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汇总、评价肺癌PICC置管患者相关性血栓早期筛查及预防护理措施,以期为临床制定静脉血栓预防护理对策提供依据,降低PICC置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方法 研究以文献查阅法为基础方法,检索美国指南网、OVID(JBI)、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RNAO)、中国指南网、中国知网等中外数据库或指南网,搜集与肺癌PICC置管...  相似文献   

2.
目的 系统评价国内成人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收集关于国内成人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血栓发生率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5月....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索、评价和总结PICC相关性血栓风险评估的最佳证据,为构建相关评估工具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BMJ最佳临床实践(British Medical Journal Best Practice)、Cochrane图书馆、JBI循证卫生保健国际合作中心图书馆、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美国指南网、国际实践指南注册平台(中文)、中国临床指南文库,以及Pub Med、EMbas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建库至2017年3月涉及PICC相关性血栓风险评估的所有文献,包括临床实践指南、最佳实践信息册、推荐实践及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包括临床实践指南5篇、系统评价3篇。总结个体因素、医源性因素、导管相关因素3大类别,共18项最佳证据。结论 PICC置管前进行个体化的血栓风险评估对预防PICC相关性血栓至关重要。医疗机构应按照循证证据建立PICC相关性血栓的评估制度、程序和实践标准。  相似文献   

4.
目的 在PICC相关性血栓预测模型构建完成的基础上,应用循证方法学构建PICC相关性血栓预防护理知识库,为实现PICC相关性血栓预见性风险管理提供决策基础。方法 以2020年发表的成人恶性肿瘤患者PICC血栓预防的最佳证据总结为基础,补充检索BMJ、JBI、RNAO、INS以及中国知网等国内外数据库和专业协会网站中关于PICC相关性血栓预防护理的所有证据,检索时限为2019年11月1日—2023年4月1日,对新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证据提取,并与现有最佳证据总结进行汇总、整理,形成知识库初稿,通过专家会议修改初稿,确定知识库终稿。按照临床护理分类系统编码规则,对知识库初稿内容进行编码。结果 以PICC相关性血栓预测模型为评估工具,预防护理知识库终稿包括1项护理诊断、18项具体护理措施和4种护理结局。结论 PICC相关性血栓预防护理知识库具有专业性、科学性与实用性,为临床护士提供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索预防成人恶性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血栓的最佳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Joanna Briggs Institute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BMJ Best Practice、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RNAO)、苏格兰学院指南网络(SIGN)、UpTo Date、Cochrane Library、美国国家指南库、York大学循证护理中心网站、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及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关于恶性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血栓预防措施的所有证据,包括临床实践指南、证据总结、最佳实践信息册、专家共识、系统评价及原始研究。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包括4篇临床实践指南,2篇系统评价,2篇随机对照试验,1篇证据总结,从血栓风险评估、机械预防、药物预防、早期筛查、健康教育、PICC专科护士培训6个方面,共19条证据进行介绍。结论临床护士应根据成人恶性肿瘤患者PICC血栓预防的循证依据,提高临床医护人员对肿瘤患者PICC血栓预防的风险意识,通过早期预防以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率,以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6.
