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生物共振系统检测过敏原的准确性和十堰地区过敏性疾病患者过敏原的分布特征。方法:利用生物共振系统对十堰地区的581例过敏性疾病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其中188例病人利用本地抗原同时进行皮内注射试验,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结果的一致性。结果:①两种过敏原检测方法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456,P〉0.05)。②十堰地区97.2%的过敏性疾病患者都存在明确的过敏原,人均过敏原阳性3.43次。其中吸人类占46.4%,以螨类、花草混合物和柳属为主;食物类占24.3%,以海水鱼Ⅱ、淡水鱼Ⅰ和牛奶为主;感染类占11.0%,以真菌为主;接触类占10.6%,以甲醛为主;动物类占5.2%,以动物毛屑为主;其他过敏原占2.5%。结论:生物共振系统用于过敏原的检测,结果准确可信。十堰地区过敏性疾病患者的过敏原分布具有一定特征,可为本地区过敏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沈艳芳  雷锐 《医学综述》2013,(2):360-361
目的探讨过敏性疾病患者发病与过敏原的关系,寻找该疾病常见的过敏原,为患者的脱敏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德国摩拉生物共振仪对过敏性疾病(荨麻疹、湿疹、哮喘、紫癜、鼻炎)患者234例进行过敏原检测,回顾性分析常见过敏性疾病患者中各类过敏原阳性率及其分布差异。结果过敏性疾病常见的过敏原有螨虫、环境化学、花粉、真菌、食品添加剂、动物等,食入类过敏原中阳性率最高是鱼类,湿疹阳性率为65.22%,荨麻疹为62.07%;吸入类过敏原以支气管哮喘花粉阳性率最高,为89.74%,昆虫螨虫为79.49%;接触类过敏原以鼻炎的霉菌检出率最高,为77.78%,环境化学物质为66.67%。与部分其他地区相比,恩施地区花粉、尘螨的检出率较高,与本地区植被及气候特点有一定关系。结论摩拉生物系统可用于过敏性疾病病因的检测,过敏原种类全。大多数过敏性疾病患者能找到过敏原,且以螨虫、环境化学、花粉、真菌等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过敏原检测方法的阳性检测率,为过敏性疾病患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80例过敏性疾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第1组采用血清过敏原检测、生物共振检测系统进行过敏原检测,第2组采用皮肤点刺试验、生物共振检测系统进行过敏原检测。结果:皮肤点刺试验和生物共振检测系统阳性检测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过敏原的阳性检测率与其他两种检测结果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3种检测方法各有优缺点,但生物共振检测系统因过敏原试剂包含种类全面,容易筛选出过敏原,患者顺应性好,是一种适用、简便的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过敏性疾病患者发病与过敏原的关系,寻找该疾病常见的过敏原,为患者的脱敏治疗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德国摩拉(MORA)生物共振仪对190例过敏性疾病患者进行变应原检测。结果过敏性疾病常见的过敏原有螨虫、环境化学、稀释剂、鱼类、家用或工业毒物、花粉、霉菌、食物添加剂、真菌、动物等。结论摩拉生物系统可用于过敏性疾病病因的检测,过敏原种类全。大多数过敏性疾病患者能找到过敏原,且以螨虫、环境化学、稀释剂、鱼类、花粉等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统计并分析顺德龙江地区儿童过敏性疾病的流行现状及致敏原的分布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各类过敏性疾病患儿540例作为研究对象,测定所有患儿血清中总免疫球蛋白E抗体(IgE)和过敏原IgE特异性抗体(SIgE),统计540例患儿过敏性疾病流行现状及致敏原的分布情况。结果:湿疹、过敏性胃肠炎、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混合过敏性疾病的IgE阳性率分别为82.8%、87.5%、88.9%、89.9%、89.7%、92.0%。2岁以内儿童湿疹和过敏性胃肠炎的发病率较高,分别为84.4%、81.3%;2~4岁以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混合过敏性疾病为主,分别为58.3%、50.7%、44.1%、48.0%;4岁以上以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混合过敏性疾病为主,分别为44.9%、49.3%、42.7%。过敏原构成比例中吸入性过敏原以粉尘螨、屋尘螨为主,分别占12.0%、11.1%;食物性过敏原以牛奶和鸡蛋为主,分别占59.3%、57.0%。湿疹和过敏性胃肠炎以1种过敏原阳性占多数;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混合过敏性疾病以2种过敏原阳性占多数。湿疹和过敏性胃肠炎以食物性过敏原为主,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混合过敏性疾病以吸入性过敏原为主。结论:顺德龙江地区儿童过敏性疾病及致敏原分布有一定特点,应按照过敏性疾病的特点做好预防及诊疗。  相似文献   

6.
