黄土的抗剪强度降低,局部地下水位上升,进而导致斜坡稳定性降低;停渗期间,土体含水率减小,基质吸力增大,非饱和黄土的抗剪强度升高,地下水位降低,斜坡稳定性升高;数十年的这种间断性渗水过程中,斜坡稳定性呈波动性降低,直至破坏。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库水作用对含软弱夹层滑坡稳定性影响,采用含软弱夹层的滑坡模型进行库水升降作用试验,测量了库水升降过程中滑坡体内土压力、孔隙水压力的变化情况,以及滑坡体内若干部位的位移情况。结果表明:库水位上升时,库水浸泡滑坡阻滑段导致阻滑力降低,滑坡稳定性随之降低,引起滑坡产生位移变形;库水上升过程对滑坡稳定的影响分为稳定、缓慢变形及整体滑移阶段3个阶段,3个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力学及变形特征,也反映了滑坡体稳定性随库水上升而下降的过程;滑坡体中软弱夹层为滑坡体内的薄弱部位,是决定滑坡稳定性的关键部位。  相似文献   

9.
以云南省文山州文山至天保二级公路为例,以公路为承灾对象,将斜坡作为滑坡危险性评价的基本单元,沿公路沿线两侧划分出549个斜坡单元.从斜坡发生滑坡的可能性和滑坡发生对公路造成危害的可能性两个方面,选择斜坡加权平均坡度、岩性、坡体结构、滑坡方向与公路的空间关系4个指标,建立公路滑坡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对每个斜坡单元进行危险度计算,实现对公路沿线的滑坡危险性评价.对比评价结果与野外调查结果表明,以斜坡为研究单元能较好地实现公路沿线滑坡灾害的危险性评价,该研究方法和结果可与易损性评价和风险评价相结合,进一步实现对公路边坡灾害的风险管理与预警.  相似文献   

10.
《人民黄河》2016,(6):141-144
基于非饱和渗流理论,运用有限元渗流分析软件,模拟了降水作用下田家院子滑坡瞬态渗流场的变化,对滑坡进行了稳定性计算分析,研究了短期降水、持续降水作用下非饱和土边坡稳定性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降水时长为2 d时,滑坡稳定性系数在降水期间急剧下降,降水后经历波动调整,最后以每天约0.01的趋势上升;降水持续时间为5 d时,滑坡稳定性系数在降水后期下降速度变缓甚至保持平稳状态。引入饱水面积比的概念,探讨了降水时非饱和土边坡的稳定性系数与地下水位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滑坡稳定性系数随滑坡体剖面饱水面积比的增大而减小,两者之间呈线性关系,当饱水面积比为0.49时,田家院子滑坡处于极限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1.
三峡库区建成后,在库水的周期性涨落作用下,一些滑坡的地质条件已显著改变。有些滑坡已近失稳边缘,若此时遭遇库水下降影响及强降雨的作用,滑坡极有可能失稳。介绍利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三峡库区某滑坡在库水下降及降雨作用下进行流固耦合计算,并分析其应力场和位移场的变化结果,提取水平位移数据作为滑坡变形预测依据,得到库水位由175m下降至145m再叠加50a-遇强降雨时为滑坡最危险工况;滑坡变形趋于基本稳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三峡库区新构造运动与滑坡耦合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夏金梧  李长安 《人民长江》2005,36(3):16-18,32
长江三峡工程库区滑坡众多,据调查,大于100万m^3以上的滑坡干支流共计320处(其中干流136处),滑坡的年代学研究表明,其活动主要集中在中、晚更新世(几万年至30万年),而此时也正是三峡地区新构造运动比较强烈的时期。滑坡分布高程研究、滑带物质测年资料、滑坡与河流阶地的关系等,都表明三峡地区新构造运动的强弱与滑坡活动的成生具有紧密的联系,两者具有较好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三峡库区白家包阶跃型滑坡动态变形特征与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三峡库区内许多滑坡受库水位周期性涨落及降雨的影响,其变形时间曲线呈阶梯状,滑坡变形呈现出阶跃型动态变形演化特征。为了深入研究阶跃型滑坡的动态变形机理,评价预测该类型滑坡的稳定性及发展趋势,本文以白家包滑坡为例,根据现场地质调查及勘查资料,充分利用挖掘十多年的监测数据,分析其动态变形特征、变形机理、影响因素和稳定性,预测其动态变形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此类滑坡由于渗透性能较差,当水库退水时,坡体内地下水向水库排水缓慢,形成地下水与库水位的正落差,指向坡体外侧的渗透压力增大,使得坡体稳定性降低。并且库水位下降速率越大,滑坡位移速率就越大。  相似文献   

