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大豆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针对影响超临界CO2萃取大豆油的主要因素(温度、压力、萃取时间、颗粒度)进行了研究,并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设计。通过单因实验和正交实验,得到超临界萃取工艺的最优条件:温度45℃、压力25MPa、颗粒度50目、萃取时间60min。大豆中油的萃取率可高达21.48%;各因素影响大豆油萃取率的主次顺序为:颗粒度>压力>萃取时间>温度。  相似文献   

2.
以香榧种仁为原料,研究超临界CO2流体萃取香榧油的工艺条件。利用单因素实验与正交实验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工艺参数为: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40℃,CO2流量25L/h,萃取时间3h。在此条件下香榧油得率为47.19%。各因素对香榧油得率的影响次序为: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CO2流量。  相似文献   

3.
采用冷榨法、有机溶剂浸出法和超临界CO_2萃取法提取榛子油,并对榛子油的品质及提油率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对超临界CO_2萃取榛子油的工艺进行优化。结果发现,超临界CO_2萃取法的油脂品质较好,且提油率较高。超临界CO_2萃取榛子油最优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7 MPa,萃取温度50℃,CO_2流量20 L/h。在最优工艺条件下榛子的提油率为93.32%。榛子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超过95%,主要为油酸和亚油酸。  相似文献   

4.
采用单因素试验与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相结合的方法对超临界CO2萃取栀子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研究。单因素试验研究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CO2流速对萃取率的影响,再通过DPS软件分析,以栀子油萃取率为目标建立二元二次回归模型,通过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及对数学模型进行优化处理。试验结果表明:萃取压力与CO2流速为影响萃取率的主要因素,而萃取温度对萃取率的影响不大,保持单因素试验时最佳参数55℃即可。通过频数分析法,优化得出栀子油萃取的最优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5 MPa,萃取温度55℃,CO2流速13 kg/h,在最优条件下栀子油的预期萃取率为10.89%。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超临界CO2萃取技术高效萃取牡丹籽油,先利用微波技术对原料进行预处理,再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萃取牡丹籽油。固定微波功率800 W,采用正交实验得到微波预处理最佳条件为:微波预处理时间40 s,原料粉碎粒度100目,原料水分含量6.2%。采用响应面法对超临界CO2萃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分析,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CO2流量25 kg/h,萃取压力33 MPa,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100 min。在最佳条件下,牡丹籽油萃取率高达98.55%。与未经微波预处理直接进行超临界CO2萃取所得牡丹籽油相比,水分及挥发物含量降低,酸值和过氧化值升高。  相似文献   

6.
探讨超临界CO2萃取绿茶中茶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萃取过程中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65%乙醇用量等工艺参数,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工艺条件。最终得到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炒青绿茶中茶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7 MPa,萃取时间50 min,萃取温度55℃,65%乙醇用量100 mL。试验过程中采取分光光度法测定收集液的吸光度值反映茶多酚提取率,进而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使用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法萃取雨生红球藻中的虾青素酯,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设计在中试级设备考察压力、温度、流速等主要工艺参数对萃取率的影响,并优化萃取工艺。结果表明,其最优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40 MPa,萃取温度60℃,流速20 L/h。在此最优工艺条件下,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对雨生红球藻中虾青素酯的萃取率可达88%。该工艺条件可放大为工业化生产条件。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化超临界CO2萃取白苏叶挥发油的提取工艺,提升白苏叶的实用价值。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CO2流量)和响应面分析预测白苏叶挥发油提取的最优参数,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白苏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同时利用清除DPPH·和·OH能力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在萃取压力27 MPa、萃取温度40 ℃下,连续萃取2.0 h,挥发油提取率可达(2.71±1.19)%,较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率高67%,能一定程度降低过氧化值和酸值。从白苏叶挥发油中鉴定出51种化学物质,占全油的98.49%,主要成分为酯类、醇类和烯类化合物。抗氧化试验表明白苏叶挥发油对DPPH·和·OH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且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超临界CO2萃取的白苏叶挥发油,主要成分为酯类、醇类和烯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9.
以罗汉果渣为原料,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优化超临界CO_2萃取罗汉果渣油工艺。得到超临界CO_2萃取罗汉果渣油最佳工艺参数为:萃取压力26.5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2.33 h,CO_2流量20 L/h,分离釜Ⅰ温度40℃。在最佳工艺条件下,超临界CO_2萃取罗汉果渣油萃取率6.68%。采用GC-MS对超临界CO_2萃取罗汉果渣所得油脂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萃取罗汉果渣所得油脂中亚油酸含量(30.78%)最高,其次是角鲨烯(16.81%),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0.
桂元  黄文  刘莹  程水明 《食品科学》2012,33(2):110-114
以茯苓皮为原料,建立超临界CO2萃取茯苓皮中总三萜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和有机溶剂提取法对比。设计正交试验考察夹带剂(95%乙醇)用量、萃取压强、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对萃取率的影响。超临界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夹带剂用量按每克茯苓皮2.0mL、压强35MPa、温度65℃、时间60min,总三萜化合物萃取率为2.06%;有机溶剂提取法得总三萜化合物萃取率1.39%。优选出的萃取工艺稳定可靠、简便易行,较有机溶剂提取法萃取率高出48.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