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MSCTA对糖尿病足下肢各级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同时行MSCTA及DSA检查的35例糖尿病足患者共38侧下肢动脉,每条下肢分为17段,每段动脉根据狭窄程度分为正常、轻度、中度、重度、闭塞。将下肢动脉分为膝上、膝下、足动脉三部分进行分析。以DSA为金标准,分别计算CTA诊断血管狭窄、闭塞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对下肢血管狭窄程度的一致性判定行Kappa检验。结果:以DSA为金标准,CTA评估膝上动脉血管狭窄≥50%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6.9%、96.8%、96.8%;评估膝下动脉血管狭窄≥50%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也较高,分别为95.9%、90.8%、93.4%;评估足动脉闭塞时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68.4%、91.2%、88.2%。膝上动脉狭窄≥50%的Kappa值0.929,膝下动脉为0.868,足动脉闭塞者为0.679(P<0.01)。结论:MSCTA对诊断糖尿病足患者下肢膝上及膝下动脉狭窄≥50%的可靠性高,而预测足动脉闭塞的灵敏度相对较低,可以部分替代DSA检查。  相似文献   

2.
向舰  袁元  李真林   《放射学实践》2013,(12):1208-1211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去骨技术在颈动脉钙化性狭窄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颈动脉钙化性狭窄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试验(NASCET)标准评价血管的狭窄程度,分析颈动脉双能量去骨技术去除钙化斑块后的图像与DSA图像在量化分析颈动脉狭窄程度上的相关性。以DSA图像为对照,评价双能量去骨技术诊断钙化性颈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结果:64段有明显致密钙化斑块的颈动脉血管,双能量去骨技术检出54个血管节段狭窄,DSA检出50个血管节段狭窄,两者对于颈动脉钙化性狭窄病变的检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对于狭窄程度的分级相关性好(R2=0.913)。以DSA为对照,双能量去骨技术检出颈动脉狭窄的敏感度为98.0%,特异度为100.0%,符合率为90.6%,阳性预测值为90.7%,阴性预测值为90.0%。结论:采用双能量去骨技术去除钙化斑块可以很好地评价颈动脉钙化性狭窄病变。  相似文献   

3.
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64层CT血管造影与DSA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照DSA,研究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行64层螺旋CTA检查,检查后2周内行DSA。CT数据重建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容积重建及多平面重建技术。DSA采用步进跟踪造影技术或分段DSA进行下肢血管检查,将CTA与DSA结果比较。结果在216个动脉节段中,2种检查方法狭窄程度显示一致的有157个,被CTA高估13个,低估6个。CTA对下肢动脉狭窄程度≥50%诊断的灵敏度为98.21%,特异度96.15%,准确率97.22%,阳性预测值96.49%,阴性预测值98.04%。结论64层CT血管造影是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评估的可靠方法,可为制订介入治疗方案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源螺旋CT血管成像术在糖尿病足合并严重下肢动脉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糖尿病足临床表现有下肢缺血症状患者行双源螺旋CT血管成像,扫描范围从腹主动脉水平达足底.同时一周内行X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检查,对比评价双源螺旋CT血管成像术(CTA) 的应用价值.将观测动脉分为两组:A组:股动脉、股浅动脉、动脉;B组:胫腓干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足背动脉.结果:在A组,CTA对病变的诊断与DSA的一致性K值为0.787,而B组膝下动脉的一致性K值为0.649,较A组略低.在A组:CTA共发现68处病变,其中54(79.4%)个狭窄闭塞的程度与DSA一致,8个节段(12%) 狭窄程度被低估1个级别,6个节段(9%) 被高估了1个级别,1个节段(1.5%)被高估了2个级别.狭窄程度被高估2个级别的节段均伴有严重的管壁钙化.对管腔达中度狭窄以上(含中度狭窄)的动脉,CTA诊断的敏感度、准确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3.3%(95% CI, 91.4%~95.1%)、94.8% (95% CI, 92.1%~97.7%)、95.5% (95% CI, 93.2%~97.4%).在B组,CTA共发现141处病变,其中101(71.6%)个狭窄闭塞的程度与DSA一致,17个节段(12%) 狭窄程度被低估1个级别,3个节段(2%)被低估2个级别,1个节段(0.5%)被低估3个级别;19个节段(13.5%) 被高估了1个级别,2个节段(1.5%)被高估了2个级别.对管腔达中度狭窄以上(含中度狭窄)的动脉,CTA诊断的敏感度为91.9% (95% CI, 88.2%~96.1%)、90.6% (95% CI, 88.4%~93.1%)、91.7% (95% CI, 88.3%~95.8%).结论:作为一种无创、简便和相对便宜的检查方法,CTA能给临床医生提供相对准确和全面的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病变的评估,对血管重建手术的术前准备和术后随访都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增强MR血管成像(NCE-MRV)在布加综合征(BC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35例怀疑BCS患者均行NCE-MRV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比较两者的一致性,并计算NCE-MRV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结果 35例患者中,32例DSA诊断为BCS,33例NCE-MRV诊断为BCS,DSA显示下腔静脉膜性狭窄8例(NCE-MRV10例),膜性阻塞7例(NCE-MRV 6例),节段性狭窄3例(NCE-MRV 4例),节段性阻塞10例(NCE-MRV 10例),下腔静脉血栓5例(NCE-MRV 5例)。