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目的 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对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后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对65例乳腺癌患者总共70个肿块使用超声引导,经过粗针穿刺活检后确诊为浸润性乳腺癌后,经过临床评估符合使用新辅助化疗的标准者进行新辅助化疗治疗,在采用化疗前l周以及化疗后手术前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血流分布、血流阻力指数以及肿瘤大小进行分析,根据治疗效果将患者分为有效组(CR组+PR组)和无效组(SD组+PD组),对术后的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R组有7例.在PR组中,采用新辅助化疗治疗前后病灶的RI值及血流变化均表现出显著相关性(P<0.01),治疗前后病灶的PSV不存在明显的差异;无效组化疗前后病灶内的RI值以及PSV值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的血流参数以及病灶大小检测,具有客观评价的效果,具有良好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TAC(多西他赛+阿霉索+环磷酰胺)方案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Ⅱb-Ⅲa乳腺癌患者术前应用TAC方案进行2—4周期新辅助化疗,观察其有效率,并中位随访2年观察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结果:新辅助化疗后临床完全缓解(CR)8例,部分缓解(PR)20例,稳定(SD)3例,总有效率88.57%。其2年无病生存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总生存率两组无差别(P〉0.05)。结论:应用TAC方案行新辅助化疗可有效提高乳腺癌患者临床缓解率,延长患者无病生存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乳腺癌行新辅助化疗前后相关生物标志物的表达变化情况与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2例新辅助化疗前后局部进展期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 -2)、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Ki -67)等表达,分析化疗前后生物标志物表达变化与化疗疗效的相关性。结果:ER 阴性组、PR 阴性组、Ki -67高表达组的新辅助化疗有效率分别为50.0%、49.1%、51.4%,高于 ER 阳性组26.0%、PR 阳性组25.5%、Ki -67低表达组9.4%(P <0.05)。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ER、Ki -67的表达水平是评估化疗疗效的独立因素(P <0.05)。Luminal 型乳腺癌总生存期高于 non -Luminal 型(Long -rank 检验,P <0.05)。结论:ER、Ki -67、分子亚型可作为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判断的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VEGF、bFGF与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复发转移患者血清VEGF、bFGF的表达水平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应用ABC—ELISA方法检测乳腺癌患者血清VEGF、bFGF的表达情况。结果:术前未作放化疗的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VEGF、bFG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乳腺腺瘤患者(P〈0.05),也明显高于同组患者术后血清VEGF、bFGF表达水平(P〈0.05)。术前未作放化疗的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VEGF、bFGF的表达水平与原发肿瘤的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术前未作放化疗的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VEGF与bFGF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210,P〈0.05)。乳腺癌复发转移组化疗前血清VEGF、bF—GF的表达水平比健康体检者及无病生存组明显增高(P〈0.05)。乳腺癌复发转移组化疗后CR+PR组血清VEGF、bFGF表达水平比化疗前明显减低(P〈0.05);化疗后NC+PD组血清VEGF、bFGF表达水平比化疗前略高,但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乳腺癌复发转移组化疗后CR+PR组血清VEGF、bFGF表达水平比NC+PD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血清VEGF、bFGF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有关,而且与化疗疗效有关,提示通过检测乳腺癌患者血清VEGF、bFGF的表达水平可能对乳腺癌的诊断、客观预测肿瘤的复发转移、选择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定量指标在早期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在我院经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60例,共64个病灶。所有患者均行4~8个周期新辅助化疗后手术治疗。根据手术后病理组织检查结果, 将患者分为化疗有效组和无效组。分别在化疗前和化疗第1周期结束后3周(第2个周期开始前)进行超声检查。共观察4项定量指标:二维超声测量病灶最大径(D)、彩色多普勒测量最高血流速度(PSV)、阻力指数(RI)、弹性应变率比值(ESR)。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化疗前、后病灶4项指标的变化,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分析4项指标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64个病灶中化疗有效组53例,化疗无效组11例。