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EB病毒蛋白对抗角蛋白自身抗体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EB病毒 (EBV)蛋白对B细胞产生抗角蛋白自身抗体 (AKautoAb)的影响。方法 用紫外线 (UV)灭活和热处理经EBV刺激培养的人脐带血B细胞 ,因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AKautoAbIgG和IgM的水平。结果 UV灭活组IgG 18天以后各时间点有显著变化 (P <0 .0 5) ,IgM 2 6天与其它时间点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热处理组IgG和IgM无明显变化 (P >0 .0 5)。结论 UV灭活EBV可诱导抗体的产生 ,而热处理EBV却不能 ,提示EBV蛋白成分可能是诱导抗体产生因素 ,这为深入研究影响AKautoAb产生的EBV功能蛋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双氢青蒿素对狼疮性BXSB小鼠的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双氢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的机理。方法选择雄性BXSB小鼠50只,分成空白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强的松)和实验组(双氢青蒿素),采用Macart和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BXSB小鼠尿蛋白、脾脏T细胞亚群和B细胞。结果BXSB小鼠尿蛋白量依次减低为空白组>实验组>对照组,P<0.01。对照组的CD4T细胞和CD8T细胞低于空白组,P<0.05。实验组的CD4T细胞和CD8T细胞高于空白组,P<0.01。B细胞降低顺序为空白组>实验组>对照组,P<0.01。结论双氢青蒿素通过抑制B淋巴细胞增殖,促进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增殖,尤其是CD8T细胞增殖明显,减少B细胞分泌自身抗体,从而达到治疗红斑狼疮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Th17细胞对调节性B细胞的分化和IL-10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Th17细胞对体外调节性B(Breg)细胞分化的调控作用。方法:分离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进一步分选初始T细胞,利用转化生长因子(TGF)-β和白细胞介素(IL)-6诱导其向Th17细胞分化后,与初始B细胞共培养,体外利用脂多糖(LPS)或抗-IgM抗体诱导初始B细胞向Breg分化。检测Th17细胞对CD19~+CD5~+CD1d~+和CD19~+CD11b~+Breg细胞分化的影响,以及对其分泌IL-10等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的影响。结果:Th17细胞可抑制CD19~+CD5~+CD1d~+Breg细胞分化,并抑制IL-10的分泌,对TGF-β、免疫球蛋白IgG、IgM和IgA分泌并无明显影响。结论:Th17细胞体外可抑制Breg细胞分化和IL-10的分泌。  相似文献   

4.
RPR持续阳性梅毒患者的传染性与细胞免疫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检测RPR持续阳性经治梅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探讨其传染性与细胞免疫的相关性。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RPR持续阳性梅毒患者中38例IgM阳性和32例IgM阴性的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并以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IgM阳性组外周血CD3、CD4和CD8细胞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NK细胞低于对照组(P<0.001);IgM阴性组外周血CD3、CD4细胞低于对照组(P<0.05),而CD8细胞及NK细胞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之间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结果相比,IgM阳性组CD3、CD4细胞高于IgM阴性组(P<0.001),NK细胞低于IgM阴性组(P<0.001),而CD8细胞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RPR持续阳性梅毒患者存在明显的细胞免疫不平衡和免疫抑制;NK细胞显著降低可能是RPR持续阳性且具传染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术中的裂解全血法和分离淋巴细胞法对检测尖锐湿疣(CA)和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GH)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实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单色、双色和三色荧光抗体染色技术经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20例RGH、CA患者的裂解全血及10例RGH、CA患者的分离淋巴细胞中的CD3 T细胞、CD4 T细胞、CD8 T细胞、CD40抗原、CD40L抗原、T细胞αβ链(Tαβ)和T细胞γδ链(Tγδ)染色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裂解全血法和分离淋巴细胞法分析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结果,除CD40L(P=0.89)没有显著性差异以外,其余均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CD3 T:P<0.01,CD4 T:P<0.05,CD8 T:P<0.05,CD40:P<0.05,Tαβ:P<0.001,Tγδ:P<0.05)。