NCEMRV诊断BCS的敏感度为100.0%,特异度为67.8%,准确度为97.1%,阴性预测值为100.0%,阳性预测值为96.9%。NCE-MRV与DSA相比较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0.89)。NCE-MRV显示肝内侧支血管30例,肝外侧支血管27例,副肝静脉25例。结论 NCE-MRV对于BCS下腔静脉病变的诊断与DSA对比有良好的一致性,可以作为BCS可疑患者诊断下腔静脉阻塞的无创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6排CT血管成像在肠系膜上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因腹痛而拟诊断为肠系膜上动脉狭窄的21例患者进行16排CT血管成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本文中的21例患者中DSA确诊为单纯肠系膜上动脉狭窄8例,单纯肠系膜上动脉夹层并管腔狭窄2例,主动脉夹层累及肠系膜上动脉引起管腔狭窄11例;21例患者共计检查了304条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及其Ⅰ级分支,其中CTA共计发现狭窄及闭塞血管124条,DSA发现狭窄及闭塞130条。经统计分析显示CTA诊断轻度狭窄的敏感度为86%,特异度为96%,阳性预测值为75%,阴性预测值为98%;CTA诊断中度狭窄的敏感度为82%,特异度为92%,阳性预测值为70%,阴性预测值为96%;CTA诊断重度狭窄及闭塞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6%,阳性预测值为89%,阴性预测值为100%。结论 16排CT血管成像能快速、准确地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狭窄,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猪肠系膜上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的可行性及在栓子定位中的价值。方法:24只巴马猪行MSCTA及DSA检查,12只DSA检查结束后行SMA二级分支栓塞。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薄层最大密度投影(TSMIP)进行血管三维重建,比较不同重建方法对肠系膜上动脉及其分支的显示能力差别。以DSA为金标准,评估MSCTA在栓子定位中的价值。结果:MSCTA可清晰显示肠系膜上动脉解剖特征,VR及MIP图像均可显示血管主干及一级大分支,19例可显示二级分支,TSMIP可显示末端分支至肠壁周围血管网。MSCTA显示栓子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85.3%、94.5%、91.9%、100%。结论:MSCTA可以较为准确的显示猪肠系膜上动脉三维解剖学解剖特征及病变,有助于肠缺血等动物模型制作及介入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诊断颈部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及其在血管腔内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术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05例症状性颈部动脉硬化狭窄患者进行MSCTA检查,其中24例于MSCTA检查前后2周内进行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49例进行了彩色多普勒超声(CFDS)检查。MSCTA扫描横断面轴位图像应用三维重建技术作图像后处理,每段病变动脉的狭窄程度和成分比例由GEAW4.3工作站AVA软件自动测量。其中狭窄程度与DSA相比较,评价MSCTA自动测量血管诊断颈部动脉狭窄的准确性。粥样硬化斑块密度分析与CFDS相比较,评价MSCTA彩色编码技术分析成分比例的准确性。结果:以DSA为金标准,MSCTA影像判断颈部动脉硬化狭窄患者病变动脉≥70%狭窄的敏感性为96.4%,特异性为91.0%,阴性预测率为97.6%,阳性预测率为86.9%,准确性为93.1%。MSCTA检出的粥样硬化斑块图密度分析与CFDS的符合率为80.3%,其中诊断钙化斑块的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98.2%,准确性为96.7%,阴性预测率为98.2%,阳性预测率为83.3%。结论:MSCTA影像判断颈部动脉硬化狭窄患者病变动脉≥70%狭窄以及诊断钙化斑块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有助于制订手术方案,选择介入材料及对术中病变部位栓子脱落危险性的评估。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血管超声技术诊断颈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1例怀疑有颈动脉狭窄的患者行超声(US)和血管造影(DSA)检查,颈动脉狭窄应用NASCET标准测量并计算狭窄率。结果:82支颈内动脉中DSA诊断为正常血管53支、轻度~中度狭窄(≤69%)11支、重度狭窄(≥70%)10支、闭塞(100%)8支;以阴性(正常)与阳性(狭窄或闭塞)为切分点时,超声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2%、90%、94.2%、90%;以血管狭窄率70%为切分点时,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4%、72.7%、89%、66%。结论:血管超声诊断颈动脉狭窄的敏感度较高,但特异度偏低,血管超声可用于颈动脉狭窄的筛选。但对于血管重度狭窄(≥70%)拟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或经皮颈动脉成形术的患者,术前应行DSA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并对比64层螺旋CT (MSCT)冠状动脉造影与DSA对冠状动脉各节段病变的检测情况.方法 收集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92例患者64层螺旋CT和DSA检查临床资料.观察并比较两种方法对冠状动脉各阶段狭窄病变的检测情况.