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一种基于局部加权均值的领域适应学习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皋军  黄丽莉  孙长银 《自动化学报》2013,39(7):1037-1052
最大均值差异(Maximum mean discrepancy, MMD)作为一种能有效度量源域和目标域分布差异的标准已被成功运用.然而, MMD作为一种全局度量方法一定程度上反映的是区域之间全局分布和全局结构上的差异.为此, 本文通过引入局部加权均值的方法和理论到MMD中, 提出一种具有局部保持能力的投影最大局部加权均值差异(Projected maximum local weighted mean discrepancy, PMLWD)度量,%从而一定程度上使得PMLWD更能有效度量源域和目标域中局部分块之间的分布和结构上的差异,结合传统的学习理论提出基于局部加权均值的领域适应学习框架(Local weighted mean based domain adaptation learning framework, LDAF), 在LDAF框架下, 衍生出两种领域适应学习方法: LDAF_MLC和 LDAF_SVM.最后,通过测试人工数据集、高维文本数据集和人脸数据集来表明LDAF比其他领域适应学习方法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2.
最大均值差异仅用于反映样本空间总体的分布信息和全局结构信息,忽略了单个样本对全局度量贡献的差异性。为此,提出一种最大分布加权均值差异(MDWMD)度量方法,采用白化余弦相似性度量为源域和目标域的所有样本设计相应的分布权重,使得每个样本的分布差异信息在全局度量中均得以体现。进一步,在MDWMD基础上,结合联合分布调整思想,提出一种领域适应学习算法:基于最大分布加权均值嵌入的联合分布调整,同时对源域和目标域中的数据进行边缘概率分布调整和条件分布调整。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典型的迁移学习和无迁移学习算法相比,所提算法在不同类型跨领域图片数据集上的分类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3.
李庆勇  何军    张春晓 《智能系统学报》2021,16(6):999-1006
采用对抗训练的方式成为域适应算法的主流,通过域分类器将源域和目标域的特征分布对齐,减小不同域之间的特征分布差异。但是,现有的域适应方法仅将不同域数据之间的距离缩小,而没有考虑目标域数据分布与决策边界之间的关系,这会降低目标域内不同类别的特征的域内可区分性。针对现有方法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分类差异与信息熵对抗的无监督域适应算法(adversarial training on classification discrepancy and information entropy for unsupervised domain adaptation, ACDIE)。该算法利用两个分类器之间的不一致性对齐域间差异,同时利用最小化信息熵的方式降低不确定性,使目标域特征远离决策边界,提高了不同类别的可区分性。在数字标识数据集和Office-31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ACDIE算法可以学习到更优的特征表示,域适应分类准确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在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场景识别问题中,经典的监督机器学习算法大多需要充足的标记样本训练模型,而获取遥感图像的标注费时费力。为解决遥感图像场景识别中标记样本缺乏且不同数据集无法共享标记样本问题,提出一种结合对抗学习与变分自动编码机的迁移学习网络。方法 利用变分自动编码机(variational auto-encoders,VAE)在源域数据集上进行训练,分别获得编码器和分类器网络参数,并用源域编码器网络参数初始化目标域编码器。采用对抗学习的思想,引入判别网络,交替训练并更新目标域编码器与判别网络参数,使目标域与源域编码器提取的特征尽量相似,从而实现遥感图像源域到目标域的特征迁移。结果 利用两个遥感场景识别数据集进行实验,验证特征迁移算法的有效性,同时尝试利用SUN397自然场景数据集与遥感场景间的迁移识别,采用相关性对齐以及均衡分布适应两种迁移学习方法作为对比。两组遥感场景数据集间的实验中,相比于仅利用源域样本训练的网络,经过迁移学习后的网络场景识别精度提升约10%,利用少量目标域标记样本后提升更为明显;与对照实验结果相比,利用少量目标域标记样本时提出方法的识别精度提升均在3%之上,仅利用源域标记样本时提出方法场景识别精度提升了10%~40%;利用自然场景数据集时,方法仍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场景识别精度。结论 本文提出的对抗迁移学习网络可以在目标域样本缺乏的条件下,充分利用其他数据集中的样本信息,实现不同场景图像数据集间的特征迁移及场景识别,有效提升遥感图像的场景识别精度。  相似文献   

