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利用扫描电镜对雪峰虫草(Ophiocordyceps xuefengensis)重要寄主巨疖蝙蛾(Endoclita davidi)成虫触角上的感器进行了观察和描述.结果表明,巨疖蝙蛾雌雄成虫触角均为丝状,分布有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腔锥形感器、板形感器、鳞形感器和B(o)hm氏鬃毛7种感器.其中,刺形感器、锥形感器、腔锥形感器和板形感器只分布于鞭节;毛形感器在柄节和鞭节均有分布;B(o)hm氏鬃毛分布于雌、雄的柄节和梗节的基部;鳞形感器在各节均有分布,尤其在鞭节的种类和数量最多.雌、雄个体间触角感器类型及分布未见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利用扫描电镜对栎黄枯叶蛾成虫( Trabala vishnou gigantina)触角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栎黄枯叶蛾雌雄蛾触角上均含有5种感器: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鳞形感器、栓锥形感器和Bohm氏鬃毛,其中毛形感器最发达。各种感器在雌、雄蛾触角上类型和分布大体相同,只是在数量上有所不同。该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信息素对栎黄枯叶蛾的行为功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技术,对双委夜蛾Athetis dissimilis成虫触角及感器类型进行详细观察。结果表明:双委夜蛾雌雄成虫触角感器类型和特征差异不显著,二者均为丝状,分布有8种类型的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栓锥形感器、腔锥形感器、鳞形感器、耳形感器和B9hm氏鬃毛。其中6种类型的感器(毛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栓锥形感器、腔锥形感器、耳形感器)表面具有单孔和多孔,表明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嗅觉。锥形感器和栓锥形感器又分为不同的亚型,锥形感器分为两个亚型(SbaⅠ和Ⅱ),栓锥形感器分为三个亚型(SstⅠ,Ⅱ和Ⅲ)。栓锥形感器Ⅰ和Ⅱ在数量上较少。在雌雄蛾触角上毛形感器数量最多,而且雄蛾毛形感器数量明显多于而且长于雌蛾。  相似文献   

4.
两种苔蛾触角感器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美苔蛾Miltochrista miniata和之美苔蛾M.ziczac的触角,发现5种触角感器:毛形感器(3个亚型)、刺形感器、腔锥形感器(2个亚型)、栓锥形感器和B?hm氏鬃毛(2个亚型).触角感器数量最多的是毛形感器,其次为B?hm氏鬃毛,栓锥形感器的数量最少,其余两种感器数量居中;之美苔蛾的触角感器的总数多于美苔蛾;两种苔蛾雄性个体触角感器的总数均多于雌性个体触角感器的总数.本文对两种苔蛾触角各感器的形态、分布进行描述,对种间、种内差异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运用扫描电镜对重要的有机废物处理昆虫黑水虻(Hermetia illucens L.)成虫触角和下颚须的感器进行了观察和描述。主要发现5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腔锥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和B9hm氏鬃毛。其中触角分布有毛形感器、腔锥形感器、刺形感器和B9hm氏鬃毛,下颚须5种感器均有分布。结合各种感器的形态、分布和显微结构对其可能具有的功能进行了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6.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花布灯蛾成虫触角感器的类型、数量和分布.结果表明:在花布灯蛾雌雄成虫触角上均存在8种感器,包括鳞形感器、毛形感器(3个亚型)、刺形感器、锥形感器、耳形感器、栓锥形感器、腔锥形感器和B?hm氏鬃毛.结合各种感器的形态、分布和显微结构对其可能具有的功能进行了推断分析.  相似文献   

7.
沙柳木蠹蛾性信息素通讯系统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柳木蠹蛾(Holcocerus arenicola staudinger)是危害沙柳的一种钻蛀性害虫,在其求偶、交配过程中,性信息素起着关键作用。作者对沙柳木蠹蛾雌蛾腹末第VIII节、第IX节、第VIII~IX节节间膜及产卵器表面的化学物质采用溶剂提取并进行气相色谱分析,根据性信息素主成分的保留时间和含量确定性信息素分泌腺体的分布部位。同时对雌蛾性信息素分泌腺体和雄蛾触角进行了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沙柳木蠹蛾的性信息素分泌腺体主要分布于雌蛾腹末第8~9节的节间膜上,表面密集分布着大量的刺状锥形突出体;雄蛾触角中分布有6种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受器、刺形感受器、腔锥形感受器、芽形感受器、柱形感受器和锥形感受器,其中以毛形感受器最多。雄蛾触角上毛形感受器的分布明显比雌蛾触角上的数量多且密集。  相似文献   

8.
柳毒蛾的触角结构与感受器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扫描电镜对柳毒蛾成虫触角的结构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柳毒蛾成虫触角存在6种感受器,即毛形感器、腔锥形感器、刺形感器、锥形感器、鳞形感器、栓锥形感器。其中,以毛形感器最多,栓锥形感器最少。经观察,柳毒蛾雌雄成虫的触角一般形态结构无明显差异,其感器类型及分布具有性二型性。  相似文献   