新辅助化疗后与化疗前相比,化疗有效组中D、PSV、RI、ESR的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化疗无效组4项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根据ROC曲线分析拟合的数据,分别应用D缩小8.0%、PSV降低15.0%、RI下降3.6%及ESR下降15.7%为阈值,预测化疗有效的灵敏度为64.2%、63.4%、83.2%、88.7%,特异度为91.1%、100%、100%、100%。结论 通过超声监测D、PSV、RI和ESR的变化,可作为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早期疗效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及Ki-67的表达状态对新辅助化疗反应的预测作用以及化疗前后其表达差异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新辅助化疗前后118例乳腺癌组织的ER、PR、HER-2及Ki-67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结果:118例新辅助化疗乳腺癌病例中,ER-和PR-组pCR分别为26.1%和27.1%,明显高于ER+组11.1%和PR+组6.8%,P-0.003。HER-2和Ki-67的表达对新辅助化疗疗效无显著影响。新辅助化疗前ER、PR与Ki-67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P〈0.001;新辅助化疗后Ki-67的高表达病例数显著减少,P-0.001。结论:ER-/PR-的患者对新辅助化疗更为敏感,Ki-67在化疗后发生了显著下调,提示新辅助化疗能降低肿瘤的增殖活性。ER、PR及Ki-67可以作为新辅助化疗疗效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EGFR-TKIs维持治疗晚期肺腺癌的疗效。方法选取肺腺癌58例,按治疗方法不同,一线化疗后EGFR-TKIs维持治疗组32例,一线化疗后观察或最佳支持治疗组26例。维持治疗组距末次化疗21 d后,开始口服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每8周复查病灶,持续至疾病进展死亡或因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结果32例维持治疗组患者中,CR 0例,PR 9例,SD 15例,PD 8例,客观缓解率ORR( CR+PR)为28.1%,疾病控制率DCR ( CR+PR+SD)为75.0%。26例观察对照组患者中,CR 0例,PR 2例,SD 9例,PD 15例,客观缓解率ORR(CR+PR)7.7%,疾病控制率DCR (CR+PR+SD)42.3%。维持治疗组与观察组比较,近期疗效ORR、DCR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女性疗效高于男性。基因突变阳性有效率55.0%,未知组有效率16.7%,基因敏感突变组疗效显著高于未知组。结论EGFR-TKIs维持治疗晚期肺腺癌的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相关的乳腺癌癌肿的声像图指标变化,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接受新辅助化疗的43例乳腺癌患者的乳腺癌病灶变化进行观察,应用RECIST标准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进行评价,总结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相关的声像图指标。结果:本组43个病例通过临床触诊对新辅助化疗疗效进行评价,与病理学疗效评价符合率34.89%,敏感度59.09%;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价乳腺癌病灶变化与病理学评价的符合率72.09%,敏感度86.36%,在病理判定有效组,新辅助化疗前后病灶内血流分级类型及RI值变化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病理判定无变化组,新辅助化疗前后病灶内血流分级类型及RI值变化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合乳腺癌病灶的二维图像及血流信息,能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的疗效做出客观评价,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摘 要:[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价值。[方法] 选取128例乳腺癌患者均予以新辅助化疗。观察患者新辅助化疗的治疗效果,比较病理有效与无效患者化疗前后的病灶面积、灌注区域,观察术前超声测量肿瘤大小的准确性,比较病理有效与无效患者的最大径(D)、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肿瘤内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弹性应变率比值(ESR)和血流灌注情况。 [结果] 128例患者中,106例病理评价结果为有效,22例为无效。病理有效患者化疗后的病灶面积为(4.41±1.05)cm2,灌注区域为(4.71±1.18)cm2,低于化疗前及无效患者(P<0.05)。术前超声测量肿瘤直径结果共113例与术后病理测量结果保持一致,准确率达88.28%,具有良好一致性(K=0.218)。病理有效患者化疗后的D、RI、PSV、ESR均较化疗前显著性下降(P<0.05),同时低于无效患者(P<0.05)。病理有效与无效患者化疗前的血流分级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病理有效患者的整体血流分级分布显著性低于无效患者(P<0.05)。[结论] 高频超声可准确测量肿瘤大小变化并反映肿瘤血流情况,可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进行定量评估,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选择性环氧合酶-2(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联合化疗用于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近期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方法59例ⅡB-ⅢB期乳腺癌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与实验组(30例),对照组方案:表柔比星75mg/m^2,第1天,多西紫杉醇75mg/m^2,第1天,静脉注射。实验组方案:化疗方案同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400mg,口服,2次/d,第1天至第21天。3周为1个周期,2个周期新辅助化疗后评价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RR)为72.41%(21/29),其中临床完全缓解(cCR)2例,部分缓解(PR)19例,稳定(SD)8例;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0.00%(24/30).