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昆明市滥用合成毒品人群 HIV 感染现状。方法:调查分析昆明市100例合成毒品滥用门诊病人。结果:(1)合成毒品滥用者年龄多在35岁以上,多药滥用情况严重;(2)各组间性别、对合成毒品认知、与谁一起使用及使用完后是否有性行为等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但 HIV 感染率存在差异;(3)使用合成毒品后性行为中安全套使用率较低。结论:目前昆明市合成毒品使用问题严峻,HIV 感染率33%,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
某院头孢菌素类药的利用及皮肤试敏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丹露  王文芳  胡宝荣 《中国药师》2010,13(7):1000-1002
目的:调查分析某院2009年1~6月注射用头孢菌素类药的利用及皮肤试敏(简称皮试)情况.方法:运用药物利用研究的方法,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的使用情况;统计选择应用头孢菌素类药原液进行皮试的出院病例(975例),分析皮试阳性率与用药频度(DDDs)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金额排序/DDDs排序的排序比≥1的药物占77.8%;头孢菌素类药原液皮试阳性率为18.8%,与DDDs之间没有相关性(P>0.05).结论:该院注射用头孢菌素类药的使用基本合理;头孢菌素类药原液皮试阳性率相对较高,与DDDs之间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2005~2006年我院抗糖尿病药用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我院2005-2006年抗糖尿病药应用状况。方法:对2005-2006年抗糖尿病药的用药金额和用药频度(DDDs)进行统计。结果:抗糖尿病药用药金额逐年增长。其中,口服抗糖尿病药用药金额的增长快于胰岛素。口服抗糖尿病药以磺酰脲类、双胍类和α-糖苷酶抑制剂为主。按照DDDs排序,二甲双胍是临床最常用的口服抗糖尿病药。结论:我院连续2年抗糖尿病药应用基本稳定、合理。  相似文献   

4.
我院2001~2005年皮肤病用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申国庆  陈本风 《中国药房》2007,18(2):103-105
目的:评价我院皮肤病用药现状及趋势。方法:对我院2001~2005年皮肤病用药品种和销售金额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变态反应性药、外用皮质激素和抗真菌药仍是主要用药,销售金额增长基本与就诊人/次增长持平。结论:维甲酸等非皮质激素类药将有很大的利用和开发空间;合理应用抗感染药是专科医院不可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喹诺酮类抗菌药的用量与细菌耐药率之间的关系,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调查武汉地区7家医院2005~2009年喹诺酮类抗菌药的用量,并与监测菌的耐药率做相关分析。结果:大多数监测菌种对喹诺酮类药的耐药率均超过30%;鲍曼不动杆菌对喹诺酮类药的耐药率随喹诺酮类药用量的变化而变化,与喹诺酮类药总用药频度高度相关。结论:喹诺酮类药对多数常见菌种的耐药率较高,其用药频度对细菌耐药性变异也有一定影响。应严格把握喹诺酮类药的临床适应证,加强对喹诺酮类药的管理,以减少或延缓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的:考察蒸制温度、蒸制时间对补益类药生成5 羟甲基糠醛(5-HMF)的影响。方法: 利用顶空气相色谱 质谱法(HS-GC-MS)检测其生成的5-HMF。 结果: 不同类补益药蒸制都会生成5 HMF,蒸制温度、蒸制时间在补益类药生成5 HMF过程中均有重要影响。蒸制温度不超过80℃,补益类药蒸制几乎不生成5-HMF,蒸制时间对5 HMF生成亦没有明显影响;但蒸制温度超过80℃,蒸制温度及蒸制时间对5-HMF生成的影响则明显不同。80℃﹤蒸制温度﹤130℃时,补益类药蒸制产生5-HMF的量呈平稳较快增长。当蒸制温度>140℃时,补益类药蒸制生成5 HMF的量呈显著变化,蒸制温度为140℃时,5 HMF生成量较100℃时增加多达10余倍。在蒸制温度超过180℃时,补益类药蒸制随温度的升高5 HMF生成量则逐渐降低,且蒸制时间越长,5-HMF的生成量相应越少。结论:补益类中药材蒸制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某院2007~2008年降糖药和抗糖尿病药应用状况。方法:对2007~2008年降糖药的用药金额和用药频度(DDDs)进行统计。结果:降糖药的用药金额逐年增长。其中,口服降糖药用药金额的增长快于胰岛素。口服降糖药以磺酰脲类和非磺酰脲类,抗糖尿病药以双胍类和α-糖苷酶抑制剂为主。按照DDDs排序,二甲双胍是临床最常用的抗糖尿病药。结论:某院连续2年降糖药和抗糖尿病药应用基本稳定、应用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8.
抗菌药临床用药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了解本院临床抗菌药应用现状,为药品研究、生产、流通和宏观控制提供参考。方法:统计分析同济医院2000~2003年各类抗菌药的临床应用数量及销售金额,应用频度。结果:β-内酰胺类药、喹诺酮类药近年来用量急剧增长。临床用量明显增长的主要品种有:头孢他啶、头孢呋辛、左氧氟沙星等。氨基糖苷类及其他抗菌药的用量则有所下降。结论:本院近年来抗菌药使用情况基本符合抗菌药发展规律,与国内其他医院情况基本类似:临床应加强抗菌药使用管理,提倡科学合理使用抗菌药。  相似文献   

