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难经》之旨 ,以五行互藏阐述五脏的色、臭、音、液 ;用五行生克乘侮论脏腑病机五行传变和脉象、俞穴十变 ;延伸了五行确立的治则治法 ,这些内容均可丰富中医五行学说。  相似文献   

2.
叶金竹  戴永生 《中医药学刊》2006,24(8):1547-1549
据《内经》《难经》之旨,归纳肺病影响肝、心、脾、肾四脏的母子传变、柬侮传变、胜复传变的五行病机模式及其预后转归。提出“肺脏及四脏”、“四脏及肺脏”的正反五行病机传变模式。从而丰富中医病机学说,为临床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3.
论《内经》《难经》中脾脏病机的五行传变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内经》、《难经》之旨 ,归纳脾病影响心、肺、肾、肝四脏的母子相及、乘侮胜复的五行病机模式及其预后转归。提出“脾脏及四脏”及“四脏及脾脏”的正反五行病机传变模式。从而丰富中医脏腑病机学说 ,为临床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4.
以《临证指南医案》中26个病证共77个医案为依据,区分解析为母病及子、母子相及、相乘、相侮4类五行辨证医案,其实质是根据五行母子乘侮规律认识脏腑病机五行传变所表现证候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5.
据《内经》《难经》之旨,归纳肺病影响肝、心、脾、肾四脏的母子传变、乘侮传变、胜复传变的五行病机模式及其预后转归。提出“肺脏及四脏”、“四脏及肺脏”的正反五行病机传变模式。从而丰富中医病机学说,为临床实践服务。  相似文献   

6.
以《临证指南医案》中26个病证共77个医案为依据,区分解析为母病及子、母子相及、相乘、相侮4类五行辨证医案,其实质是根据五行母子乘侮规律认识脏腑病机五行传变所表现证候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7.
“五脏相关学说”是邓铁涛提出来的临床学说,其内涵是五脏之间在生理功能上有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它们之间必须相互协调才能保证人体的健康状态,否则就会出现各种病证。其依据脏腑在生理功能上彼此相连相通,在病理演变上互相传变的原理,溶中医脏腑学说、五行学说和病机学说三者为一体.体现了脏腑同病痛机和整体现念。其实质为现代化的“五行学说”。  相似文献   

8.
阿尔茨海默病病机衍变规律的分析对于其防治策略的制定和研究具有重要价值。脏腑经络传变是内伤杂病病机传变的基本规律,本文从脏腑经络传变着眼,在分析脏腑经络增龄变化的生理基础和痴呆发生与脏腑经络功能异常的关系的基础上,系统探讨了脏腑经络传变与痴呆病机衍变关系,认为脏腑经络传变是其病机衍变的基本规律,提出扶助正气是贯穿痴呆全过程的基本治则,疏通经络、维持经络功能正常是阻断痴呆病机衍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历代文献的系统调研,总结中医辨治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规律,并与传统五行学说比较,构建COPD五脏相关理论框架。研究结果证实COPD病位在肺,与脾、肾、心、肝等脏腑系统皆有关系,尤其与脾、肾关系密切;明确了COPD脏腑病机传变的模式以及病机传变的基础和条件,提出COPD脏腑病机传变的模式包括肺脾、肺肾、肺心、肺脑、肝肺、脾肾、心肝、肾心之间的双向或单向传变,总体以肺为中心,脾、肾、心、肝四脏与肺之间可相互影响,后期还可能由肺及脑。  相似文献   