BICOM-2000生物共振治疗系统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BICOM-2000生物共振治疗仪对过敏性鼻炎疗效。方法:将10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6例,对照组44例,实验组采用BICOM-2000生物共振系统检测过敏原及脱敏治疗;对照组采用阿罗格试剂进行皮肤点刺试验检测过敏原及行脱敏剂治疗。结果:BICOM-2000生物共振治疗系统脱敏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3·9%,阿罗格试剂总有效率72·7%,P<0·05,结果有显著差异。结论:治疗过敏性鼻炎,BICOM-2000生物共振治疗系统具有较高的疗效,且无痛苦,无创伤,无不良反应,治疗时间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银川地区过敏性鼻炎发病与过敏原的关系,为患者的脱敏治疗及预防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使用生物共振治疗系统对300例过敏性鼻炎进行过敏原检测.结果 30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均检测出过敏原,常见的有香草类花粉、螨虫类、动物皮毛、家用或工业毒物等.结论 过敏原检测对过敏性鼻炎的脱敏治疗及预防有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林静  梁剑虹  邢英梅 《海南医学》2011,22(10):22-23
目的分析过敏性结膜炎临床特点和过敏原检测结果。方法回顾分析门诊过敏结膜炎546例临床资料及过敏原检测资料。结果过敏性结膜炎临床特征睑结膜滤泡占407例(74.54%),皮试、抽血和斑贴试验可快速查出确切过敏原。结论本地区过敏性结膜炎过敏原以螨类和蟑螂为主,同一患者可同时对多种过敏原致敏。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南京地区儿童哮喘、过敏性鼻炎及荨麻疹的过敏原状况。方法 :采用体外过敏原检测系统对本院确诊的3类常见过敏性疾病(哮喘、过敏性鼻炎和荨麻疹)的1047例患儿进行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测,并对过敏原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3种疾病中过敏性鼻炎特异性IgE阳性检出率最高,其次是哮喘和荨麻疹。吸入性过敏原以屋尘螨粉尘螨为主,食入性过敏原以鳕鱼龙虾扇贝为主。结论:屋尘螨粉尘螨及鳕鱼龙虾扇贝是南京地区儿童最常见的过敏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获得广州市海珠区儿童的各类过敏原的分布特点,为本区儿童的"免疫照护"提供参考价值的资料。方法:将14岁以下有典型病史的特异性皮炎、荨麻疹、儿童慢性咳嗽、小儿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变态反应体质的儿童分成婴幼儿组和少儿组两组,利用荧光酶免法检测45种过敏原。结果:共获得371例阳性过敏原结果,其中户尘螨过敏原阳性128例,占34.5%,粉尘螨过敏原阳性95例,占25.6%,牛奶过敏原阳性75例,占20.2%;鸡蛋白过敏原阳性51例,13.7%。其中婴幼儿组以食入性过敏原牛奶和鸡蛋白为主,少儿组以吸入性过敏原尘螨为主,两组比较,P均<0.05,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广州市海珠区儿童过敏性疾病的主要过敏原是户尘螨、粉尘螨、牛奶和鸡蛋白。婴幼儿是以食入性过敏原牛奶和鸡蛋白致敏为主,少儿以吸入性致敏原尘螨致敏为主。  相似文献   

11.
