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邹薇  徐月萍  吴海雯 《中国药业》2010,19(10):65-66
目的探讨血塞通药品不良反应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收集到的由血塞通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5例药品不良反应中,由血塞通注射液引起的43例(95.56%);累及的系统-器官主要为皮肤及附件损害(35.19%),其次是全身性损害(31.48%);大都由静脉给药途径所致(95.56%);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多(44.44%)。结论临床应重视血塞通所致药品不良反应,尽量减少合并用药,注意用药剂量以及稀释用液的选择,建议完善药品说明书。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该院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分析65例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给药途径、引起ADR的抗肿瘤药物种类、代表药物及不良反应累计的器官或系统情况。结果 65例ADR中,男24例(36.92%),女41例(63.08%);年龄23~89岁,其中以50~59岁年龄段和60~89岁年龄段发病率较高。静脉注射给药62例(95.38%)是最易引起ADR的途径。最易引起ADR的抗肿瘤药物为辅助治疗类7种,22例(32.85%);植物来源类1种,11例(16.92%);中成药4种,16类(24.62%)。ADR最易累及的器官系统前3位为神经系统损害31例(47.69%),消化系统27例(41.54%),皮肤及附件损害28例(43.08%)。结论临床药师应重点关注肿瘤患者用药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通过加强临床药师对抗肿瘤药用药过程的观察和监护,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及其减轻造成的损害,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杨雪  张酉秋  刘玲 《中国药事》2023,(1):109-117
目的:探究利巴韦林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患者性别、年龄、不良反应发生时间、过敏史、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及转归等指标作为考查项,采用回顾性研究,对2010年5月-2022年9月河南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的893例利巴韦林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893例不良反应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31:1,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用药30 min以内(53.64%)。临床表现主要为全身性损害(26.78%)、皮肤及其附件损害(24.23%)、消化系统损害(23.76%)、神经系统损害(11.30%)等。结论:上述结果提示利巴韦林注射液可引起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临床用药时应给予足够重视,确保合理用药,密切关注患者用药变化,加强不良反应监测,提高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101例环丙沙星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环丙沙星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2007年1 月1 日-2011 年12 月31 日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接收的101 例环丙沙星不良反应报告资料,按照患者性别、年龄、用药情况、不良反应累及系统/ 器官及临床表现等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101 例环丙沙星不良反应报告中,男性患者42 例(41.58%),女性患者59 例(58.42%),平均年龄(55.03±18.11)岁;97 例环丙沙星不良反应由静脉给药引起,占上报总数的96.04%;环丙沙星不良反应共累及10 个器官/ 系统,其中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占38.69%,其次为用药部位损害(18.98%)、神经系统损害(16.79%)、胃肠系统损害(10.22%)等.严重不良反应报告5 例,表现为过敏性休克(2 例)、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2 例)、急性肾衰竭(1 例).结论:环丙沙星所致不良反应可累及多个系统/ 器官,应严格根据药品说明书及相关规定用药,同时加强用药监护,警惕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51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汤萍  王湘玲  冯利君  左翠美 《医药导报》2005,24(10):962-963
目的了解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介提供依据。方法对湖南省湘潭市中心医院2003年5月~2004年10月51例ADR报告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共有33个品种引起不良反应,从药物分类统计以抗感染药物的报告例次居首位(32例,占62.7%),其次为中药制剂(7例,占13.7%)。ADR病例中联合用药占82.4%,以静脉途径用药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损害,其次是心脑血管系统及泌尿系统损害。结论加强合理用药,重视中药不良反应,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杨柳 《中国实用医药》2013,8(1):146-147
目的分析我院中成药不良反应情况,提高中成药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至2012年4月间我院使用中成药后出现不良反应7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ADR因果关系判断标准进行评价,并对患者临床表现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1例中皮肤及附件损害35例(49.3%),消化系统损害21例(29.6%),心血管系统损害7例(9.9%),神经系统损害5例(7.0%),呼吸系统2例(2.8%),泌尿系统损害1例(1.4%);经停药和对症处理,治愈46例(4.8%),好转25例(35.2%)。结论临床应重视中成药不良反应,找出原因,采取相应措施,提高中药注射剂纯度,规范使用及管理,合理用药,对老年人群用药谨慎,保证用药安全、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165例头孢曲松钠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董艳 《安徽医药》2009,13(12):1598-1599