14.
三峡库区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爱军  高宇 《人民长江》2005,36(3):7-9,23
自2001年开始,长江三峡库区滑坡及崩塌防治工作全面展开,到2004年,三峡工程库区221个滑坡与崩塌体的勘察与防治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已全部完成,部分已完成防治工程的初步设计与施工图设计,少数防治工程已开工建设。对三峡库区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中所遇到的几个主要问题一滑坡稳定性及滑坡推力计算方法的问题,孔隙水压力的计算问题,水库水位调度过程中地下水位变化问题,地震力的计算问题及设计工况与安全系数的确定等进行了讨论,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5.
巴东滑坡稳定性及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巴东滑坡是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库区近坝库段内的大型滑坡之一,其稳定性危及到沿岸居民及三峡水库安全。文中对滑坡的地质概况及滑坡稳态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采用不平衡推力法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并对影响滑坡的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蓄水后,滑坡将处于不稳定状态;滑坡底滑面φ值、水平地震系数Kc、以及单位加固力F值以及加固角ω值等因素为主要因素。水库蓄水后,须采取加固措施进行防治,加固滑坡时最佳加固角为-30°~-10°。  相似文献   

16.
三峡库区水位变化对树坪滑坡变形影响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水库蓄水后,众多涉水型滑坡均有变形迹象,尤其在库水位下降过程中,多数滑坡变形加剧。树坪滑坡属巨型古堆积体滑坡,距三峡大坝坝址约47 km,数年监测结果显示树坪滑坡在库水位下降过程中有强烈变形,若失稳将造成重大损失。为此,现场采集了树坪滑坡近几年监测数据,结合地质调查及勘探资料对其变形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树坪滑坡地下水位与库水位涨落保持一致,库水位相对滞后,库水位下降时产生不利于滑坡体稳定性的动水压力,此时 GPS 数据表现出滑坡发生较强烈的变形,具有典型的动水压力型滑坡特征;自动位移计监测结果表明:树坪滑坡在库水位蓄水至175 m 水位后主要发生整体变形,由下部变形牵引上部滑动,具有牵引式滑坡的变形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三峡水库运行期间,库水位的变动不仅可能诱发老滑坡复活,还会产生新的滑坡(新生型滑坡)。以库首区秭归段岸坡为研究区,采用了面向对象的C5.0决策树分类的预测方法,选取了库水、坡度、工程岩组、斜坡结构和影像纹理等作为评价因子,在遥感解译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空间数据挖掘技术,建立了新生型滑坡空间预测模型,生成了新生型滑坡易发性区划图。验证显示:预测结果与实际较为一致,该方法可为新生型滑坡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水库滑坡位移与水动力耦合预测参数及其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可强  郭璐 《水利学报》2017,48(5):516-525
针对库水涨落诱发滑坡致灾机理,在系统分析水库边坡位移与库水位变化规律及其相互作用关系的基础上,运用弹塑性力学基本原理,提出了以库水位下降引起的边坡下滑动力增量作为边坡的加载动力参数,以相应边坡位移变化量作为边坡位移响应参数,以此确定水库边坡库水动力增载位移响应比参数并建立预测模型。运用动力增载位移响应比预测模型对三峡库区典型水库滑坡-黄土坡滑坡关键部位监测点进行了动力增载位移响应比计算,并采用Geostudio软件对该滑坡稳定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该滑坡的位移响应特征与稳定性演化规律表明,该滑坡关键变形部位的动力增载位移响应比参数变化规律与其实际位移与稳定性演化规律基本吻合。研究结果表明了动力增载位移响应比参数是水库滑坡有效的位移动力评价参数,可运用该参数及其评价方法对水库滑坡进行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9.
仙女山活动断裂诱发地震及其对滑坡的控制是三峡库首区重大地质问题。野外地层剖面记录表明,仙女山活动断裂经历了两次强烈抬升,为滑坡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依据地震与滑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关性分析,仙女山断裂可能对新滩滑坡的产生具有控制作用;引入摩尔-库仑准则对仙女山断裂活动性进行分析后认为,库水位涨落引起断裂三维应力状态变化,且诱发地震在高低两极水位和蓄水回落阶段高发。该研究可为揭示仙女山活动断裂与地震和滑坡的相关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黄腊石滑坡群石榴树包滑坡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腊石滑坡群是三峡河段大型滑坡之一,石榴树包滑坡是该滑坡群之一。经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对石榴树包滑坡作在不同运行工况下的位移、应力、塑性区分布情况分析认为;天然状态和遇百年一遇洪水时滑坡体是稳定的;遇三峡水库库水位骤降或地震时,滑坡体处于临介破坏状态或不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