5.
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卷积联合适应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joint adaptation network,CNN-JAN)的脑电信号(Electroencephalogram, EEG)情感识别模型。该模型将迁移学习中联合适应的思想融合到深度卷积网络中,首先采用长方形卷积核提取数据的空间特征,捕捉脑电数据通道间的深层情感相关信息,再将提取的空间特征输入含有联合分布的多核最大均值差异算法(Multi-kernel joint maximum mean discrepancy,MK-JMMD)的适配层进行迁移学习,使用MK-JMMD度量算法解决源域和目标域分布不同的问题。所提方法在SEED数据集上使用微分熵特征和微分尾端性特征分别进行情感分类实验,其中使用微分熵特征被试内跨试验准确率达到84.01%,与对比实验和目前流行的迁移学习方法相比,准确率进一步提高,跨被试实验精度也取得较好的性能,验证了该模型用于EEG信号情感识别任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现有的图像识别方法应用于从同一分布中提取的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时具有良好性能,但这些方法在实际场景中并不适用,从而导致识别精度降低。使用领域自适应方法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途径,领域自适应方法旨在解决来自两个领域相关但分布不同的数据问题。方法 通过对数据分布的分析,提出一种基于注意力迁移的联合平衡自适应方法,将源域有标签数据中提取的图像特征迁移至无标签的目标域。首先,使用注意力迁移机制将有标签源域数据的空间类别信息迁移至无标签的目标域。通过定义卷积神经网络的注意力,使用关注信息来提高图像识别精度。其次,基于目标数据集引入网络参数的先验分布,并且赋予网络自动调整每个领域对齐层特征对齐的能力。最后,通过跨域偏差来描述特定领域的特征对齐层的输入分布,定量地表示每层学习到的领域适应性程度。结果 该方法在数据集Office-31上平均识别准确率为77.6%,在数据集Office-Caltech上平均识别准确率为90.7%,不仅大幅领先于传统手工特征方法,而且取得了与目前最优的方法相当的识别性能。结论 注意力迁移的联合平衡领域自适应方法不仅可以获得较高的识别精度,而且能够自动学习领域间特征的对齐程度,同时也验证了进行域间特征迁移可以提高网络优化效果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 目前深度神经网络已成功应用于众多机器学习任务,并展现出惊人的性能提升效果。然而传统的深度网络和机器学习算法都假定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服从的是同一分布,而这种假设在实际应用中往往是不成立的。如果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的分布差异很大,那么由传统机器学习算法训练出来的分类器的性能将会大大降低。为了解决此类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层校正的无监督领域自适应方法。方法 首先利用多层校正来调整现有的深度网络,利用加法叠加来完美对齐源域和目标域的数据表示;然后采用多层权值最大均值差异来适应目标域,增加网络的表示能力;最后提取学习获得的域不变特征来进行分类,得到目标图像的识别效果。结果 本文算法在Office-31图像数据集等4个数字数据集上分别进行了测试实验,以对比不同算法在图像识别和分类方面的性能差异,并进行准确度测量。测试结果显示,与同领域算法相比,本文算法在准确率上至少提高了5%,在应对照明变化、复杂背景和图像质量不佳等干扰情况时,亦能获得较好的分类效果,体现出更强的鲁棒性。结论 在领域自适应相关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具备一定的泛化能力,可以实现较高的分类性能,并且优于其他现有的无监督领域自适应方法。  相似文献   

8.
针对多物种鸟声识别中多物种鸟声样本不足的问题,尝试采用单物种鸟声样本训练多物种鸟声识别模型,并提出一种基于特征迁移的多物种鸟声识别方法。该方法引入特征迁移学习算法,利用最大均值差异(Maximum mean discrepancy,MMD)度量鸟声样本特征分布差异,将不同分布的单物种鸟声和多物种鸟声的音频特征映射为同分布的潜在音频特征,再基于同分布的音频特征构造识别模型。使得单物种鸟声样本训练的识别模型也能够适用于多物种鸟声识别 。在自然形成的多物种鸟声数据集上,算法在4项多标记评价指标上都取得了较好的识别效果;在人工构造的多物种鸟声数据集上对比试验表明,基于特征迁移的识别算法在单个物种上的正确识别率相较于对比算法最高提升了20%。  相似文献   

9.
生成适应网络利用对抗训练辅助模型进行域适应分类,但仅使用单源域学到的知识有限,且对抗训练不足以减少域差异,造成判别特征难以识别,影响分类精度.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结合对抗网络与条件均值的多源适应分类方法(MSDACG).对多个源域进行特征提取,提升特征学习的有效部分,对不同源和目标域特征使用特定域的生成对抗网络及条件最...  相似文献   