目的探讨头孢曲松钠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淮北市ADR监测中心2005年1月~2009年7月上报的因使用头孢曲松钠出现的165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头孢曲松钠所致不良反应主要为皮肤及附件损害(61.21%)、胃肠系统损害(19.39%)、全身性损害(11.52%)。结论应加强对头孢曲松钠不良反应的监测,注意过敏性休克,促进药品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与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对福建省长乐市医院2008年1月-2016年5月收集阿托伐他汀所致的ADR报告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阿托伐他汀引起的不良反应共计52例。所致不良反应发生次数最多为肝胆系统损害22次(37.29%),胃肠系统损害11次(18.64%),全身性损害5次(8.47%),肌肉骨骼系统损害5次(8.47%),心肌、心内膜、心包及瓣膜损害4次(6.78%),听觉和前庭功能损害4次(6.78%)。结论 临床上应加强阿托伐他汀应用的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左氧氟沙星临床不良反应状况,促进左氧氟沙星临床合理应用。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该院临床应用左氧氟沙星出现不良反应患者113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其基本临床资料和临床用药合理性等方面的关联。结果 113例应用左氧氟沙星发生不良反应患者中,性别比例无差别;年龄以青年所占比例较大;使用剂量以0.4g为多(47.8%);给药方式以静脉给药居多(72.6%)。不良反应表现全身性损害(40.7%)、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31.9%)、心血管及血液系统损害、肌肉及骨骼肌系统损害(10.6%)。结论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发生受多因素影响且临床表现多样,医护人员应用熟知药注意事项并加强监测,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临床用药合理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患者性别、年龄、发生时间、过敏史、ADR/ADE临床表现及转归等指标作为考查项,采用回顾性研究,对2012年1月-2014年12月湖北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的1 533例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1 533例ADR/ADE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1.46,主要发生在40岁以上的患者(87.28%),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30 min以内(72.08%)。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20.22%)、全身性损害(18.74%)、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17.78%)等。结论:提示参麦注射液可引起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临床用药时要给予足够重视,确保合理用药,密切关注患者的用药变化,加强ADR/ADE监测,提高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该院2009年药品ADR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将收集的955例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及引起ADR的药品种类,涉及器官/系统等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955例ADR报告中41~65岁患者占34.76%(322/955),女性多于男性(1.86∶1);静脉滴注50.05%(521/955)和口服给药44.48%(463/955)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涉及18类药品。ADR排名前10位的药品中应用抗菌药物占87.96%(235/266),主要累及消化系统33.51%(320/955),皮肤及其附件27.96%(267/955)。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的监测,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8~2011年收集并上报的ADR报告327例,分别按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严重ADR、合并用药情况、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27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老年人较多,有75例(占22.94%);抗精神病药引起的ADR居首位,有263例(占80.43%),涉及13个品种,其中以利培酮、氯氮平、奥氮平、阿立哌唑、喹硫平排名前5个品种频率最多(占77.57%);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神经系统最多,有124例(占36.80%),消化系统的损害次之,有57例(占16.91%)。结论应重视ADR的监测与上报工作,特别是严重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以合理用药为目的,加强ADR的分析、评价,及时干预和疏导,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规律,为临床提供参考,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江苏省丰县中医医院上报的162例ADR报告按不良反应级别、患者性别、年龄、药品名称、给药途径、引发ADR的药物种类及发生率、ADR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2例ADR报告中,新的/严重的ADR为16例,占9.88%;发生ADR患者男女性别比例无明显差异;60岁以上患者ADR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66例,占40.74%);静脉给药引发的ADR为135例,占83.33%;引发ADR最常见的药物为抗感染药(60例,占37.04%),其次为中药制剂(37例,占22.84%);ADR的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损害为主(55例),其次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53例)、心血管系统损害(25例)。结论:新的/严重的ADR报告在分析与评价中意义重大,应高度重视ADR工作,完善相关制度,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范铭 《中国药房》2011,(44):4188-4190
