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捐献造血干细胞(即捐献骨髓)的认知程度、态度与行为,探讨影响造血干细胞捐献行为的因素,为推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宣传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编问卷,通过方便抽样的方法对广州市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医学院、中山大学的461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对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认知平均得分为(3.25±1.074)分,其中医药类学生(3.42±1.053)、父亲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学生(3.63±1.049)得分较高;78.2%的学生表示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性别、认知得分、是否愿意参加捐献造血干细胞宣传活动、对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行为的态度以及亲人对其捐献行为的态度等都是影响大学生捐献行为的主要因素;大学生认为捐献造血干细胞行为难以推广的原因主要是宣传力度不够、信息不透明和社会舆论误导等;46.8%的大学生认为加强宣传教育是鼓励造血干细胞捐献行为的最主要措施。结论应提高大学生对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认知。加强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宣传教育,是推广捐献造血干细胞行为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造血干细胞的认知和捐献意愿.方法:采用自编问卷,以匿名方式对杭州市3所大学的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对捐献造血干细胞认知平均得分为3.40分,捐献意愿偏低.影响捐献的因素主要是担心影响身体健康、对相关知识不够了解以及家人的反对等.通过新闻了解造血干细胞捐献的学生最多.结论:应采取大学生群体更愿意接受的方式进行宣传教育,以提高大学生造血干细胞的认知水平和捐献意愿.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南昌市大学生对捐献造血干细胞(即捐献骨髓)的认知与态度,探讨影响大学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原因,为推广大学生捐献骨髓提供帮助与参考。方法 根据目的设计调查问卷,对南昌市4所大学的部分学生以匿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86份。结果 大学生对骨髓捐献的认知还存在很多不足,大学生对骨髓捐献所存在的诸多错误认识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大学生很难得到专业人士的讲解,目前大部分大学生对骨髓捐献知识的了解途径是网络、电视、广播等。结论 应提高大学生对骨髓捐献的认知,加强捐献造血干细胞方面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医学生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态度、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推动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普及、志愿者招募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湖北省485名在校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58.40%的医学生听说过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捐献,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问卷得分为(7.53±2.43)分,67.63%的医学生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其中56.40%的人愿意捐献给大众,91.46%的人捐献时会参考家人意见。挽救他人生命是医学生首要捐献积极动机,消极动机主要是对捐献过程感到恐惧、害怕疼痛。捐献意愿的影响因素有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了解情况、是否愿意捐献器官、自评健康状况、父亲文化程度。结论 医学生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态度及意愿处于中等水平,医学院校及相关机构应采取合适的宣传方式,引导医学生积极参与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捐献公益事业。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ROC曲线分析方法探讨非亲缘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筛选标准。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温州市2007年至2018年间共40名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以及166名尚未完成捐献的入库志愿者信息,构建捐献认知、捐献意愿、捐献态度及三种得分联合检验的ROC曲线。结果:综合了捐献认知、捐献意愿及捐献态度的联合筛选方法ROC曲线下面积为0.87(95%CI:0.81~0.93),灵敏度为70.00%,特异度为90.96%,一致率为86.89%,Youden指数为0.61。结论:增强入库志愿者对非亲缘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认知程度,提高入库志愿者的捐献意愿与态度,有利于提高志愿者的捐献可能性,降低悔捐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非亲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心理和身体健康状况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应用自编调查问卷、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DI)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53例来自中华骨髓库的非亲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分别在捐献中、完成捐献后6个月进行心理与身体健康调查分析。结果捐献者以男性、本科学历居多,所有捐献者自愿捐献造血干细胞,采集过程中低钙反应多见,未见严重不良反应,采集中及采集后均无抑郁、焦虑状态,但采集中焦虑分值显著高于国内常模(P<0.05),而采集完成后焦虑分值有所下降,较国内常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捐献后半年未见动员采集相关并发症。