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量白蛋白尿(MAU)不仅是糖尿病患者可能发生显性糖尿病肾病(DN)(临床蛋白尿)的指征,而且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病死率及总死亡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后者对2型糖尿病(T2DM)和非糖尿病人群尤为重要。我们以往的研究发现,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异常在北京地区T2DM家系糖尿病同胞及包括同胞、子女、父母在内的糖尿病一级亲属中存在遗传倾向,为进一步探讨其遗传模式和遗传度,  相似文献   

2.
170例糖尿病肾病肾活检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肾活检对糖尿病肾病(DN)的诊断价值及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对170例伴有微量白蛋白尿(MAU)或临床蛋白尿(CAU)的2型糖尿病患者(T2DM)进行肾穿刺活检,观察肾活检组织病理与各临床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在170例伴MAU或CAU的DM患者中,DN119例(70.0%),其中早期系膜增生者22例,典型DN表现者97例。在典型DN表现者中,结节性肾小球硬化47例(39.5%),弥漫性肾小球硬化50例(42.0%)。DN或DM合并其他肾脏病变51例(30.0%),其中DN合并IgA肾病13例(25.5%)、间质性肾炎8例(15.7%)、膜增生性肾炎2例(3.9%),DM合并IgA肾病10例(19.6%)、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4例(7.8%)、微小病变肾炎4例(7.8%)、间质性肾炎6例(11.8%)、膜性肾病2例(3.9%)、新月体性肾炎2例(3.9%)。结论对临床不能确诊的T2DM蛋白尿患者应提倡做肾活检。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PoC)CⅡ、CⅢ含量变化,探讨其与DN的关系.方法 将150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DM)组,早期DN组和临床DN组,每组各50例.检测各组患者血清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 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apoCⅡ和apoCⅢ含量.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所有T2DM患者血清FBG、TG、VLDL、apoCⅡ、apoCⅢ水平明显升高(P<0.05),HDL水平明显下降(P<0.01),所有T2DN患者血清TC、LDL水平也明显升高(P<0.05);与单纯T2DM患者比较,2型DN患者血清FBG、TG、TC、LDL、VLDL水平有升高趋势,但无明显差异(P>0.05),而apoCⅡ、apoCⅢ水平明显升高(P<0.01),随着肾病进展,其水平有上升趋势(P>0.05).血清apoCⅡ和apoCⅢ与TG、VLDL及微量白蛋白(MAU)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HDL水平呈负相关(P<0.05).apoCⅡ(β=0.15,P<0.05)和apoCⅢ(β=0.17,P<0.05)共同决定MAU.结论 载脂蛋白CⅡ、CⅢ含量异常是T2DM患者代谢紊乱的特征,同时可能是预测DN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鄢仁晴  高琳  张显武 《山东医药》2010,50(51):37-38
目的探讨血清游离脂肪酸(FFA)在糖尿病肾病(DN)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将86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根据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24 h MAU)分为糖尿病组(DM组)和DN组,另取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生化指标。结果 DM组和DN组FFA、空腹血糖(FBG)、TG、胆固醇(CHO)、尿素(Urea)、肌酐(Cr)、24 h MAU均明显高于对照组,DN组24 h MAU、Urea、Cr均明显高于DM组(P均〈0.05);血清FFA与FBG、TG、24 h MAU均呈正相关(r=0.441、0.373、0.433,P均〈0.05)。结论 FFA增高在DN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老年2型糖尿病(T2DM)伴糖尿病肾病(DN)、DN合并非糖尿病肾病(DN+NDRD)及糖尿病(DM)合并非糖尿病肾病(DM+NDRD)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该院自2006年1月至2014年5月间收住院行肾穿刺活检的108例中老年T2DM伴肾损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依肾穿刺活检病理结果将所有病例分为DN组、DM+NDRD组及DN+NDRD组。结果糖尿病病史<5年的中老年T2DM伴肾损伤的患者应考虑存在DM+NDRD的可能,相反,>5年应考虑DN及DN+NDRD的存在;Hb A1c越高,DN的可能性就越大;中老年T2DM伴肾损伤患者有DR的存在,应高度警惕发生DN的可能;肾小球滤过率(GFR)低而血清肌酐高应考虑DN存在的可能;血尿多发生于DM+NDRD和DN+NDRD;DN多发生高血压;108例中老年T2DM伴肾损伤患者肾穿刺病理结果,DN 69例,占63.89%,DM+NDRD 30例,占27.78%,DN+NDRD 9例,占8.33%。DM+NDRD和DN+NDRD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Ig A肾病,DN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是弥漫型肾小球硬化。结论中老年T2DM伴肾损伤DM+NDRD和DN+NDRD并不罕见;鉴别DN、DM+NDRD和DN+NDRD的"金标准"是肾穿刺活检;对于糖尿病病史短、血尿、蛋白尿、无DR及临床症状不典型的中老年患者应及时做肾穿刺活检,以便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6.