9.
广泛性焦虑症是临床常见的神经症之一。据统计 ,我国城市人口发病率为 1 %~ 2 %,而发达国家近 1 0 %,而且仍然呈现增长趋势。以往此类病症均以苯二氮类为一线药物 ,然而人们逐渐发现这一类药物的局限性 ,不但能引起镇静、认知功能损害 ,而且长期使用还可产生药物依赖与躯体戒断状态。丁螺环酮作为新一代非苯二氮类抗焦虑药 ,它对广泛性焦虑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几乎没有依赖性与耐药性 ,可以长期服用 ,没有催眠镇静作用 ,从而无服用后的倦睡、无力的感觉 ,且对认知功能不产生影响 ,被认为是迄今为止较理想的抗焦虑药 ,同时临床上还用于…  相似文献   

10.
与乙肝病毒作战,人类主要有两类武器:一是干扰素,一是核苷类药。 有人说。选谁都是两难:选干扰索,麻烦在前;选核苷类药,麻烦在后。  相似文献   

11.
谢升阳 《医药导报》2004,23(8):0600-0602
目的:了解浙江省中医院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及在药品招标采购和医疗保险(医保)前后的用药变化。方法:从浙江省中医院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中调出西药库2000~2002年抗菌药物数据,用Microsoft Excel 2000进行数据分类、计算,采用药品金额排序法进行分析。结果:购药总金额呈增长趋势;青霉素类药品、碳青霉烯类药品的用量有所增加,喹诺酮类药物、大环内酯类药物的用量有所下降;在购药金额的结构比国产药品有所下降,合资药有所增加,进口药有波动;医保类抗菌药占医院抗感染药的绝大部分。结论:抗菌药物的使用量与药物的抗菌效果、不良反应等因素有关,与药品招标和医疗体制改革等政策性因素也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南京市22家医院近3年抗感染药用药状况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南京地区主要医院抗感染药近3年用药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该类药物的研究、生产、销售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南京地区22家医院2001年-2003年的抗感染药购药信息。按金额排序法对品种和金额进行归类分析。结果:南京地区22家医院抗感染药用药金额3年内增长了近40%,其中抗生素类增长35.6%,化学合成药增长67.3%,抗真菌药增长30.24%,抗病毒药增长4.9%,抗感染中草药增长70.7%;抗寄生虫药、抗结核药及抗麻风药、消毒防腐药等呈负增长。抗生素类消耗金额及构成比最大。3年中进口与合资药品占总量的综合比例,在二、三级医院中呈下降趋势,国产药品在二级医院占60%以上并呈上升趋势、在三级医院占30%左右而呈下降趋势。结论:抗感染药的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但滥用抗菌药导致耐药菌株增加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3.
王开明  洪扬  方昱 《上海医药》2014,(17):67-69
目的:总结2013年我院门诊药房退药情况,分析退药原因及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方法:收集2013年退药处方,按退药科室,退药原因及退药种类进行统计,与2012年各类数据比较分析,对比其增减幅度。结果:退药种类中,抗微生物药物、循环系统药物、中成药排前3位,较2012年小幅增长;退药原因中患者拒用、不良反应、生产厂家占前3位,其中患者拒用、不良反应大幅增长;退药科室中普内科、呼吸内科、消化科仍占前3位,均有小幅增长。结论:应加强退药管理,规范退药程序,注意医患之间的沟通,及时总结,减少退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特点,并进行合理性分析。方法:收集2006-2008年我院抗菌药物的相关数据,用Microsoft Excel统计并结合病史抽查、细菌耐药情况等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抗菌药物的消耗以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和碳青霉烯类等广谱抗茵药物为主,抗真菌药所占比例也较大,日均抗菌药物费用增长偏快。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有许多问题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高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抗高血压药应用特点与发展趋势。方法:对2002~2006年某高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抗高血压药的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及日均费用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2~2006年5年中,抗高血压药物总用药频度和销售金额均大幅增长,增幅分别为38.64%和241.09%。