结论具有较高学历的捐献者对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捐献充分了解,所有供者动员及采集干细胞过程安全,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极低,干细胞捐献对供者心理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在校大学生对器官捐献的认知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采取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偶遇抽样方法,对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279名大学生进行了关于器官捐献认知现状的问卷调查.结果 绝大多数大学生对器官捐献有所了解,但对具体知识、流程、用途及相关法规等知晓程度较低;有22.9%的大学生表示从来没有捐献器官的意愿,且仍有66.9%的人还未做决定;大学生整体器官捐献态度呈正向态度,但不同年级、性别、科系类别、风俗习惯及献血习惯者的器官捐献认知水平存在差异.结论 政府、高校和社会应加强对器官捐献知识和价值的宣传,采取多种形式,通过提高大学生的器官捐献的知识水平,促进器官捐献态度的改善和器官捐献意愿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济宁在校大学生对器官捐献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及对此的态度意愿,探讨制约器官捐献的认知因素。方法:以调查问卷形式,对济宁医学院与山东理工职业技术学院的578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基本上所有学生(99.6%)听说过器官捐献,但在具体政策和捐献程序上,了解的人不到十分之一,关于器官捐献的常见知识的了解率基本上可迭50%;愿意捐献自己身体器官的也达到一半以上(53.3%),影响大学生对器官捐献的因素主要是家属的感情、个人信仰和传统观念等。在获得捐献知识教育意愿方面,大学生人群显现出强烈的愿望。结论:大学捐献知识课程亟待建立和加强,法律法规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非亲缘造血干细胞(PBSC)捐献者与入库志愿者家属的PBSC捐献认知、态度及其影响 因素,为降低悔捐率提供实证资料。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60 位PBSC捐献者家属以及240 位入库志愿者家属进行捐献认知、态度及其相关因素的系统分析。结果:与入库志愿者家属比较,成功捐献者家属在认知水平和支持捐献态度方面均较高。此外,是否知道中华骨髓库是捐献认知和捐献态度高低的重要评判指标,无偿献血经历等则是影响其捐献认知的重要因素。结论:提升入库志愿者家属的捐献知识水平、强化入库志愿者家属对捐献的积极态度、积极向入库志愿者家属宣传捐献相关政策信息,可能增强志愿者家属的支持,从而降低捐献志愿者的悔捐率。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和移植后造血重建的效率,作者从1997年4月至199年6月;进行了22例异基因或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对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和移植后造血重建方案(HX-97方案)作了系统观察。HX-97方案的主要内容是: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用rhG-CSF300μg/天,皮下注射,共6天,第6剂在干细胞采集有90分钟用;②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用大剂量化疗加造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和移植后造血重建的效率,作者从1997 年4 月至1999 年6月,进行了22 例异基因或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对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和移植后造血重建方案(HX-97 方案)作了系统观察。HX-97方案的主要内容是: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用rhG-CSF300μg/天,皮下注射,共6 天,第6 剂在干细胞采集前90分钟用; ②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用大剂量化疗加造血刺激因子,化疗强度务必使外周血WBC计数< 1.0×109 /L,待外周血WBC计数从最低点刚显示回升时,开始使用rhG-CSF;③移植后恢复造血序贯使用rhGM-CSF和rhG-CSF。造血干细胞动员后用COBESpectra 血细胞分离机连续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结果:22 例移植中16 例一次采集即成功,6 例作了第二次采集。按受者体重计,采集后计数MNC细胞数2.5~10.7×108/kg;CD34+ 细胞2.5~20.0×106/kg;CD34+ CD33- 早期造血干细胞1.8~7.5×106/kg;CD34+ CD33+ 晚期造血祖细胞0.7~12.5×106 /kg;CFU-GM 集落3.5~6.3×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中药黄芪对外周血造备干细胞移植术后早期造血功能重建有无促进作用。方法 以致死量辐照并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BALB/c小鼠为模型,移植拍给予黄芪注射液10g/kg或20g/kg腹腔注射,或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商品名,惠尔血)200μg/kg皮下注射,连续15天,观察4周内外周血伯恢复情况,并对骨髓造血微环境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黄芪组、惠尔血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的恢复均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3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外周血干细胞的动员效果。方法我科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病人224例,采用3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吉赛欣、欣粒生、惠尔血)进行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对干细胞动员情况、干细胞质量、移植后造血重建和药物毒副作用进行比较。结果224例病人全部移植成功,其动员效果、干细胞质量及在移植后造血重建中的临床效果差异均无显著性,毒副作用小。结论吉赛欣和欣粒生两种国产制剂及惠尔血能可靠用于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及造血重建,尤其是国产制剂的价格明显低于进口产品,在有效保证动员效果的同时大大减轻了病员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4.