用PCR-RFLP技术,检测了30例2型糖尿病(T2DM)、40例T2DM合并肾病以及50例正常人的ACE及AGT基因型。结论(1)我区T2DM患者,D等位基因可能是DN的易感等位基因,DD基因型可能是DN的易感基因型。(2)我区汉族人存在AGT基因第2外显子T174M多态,但不是T2DM患者发生DN的易感基因。(3)在我区汉族人群中,ACE基因I/D多态位点与T2DM合并的肾病发生相关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高血压和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AU)与血压变异性(BPV)、血压昼夜节律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关系。方法入选住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50例(EH组),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50例(EH+DM组),无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的对照组50例,高血压患者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所有入选者均行MAU和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水平测定。结果 1与EH组相比,EH+DM组BPV增大、非杓型和MAU(+)的例数增多(P0.05)。2血清NO含量,EH+DM组EH组对照组(P0.01);ET-1含量,EH+DM组EH组对照组(P0.01);三组间比较NO、ET-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与杓型血压患者相比,非杓型血压患者MAU(+)检出率增大(P=0.962,P=0.002)。4在EH组和EH+DM组,收缩压变异性(SBPV)与ET-1含量呈正相关(r=0.506,P0.01),与NO含量呈负相关(r=-0.438,P0.01)。结论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易发生MAU(+),且多出现BPV增大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三者在病理生理上可能存在一定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影响糖尿病肾病(DN)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U)进展和缓解的因素。方法纳入尿蛋白定量30~300 mg/24 h,血清肌酐110μmol/L的2型糖尿病患者108例。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年龄、体重指数、腰围、糖尿病病程等),临床指标(血糖、Hb A1c、血脂、血压、尿酸、肾功能、24 h尿白蛋白定量等)。分析尿微量白蛋白影响因素。结果 108例患者中失访18例,MAU进展组22例(24.44%),MAU稳定组40例(44.45%),MAU转阴/缓解组28例(31.11%)。MAU转阴/缓解组患者基线尿白蛋白定量显著低于稳定组和进展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显著高于稳定组和进展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血尿酸、总胆固醇、ACEI/ARB使用是MAU转阴/缓解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临床表现MAU的DN患者基线临床指标能够预测MAU进展与缓解。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尿α1酸性糖蛋白(AAG)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同期入院治疗的T2DM患者115例,根据Mogensen等分级标准正常白蛋白尿(NAU)组42例、微量白蛋白尿(MAU)组40例、大量白蛋白尿(MaAU)组33例,选择健康体检者(NC组)及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应激组)各40例,分别检测其尿AAG、血清AAG。结果 T2DM患者尿AAG水平显著高于NC组(P<0.05),且随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升高有上升趋势,NAU、MAU和MaAU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NAU组尿AAG水平与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应激组血清AAG水平显著高于NC组(P<0.05),但两组尿AA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尿AAG水平对于早期DN诊断及DN严重程度分级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ACE基因、AT1R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ACE)基因/D多态及血管紧张素受体1型(AT1R)A1166C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2型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PCR/DdeI酶切技术,检测93例DN患者(DN组)与94例2型糖尿病患者(DM组)ACE基因及AT1R基因多态基因型。结果DN组ACE基因DD基因型频率(34.4%)、D型等位基因频率(54.3%)较DM组(19.1%,40.4%)均升高(P<0.05,<0.01);两组间AT1R基因A1166C多态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均无差异(P>0.05);ACE和AT1R基因多态与DN的分层分析显示,同时携带ACE纯合子缺失基因型(DD)和AT1R突变基因型(AC+CC)者发生DN的危险较大,OR值为8.569。结论ACE基因/D多态性与2型DM并发DN有关,携带DD基因型和D型等位基因的2型DM患者是DN的易感人群。ATlR基因A1166C多态性虽与我国汉族人2型DM并发DN无关,但AT1R与ACE基因多态存在协同效应,携带AC+CC与DD基因型的个体有更高的患DN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脂联素(APN)、尿微量白蛋白(MAU)含量及其之间的关系.方法 118例T2DM患者据MAU分为尿微量白蛋白增高组(50例)和尿微量白蛋白正常组(68例).另选同期健康人群70名为正常对照组.行静脉血APN水平、MAU等临床指标的测定,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血清APN、MAU水平3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2DM组血清APN水平与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糖化血红蛋白(HbA1c)、MAU、餐后2h血糖(2 hPBG)呈负相关(P<0.05).MAU水平与血清APN呈负相关(P<0.05),与BMI、SBP、FBG、TC、TG、HbA1c、2 h PBG呈正相关(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APN与MAU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胱抑素C(Cys C)联合肾损伤分子-1(Kim-1)在预测糖尿病并发肾脏病变中的价值。