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评价针刺配合麦粒灸治疗颈椎病颈痛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方法:将颈椎病颈痛患者145例随机分为针灸组(49例)、针刺组(48例)和灸法组(48例)。3组取穴均为颈百劳、大椎、肩中俞、中渚。针刺组各穴均行针刺,留针20min;灸法组各穴均行麦粒灸,毎穴灸5壮;针灸组于针刺后行麦粒灸。毎3天治疗1次,各组受试者均在4周内完成10次治疗,随访3个月。采用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麦-吉尔疼痛问卷(MPQ)评分作为疗效指标,评价各组的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疗程结束时和随访3个月时,3组患者的NPQ评分、MPQ评分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而针灸组的NPQ、MPQ评分低于针刺组和灸法组(NPQ:15.9±4.7vs 18.2±5.0,20.2±4.5;MPQ:3.3±2.4vs 4.7±2.5,5.3±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针灸组、针刺组和灸法组治疗颈椎病颈痛均有较高的有效率,说明3组均具有较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其中以针灸组有效率最高。结论:针刺配合麦粒灸治疗颈椎病颈痛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2.
针刺治疗颈椎病颈痛疗效及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影响针刺治疗颈椎病颈痛疗效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提高针灸疗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10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对照组(53例).观察组接受常规针刺治疗,穴取大椎、颈百劳、肩中俞;对照组接受假穴位治疗,针刺点为百劳、肩中俞穴位各向外旁开1 cm.两组均留针20 min,期间予以红外线照射辅助治疗.采用颈痛量表(Northwick Park Neck Pain Questionnaire,NPQ)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并比较两组疗效,对各种有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75.5%,对照组为52.8%,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常规穴位针刺的疗效优于假穴位对照组(OR=2.670),患者既往的颈痛发作频率(OR=1.055)和发作持续时间(0R=2.446)均对疗效有影响.结论:针刺对于治疗颈椎病颈痛具有较好的疗效,患者既往的颈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是影响临床疗效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脊柱调衡合气街干预与常规针刺推拿治疗各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274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脊柱调衡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137例.脊柱调衡组取头、腹气街部穴位(头气街:百会、天柱、完骨等;腹气街:肾俞、关元、中极等),行双手同刺法,配合脊柱调衡治疗;常规针刺组穴取C3~C7夹脊穴、风池、完骨、百会、大椎等,采用常规针刺法和常规推拿治疗.治疗前后采用颈痛量表(NPQ)综合评定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NPQ评分均显著改善(均P<0.05),且脊柱调衡组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脊柱调衡组愈显率为83.2%(114/137),优于常规针刺组的69.3%(95/137,P<0.05);脊柱调衡组治疗颈椎病各型疗效从高到低依次为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脊髓型.结论:脊柱调衡合气街干预法治疗各型颈椎病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推拿治疗,能明显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直接灸法治疗慢性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针刺组)29例和治疗组(针刺加灸法)组31例,对照组针刺取穴中渚双、肩中俞双、百劳双;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灸百劳、肩中俞、肩井双、心俞穴。每周3次,治疗间隔时间≥1天,12次1个疗程,于4w内完成;采用NorthwickPark颈痛量表、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评分评价两组疗效。结果:两组组内治疗6次以及治疗结束,NPQ量表、McGill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组间比较,NPQ量表、McGill评分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是治疗慢性颈痛的有效方法,灸法对治疗慢性颈痛起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艾炷灸与超激光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颈椎病颈痛患者随机分为艾炷灸组和超激光组,每组35例。两组穴位均取双侧颈百劳、肩中俞、心俞,艾炷灸组用艾炷直接灸,超激光组用超激光疼痛治疗仪激光照射。于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和治疗结束1个月,观察NPQ颈痛量表、VAS评分,并评定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时和随访1个月,两组NPQ、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两组NPQ、VAS评分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个月,两组NPQ、VAS评分比较,艾炷灸组低于超激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炷灸与超激光治疗颈椎病颈痛均有较好疗效。两者近期疗效相当,但艾炷灸远期疗效优于超激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隔物温和灸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颈椎病颈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45例)。两组针刺取穴均为百劳、大椎、肩中俞、中渚,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隔物温和灸肾俞穴。采用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McGill疼痛问卷评分(MPQ)作为疗效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疗程结束时及3个月后临床疗效。