9.
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扫描电镜结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3个株系松材线虫和3个株系拟松材线虫进行了扫描电镜结构的比较。结果表明,雌虫尾突的特征、雌虫尾部纵脊的数目以及雄虫尾翼的结构是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分类的主要特征。其中雌虫尾部纵脊的特征是过去没有描述过的,这一发现为这两类线虫的分类鉴定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麻点豹天牛成虫感器的扫描电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麻点豹天牛 (CosinesthessalicisGressitt)是危害杨 (Populusspp .)柳 (Salixspp .)等多种树木枝干的钻蛀性害虫 ,受其危害的树木往往千疮百孔 ,轻则造成断枝 ,重则折干甚至枯死 ,严重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和自然景观。感器是昆虫感受外界信息的接收器 ,是在昆虫感觉器官 (如触角 )上的一个特化区域 ,由毛原细胞、感觉神经细胞所形成的一种表皮特化的薄壁构造。为了探索利用信息素防治的新途径 ,对该虫的主要感觉器官———触角、下唇须、下颚须表面的感器类型进行扫描观察 ,以期通过对感器微观…  相似文献   

11.
油松毛虫雄蛾触角毛状感受器细微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油松毛虫(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 Tsia et Liu)雄蛾有一对羽毛状触角,毛状感受器位于触角革命主干及侧枝的内面,每个毛状感受器由几丁质表皮毛,感受神经原及三个辅助细胞构成,毛壁上有许多小孔,感受神经原的树状突外节伸入毛腔,浸浴于感受器淋巴液内,这些结构特征表面它是嗅觉感受器,根据感受器内感觉神经原的数目,将它们分为三类:1.具二个神经原;2.具三个神经原;3.具四个神经原;对它们的生理功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The nymphs of the lace bug Stephanitis typica possess unsegmented, slender, integumentary processes. They are arranged chiefly in three rows on the mid-dorsal and lateral sides. The surface ultrastructure of the integumentary process reveals three types of sensilla, namely, companiform sensilla at the tip of the integumentary process having a probable proprioceptive function, oar-shaped wind and gravity sensilla, and pegs supposed to be hygroscopic.  相似文献   

13.
开展了CuBi3S5和CuBi3Se5两种化合物的合成研究,并首次报道了这两种化合物的基本光电性质。以水合肼(N2H4?H2O)为还原剂,以CuCl、BiCl3和S(或Se)为原料,通过溶剂热与固相反应相结合的方法成功制备了CuBi3S5和CuBi3Se5两种化合物的多晶。采用四点探针法获得了这两种化合物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CuBi3Se5呈金属性质,而CuBi3S5呈半导体性质。根据Arrhenius关系式计算出CuBi3S5室温下的热激活能为17.1meV。在室温下对CuBi3S5多晶块体进行了霍尔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其载流子浓度为3.75×1017cm-3,霍尔迁移率为14cm2•V-1•s-1,CuBi3S5为n型半导体。漫反射光谱的实验结果表明CuBi3S5的禁带宽度约为0.66eV。  相似文献   

14.
As2S3-CdI2系统玻璃的微结构与热属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传统的熔融淬冷技术成功地制备出了均匀的玻璃样品(1-x)As2S3-xCdI2(x=0.015,0.035,0.050)。对样品进行了X线衍射和热综合分析以及拉曼散射等测试。随着CdI2含量的添加,样品系统玻璃的热属性基本上没有变化。基于实验结果,被研究玻璃系统的微结构被认为是:离散的AsS3分子和Cd-S原子键或原子簇均匀地分散在由硫桥连接的[AsS3/2]单元组成的玻璃网络中。  相似文献   

15.
Rb+(Ar,N2)混合蒸气中5P3/2能级有效辐射率的计算和测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计算和测量了Rb (Ar,N2)混合蒸气中Rb(5P3/2)共振能级的有效辐射率。使用单模半导体激光器(抽运激光)将Rb原子激发至5P3/2态,另一调谐到5P3/2→7S1/2的单模激光束(检测激光)与抽运光束反平行通过样品池,并在池的径向平行移动,通过检测激光束的吸收测定了激发态原子密度及其空间分布。由于辐射陷获存在,有效辐射率为自然辐射率与透射因子(发射的光子在探测区域内没有被吸收的平均概率)的乘积。5P3/2原子密度及其空间分布结合5P3/2←5S1/2跃迁线的碰撞增宽计算了透射因子,从而得到了不同Ar或N2气压下,RbD2线的有效辐射率。对5P3/2-Ar系统,在不同气压下测得的D2线强度比值与有效辐射率计算值的比值相符。对于5P3/2-N2系统,研究了电子态向振动态的碰撞转移,得到了转移截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