陈樱 《基层医学论坛》2014,(13):1654-1657
目的通过儿童过敏原检测为儿童过敏性疾病的预防和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应用HOB公司提供的欧博克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抗体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快速试纸条技术检测1 955例儿童血清中6种吸入性和7种食入性过敏原的总IgE抗体和sIgE抗体。结果 1 955例儿童过敏原检出总IgE阳性有1 686例,占86.2%;过敏原sIgE阳性有563例,占28.8%;其总IgE升高有386例,占68.6%,总IgE在正常范围内有177例,占31.4%。对于过敏原sIgE阳性者,吸入性以屋尘螨/粉尘螨为主,有309例,占54.9%;食入性以牛奶为主,有188例,占33.4%。结论宁波某地区儿12岁以下儿童过敏原依次为屋尘螨/粉尘螨、牛奶、屋尘、猫/狗毛皮屑、牛羊肉等。总IgE不能用来诊断或排除过敏,其升高仅意味着过敏的概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1—12岁儿童变应性鼻炎(AR)患者吸入组变应原的分布。方法采用敏筛定量过敏原检测系统(Allergy Screen)及其专用体外变应原诊断试剂测定663例1~12岁儿童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中吸入组变应原的sIgE,并比较北京地区不同年龄段吸入组变应原阳性率的变化趋势。结果①所有患者吸入组变应原均呈阳性反应,首要变应原为混合真菌(61.4%),其次为户尘螨(32.6%)、屋尘(28.2%)、艾蒿(23.8%)等;各类变应原slgEI〉llI级占相应变应原阳性例数百分率前三位依次为艾蒿(70.9%,112/158)、混合真菌(63.9%,260/407)、户尘螨(56.5%,122/216);②随年龄增长,混合真菌阳性率总体呈下降趋势,户尘螨阳性率呈增高趋势;户尘螨阳性在A~D组中的分布有统计学意义(X2=17.757,P〈0.001);③艾蒿(X2=10.636,P=0.014)、混合真茵(X2=8.298,P=0.040)及屋尘(X2=11.681,P=0.005)slgEI〉III级在A—D组的相应变应原阳性病例中的分布有统计学意义;④属牧草类的棒草和矮豚草变应原sIgE≥11I级占相应阳性例数百分率的变化曲线在艾蒿的变化曲线之下,但又高于木本植物树花粉的变化曲线;⑤单一混合真菌变应原阳性最常见;其次为双重变应原阳性,最常见双重阳性组合为混合真菌+户尘螨。结论北京地区儿童AR患儿主要吸入组变应原以混合真菌为主;随年龄增长,各类变应原阳性率有趋势性变化;秋季杂草花粉的致敏性强于牧草,牧草的致敏性则强于木本植物树花粉;单一变应原阳性最常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由 Ig E介导的 型变态反应在荨麻疹发病中的意义及考察 MAST- CAL检测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 MAST- CAL法 (多种抗原光化学分析法 )检测了 180例荨麻疹患者血清特异性 Ig E水平 ,分析各种致敏原在荨麻疹发病中的意义。结果 :180例病人中 ,吸入组检出阳性 62例 ,阳性率 34 .4 4 % ,常见的吸入过敏原为粉尘螨、屋尘螨、蟑螂 ;食物组检出阳性为 53例 ,阳性率为 2 9.4 4 % ,最常见的食物过敏原为黄豆、吞拿鱼。结论 :由 Ig E介导的 型变态反应仅占荨麻疹病因的一部分 ,南方地区常见的吸入过敏原为粉尘螨及屋尘螨。 MAST- CAL检测法在检测荨麻疹患者血清特异性 Ig E水平上可提供可靠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衡阳地区荨麻疹和湿疹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及分析,筛查本地区常见过敏原。方法采用皮肤点刺法对衡阳地区1398例荨麻疹和974例湿疹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结果1398例荨麻疹患者中过敏原阳性1295例(92.6%)、974例湿疹患者中过敏原阳性854例(87.7%)。荨麻疹患者阳性率较高的为吸入组中的屋尘螨、粉尘螨、杂草和大豚草以及食物组中的小虾和红辣椒。湿疹患者阳性率较高的为吸入组中屋尘螨、粉尘螨、大豚草和杂草,以及食物组中的小虾和红辣椒。结论地区不同过敏原种类有所不同,筛查本地区常见过敏原有利于过敏性皮肤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哮喘患者的常见变应原,为预防和治疗支气管哮喘发作提供依据。方法用24种德国默克公司生产的阿罗格变应原进行皮肤点刺试验,以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组胺为阳性对照。结果210例患者中,粉尘螨和屋尘螨的阳性率分别是57.14%和58.57%,其中单纯哮喘患者的阳性率分别是62.83%和59.29%,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阳性率是50.51%和57.63%;210例患者中,艾蒿的阳性率为30.95%,大豚草的阳性率为28.5%,再次为霉菌和动物毛;食物组变应原以虾、牛奶、鸡蛋为常见。