谭江曼 《全科护理》2021,19(22):3050-3054
目的:探讨胃癌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后相关静脉血栓预防护理的最佳证据.方法:通过中国临床指南文库、美国指南网、JBI循证卫生保健国际合作中心图书馆、PubMed、国际实践指南注册平台、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检索与胃癌PICC术后相关静脉血栓预防护理相关的文献资料,检索期限为建库日至2020年4月,所涉文献类型有临床实践指南、临床决策、证据总结、系统评价.结果:本研究经筛查得到文献13篇,包括临床实践指南4篇、类实验性研究2篇、证据总结1篇、系统评价6篇;经筛选得到PICC术后预防护理最佳证据10条.结论:胃癌PICC术后相关静脉血栓预防护理最佳证据总结过程科学,所得最佳证据适用性、有效性强,护理人员应加强最佳证据在临床中的应用,以实现对PICC术后相关静脉血栓风险的有效评估、护理干预,促进护理质量改进.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成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预防与管理的最佳证据。方法基于循证方法, 计算机检索UpToDate、BMJ Best Practice、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国际指南协作网、美国国立指南库、英国国家临床医学研究所指南库、医脉通、Cochrane Library、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网站、中华医学会网站、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 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5月3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及证据级别评定。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 其中临床决策3篇, 指南4篇, 证据总结3篇, 随机对照试验1篇, 专家共识1篇。汇总形成团队与培训、高危因素评估、置管、功能锻炼、物理预防、药物预防、冲封管、观察与识别、拔管与抗凝、健康教育10个主题、25条最佳证据。结论本研究总结了目前关于成人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预防与管理的最佳证据, 可为护士及护理管理者科学管理和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提供循证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系统评价置管前风险评估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预警相关性血栓形成的研究现状。[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MEDLIN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有关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风险评估的前瞻性和回顾性研究,采用Cochrane协作网RevMan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12篇,合计样本量3 801例,其中干预组441例,对照组3 360例,血栓发生率为11.60%。Meta分析显示:对PICC置管病人进行风险评估可有效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OR=0.56,95%CI(0.45,0.69),P0.000 01],降低导管阻塞发生率[OR=0.20,95%CI(0.07,0.60),P=0.004]。[结论]对PICC置管病人进行风险评估可有效减少导管相关性血栓和导管阻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改良型活动方式预防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血栓的有效性进行Meta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网2010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收录的肿瘤患者改良型活动方式与PICC相关性血栓的研究,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和提取资料,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估。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个RCT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置管侧上肢运动组相比,改良型活动方式组肿瘤患者的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率降低(OR=0.22,95%置信区间0.13~0.38,P<0.01),腋静脉最大血流速度增加(MD=1.03,95%置信区间0.64~1.42,P<0.01)。结论置管侧肢体进行改良型活动能够有效加快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腋静脉血流速度,减少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发生。  相似文献   

10.
郑琼 《循证护理》2024,(9):1701-1705
目的:分析我国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研究现状及其存在问题,为今后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9月27日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文献,筛选符合要求的文献并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结果:共纳入489篇文献,发文量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发文量和基金支持力度均在2017年后明显提升,主要研究类型为实验研究和类实验研究,共303篇,占61.96%;研究对象以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病人、婴幼儿、肿瘤病人、老年病人及重症监护病房(ICU)病人为主;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预防、评估及护理干预3个方面。结论:我国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发文量总体呈递增趋势,但总体研究质量不高,应尽快制定适应本国的相关指南及操作标准,加大对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理论培训,推进医用黏胶敷料的合理运用,减少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王露莹  张红梅   《护理与康复》2020,19(11):14-19
目的对我国护理门诊研究现状进行文献计量学及可视化分析。方法运用CiteSpace及Gephi软件,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网为检索库,检索建库至2019年11月我国护理门诊相关的文献,对发文量、作者及机构合作情况、基金项目、关键词以及研究趋势进行文献计量学及图谱可视化分析。结果共纳入432篇文献,1997年至2019年我国护理门诊相关文献总体呈上升趋势;不同作者、机构之间相对独立,合作交流较少;涉及各级基金共66项,文献基金支持率较低,为15.3%。目前研究热点主要为糖尿病、产前门诊、PICC、健康教育等。结论我国护理门诊初具规模,研究内容趋于专科化、细化,但仍需不断探索与完善以弥补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我国手术室护理信息化研究,归纳目前研究的特征及热点,为进一步开展手术室护理信息化研究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维普网中关于手术室护理信息化的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3月20日,文献纳入类型设定为定量研究中的实验类研究或类实验研究。采用EndNote 22.0...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系统检索和评价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的风险预测模型,以期为构建更高质量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的风险预测模型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INAHL中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的风险预测模型的相关研究,语种限定为中文和英文,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2月16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和提取数据,并应用预测模型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分析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和适用性。