其中cCR3例,PR21例,SD6例;两组均无病理完全缓解(pCR)及进展(PD)者,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69,P=0.493)。对照组和实验组肿瘤最大直径化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69,P=0.570),化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00,P=0.000)。实验组关节肌肉疼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两组其余不良反应相似(P〉0.05)。结论多西紫杉醇+表柔比星方案用于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效果良好,患者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塞来昔布能增强化疗疗效,降低关节肌肉疼痛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细胞S期细胞比率(SPF)能否作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预测因子.方法 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2006年1月至2010年11月贵阳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收治的66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乳腺癌组织中细胞SPF的变化,并比较SPF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统计分析采用配对资料的t检验及秩和检验.结果 在66例患者中,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为6例病理完全缓解(pCR),41例部分缓解(PR),17例病情稳定(SD),2例疾病进展(PD).41例PR患者的SPF新辅助化疗前为(7.69±4.67)%,新辅助化疗后为(5.58±4.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4,P=0.026).19例化疗无效的患者(包括SD、PD)新辅助化疗前SPF为(4.52±3.30)%,新辅助化疗后SPF为(4.19±3.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0,P=0.623).47例客观缓解的患者(包括pCR、CR、PR)新辅助化疗前的SPF为(7.26±4.53)%,与19例化疗无效的患者新辅助化疗前的SPF[(4.52±3.3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4,P=0.020).新辅助化疗前癌灶的SPF与患者年龄、月经状况无明显关系(Z=-1.461,-1.097;P>0.05),而与肿瘤直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x2=8.258,11.920;Z=-2.194;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细胞S期的影响是明显的,可以降低乳腺癌细胞的增殖,SPF值较大者对化疗敏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中肿瘤异常糖链蛋白(TAP)的表达情况及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80例行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和8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TAP水平,分析化疗前不同临床特征乳腺癌患者的TAP水平以及不同临床疗效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后的TAP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化疗前的TA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前,临床分期为Ⅲ期、有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的TAP水平分别明显高于临床分期为Ⅱ期、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后部分缓解(PR)患者的TAP水平低于化疗前,疾病进展(PD)患者的TAP水平高于化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PR患者的TAP水平低于疾病稳定(SD)和PD患者,SD患者的TAP水平低于PD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的血清TAP水平较高,TAP水平可能与患者的临床特征有关,且可能在预测化疗疗效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相关的乳腺癌癌肿的声像图指标变化,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接受新辅助化疗的43例乳腺癌患者的乳腺癌病灶变化进行观察,应用RECIST标准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进行评价,总结与新辅助化疗疗效相关的声像图指标。结果:本组43个病例通过临床触诊对新辅助化疗疗效进行评价,与病理学疗效评价符合率34.89%,敏感度59.09%;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价乳腺癌病灶变化与病理学评价的符合率72.09%,敏感度86.36%,在病理判定有效组,新辅助化疗前后病灶内血流分级类型及RI值变化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病理判定无变化组,新辅助化疗前后病灶内血流分级类型及RI值变化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合乳腺癌病灶的二维图像及血流信息,能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的疗效做出客观评价,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保乳术治疗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患者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水平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间武警河南总队医院收治的56例乳腺癌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观察组采用新辅助化疗联合...  相似文献   

15.