结果 CT检出冠脉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1%、94.6%、90.0%和95.3%.经过与DSA对照,MSCT检测出的冠状动脉各段病变数、钙化斑块及非钙化斑块数与DSA相近.结论 64层螺旋CT与DSA在诊断冠状动脉各段病变及狭窄程度上准确度相似,具有一致性.64层CT在冠脉狭窄病变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64层CT冠状动脉造影(MSCTA)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及不足。方法:对90例临床怀疑冠心病患者行MSCTA。利用先进的后处理软件对血管进行评估并作出诊断。其中40例诊断为不同程度狭窄的患者行冠状动脉DSA,并以此为金标准,评析MSCTA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一致性。结果:所有MSCTA和DSA图像均有诊断价值。MSCTA显示97.4%血管的狭窄闭塞程度与DSA一致。MSCTA诊断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冠状动脉狭窄(≥50%)的敏感性为99.6%,特异性为99.7%,准确度为98.6%,阳性预测值为99.6%,阴性预测值为99.7%。结论:MSCTA是一种安全、可靠、无创的影像学技术,可作为诊断冠心病及介入治疗前预案制定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多层螺旋CT颈动脉血管成像技术与临床应用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分析颈血管疾病多层螺旋CT(multislicespiralCT,MSCT)影像学特征,并初步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组研究共搜集80例行颈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的患者,其中15例同时行DSA检查。分析MSCTA图像质量;比较同1例患者的CTA及DSA结果,评价SCTA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比较几种CTA后处理方法对管壁钙化显示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15例共计60支颈/椎动脉与同期DSA结果进行对照。MSCTA诊断颈/椎动脉狭窄的敏感度89.5%,特异度92.7%,阴性预测值95%,Kappa值0.81。同时,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重建(VR)等技术能较好显示颈脉动脉管壁钙化情况,较易获得满意图像质量。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颈部血管疾病的方法,有望作为诊断此类疾病的首选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3.
MSCTA诊断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临床可疑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的患者行下肢动脉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其中30例患者于CTA检查前或后两周内行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评价CTA诊断的准确性。结果:CTA诊断下肢动脉狭窄(≥50%)的敏感度为95.56%(129/135),特异度为98.20%(545/555),符合率97.68%(674/690),阳性预测值98.88%(176/178),阴性预测值99.61%(512/514)。结论:16层螺旋CT对诊断下肢动脉闭塞性疾病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可部分替代DSA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与DSA比较评估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周围血管性疾病(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PVD)的准确性及特异性.方法 30例PVD患者同时接受DSA及CT血管造影检查.血管狭窄程度分为5级:Ⅰ正常(无狭窄);Ⅱ轻度狭窄(1%~49%狭窄);Ⅲ中度狭窄(50%~74%狭窄);Ⅳ重度狭窄(75%~99%);Ⅴ闭塞.以DSA结果为金标准,分析64层螺旋CT的灵敏度、特异度等指标.结果 30例患者中,共有720支血管均有DSA及CTA成像.进行分析比较后发现,64层螺旋CT诊断下肢动脉有意义狭窄的灵敏度98.5%、特异度99.2%、阳性预测值99.1%、阴性预测值98.7%.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是诊断周围血管狭窄程度的一种准确、安全、无创的影像学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以血流敏感散相(flow-sensitive dephasing,FSD)为准备脉冲的平衡稳态自由进动序列(bSSFP)在下肢动脉病变中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42例糖尿病患者采用FSD-bSSFP序列非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NC-MRA)和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CE-MRA)行小腿部动脉扫描,将血管分为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和腓动脉3个节段。以CE-MRA作为参照标准,评价FSD-bSSFP上各血管的狭窄程度(分为0~4级),计算FSD-bSSFP各级血管狭窄程度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准确性。运用配对χ2检验分析两种检查方法诊断血管显著性狭窄(≥50%和闭塞)有无统计学差异,并采用Cohen’s kappa检验进行一致性分析。分析FSD-bSSFP在下肢动脉病变的应用价值。结果 42例中41例成功进行了FSD-bSSFP检查,获取243个动脉节段。FSD-bSS-FP对下肢动脉狭窄各级的(0~4级)敏感性分别为97.87%、98.13%、96.86%、94.93%、92.31%;特异性分别为95.10%、93.98%、94.23%、92.31%、84.77%;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6...  相似文献   

16.