方法选择该院于2015年6月—2018年5月收治的40例2型糖尿病并发肾病患者(T2DM+DN组)和40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CON)为研究对象,检测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Cys C、Kim-1和肾功能的差异,分析Cys C、Kim-1和肾功能相关性并研究其预测价值。结果 T2DM+DN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Cys C、Kim-1、UALB、Scr和BUN均均显著高于CON组2型糖尿病患者,而GFR显著低于CON组2型糖尿病患者(P0.05)。Cys C、Kim-1与UALB、Scr和BUN分别均呈正相关(rs0,P0.05),与GFR呈负相关(rs0,P0.05)。分别将Cys C和Kim-1绘制ROC曲线并将Cys C和Kim-1分别组合分析,Cys C+Kim-1组合指标预测价值最大(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并发肾脏病变时Cys C和Kim-1显著升高,Cys C联合Kim-1在预测2型糖尿病并发肾脏病变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健康对照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患者循环lnc RNA及m RNA表达谱的差异,探讨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的表观遗传学发病机制,为糖尿病肾病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015年1月至3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收治的肾活检病理明确为结节性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患者21例(DN组)、2型糖尿病患者9例(DM组)及19名正常健康人(N组)的血清。采用Arraystar Human lnc RNA/m RNA V3.0芯片进行lnc RNA和m RNA表达谱检测,使用Agilent Feature Extraction软件对获得的微阵列图像包含的讯息进行提取,采用Gene Spring GX软件包对获得lnc RNA及m RNA原始表达讯息进行标准化。结果与糖尿病组及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肾病组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和血清肌酐显著升高,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ar filtration rate,e GFR)显著下降(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血清中有245个lnc RNA表达上调和680个lnc RNA表达下调。与糖尿病组相比,糖尿病肾病组血清中有45个lnc RNA表达上调和813个lnc RNA表达下调。自正常组到糖尿病组,再到糖尿病肾病组,lnc RNA-ARAP1-AS2表达逐渐上调(DM/N 2.82倍,DN/DM 2.47倍),lnc RNAARAP1-AS1表达逐渐下调(DM/N 2.24倍,DN/DM 4.79倍),其靶基因ARAP1(Arf GAP with Rho GAP domain,ankyrin repeat and PH domaim 1)m RNA的表达逐渐上调(DM/N 2.25倍,DN/DM 2.45倍)。结论表达下调的lnc RNA-ARAP1-AS1和表达上调的lnc RNA-ARAP1-AS2作用于靶基因m RNA-ARAP1,使m RNA-ARAP1在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中表达上调,可能通过调控Rho激酶和EGF受体途径,参与了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其有望成为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新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 ADPN)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正常对照组(NC)10例;2型糖尿病患者53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血清肌酐(SCr)水平分成糖尿病组(DM,UAER<30 mg/g,SCr<132.6 μmol/L)、糖尿病肾病组(DN1,≥30 mg/g,SCr<132.6 μmol/L)和晚期糖尿病肾病组(DN2,UAER≥300 mg/g,SCr>132.6 μmol/L);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各组血清中的ADPN、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水平. 结果:DN2组的血清ADPN水平高于NC组、DM组和DN1组(P<0.05);DN1组的ADPN高于NC组和DM组,但无统计学差异;DM组的ADPN水平低于NC组,但无统计学差异.sVCAM-1在NC组、DM组、DN1组和DN2组依次逐渐增高.相关分析显示ADPN与尿酸(UA)、SCr、肾小球滤过率(eGFR)呈显著相关关系(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SCr是ADPN的独立相关因素(决定系数为r2=0.265,β=3.130,P<0.01).无论在研究对象总体还是糖尿病患者中,ADPN与sVCAM-1均呈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331,P<0.01;0.316,P<0.05) 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ADPN水平升高可能与肾功能减退有关,血清ADPN升高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内皮功能损害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因C-1562T多态性与2型糖尿痫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运用PCR-RFLP检测110名健康对照者和450例2型糖尿病(DM)患者(其中单纯2型DM者100例、大血管病变者120例、糖尿病肾病(DN)患者13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00例)的MMP-9基因型,比较各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1)所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基因型均为CC型。(2)与对照组和单纯2型DM组相比,大血管病变组的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频率显著升高,而DN组的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下降。(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MP-9 T等位基因、血清MMP-9、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脂蛋白(a)是大血管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尿白蛋白排泄率、脂蛋白(a)、HbA1C是DN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MMP-9基因C-1562T多态性与2型DM血管病变的发生有关,T等位基因是大血管病变的易感基因,是DN的保护基因。  相似文献   

16.