10.
五行辨证医案三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五行辨证,是根据五行生克乘侮规律识别脏腑病机五行传变所表现证候的辩证思维方法[1].它源于《内经》,经古今名医光大而渐成体系,现将作者临证治病用五行的医案三则记录解析如下,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1.
戴永生 《中医药学刊》2006,24(8):1438-1439
以系统科学方法的整体性、动态性、模式化、最佳化四大特点,剖析肝脏有病可传心、肺、脾、肾四脏,四脏有病可波及肝脏的母子相传,乘侮传变等模式,并辅以相关佐证,旨在整合中医脏腑病机,从而为五行辨证提供最佳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2.
《黄帝内经》构建的中医药学知识体系,既保留着先秦传统文化知识中的五行知识,此谓之“基因的遗传”;同时又全面而深刻地赋予五行知识以生命知识内涵,体现在人类生命活动全程的脏腑机能活动,人体罹病的病因、病机、病传,乃至临证诊察、辨证、治疗,和五运六气知识等,全面应用了先秦五行知识内涵及其思维模式,此谓之“基因的变异”的体现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倪青 《环球中医药》2008,1(5):10-13
本文根据中医治未病理论,提出糖尿病早期并发症应以预防为先,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是其基本原则。重点介绍了发挥中西医结合综合防治的特色和优势,灵活掌握脏腑病机及生克制化之理,防止疾病传变;注意病理产物的相互转化,适时截断病机逆转的中西医结合防治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以系统科学方法的整体性、动态性、模式化、最佳化四大特点,剖析肝脏有病可传心、肺、脾、肾四脏,四脏有病可波及肝脏的母子相传,乘侮传变等模式,并辅以相关佐证,旨在整合中医脏腑病机,从而为五行辨证提供最佳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圆运动理论把阴阳在四维时空中互动互联,交相感应的现象称为阴阳纠缠。文章以新冠疫病临床实践为基础,从圆运动阴阳纠缠学说探讨了外感热病的实质和“一”字型传变规律,阐释了“类伤寒”与“郁热伏气”的涵义,并探讨了圆运动理论关于类伤寒的寒热病机、阴阳病机、守中病机、离合病机及相应治法,由此提出类伤寒六经“V”型传变学说:外感病除正伤寒外之杂症发热皆是类伤寒;类伤寒之传变,则分寒温,寒走皮毛,热走口鼻,内伏杂邪;病起伏邪,感于外,始于中,传于内,为“V”型传变;外出三阳则解,内传三阴则病重。  相似文献   

16.
对《内经》、《难经》脾病五行辨证进行研究,其概念是根据五行母子乘侮规律,识别脾脏病机五行传变所表现证候的辨证思维方法,包括脾土自病、母子相及、太过不及乘侮、胜复4种辨证模式,进而可丰富中医辨证学,直接为临床医学服务。  相似文献   

17.
《辽宁中医杂志》2017,(6):1292-1294
《金匮要略》提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为临床提供了运用"五行生克"思想"既病防变"的示范。其实经方中很多地方都蕴含着五行生克、即病防变的的思想,而五行之中复有五行,详析病机,可进一步拓宽其应用范围。作者运用此思路治疗很多疾病都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六经"病"的病机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仲景对病的规范不是规定脉证,而是从脉证的病机意义实现对病的规范。病病机具体要素的核心构成决定病的基本属性,是疾病分类的依据;而要素关系则反映具体疾病的本质特点和一般的证侯规律。病病机的对象界有大小之分,有包含与被包含之别,有彼此传变之系,是病在一定时间、空间纵过程的相对稳态,通过证侯病机反映出来,把握病病机有利于引导临床烨证向证侯病机运动和预测疾病的传变趋向。  相似文献   

19.
仲景治疗杂病的经验结晶《金匮要略》一书,至今在中医临床起指导作用。由于其指导作用的广泛性,仅从《金匮要略》所述及治疗杂病方面进行粗浅分析。一、预防性治疗任何疾病的发生、发展及传变都有其客观规律性,掌握疾病传变的规律性,则可预测疾病的发展变化。如《脏腑经络先后病》篇(下称《总论》)第1条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其根据有二:一是五行学说,肝木之病可传脾土;二是临床  相似文献   

20.
六经"病"的病机探讨(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仲景对病的规范不是规定脉证,而是从脉证的病机意义实现对病的规范。病病机具体要素的核心构成决定病的基本属性,是疾病分类的依据;而要素关系则反映具体疾病的本质特点和一般的证候规律。病病机的对象界有大小之分,有包含与被包含之别,有彼此传变之系,是病在一定时间、空间纵过程的相对稳态,通过证候病机反映出来。把握病痛机有利于引导临床辨证向证候病机运动和预测疾病的传变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