复方抗高血压药和钙拮抗药是用药频度最高的两类。结论:DDDs的增长与社区高血压患病率、慢性病管理工作的开展和社区用药政策的调整相关。抗高血压药的使用由以低价位复方抗高血压药为主,向价格较贵的新型抗高血压药转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大环内酯类药在武汉地区的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限定日剂量为指标,对武汉地区2008~2010年大环内酯类药用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2010年大环内酯类药销售金额呈现一定程度的增长,阿奇霉素和克拉霉素等第二代大环内酯类抗菌药应用最为广泛。除克拉霉素外,其他药物近3年来在武汉地区的应用情况波动较小。结论: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近3年来武汉市场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7.
陶菁  姚英 《中国药事》2023,(9):1060-1073
目的:分析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以来不同时间段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简称我院)他汀类调脂药的使用情况,探讨该政策对我院他汀类调脂药使用的影响,为推动制定和完善政策、提升医院药事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汇总我院“4+7”带量采购、第二批国家集中带量采购及第三批国家集中带量采购后7个月门诊他汀类药的使用数据和政策实施前同期的使用数据,采用药物经济学方法,分析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对我院他汀类调脂药的使用数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限定日费用(DDC) 的影响。结果:国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实施后,我院他汀类调脂药中选品规单价显著降低,未中标品种的单价未变;他汀类调脂药使用量逐步增长而销售金额却下降明显,其DDDs逐年升高,DDC有不同程度降低。结论: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在我院执行情况良好,政策的实施不仅让他汀类调脂药中选品规的日均费用降低明显,使患者和医保的经济负担大大减轻,同时也有利于优化调整药品价格。  相似文献   

18.
抗糖尿病药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抗糖尿病药的应用情况及趋势。方法:对我院2007--2009年抗糖尿病药的销售金额、DDDs、DD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抗糖尿病药销售金额逐年增高,2008年比2007年增长40.74%,2009年比2008年增长18.09%;胰岛素类销售金额增长较快。结论:抗糖尿病药需求量逐年增加,新型抗糖尿病药品占主导地位,应加快研发疗效确切、经济安全药物以降低药品费用。  相似文献   

19.
归成 《上海医药》2010,31(1):27-32
目的:了解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药品销售与上海样本医院用药的影响。方法:根据来源于IMS信息的世界药品市场资料及上海市样本医院用药的数据,结合临床应用情况,按世界通用的设计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和讨论。结果:2008年世界药品销售金额增长4.8%,增速为历年来最缓;上海样本医院药品销售金额增长26.4%,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抗肿瘤药物是近年来国内外增速最快的一类药物。世界药品销售中,调脂药和抗精神障碍药所占份额较高,而上海样本医院中,抗感染、大输液和血液制品占份额较高。结论:虽然有金融危机的影响,但上海样本医院用药仍持续平稳增长,与世界药品销售基本格局有所差异,但品种接近:,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重庆市降血脂药的利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方法:调查重庆市18家医院在2002-2004年应用降血脂药金额、用药频度及日均费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心血管类及降脂药的购药金额呈上升趋势,3年间分别增长83.17%、54.48%.降血脂药3年占心血管系统购药金额的比例呈下降趋势,2004年比2002年下降了0.99%。结论:他汀类和天然药目前占据重庆市降血脂药市场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