2型糖尿病不同水平白蛋白尿与血脂、并发症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多次临床试验证实,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MAU)不仅是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一个标志.而且也是大型微血管病的一个危险因素。MAU已被广泛接受为2型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预测指标。本文通过观察2型糖尿病不同水平白蛋白尿患者脂代谢变化及其并发症情况,以了解蛋白尿与脂代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对降压药物的选择和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糖尿病(DM)和高血压都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合并存在将使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增加2~8倍。DM人群中高血压的患病率是普通人群的1.5~3倍。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下称《指南》)中指出,我国高血压在DM人群中的患病率大约是40%~55%。而在高血压人群中,DM的患病率是正常血压人群的2,5倍。2型糖尿病(T2DM)患者50%以上的死亡率均由心血管疾病和肾脏疾病所致,而T2DM患者75%以上的心血管和肾脏并发症都与合并高血压密切相关。T1DM患者高血压的发生机制与T2DM有明显差别,高血压发生于疾病诊断后多年,可能继发于糖尿病肾病(DN)。DM患者的降压药物选择是否合理不仅以血压下降水平为标准,还要兼顾合并症治疗、功能受损器官的保护及对糖脂代谢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 T2DM)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CHD)患者心功能与尿微量白蛋白( MAU)的关系。方法对141例T2DM合并CHD患者进行NYHA心功能分级,采用QuikRead 101型系统检测患者清晨尿液中的MAU。结果 T2DM合并CHD患者心功能分级Ⅰ级41例、Ⅱ级35例、Ⅲ级29例、Ⅳ级36例,其MAU分别为(37.22±12.91)、(65.37±11.64)、(89.56±12.56)、(146.71±10.35)mg/L;各心功能分级患者的MAU两两比较,P均<0.01。结论 T2DM合并CHD患者心功能分级越高,MAU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已确诊为糖尿病(DM)的患者发生糖尿病肾病(DN)的相关因素及发生频率。方法对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确诊DM的794例患者进行随访,最终确定468例(58%)随访时间在917年的患者入组。采用有无胰岛细胞抗体作为分组条件,将全体成员分为两组。结果患病时间平均17年的患者占总患者人数的15%,其中被诊断为DN的1型DM(T1DM)患者占14%,2型DM(T2DM)患者占25%,且91%的患者有微量蛋白尿,且8.6%出现大量蛋白尿。研究结果表明,高龄(HR1.05;95%CI 1.0117年的患者入组。采用有无胰岛细胞抗体作为分组条件,将全体成员分为两组。结果患病时间平均17年的患者占总患者人数的15%,其中被诊断为DN的1型DM(T1DM)患者占14%,2型DM(T2DM)患者占25%,且91%的患者有微量蛋白尿,且8.6%出现大量蛋白尿。研究结果表明,高龄(HR1.05;95%CI 1.011.10)和高BMI(HR 1.04;95%CI 1.001.10)和高BMI(HR 1.04;95%CI 1.001.09)已经成为DM发展为DN的独立高危因素。DM的发病高年龄(P=0.041)及BMI(P=0.012)是发病91.09)已经成为DM发展为DN的独立高危因素。DM的发病高年龄(P=0.041)及BMI(P=0.012)是发病917年的DM患者发生DN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因素和高BMI是DN发生发展的高危因素,且T2DM患者发生DN的概率明显高于T1DM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分析T2DM患者踝肱指数(ABI)、微量白蛋白尿(MAU)与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比较两者在预测T2DM患者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531例T2DM患者的一般情况、生化指标、ABI、MAU以及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患病情况.结果 T2DM患者伴有心脑血管疾病者204例(38.4%).ABI和MAU异常组较正常组年龄大、病程长、SBP和2 hPG高,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多.进一步按年龄和病程分组比较发现,≤60岁、病程≤15年时,ABI异常患者合并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比例不仅高于同年龄、同病程的ABI正常组,而且高于相应的MAU异常组(P<0.05).结论 ABI和MAU异常同为T2DM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但对于年龄小且病程短的患者,ABI对心脑血管疾病预测作用优于MA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