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双抗血小板治疗联合泮托拉唑预防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冠心病并行支架植入治疗的78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2组患者均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要求,术前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300 mg及阿司匹林肠溶片300 mg顿服,术后继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d及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自术前始加用泮托拉唑胶囊40 mg/d,观察1年内2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与治疗组总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2.8%和1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泮托拉唑治疗组总消化道出血事件发生率为10.3%和2.6%,泮托拉唑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支架术后联合泮托拉唑预防消化道出血安全且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疗效。方法15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按照数字抽取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76例,研究组予以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溶栓治疗,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联合溶栓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完全性自发性ST段回落(STR)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肌酸激酶(CK)与肌酸激酶MB型同工酶(CKMB)水平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显著,促使心肌酶水平下降,临床推广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探讨雷贝拉唑和泮托拉唑对双抗血小板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3年1月~2018年9月因ACS收治入院,采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同时联用雷贝拉唑或泮托拉唑的患者4 050例。从患者门诊复查记录、再入院记录及电话随访记录中提取资料数据,采用倾向性评分加权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联用雷贝拉唑和泮托拉唑对ACS患者12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出血事件和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结果:剔除失访及资料不全患者后,雷贝拉唑组和泮托拉唑组患者MACE、出血事件、心源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和再发心绞痛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雷贝拉唑组患者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泮托拉唑组(P<0.05)。结论:联用雷贝拉唑和泮托拉唑对接受DAPT的ACS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的影响无明显差异,但联用雷贝拉唑的患者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为该病的用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本组研究以我院于2018年1~1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样本,采用数字信封法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单纯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阿司匹林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氯吡格雷,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观察用药期间两组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①观察组显效21例,有效2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明显高于对照组(74%,3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用药期间,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对照组共出现MACE3例、皮疹1例、血小板减少2例,发生率为12%;两组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治疗中的效果确切,而且不会增加MACE与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安全性高,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76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为38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阿司匹林等常规溶栓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同时采用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心绞痛复发、复合重点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出血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郑爱强 《中国药房》2011,(20):1891-1892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和尿激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6月-2010年6月我院60例确诊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和尿激酶治疗)和对照组(阿司匹林和尿激酶治疗),比较2组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63.33%,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3%)高于观察组(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和尿激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周小兵  王强  李利 《中南药学》2011,9(8):589-592
目的评价2种质子泵抑制药奥美拉唑和泮托拉唑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 ACS)患者支架置入术后氯吡格雷效果的影响。方法 140例接受冠脉支架置入的NSTE A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奥美拉唑组和泮托拉唑组。出院时给予阿司匹林75 mg和氯吡格雷150 mg长期口服。血小板反应指数(PRI)磷酸化血小板血管扩张剂刺激磷蛋白(VASP)用于评估氯吡格雷反应和对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反应(ADP-Ag)。结果随访1个月的结果显示,接受泮托拉唑的患者血小板氯吡格雷反应性明显优于接受奥美拉唑的患者,PRI VASP为(36.3±6.1)%对(48.2±2.7)%(P<0.01)。但2组间ADP-Ag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泮托拉唑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活性的抑制作用小于奥美拉唑。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科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4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氯吡格雷每日75mg(首剂300mg),阿司匹林每日100mg,对照组仅给予阿司匹林100mg,观察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为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可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好,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曾亚平  聂绍平  艾辉 《中国医药》2014,(12):1738-174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影响.方法 入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就诊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78例,分为2型糖尿病组(272例)和非2型糖尿病组(706例),术前给予氯吡格雷,总量≥300 mg,将5μmol/L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大于50%定义为氯吡格雷抵抗.观察2型糖尿病组和非2型糖尿病组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及联合终点事件的差异.结果 2型糖尿病组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44.1%(120/272)比14.7%(104/706),P=0.017],联合终点事件发生率也明显高于非2型糖尿病组[16.2% (44/272)比7.4%(52/706),P=0.01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是影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独立预测因素[比值比为4.710,95%置信区间为1.380 ~ 7.551,P=0.028).结论 2型糖尿病是影响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氯吡格雷抵抗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0.