10.
针对在单一匹配边缘概率分布以缩减源域和目标域的差异性时存在的泛化能力差的问题,提出联合边缘概率分布和条件概率分布减小域间差异性的基于特征和实例的迁移学习算法.通过核主成分分析在子空间中寻找样本新的特征表示,在该子空间中利用最小化最大均值差异,联合匹配边缘概率分布和条件概率分布以减小源域和目标域间的差异性.同时利用L2,1范数约束选择源域中相关实例进行训练,进一步提高迁移学习获得的模型泛化性能.在字符集和对象识别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文中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赵小强  蒋红梅 《控制与决策》2022,37(5):1203-1210
针对现有的基于对抗学习的领域适应算法未能充分挖掘样本的可转移特征导致泛化能力较差和分类精确度较低的问题,提出基于特征和类别对齐的领域适应(FCDA)算法.首先,针对最大均值差异(MMD)度量准则存在的不足进行改进,得到一种新的MID(maximizes the intra-domain density)度量函数,分别度...  相似文献   

12.
深度学习因强大的特征提取能力已逐渐成为旋转机械故障诊断的主要方法。但深层模型缺乏领域适应能力,工况变化时性能衰退严重。迁移学习为解决变工况诊断问题提供新的途径。然而现有深度迁移学习方法大多仅对齐不同领域分布的均值中心,未考虑特征分布的流形结构,其适配性能仍难以应对不同工况复杂的机械故障信号。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深度流形迁移学习方法,以堆叠自编码器为框架,在无监督预训练阶段同时利用源域和目标域样本训练,充分挖掘数据本质特征;针对模型微调,提出流行迁移框架,在适配分布差异同时还保持领域间特征分布结构的一致性。将新方法与现有迁移学习方法在旋转机械故障诊断案例进行充分的比较实验,结果表明,新方法优于现有方法,能显著提高变工况故障诊断精度。通过有效性分析在机理上进一步证明了融合目标域数据的无监督预训练策略和流形迁移微调策略对提高变工况故障诊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领域适应核支持向量机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领域适应学习是一种新颖的解决先验信息缺少的模式分类问题的有效方法, 最大化地缩小领域间样本分布差是领域适应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而仅考虑领域间分布均值差最小化, 使得在具体领域适应学习问题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此,在某个再生核Hilbert空间, 在充分考虑领域间分布的均值差和散度差最小化的基础上,基于结构风险最小化模型, 提出一种领域适应核支持向量学习机(Kernel support vector machine for domain adaptation, DAKSVM)及其最小平方范式,人造和实际数据集实验结果显示,所提方法具有优化或可比较的模式分类性能.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多标记迁移学习中源领域与目标领域的特征分布差异会导致源领域数据无法被目标领域利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大均值差异的多标记迁移学习算法(Multi-Label Transfer Learning via Maximum mean discrepancy,M-MLTL),算法通过分解关系矩阵构造共享子空间,并采用最大均值差异(maximum mean discrepancy)作为评价指标,最小化子空间特征的分布差异,从而使源领域与目标领域的特征分布尽可能相似.多标记图像分类实验的结果表明,新算法比同类算法有更高的精度和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15.
稀疏表示因其所具有的鲁棒性,在模式分类领域逐渐得到关注.研究了一种基于稀疏保留模型的新颖领域适应学习方法,并提出一种鲁棒的稀疏标签传播领域适应学习(sparse label propagation domain adaptation learning,简称SLPDAL)算法.SLPDAL通过将目标领域数据进行稀疏重构,以实现源领域数据标签向目标领域平滑传播.具体来讲,SLPDAL算法分为3步:首先,基于领域间数据分布均值差最小化准则寻求一个优化的核空间,并将领域数据嵌入到该核空间;然后,在该嵌入核空间,基于l1-范最小化准则计算各领域数据的核稀疏重构系数;最后,通过保留领域数据间核稀疏重构系数约束,实现源领域数据标签向目标领域的传播.最后,将SLPDAL算法推广到多核学习框架,提出一个SLPDAL多核学习模型.在鲁棒人脸识别、视频概念检测和文本分类等领域适应学习任务上进行比较实验,所提出的方法取得了优于或可比较的学习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