结果 1个疗程结束时,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2%(41/44),对照组为90.7%(39/43),两组近期疗效相当(P0.05);3个月后随访,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6%(39/44),对照组为81.4%(35/43),观察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结束时和3个月后随访时,两组NPQ评分、MPQ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两组在1个疗程结束时NPQ评分、MP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在3个月后随访时NPQ评分、MP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NPQ、MPQ评分较疗程结束时均有所升高,观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隔物温和灸治疗颈椎病颈痛的近期疗效与针刺相当,但具有更好的远期疗效,且复发的可能性更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麦粒灸联合常规针刺与常规针刺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8例颈椎病颈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穴取颈夹脊、大椎、肩中俞;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麦粒灸治疗。每周治疗3次,隔天1次,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6个月后进行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6个月后随访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Mc Gill疼痛问卷(MPQ)评分情况,并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对照组有效率为84.1%(37/44),观察组有效率为86.4%(38/44);6个月后随访,对照组有效率为79.5%(35/44),观察组有效率为81.8%(36/44),两组整体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1个疗程结束时及6个月后随访NPQ评分及MPQ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两组在1个疗程结束后NPQ评分及MP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观察组在6个月后随访时NPQ评分及MPQ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麦粒灸联合常规针刺治疗颈椎病颈痛较常规针刺即时疗效相当,但远期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灸心肾论治颈椎病颈痛并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颈椎病颈痛并失眠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心肾论治针灸方案及常规针灸方案治疗。观察前后采用颈痛(NPQ)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评定。结果:①治疗后NPQ评分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PSQI评分比较在睡眠质量、睡眠效率、日间功能障碍、入睡时间、总评分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针灸从心肾论治颈椎病颈痛并失眠,在改善患者颈部疼痛的同时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并优于常规针灸局部取穴为主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针灸从心肾论治90例颈椎病颈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从心肾论治方案及常规方案针灸治疗,疗程共5周要求完成10次治疗。以两组治愈天数、复发次数作为主要评价指标,NPQ颈痛量表评分、McGil疼痛作为次要评价指标,评价两组近期及远期疗效优劣势。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组内及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多时点测量变量采用重复测量多元方差分析。结果:(1)经过5周治疗,从心肾论治组痊愈41例,未愈4例;常规方案组痊愈38例,未愈7例。两组痊愈天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PQ得分、MPQ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过3个月的随访,从心肾论治组41例痊愈病例复发23例;常规治疗组38例痊愈病例亦复发23例。两组复发次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NPQ得分、MPQ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心肾论治组优于常规针刺组。结论:针灸从心肾论治颈椎病颈痛,对比常规针灸方案,能更好地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减低远期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针灸从心肾论治颈椎病颈痛并失眠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某院收治的92例颈椎病颈痛并失眠患者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给予观察组患者从心肾论治方案,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针灸治疗方案,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PQ和PSQI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的NPQ及PSQ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从心肾论治应用于颈椎病颈痛并失眠的治疗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患者颈椎疼痛症状,患者的睡眠质量也可得到改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应用CT测量大椎、肩中俞、悬枢、命门的针刺深度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亚东  杨松堤  李健男  李露 《中国针灸》2005,25(12):863-864
目的:为针灸临床提供大椎、肩中俞、悬枢、命门针刺安全深度的参考数据.方法:将32例成年志愿者按罗氏指数分为瘦人组、适中人组和胖人组3型,应用CT断层技术分别测量大椎、肩中俞、悬枢、命门的针刺深度.结果:不同体型的人直刺安全深度不同,如大椎瘦人组为(32.86±3.96)mm,适中人组(37.76±4.91)mm,胖人组(47.93±5.30)mm.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统计近5年来文献中有关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选穴、归经,总结选穴用经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纳入2015年5月至2020年5月公开发表的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研究文献,统计并整理其针灸处方,运用现代统计方法分析针灸处方的选穴用经规律。结果:共纳入临床文献178篇,共涉及75个穴位,总频数为1021。选用频数前12位的穴位依次是迎香(112次)、印堂(93次)、肺俞(84次)、合谷(78次)、足三里(66次)、大椎(56次)、鼻通(49次)、风池(43次)、肾俞(38次)、上星(36次)、风门(35次)、脾俞(33次)。特定穴共34个,总频数574,非特定穴41个,总频数576。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用经主要集中在膀胱经、督脉、大肠经、任脉、胃经。