结论:CA和RGH患者外周血不同制备方法影响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结果分析,裂解全血法优于分离淋巴细胞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CCR7 CD8 CD45RO 记忆性T细胞对CD4 T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及其与SLE发病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仪、实时定量RT-PCR和RNA印迹检测同系CCR7 CD8 CD45RO T细胞和树突细胞协同刺激CD4 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结果活动期SLE患者CCR7 CD8 CD45RO 记忆性T细胞诱导CD4 T细胞表达Th2类细胞因子:白介素4的表达效率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组和非活动期SLE患者组(P<0.01),1型调节性T细胞(Tr1)源性细胞因子:白介素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的表达效率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和非活动期SLE患者组(P<0.01);而活动期和非活动期SLE患者干扰素γ的表达效率显著低于正常人对照组(P<0.01)。结论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CCR7 中央型记忆性T细胞可与树突细胞相互作用,诱导同系CD4 T细胞向Th2分化,发挥CCR7-CD45RO 效应性记忆性T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GH)的预防复发作用,以及对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54例,予口服匹多莫德片0.8 g,一日一次,联合口服阿昔洛韦片0.4 g,一日两次;B组患者36例,予口服阿昔洛韦片0.4 g,一日两次;均连续服药6个月,观察两组的复发情况。同时选择健康对照20例,与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水平进行比较。结果:A组复发率下降程度明显大于B组(P<0.05)。治疗前A、B两组间各指标相比无明显差异(均P>0.05);A、B组CD3+、CD4+、CD4+/CD8+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CD8+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A组CD4+及CD4+/CD8+比值明显高于B组(均P<0.05),而CD8+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RGH患者存在着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匹多莫德联合阿昔洛韦治疗RGH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患者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GH)患者外周血T细胞IL-12表达的影响。方法45例RGH患者随机分为卡介菌多糖核酸组(BCG-PSN)和病例对照组,并设立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4 T、CD8 T细胞IL-12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治疗前RGH患者外周血IL-12阳性CD4 T细胞的百分率及IL-12阳性CD8 T细胞的百分率均显著性降低(P<0.05)。(2)治疗后BCG-PSN组外周血IL-12阳性CD4 T细胞百分率及IL-12阳性CD8 T细胞百分率均显著升高(P<0.05);而病例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比较BCG-PSN组与病例对照组治疗前、后外周血IL-12阳性CD4 T细胞百分率差值及IL-12阳性CD8 T细胞百分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3)对BCG-PSN组及病例对照组复发率进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治疗后两组复发患者的复发间隔时间及皮损痊愈时间进行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能降低RGH的复发频率,减轻复发病情,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卡介菌多糖核酸能有效提高RGH患者体内CD4 T、CD8 T细胞IL-12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确定阿维A对尖锐湿疣复发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及Ang-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使用冷冻疗法去除皮损.治疗组加口服阿维A胶囊(0.5 mg/kg·d)1个月.比较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两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Ang-2含量的变化,3个月后比较两组的复发率.结果:治疗组复发率为23.3%,对照组53.3%,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外周血中CD3+、CD4+ T细胞升高,CD8+ T细胞下降,CD4+/CD8+比值升高,Ang-2含量降低.结论:阿维A能降低尖锐湿疣的复发率,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和降低血管生成素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对白癜风患者的疗效以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107例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异常的白癜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BCG-PSN治疗组(A组)36例,常规中药治疗组(B组)36例,联合治疗组(C组)35例,治疗前后采用链菌素亲生物素-碱性磷酸酶链接法(S.A.P法)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并与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结果A组总有效率38.8%,B组总有效率33.3%,C组总有效率61.1%。各组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D3、CD4降低(P<0.01),CD8升高(P<0.01,P<0.05),治疗后A组C组CD3、CD4升高(P<0.05,P<0.01)。结论BCG-PSN能提高细胞免疫功能,治疗白癜风安全、有效,与中药合用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抗角蛋白自身抗体对接触过敏性皮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作者对家兔血清抗角蛋白自身抗体(AK auto Ab)滴度正常接触过敏性皮炎(NCD)组、滴度低下接触过敏性皮炎(LCD)组及对照组的耳叶背侧皮炎进行了对比观察,并对皮炎部位真皮炎细胞密度、表皮角朊细胞内AK auto Ab的含量进行定量检测。结果显示,NCD组炎症最著、角朊细胞内AK auto Ab含量最高,与LCD组、对照组和同一耳叶腹侧形成鲜明的对比(P<0.05)。