多层螺旋CT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对照研究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50,自引:2,他引:48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5例患者均行冠状动脉MSCTA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分析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主干、前降支和回旋支的通畅性,狭窄发生的部位和严重程度。将MSCTA与SCA结果对照,初步评价MSCTA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71支MSCTA显示无狭窄的冠状动脉支中,68支与SCA一致;29支显示狭窄的动脉支中,19支与SCA一致。其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5.8%和65.5%;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6.4%、87.2%、87,0%。结论 MSCTA作为微创性检查,是评价冠状动脉病变和变异的重要的筛选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非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MRA)评价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膝下动脉病变通畅性及累及程度和范围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性入组45例跛行患者,行静息踝肱指数测量,其中21例患者ABI小于0.9,进一步行非增强MRA、增强MR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共计27条下肢,以DSA作为标准,重点对腘动脉、胫腓干、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腓动脉,共135个节段进行分析。结果共观察135个动脉节段。非增强MRA显示99通畅,增强MRA显示96通畅,DSA显示101通畅。非增强MRA与增强MRA、DSA比较观察血管通畅性一致性良好(Kappa0.85,P0.001)。对于狭窄≥50%动脉的判断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三种检查均存在的狭窄程度≥50%的血管节段共计15个。非增强MRA与增强MRA、DSA比较,对狭窄长度的测量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非增强MRA在观察血管通畅性、识别血管有无狭窄方面与增强MRA及DSA基本等同,显示血管受累范围较增强MRA准确,是诊断下肢血管病变的一种可靠方法,但对血管狭窄程度有过度评估的倾向。当患者存在肾功能不全时,非增强MRA可以替代DSA和增强MRA,成为此类患者术前血管评估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足介入治疗17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评价糖尿病下肢动脉的血管改变及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6例糖尿病足行下肢动脉DSA检查,并同时与血管超声进行对照。其中17例节段性狭窄行介入治疗(12例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5例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术后常规抗凝治疗,并于6个月后血管造影复查。结果:糖尿病足下肢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狭窄与阻塞同时存在,细小动脉多有闭塞;17例行介入治疗者均有胭动脉以上动脉的慢性损伤。介入治疗可以改善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的血液灌注,通过控制血糖和改善血液循环,其治疗的近期疗效令人满意。结论:DSA检查可以准确了解阻塞部位及程度,对糖尿病足的下肢动脉介入治疗疗效满意,可以大大降低患者的病残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扫描技术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方法86例受试者均行冠状动脉MSCTA,对照分析不同扫描条件下重建图像对冠状动脉的显示能力;并将25例冠心病患者的MSCTA结果与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结果对照,分析冠状动脉及其分支的通畅性,狭窄发生的部位和严重程度,评价MSCTA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1)通过对照分析不同扫描条件下MSCTA重建图像对冠状动脉的显示结果,以心率控制在60次/min以下、注射流率3.0~3.5 ml/s、注射剂量120~150 ml、延迟22~25 s扫描时冠状动脉显示最佳;(2)以SCA为“金标准”,25例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支中,71支MSCTA显示无狭窄,其中68支显示正确;29支显示狭窄的动脉支中,19支显示正确。其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7.2%和65.5%;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6.4%、87.2%、87.0%。结论MSCTA作为无创性检查,是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重要的筛选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MDCT)冠状动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及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准确性。方法105例患者(包括高心率、冠状动脉钙化及肥胖病例,但除外房颤病例)作MDCT冠状动脉成像,并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对照。分析MDCT图像质量及对冠状动脉病灶的显示情况。结果每例均对冠状动脉的13个节段进行分析(共1365个节段)。1144个节段能满足管腔评价,221个节段因钙化严重(153个节段)或运动伪影(68个节段)无法满足管腔评价。105例中钙化积分中位数为154(范围0~1983);87例钙化积分〈1000,中位数105(范围0~994);18例钙化积分≥1000,中位数1477(范围1115-1983)。MDCT发现≥50%狭窄总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97.9%、93.0%、95.5%。当评价局限在钙化积分〈1000的患者时,MDCT发现≥50%狭窄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0%、98.9%、95.3%、99.0%。临床正确诊断率(发现或排除至少1个有意义病灶)为92.4%(97/105)。结论对非选择性病例,MDCT可提供高诊断准确性的冠状动脉图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