关联分析结果显示,鼻通-印堂-迎香、鼻通-合谷-迎香、上星-迎香、合谷-肺俞-迎香、鼻通-迎香、上星-印堂-迎香、风池-合谷-迎香、风池-印堂-迎香、合谷-印堂-迎香为常用穴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主要选穴可以分为3类,肾俞、脾俞、肺俞、大椎、风门属一类,迎香、印堂、合谷、鼻通、风池、上星归第二类,足三里自成一小类。结论: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特点为:"主穴固定-随证加减-标本兼治""突出脏腑辨证-辨证归经""循经取穴-远近结合"。核心选穴为迎香、印堂、肺俞、合谷、足三里、大椎、鼻通、风池、肾俞、上星、风门、脾俞,临床治疗时可以从12个核心腧穴中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穴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温阳灸法结合针刺治疗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灸法针刺组(温阳灸法结合针刺)和针刺组,每组30例。灸法针刺组采用温和灸关元、大椎、命门、肾俞,针刺大椎、膈俞、夹脊穴、阿是穴。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取穴、操作、疗程同灸法针刺组中的针刺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疼痛及体征评分。结果:灸法针刺组显愈率为83.3%(25/30),明显优于针刺组的53.3%(16/30)(P<0.01)。灸法针刺组和针刺组疼痛及体征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且灸法针刺组优于针刺组(P<0.05)。结论:温阳灸法结合针刺治疗背肌筋膜炎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针罐并用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用毫针针刺大椎、至阳、心俞、隔俞、命门、肾愈、长强穴、起针后选择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背部第1侧线、第2侧线施走罐术,治疗观察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25例,并设中药采力合剂组(A经物成分黄芪、人参、地黄等)为对照组。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总有效率64%,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针罐治疗,通过物理和化学机制,良性刺大脑皮层的功能,改善植物神经功能的失调,激发调节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患者主观报告结局指标评价临床上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63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疏肝调神组、穴位浅刺组和非穴位浅刺组。疏肝调神组取四关穴(合谷、太冲)、百会、印堂进行常规针刺,在四花穴(膈俞、胆俞)艾炷直接灸,最后埋皮内针于心俞、肝俞;穴位浅刺组取穴同疏肝调神组,只是针刺深度较疏肝调神组浅,艾灸时间短于疏肝调神组;非穴位浅刺组取穴为疏肝调神组所取穴位旁开10mm处,操作方法同穴位浅刺组。3组患者每周治疗2次,共治疗12周。观察治疗后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以评价疏肝调神针灸方案对治疗抑郁症的近期效应及中、远期疗效。结果:治疗后各时点,对于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及其他8个维度的评分,疏肝调神组与非穴位浅刺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于抑郁、焦虑、敌对3个维度的评分,疏肝调神组与穴位浅刺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灸可改善抑郁症患者SCL-90量表评分,运用患者主观报告结局指标可准确地评价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麦粒灸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脑内淀粉样蛋白(Aβ)沉积的影响,探讨麦粒灸防治AD的机制。方法:选取APP/PS 1双转基因AD小鼠17只,随机分为模型组9只和治疗组8只,同龄、同背景的C 57BL/6J阴性纯合子小鼠9只为正常组。治疗组取双侧"心俞""肾俞"行麦粒灸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9个疗程。观察逃避潜伏期、穿越平台的次数及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来评价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刚果红染色法观察小鼠脑内Aβ沉积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减少(P0.05);模型组小鼠大脑额叶皮层和海马区呈现大小不一的Aβ沉积物。治疗后,治疗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提高,与模型组小鼠比较,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多,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增加(P0.05);治疗组小鼠大脑额叶皮层区和海马区Aβ沉积较模型组减少(P0.05)。结论:麦粒灸疗法可显著改善APP/PS 1转基因AD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有效抑制大脑额叶皮层区和海马区Aβ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灸法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主穴取百会、神门、三阴交.配穴取印堂、安眠、中脉、照海、内关、厥阴俞、心俞、脾俞、胃俞、胆俞.采用针刺配合灸法治疗,主穴用艾条悬灸,配穴常规针刺;对照组主穴取百会、神门、三阴交、印堂、安眠、申脉、照海.配穴取厥阴俞、心俞、脾俞、胃俞、胆俞.采用常规针刺治疗.从治疗前后睡眠质量指数(PSQI)的改变、疗效、疗程三方面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在睡眠质量指数(PSQI)改变、疗效、疗程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针刺配合灸法治疗失眠症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火龙灸法与单纯针刺法治疗肾虚督寒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的差别,为提高肾虚督寒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提供依据。方法:肾虚督寒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9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大椎、肝俞、天柱、后溪等穴配合火龙灸自大椎至秩边所属督脉及膀胱经覆盖区域,对照组仅采用针刺治疗,均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CSR 20分法量表评分,并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CSR 20分法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48/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28/4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火龙灸法治疗肾虚督寒型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