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一种新的无证书的代理环签名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失基于身份的公钥体制密钥管理简单的前提下,无证书公钥密码体制克服了其所固有的密钥托管缺陷,简化了传统公钥体制负担过重的密钥管理问题。鉴于无证书密码体制的优点,结合代理签名和环签名的优点,提出了一种新的高效的无证书的代理环签名方案。该方案没有密钥的托管问题,也不需要管理证书,并且满足代理环签名方案所有的安全性要求。与现有方案相比,新方案的有效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2.
无证书的代理盲签名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代理签名和盲签名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无证书的代理盲签名方案。新方案采用了无证书公钥密码体制,解决了基于证书签名方案的证书管理问题和基于身份签名方案的密钥托管问题。分析表明,该方案不仅满足代理盲签名所要求的所有性质,而且方案中密钥生成中心(KGC)与用户间不再需要可信的安全通道,更加适合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3.
新的无证书代理盲签名方案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魏春艳  蔡晓秋 《计算机应用》2010,30(12):3341-3342
无证书公钥密码学既不存在传统的公钥密码系统的证书管理耗费,也不存在基于身份的密码系统中的密钥托管问题,安全且高效。研究了代理盲签名方案的构造和应用,发现现有的无证书代理盲签名方案较少,而在无证书密码系统中研究代理盲签名会更容易满足其在电子投票、电子银行等应用领域中对安全性和高效性的要求。 基于双线性对知识和离散对数困难问题,提出了一种无证书代理盲签名方案,该方案满足盲性、不可伪造性、可鉴别性、不可否认性等性质。  相似文献   

4.
为了降低计算开销,许春根提出一种无对运算的无证书代理签名方案;张俊茸提出一种无证书代理环签名方案,融合了无证书密码体制、代理签名和环签名的优点。分析指出,许春根方案的代理密钥产生算法存在严重缺陷,致使代理人无法进行有效签名;张俊茸方案存在原始签名人密钥泄露及仿冒授权攻击、公钥替换攻击和匿名性缺陷。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改进方案,弥补了已有方案的安全缺陷,且计算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5.
新的无证书的代理签名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有的代理签名方案,大多是基于证书的密码体制或者基于身份的密码体制提出的,都存在证书的管理问题或密钥的托管问题。基于无证书密码体制的优点,在无证书公钥密码体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代理签名方案。分析表明, 该方案不需要证书的管理,也没有密钥的托管问题,满足代理签名所要求的所有性质,且在效率上优于已有的基于身份的代理签名方案。  相似文献   

6.
无证书公钥密码体制消除了公钥基础设施中的证书,同时解决了基于身份的公钥密码体制中的密钥托管问题.最近,樊睿等人在一个无证书签名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无证书代理签名方案,并声称该方案满足无证书代理签名方案的所有安全性质.可是,通过对该无证书代理签名方案进行分析,证明了该方案对于无证书密码体制中两种类型的攻击即公钥替换攻击和恶意KGC(Key Generating Centre)攻击都是不安全的.给出了攻击方法,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止措施.  相似文献   

7.
一种无证书的代理环签名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Zhang等人提出了代理环签名方案,具有代理签名和环签名的优点,在代理人代表授权人签名时,能提供代理人的匿名性。鉴于无证书密码体制的优点,在一种无证书的环签名的基础上,并在授权时采用短签名方案,提出一种无证书的代理环签名方案,该方案不需要证书的管理,也没有密钥的托管问题,并且满足代理环签名所要求的可验证性,无条件匿名性,不可伪造性,不可否认性,可鉴别性等性质。  相似文献   

8.
无证书代理盲签名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代理盲签名和无证书签名方案结合,充分利用二者的优势,提出一种无证书代理盲签名方案。使签名避免了基于证书密码系统的证书管理问题和基于身份的密钥托管问题。并对其安全性给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同时具有代理盲签名的各项安全性质以及强不可伪造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身份的门限代理签名方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基于身份的密码体制中,用户的公钥由用户的身份信息决定,不需要CA颁发公钥证书,解决了公钥存储和管理问题。门限代理签名因其可以将签名权利分散于一个签名团体,可以有效防止代理签名权的滥用而受到广泛关注。基于双线性映射对构造了一个基于身份的门限代理签名方案,分析了方案的可区分性、可验证性、强不可伪造性、强可识别性、强不可否认性等安全特性,并指出该方案可以很好地抵抗合谋攻击。  相似文献   