结果 共纳入15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的风险预测模型构建研究,共涉及16个模型。16个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641~0.850。12项研究的适用性较好,其余3项研究的适用性较差。15项研究的偏倚风险均较高,偏倚主要来自未选择合适的数据来源、研究对象的纳入和排除标准欠妥当、预测因子未完全从结局指标中被排除、样本量不足、连续性变量处理方式不合理、对缺失数据关注不足、变量筛选过程不合理、缺乏模型性能评估以及模型过度拟合等。结论 现有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的风险预测模型构建尚不完善,需要在后期的构建中关注对不同风险评估方法有效性的研究,以得到更好的高准确度的风险预测模型,为制订相关预防策略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索和评价预防神经外科重症患者PICC相关性血栓的最佳证据,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资源数据库、医脉通、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英国医学杂志(British Medical Journal,BMJ)、Best Practice(最佳临床实践数据库)、PubMed、临床决策系统(UpToDate)、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英国国家医疗保健优化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are Excellence,NICE)关于神经外科重症患者PICC相关性血栓物理预防的所有证据。结果 共纳入文献14篇,包括指南7篇、系统评价5篇、证据总结1篇、随机对照研究1篇,分别从评估与筛查、健康指导、预防实施与管理、机械预防4个方面总结了12条证据。结论 临床科室应结合医院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实际情况、患者及家属意愿,科学运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PICC相关性血栓物理预防的循证依据,提高临床护士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PICC相关性血栓预防的风险意识,通过早期物理预防以降低PICC相关性血栓发生率,以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近10年我国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相关性静脉炎发展态势,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对2003年—2015年国内PICC相关性静脉炎研究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1 883篇文献,筛选出在国内护理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文章267篇,符合本研究的文章111篇;核心期刊发表的文献以临床科研论文为主,研究热点主要集中PICC相关性静脉炎的治疗、预防、护理对策、原因分析等方面。[结论]PICC相关性静脉炎已引起临床护士的广泛关注,但还缺乏PICC相关性静脉炎的高质量科研论文的产出,探索更为有效的PICC相关性静脉炎的预防管理流程,可更好地为临床提供循证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品管圈干预肿瘤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并发症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等数据库中有关品管圈干预肿瘤患者PICC并发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8年6月。结果共检索到9248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文献共128篇,最终纳入文献6篇,纳入病例110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运用品管圈干预PICC置管可更加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RR=0.13,95%CI 0.09~0.18,P0.001),发生感染与导管阻塞要远远少于对照组(RR=0.34,95%CI0.016~0.71,P0.005);试验组血栓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RR=0.14,95%CI 0.04~0.44,P0.005)。结论品管圈干预PICC置管患者,其发生并发症比常规护理减少,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和分析国内护理门诊相关研究的现状及开设护理门诊的热点领域。[方法]以"护理门诊""护士门诊""护理专家门诊"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自建库至2017年9月30日发表的护理门诊相关文献,并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纳入研究的年份、发表期刊、文献类型、研究内容、研究领域。[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384篇,文献来源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为主(64.84%);文献量总体处于上升趋势,尤其2010年以后增加迅速;研究类型上,以临床随机对照研究(146篇,38.0%)和现况调查类研究(83篇,21.6%)为主;研究内容以各专科护理门诊的设立、发展现状和趋势研究、各专科门诊临床实践及效果评价为主;关键词分析共得到4个护理门诊热点领域:糖尿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造口、孕产妇。[结论]我国护理门诊的发展总体趋势良好,但本研究的信息收集存在一定局限性,我国护理门诊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仍需要进一步临床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肿瘤患者PICC置入部位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edical adhesive-related skin injury,MARSI)的危险因素。 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万方、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数据库中有关肿瘤患者PICC置入部位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危险因素的文献,检索时间为从建库至2021年5月。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及评价文献质量,并用RevMan 5.4软件分析。 结果 共纳入13篇研究,包括4917例研究对象。肿瘤患者PICC置入部位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影响因素是过敏史、年龄、睡眠状况、维护方法、肿瘤类型。 结论 过敏史、年龄、睡眠状况、维护方法、肿瘤类型肿瘤患者PICC置入部位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影响因素。医护人员应及时对肿瘤患者存在的可改变因素进行干预,加强对PICC的评估与维护,有利于预防PICC置入部位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廖孟庭 《全科护理》2016,(28):2925-2928
综述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相关性血栓的特点、诱发因素以及预防和护理研究进展。指出在PICC相关性血栓的某些诱发因素的研究仍存在一定的争议,无症状的血栓得不到筛查,成为隐匿性血栓。因此有必要对PICC置管的病人定期进行血栓筛查,识别早期小血栓;对于存在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病人应及时做好血栓的预防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循证护理方法预防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深静脉血栓相关并发症的护理。[方法]针对5例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病人的护理问题,计算机检索防止此类病人发生相关并发症的最佳实践证据,应用于该组病人并评价效果。[结果]5例病人检测的准确率为100%,肺栓塞的发生率为0,治疗计划的完成率为80%。[结论]采用循证方法提出的护理方案能有效防止PICC导管相关性血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