刘志勇  李宝江 《中国肿瘤临床》2013,40(23):1431-1435
  目的  通过检测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化疗前及化疗后各周期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的变化,比较TC及TEC两种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的疗效。  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96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TC(多西他赛+环磷酰胺)和TEC(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两种方案4个周期。分别抽取新辅助化疗前、新辅助化疗1、2、3、4个疗程后48h患者外周血5 mL,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测量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含量,比较两种新辅助化疗方案疗效。  结果  两组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年龄、绝经状态、ER、PR、C-erbB-2、肿物大小、临床分期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值无明显差异;新辅助化疗前,两组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含量与肿物体积有关系,肿物>5 cm者循环肿瘤细胞含量明显高于肿物≤5 cm者(P均 < 0.05);两种新辅助化疗方案化疗后,两组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值随化疗周期进行而持续降低(P均 < 0.05),同时,使用TEC方案患者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值明显低于使用TC方案患者(P均 < 0.05)。  结论  使用TC和TEC方案新辅助化疗可使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病灶缩小,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值降低。同时,监测外周血中循环肿瘤细胞值变化,可评价新辅助化疗方案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影响Luminal A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相关因素,从而为Luminal A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提供筛选指标,最终为提高新辅助化疗疗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23日—2019年11月1日于我院接受术前新辅助化疗并进行手术治疗的Luminal A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共计191例患者符合入组标准,采用RECIST1.1评分评估疗效,根据临床有效情况分为CR+PR组和非CR+PR组,分析临床病理特征与疗效的关系以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 191例Luminal A型乳腺癌患者中临床有效147例(CR+PR组147例)、无效44例(非CR+PR组患者),临床有效率77.0%。腋窝淋巴结降级率达26.8%(45/168),年龄≤50岁、绝经前状态、雌激素受体(ER)<70%、孕激素受体(PR)<50%及肿块位于外侧象限与患者临床有效率有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块位置及临床分期是影响Luminal A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取得临床有效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分布于外侧象限及临床分期为Ⅲ期Luminal A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更易取得临床获益,因此Luminal A型乳腺癌患者行新辅助化疗前可进行评估筛选从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金龙胶囊联合TEC方案(多西他赛+表柔比星+环磷酰胺)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中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方法  自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64例Ⅱ和Ⅲ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分成金龙胶囊联合新辅助化疗组(32例)和常规新辅助化疗组(32例)。金龙胶囊联合新辅助化疗组患者接受金龙胶囊和TEC方案的同步治疗, 常规新辅助化疗组患者仅接受TEC方案的治疗, 化疗周期均为21 d。共完成4个新辅助化疗周期之后行手术治疗, 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  金龙胶囊联合新辅助化疗组与常规新辅助化疗组的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分别84.38%(27/32)和56.25%(18/3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为Ⅱ~Ⅲ度胃肠反应和骨髓抑制。金龙胶囊联合新辅助化疗组白细胞水平下降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要显著低于常规新辅助化疗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化疗后金龙胶囊联合新辅助化疗组生活质量改善优于常规新辅助化疗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金龙胶囊与新辅助化疗联合应用可提高乳腺癌的治疗效果, 减轻患者对化疗的不良反应,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化疗诱导闭经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淼  杨德启  刘鹏 《中国肿瘤临床》2010,37(23):1366-1369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化疗诱导闭经(chemotherapy-induced amenorrhea,CIA)的出现对预后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共有88例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全部接受术前4 个周期和术后4 个周期紫杉醇蒽环联合方案化疗,根据实体瘤治疗疗效评价方法即RECIST(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标准对新辅助化疗疗效进行评估,统计病理完全缓解(pathologiccomplete response,pCR )的发生率。对患者进行随访,总结患者的无瘤生存(disease free survival,DFS)情况。分析患者CIA 的出现与新辅助化疗疗效及DFS 的关系。分析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与CIA 的关系采用卡方检验,分析CIA 出现与患者无瘤生存率之间的关系应用Kaplan-Meyer 生存曲线。结果:88例患者经过化疗后共有64例患者出现CIA。新辅助化疗后,22例(25.0%)患者获得临床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51例(58.0%)患者获得临床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12例(13.6%)患者获得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 ,SD),3 例(3.4%)患者出现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 ,PD)。 患者新辅助化疗的临床效果与CIA 是否出现并无相关性(P=0.104)。新辅助化疗后14例(15.9%)患者获得pCR ,CIA 组患者获得pCR 率(21.9%)要高于非CIA 组(0),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9)。 中位随访时间48个月,出现CIA 的患者中有4 例患者出现局部复发或转移,另外24例未出现CIA 的患者中有10例患者出现局部复发或转移,两组患者的DFS 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化疗诱导闭经的出现可能提示患者有更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