目的:探讨甲硝唑致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98-2010年万方数据中有关甲硝唑致ADR的文献资料,筛选并收集ADR的案例报告,按年龄、性别、给药途经、原患疾病、ADR发生时间、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212例病例。甲硝唑的ADR,在31~40岁的人群中发生较多(26.89%);静脉滴注(62.26%)是主要用药方式;多表现为变态反应、神经系统反应、肝肾系统反应,所占比例分别为46.23%、26.42%、8.49%;药疹(12.26%)和过敏性休克(11.32%)是主要表现形式;发生时间须尤其注意用药首日(58.49%);1例(0.47%)报道死亡。结论:临床应重视甲硝唑致ADR,警惕其严重ADR(如过敏性休克、精神异常)的发生,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我院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2011年的471例抗精神病药物所发生的ADR报告,对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用药及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院上报的抗精神病药物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21~60岁;累及10个系统-器官,主要以神经系统不良反应(28.03%)及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19.32%)最常见。结论医疗机构应重视抗精神病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加强抗精神病药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6.
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不良事件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居靖  汪海孙  黄萍  陶贤琦  张承绪  王亚丽 《安徽医药》2009,13(12):1593-1595
目的分析参麦注射液的安全性,探讨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国家中心提供的983例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参麦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伴全身性损害260例(27.31%),皮肤及附件损害247例(25.95%),心血管系统一般损害145例(15.23%),胃肠系统损害77例(8.09%)。与大多数中药注射剂相似,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但循环系统损害(胸闷、心悸、血压升高、心律失常)为其特点。结论应加强对参麦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监测,不盲目扩大适应证,生产企业应注重优化制备工艺,不断提高药品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将该院2008-2009年收集到的159例ADR报告,利用Excel电子表格进行相关项目的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 159例ADR涉及药品72种,抗菌药引起的ADR居首位共74例(46.5%),中药注射剂25例(15.7%);〉60岁患者54例(34.0%);静脉滴注引起ADR共147例(92.5%);临床表现主要为全身性损害占28.3%,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25.2%,消化系统损害占24.5%。结论应重视做好ADR监测与报告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我院42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420例ADR报告分别从年龄、给药途径、涉及药物种类、ADR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0例ADR中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较多,占总例数的31.91%(134例);给药方式以静脉滴注为多,占83.10%(349例);导致ADR的药品以抗菌药物最多,占总数的38.33%(161例),其中以喹诺酮类、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最为常见;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多,占总例数的38.81%(163例)。结论临床应重视ADR报告和监测工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或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19.
时荣同 《安徽医药》2012,16(7):1043-1044
目的观察临床应用阿奇霉素出现不良反应的特点、规律和临床表现,提示临床注意监测其不良反应,并制定防治措施。方法对2009—2011年该院临床医师、药师及护士所上报的34例乳酸阿奇霉素ADR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评价。结果乳酸阿奇霉素注射剂的主要不良反应是过敏反应和胃肠道反应,此外还可引起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损害等较少见的不良反应,严重的不良反应较少。在出现不良反应后均应及时给予停药,并给予对症治疗,未遗留后遗症。ADR报告人职务依次是:医师(85.5%),药师(10.5%),护士(4.0%)。结论加强ADR检测及相关知识宣传是提高医务人员合理用药的关键,也是医院质量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临床上合理使用该药能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