陈春燕 《中国药业》2014,(24):61-63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4年5月医院收治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对症支持疗法,对照组加用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研究组加用替格瑞洛及阿司匹林。记录两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半径(LVEDd)、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血小板计数,并比较用药安全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第6个月末的MACE累积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第1个月末的ST段抬高回落良好率较高(P〈0.05),第1,6个月末的LVEF均较高(P〈0.05),LVEDd均较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第1周及第1,3,6个月末的血小板计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主要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次要及轻微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能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并促进冠脉介入术的顺利开展,安全性好,可取得较可观的临床效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及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盲选本院收治的7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给予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及溶栓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TIMIⅢ级血流以及冠状动脉内血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再梗死、心源性死亡以及总死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及溶栓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命质量,该方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PCI术后患者185例,随机分为奥美拉唑组65例,泮托拉唑组63例,对照组57例。术后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75 mg/d,阿司匹林100 mg/d,奥美拉唑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奥美拉唑20 mg/d,泮托拉唑组加用泮托拉唑40 mg/d,连用1周。一周静脉采血,用全血电阻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率,比较三组的血小板阻抗变化。结果奥美拉唑组血小板阻抗变化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泮托拉唑组与对照组血小板阻抗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奥美拉唑可能会降低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作用、泮托拉唑短期应用不会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作用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50例,依据治疗方法的差异性进行平均分组,每组患者比例各25例.予以阿司匹林联合溶栓治疗的患者设为对照组,予以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溶栓治疗的患者设为研究组,最后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结果 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同对照组比对明显较高(P<0.05),复发率和死亡率经对比后未产生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溶栓治疗,效果理想,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疗效及临床分析.方法 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我院诊治的8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溶栓治疗)和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每组各40例,对两组的临床疗效、安全性,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复发心绞痛、复合终点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在出血程度等安全性方面,两组没有差异.结论 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并且确保其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氯吡格雷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与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联用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连续积累(2003年1月~2005年6月)河南省淮阳县人民医院120例非ST段抬高型ACS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氯吡格雷与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联用组(60例),对照组: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组(60例)。治疗后对症状及心电图改善情况、1个月内心肌再缺血事件发生率及出血事件发生率进行评价,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氯吡格雷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1个月内心肌再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出血事件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氯吡格雷与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联用治疗非ST段抬高型ACS疗效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 治疗组采用氯吡格雷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20例,并以阿司匹林治疗病情相近的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2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存活19例,死亡1例,对照组存活16例,死亡4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氯吡格雷治疗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疗效高、安全、方便、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中国徐州地区汉族人群泮托拉唑+氯吡格雷+拜阿司匹林与奥美拉唑+氯吡格雷+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差异,初步探讨泮托拉唑对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400例发病3 d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均常规予氯吡格雷75 mg和阿司匹林200 mg口服),随机分为奥美拉唑组(n=200,加用奥美拉唑40 mg/d,静脉用药)和泮托拉唑组(n=200,加用泮托拉唑60 mg/d,静脉用药),分别于入院时、治疗后14 d对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在治疗14 d时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价。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的一般资料、NIHS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P均<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低于入院时,两组NIHSS评分比较显示泮托拉唑组低于奥美拉唑组(P<0.05),使用泮托拉唑组的疗效高于使用奥美拉唑组(P均<0.05)。结论泮托拉唑对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的影响小于奥美拉唑,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优先选用泮托拉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负荷量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强化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的疗效。方法将90例NSTE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则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基础上加服阿司匹林(300mg/d),随后100mg/d;强化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负荷量氯吡格雷(首剂300mg,随后75mg/d)。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8d后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ST段压低程度明显改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提高(P<0.05)。结论负荷量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可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自201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96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溶栓治疗,并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加用氯吡格雷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复发率、复合终点复发率、再发心肌梗死率、血管性死亡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复发率、复合终点复发率、再发心肌梗死率及血管性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溶栓治疗能有效的降低患者心绞痛及复合终点复发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陆哲远  吴继雄  程诚  杨婷 《安徽医药》2017,21(5):927-930
目的 探讨冠心病病人使用雷贝拉唑或泮托拉唑对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作用的影响.方法 148例冠心病病人在给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基础上,分成雷贝拉唑组(雷贝拉唑10 mg·d-1,n=50)、泮托拉唑组(泮托拉唑40 mg·d-1,n=48)和对照组(n=50).比较3 d后血小板聚集率.结果 三组平均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分别为雷贝拉唑组(44.4±21.1)、泮托拉唑组(39.4±21.4)、对照组(45.3±15.2),P=0.274,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间的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分别为雷贝拉唑组(46.0%)、泮托拉唑组(41.7%)、对照组(38.0%),P=0.7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雷贝拉唑和泮托拉唑对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活性短期内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