2组间变应原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北京地区吸入性变应原中粉尘螨和屋尘螨最常见,野生的蒿类和大豚草作为变应原也在迅速上升。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方便安全、操作易行,可同时检测多种变应原,特异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变应性鼻炎疾病特异性过敏原及血清总IgE水平变化。方法采用酶筛分析法(AllergyScreen)对11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的血清过敏原及总IgE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11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中吸入组过敏原以以屋尘螨粉、尘螨(62/118)为最高,其后依次为猫毛皮屑、狗毛皮屑(35/118)、矮豚草、蒿(14/118)、蟑螂(12/118)、柏榆、梧桐、柳三角叶杨(8/118)、律草(7/118)、点青霉、分枝孢霉、烟曲霉、交链孢霉(6/118);食入组过敏原以牛肉、羊肉(13/118)为最高,其后依次为腰果、花生、黄豆(11/118)、小麦(10/118)、牛奶(9/118)、鱼虾蟹(5/118)、芒果(4/118)、鸡蛋白、鸡蛋黄(1/118);总IgE阳性率为35.59%。结论血清过敏原及总IgE酶筛分析可以帮助临床合理寻找相应过敏原,为变应性鼻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本地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常见过敏原。方法采用IVT过敏原体外测试系统对1120例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的血清进行特异性IgE检测。结果吸入性血清过敏原总IgE阳性率63.39%,常见的吸入性过原依次为尘螨、粉螨、屋尘螨;点青霉菌,交链孢菌,黑根霉;食入性血清过敏原总IgE阳性率为68.75%,食入性血清过敏原为牛奶、鱼、蟹和虾,蛋白;大部分患者对两种以上的过敏原过敏。结论IVT可用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病因的检测,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上海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回顾性分析疑似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过敏原的特征与发病季节分布。方法 选取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就诊于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有典型AR症状并行变应原测试的患者1570例,分析变应原检测结果及季节分布。结果 有1182例(75.3%)检测出至少一种变应原阳性;单纯血清总IgE阳性者为143例(9.1%);检测出单一过敏原的AR患者为491例(31.3%),两种及以上过敏原AR患者为691(44.0%),其中尘螨(包括屋尘螨和粉尘螨)为最常见的过敏原,共有715例约占所有变应原阳性AR患者的60.5%,其次为青霉素为239例(20.2%);在每年的4~6月、8~11月为AR患者就诊高发期。17-39岁人群占比最高。结论 尘螨为上海地区部分AR患者的主要过敏原,AR发作有时间分布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潍坊地区过敏性皮肤病与过敏原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欧蒙公司生产的体外检测试剂盒对116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定性检测血清中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和总IgE(immunoglobulin E)。结果116例患者中有86例(72.4%)患者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和(或)总IgE抗体阳性,对1种过敏原呈阳性反应38例(32.7%),2种及2种以上42例(36.2%);6例(5.1%)总IgE阳性而特异性IgE抗体阴性.吸入组中阳性率较高的是春季花粉组合(柳、杨。榆、柏、梧桐)、屋尘。食物组中阳性率较高的是海鲜组合(虾、扇贝、蛤,蟹),淡水鱼组合(鲑鱼、鲈鱼、鲤鱼)。结论潍坊地区过敏性皮肤病的发生与过敏原有紧密的联系,其中,春季花粉,屋尘、海鲜、淡水鱼是潍坊地区最常见的过敏原。总IgE阳性而特异性IgE阴性亦能提示患者存在其他特异性IgE抗体,从而为疾病的诊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