表明AK auto Ab积极介入了皮肤接触过敏性反应,有可能有利于异物的排斥和自身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抗角蛋白自身抗体对豚鼠银屑病样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抗角蛋白自身抗体对(anti keratin autoantibody,AK auto Ab)对豚鼠银屑病样模型的作用。方法:应用心得安法制备豚鼠耳廓银屑病样模型,采用亲和层析法纯化的正常人AKatuoAb,以肌肉注射方式给药,从组织病理变化评价治疗效果。结果AKatuoAb组动物银现样改变的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01),动物血清中可检测人到AKatuoAb。结论:提示AKatuoAb具有促进及鼠银屑病样模型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血清抗角蛋白自身抗体滴度消长对皮肤烫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作者对家兔血清抗角蛋白自身抗体(AK auto Ab)滴度低下(实验组)及滴度正常(对照组)的皮肤烫伤进行了对比观察,并对烫伤后分界性炎症、表皮修复、表皮角朊细胞胞浆AK auto Ab含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损伤明显、结痂较晚,分界性炎症出现较迟、程度较轻,表皮修复迟缓、愈合较慢,而角朊细胞胞浆内IgG AK auto Ab含量较低。提示,正常滴度的血清AK auto Ab在皮肤烫伤发展及修复的过程中,可能对机体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银屑病患者血清抗角蛋白自身抗体对角朊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人表皮吸附、消耗的方法观察了银屑病患者含有与不含抗角蛋白自身抗体的IgG对培养角朊细胞代谢活性的影响。发现抗角蛋白自身抗体的存在对角朊细胞的增生代谢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与抗角蛋白单克隆抗体的作用相似。提示银屑病时抗角蛋白自身抗体在表皮的沉积可能是一种继发性的保护反应,以限制病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天然抗角蛋白自身抗体抑制角质形成细胞及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机理。方法 经体外培养人角质形成细胞及鳞状细胞癌细胞,作用于不同浓度的天然抗角蛋白自身抗体,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活性,免疫组化检测增殖及凋亡相关蛋白变化。结果 天然抗角蛋白自身抗体对二者的增殖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一定的浓度-效应关系。对二者P53、C-myc的表达具有促进作用,而对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则具有抑制作用。结论 天然抗角蛋白自身抗体对角质形成细胞及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可能系通过调节细胞中增殖与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来实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明确产生天然抗角蛋白自身抗体(anti-keratin autoantibody,AK auto Ab)的B细胞的类群和定位。方法取SPF级C57BL/6小鼠的腹腔细胞及脾细胞,进行体外培养,采用ELISA方法分析培养细胞分泌AK auto Ab的水平,ELISPOT方法分析分泌AK auto Ab的细胞数。结果腹腔细胞中分泌AK auto Ab的细胞数远多于脾细胞,其分泌的抗体滴度也显著高于脾细胞。结论AK auto Ab主要来源于腹腔B细胞,B1细胞可能是产生AK auto Ab的主要细胞。  相似文献   

17.
天然抗角蛋白自身抗体识别的角蛋白模拟表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索利用天然抗角蛋白自身抗体(AK auto Ab)淘筛噬菌体递呈的随机肽库,获得在体内具有功能活性的角蛋白模拟表位方法。方法 用角蛋白亲和层析柱从正常人混合血清中分离并纯化AK auto Ab,然后进行生物素标记;用生物素化的AK auto Ab对噬菌体递呈的随机15肽库进行3轮淘洗并进行ELISA检测;挑取23个阳性克隆进行DNA测序,分析所获数据并进行竞争实验。结果 DNA测序分析表明,AK auto Ab特异识别3个抗原表位区:SLSPMPTTNRR、PPLIPIPLRTM和TTPRPPMRIMLPRIT,其中SLSPMPTTNRR可能含有优势表位;携有这些短肽的噬菌体可与AK auto Ab特异结合,角蛋白可阻断这种特异的结合反应。结论 利用噬菌体随机肽库技术成功地获得了AK auto Ab所识别的角蛋白模拟表位。  相似文献   

18.
高滴度天然抗角蛋白自身抗体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建立天然抗角蛋白自身抗体(AK auto Ab)的转基因小鼠模型。方法 将转基因表达质粒显微注射法转入CBA×C57BL/6小鼠受精卵,导入假孕雌鼠输卵管后培育子代小鼠;PCR鉴定子代小鼠基因型;ELISA法分析转基因小鼠体内AK auto Ab水平的变化。结果 共获得12系转基因阳性的Founder小鼠,其中9系传至第3代;3系转基因小鼠体内的AK auto Ab水平显著增高。结论 成功建立AK auto Ab的转基因小鼠,获得了血清AKautoAb水平增高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9.
天然抗角蛋白自身抗体抗小鼠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以高滴度天然抗角蛋白自身抗体(AK auto Ab)转基因小鼠为模型,分析AK auto Ab在抵御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取天然抗角蛋白自身抗体转基因小鼠及阴性对照小鼠,ELISA法检测小鼠腹腔冲洗液总IgM、抗角蛋白IgM抗体以及抗金黄色葡萄球菌IgM抗体水平:腹腔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制备感染模型,检测腹腔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后腹腔及肾脏菌落形成单位数量.测定菌负荷,流式细胞仪检测中性粒细胞比率、炎症因子浓度等.结果 ELISA检测发现,转基因小鼠腹腔冲洗液抗角蛋白IgM、抗金黄色葡萄球菌IgM水平高于阴性对照小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菌落形成实验显示,转基因小鼠腹腔及肾脏菌负荷低于阴性对照(P<0.01):流式细胞仪分析发现.转基因小鼠腹腔中性粒细胞比率、炎症因子浓度低于阴性对照(P<0.01).结论 AK auto Ab在小鼠体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