10.
已有的定向代理签名方案,大都是基于证书公钥密码体制或基于身份密码体制的,都存在证书管理问题或密钥托管问题。为了保护签名接收人的隐私,基于无证书密码体制的优点,提出一种新的无证书定向代理签名方案。在该方案中,代理签名人可以代理原始签名人生成针对指定接收人的定向代理签名,只有原始签名人指定的接收人才可以验证签名的有效性。相比已有方案,新方案不存在证书管理和密钥托管的问题,安全性得到了提高。分析表明,新方案满足定向代理签名的所有性质,适合于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1.
周刚  魏正曦 《计算机工程》2010,36(10):265-266
结合移动代理技术以及分布式信息系统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移动代理的协作信息中间件(CISOM)模型。阐述CISOM的设计思想、系统结构,依靠移动代理的迁移和通信,实现协作实体间的信息交互。对系统在代理、网络传输、资源存取方面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基于移动Agent的B2B协作电子商务系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电子商务必须建立在信息的获取和发布都能够及时、准确、全面的基础上,但是给观现有的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应用系统,其信息共享模式难以满足企业间进行电子商务活动的这一基本要求,本文从企业间进行电子商务活动的需求和背景出发,依据我们对协同信息系统技术的研究成果,提出并实现了一个基于移动Agent的、支持企业网进行有效电子商务活动的信息系统的模型B-CIMSO,本文即是对该项研究工作的领域和总结。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的基于DCOM/CORBA/EJB的C/S分布式计算机模型在网络的高速和可靠性中存在的矛盾,采用Aglet移动代理平台来构建气田生产运行监控管理系统的多级移动代理环境,并设计了基于移动代理的协作信息中间件(CISOM),以此来实现气田生产管理部门各级结点的信息交互和信息共享,使得气田生产运行监控管理系统具有良好的协作性、快速反应性、易重构性等特点,较好的满足了气田生产运行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基于移动Agent的电子商务技术模型及其应用实现。在面向协作信息系统的中间件CISOM设计中引入了移动Agent的思想和相关技术,通过各移动Agent之间的相互协作,将分布的信息资源融合为二个有机的整体,从而为信息集成提供有效的解决办法,同时屏蔽了开放系统环境中各异质实体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冯萍  宋雅娟  殷名浩 《计算机工程》2008,34(18):137-139
提出一种高效可靠的移动Agent通信模型――D-C通信模型,结合域名字解析器和移动Agent系统中的Communicator实现移动Agent之间的通信。通过引入一种基于全局的、与位置无关的命名方法――通用Agent标识,论述移动Agent的创建、迁移和访问及消息的发送和处理。  相似文献   

16.
童向荣  张伟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41(12):132-133,205
在基于Agent的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中,多Agent之间的通信是一个关键的问题。文章给出了入侵检测系统的分布式多Agent通信机制,即基于双向指针的移动多Agent通信方法,实现了多Agent之间尤其是移动多Agent之间可靠通信,克服了集中式通信机制的通信瓶颈问题,还具有较好的容错性和扩展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移动代理的气田监控管理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DCOM/CORBA/EJB的C/S分布式计算机模型在网络的高速运行和可靠性上存在矛盾,针对该问题,采用Aglet移动代理平台构建气田生产监控管理系统的移动代理环境,在Struts框架下将Servlet和JSP技术相结合,克服了传统桌面应用软件的缺点。实现各级气田生产管理部门的信息交互和信息共享,使气田生产运行监控管理系统具有良好的协作性、快速反应性和易重构性,满足了气田生产管理需要。  相似文献   

18.
分析CORBA和移动Agent 2种网管技术的特点和不足,提出一种基于CORBA和移动Agent的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法。系统模型采用Java虚拟机作为运行平台,ORB作为底层通信设施,KQML作为通信语言。考虑网络规模对2种网管模式性能的影响,系统对不同网管任务分别采用CORBA对象和移动Agent。性能分析与实验结果表明,与基于CORBA或移动Agent网络管理系统相比,该网络管理系统具有较好的网管性能。  相似文献   

19.
移动Agent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移动Agent概念、特征与发展基于Agent的分布式计算模式是软件开发、软件体系结构的一次变革,Agent已经开始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对Agent概念的共识是,Agent运行在一定环境中,主动地接受环境的作用并对环境产生影  相似文献   

20.
Agent通信及多Agent系统(MAS协作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精明 《微型电脑应用》2006,22(7):44-45,64
Agent及多Agent系统(Multi—Agent system,MAS)已被视为一种新的软件设计风格。本文在介绍了Agent的概念与BDI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Agent的通信类型、通信规划以及多Agent系统(MAS)的基本模型与体系结构,同时对MAS的协作、协商、协调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远程通信和移动Agent通信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