吉赛欣、瑞血新、惠尔血对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对吉赛欣、瑞血新两种国产制剂及惠尔血对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效果的比较。方法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病人32例,分别采用3种不同厂家生产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进行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对干细胞动员情况、干细胞质量、移植后造血重建和药物毒副作用进行比较。结果 32例病人全部移植成功,其动员效果、干细胞质量及在移植后造血重建中的临床效果均无显著差异,毒副作用小。结论 吉赛欣和瑞血新两种国产制剂及惠尔血能可靠用于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及造血重建,尤其是国产制剂的价格明显低于进口产品,在有效保证动员效果的同时大大减轻了病员的经济负担,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大学生对于志愿捐精的认知、态度及行为,分析影响大学生志愿捐精的心理因素。方法通过个人深度访谈法,了解大学生志愿捐精的基本现状,通过随机抽样,对350名广东省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大学生对志愿捐精了解比较少,有40%的大学生完全不了解有关志愿捐精的常识性问题。从态度方面来说,有49.06%的学生认为目前国家精子库存在的科学性有待研究。超过50%的大学生认为捐精是一项公益事业,与献血、捐献脊髓一样都是高尚的利他行为。结论大学生成为志愿捐精的主要人群来源成为当前精子库管理中重要的伦理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护生与师范生对抑郁症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荻取知识的主动性及主要途径和对抑郁症采取的防治方法。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某高校的400名护理类与师范类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生对抑郁症相关知识的认知率高于师范生,且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者在获取知识途径上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护生对抑郁症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优于师范生,但两者均对某些内容仍认识不足,尤其是师范生。故当代大学生应学习更多抑郁症的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学生对器官捐献的态度及制约器官捐献的因素。方法以调查问卷形式。对洛阳市3所高校500名在校本、专科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对器官捐献的态度显示:愿意捐献器官的学生高于不愿意捐献学生的3倍。对捐献器官“需要进一步考虑”的学生占比例最大;影响大学生对器官捐献的因素有民族和专业分类。是否为亲属或亲友捐献器官、器官捐献的认知程度、亲属及家庭的意见及社会宣传和支持力度等。结论大学生对器官捐献持肯定、积极的态度。大学生对器官捐献的态度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外企农民工对职业病危害认知及防护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外资企业农民工对职业病危害相关知识的认知及防护现状,为政府制订职业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不同行业的外资企业农民工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认知及其防护知识的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外企农民工了解《职业病防治法》的仅为9.0%;对物理和化学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认知率分别为36.7%和3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接触物理因素组对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认知率、防护用品发放率、防护用品使用率分别为59.9%、91.5%、78.3%,分别高于接触化学因素组的30.3%、68.2%、39.3%,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外企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率为39.0%,岗前培训率为39.6%。结论外企农民工对职业病危害的认知率低下,提高外企农民工对职业病危害的认知率和增加职业病危害防护用品的发放率是促进农民工加强个人职业防护、降低农民工职业病危害的有效措施。因此,应加强对外企农民工职业病危害相关知识的培训和提高外企管理层对职业病危害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liniMACS系统进行CD^+34造血干细胞阳性富集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应用效果。方法对39例实体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动员后采集的外周血干细胞进行了CliniMACS系统阳性富集的CD^+34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结果阳性富集后CD^+34细胞纯度平均可达89.8%,CD^+34细胞平均回收率达78.9%,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数量为(15.0±7.0)×10^5/kg,阳性富集前、后细胞胎盘蓝拒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保持了细胞良好的生物学活性,移植后于2~3周内造血重建。结论应用CliniMACS系统进行CD^+34造血干细胞阳性富集,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20.
非程控降温-80℃冷冻保存外周血干细胞的活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非程控降温 - 80℃冷冻保存外周血造血干 /祖细胞的活性 ,为临床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提供方便、有效的冻存方法。方法 :常规方法动员外周血干细胞 ,CS - 30 0 0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干细胞 ,以 10 %二甲亚砜、10 %人AB型血清、RPM116 4 0培养基为冷冻保护剂 ,2ml/管冻存干细胞 ,按第 1、2、4周和第 2、3月顺序复苏细胞并测定GM -CFU集落数、台盼兰拒染率和CD34 细胞百分率。结果 :用该方法冷冻保存的外周血干细胞 ,在 4周内其细胞活性与采集时的细胞活性无明显差别 (P >0 .0 5 ) ,冻存至 2~ 3个月时细胞活性则明显降低 (P <0 .0 5 )。结论 :应用血清和DMSO等作为冷冻保护剂、- 80℃直接冻存的外周血干细胞 ,在 4周内复苏后其细胞活性无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