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系统评价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选择合适的预测模型或开发新模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检索CINAHL、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有关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风险预测模型的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10月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和提取数据,并采用预测模型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prediction model risk of bias assessment tool,PROBAST)分析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和适用性。结果 共纳入7篇文献。4篇关于血液透析患者长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风险预测模型,1篇血液透析患者临时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风险预测模型,2篇关于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风险预测模型。共5篇文献将血清白蛋白水平、导管留滞时间和合并糖尿病都纳为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主要预测因素,3篇文献将患者的年龄当做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主要预测因子,置管部位和手卫生预测因素在2篇预测模型中被纳为预测因子。预测模型的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 系统评价老年人认知衰弱风险预测模型,以期为认知衰弱的风险预测提供证据支持。方法 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CINAHL、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发表的老年人认知衰弱风险预测模型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8月,语种限定为中文和英文。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纳入文献的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提取作者、发表年份、国家、随访时间、研究对象、研究类型、预测因子、模型构建方法及预测效能等数据。结果 共纳入16项研究,老年人认知衰弱等发生率为4.8%~65.3%。纳入研究的适用性较好,但总体偏倚风险较高。多个模型重复报告的预测因子有:年龄、营养、活动能力和多病等。结论 老年人认知衰弱风险预测模型尚处于发展阶段,部分模型存在显著的方法学缺陷和高偏倚风险。未来的研究中应借助大数据,构建内容全面的老年人认知衰弱风险预测模型并加以验证,形成可行性高的信息化风险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3.
目的 系统地分析、评价糖尿病足发病风险预测模型,以期为护理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有关糖尿病足发病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3月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和提取数据,并应用预测模型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分析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和适用性。 结果 共纳入7项糖尿病足发病风险预测模型研究,包括6项开发研究和1项验证研究。7个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65~0.88。所有纳入模型中包含最多的预测因子是单丝试验不敏感。7项研究的适用性较好,但存在一定的偏倚,主要是因为未采取或未报告盲法、应变量事件数不足、忽略缺失数据、缺乏模型性能评估以及模型过度拟合。 结论 糖尿病足发病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未来应开发性能优良、偏倚风险低的预测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或外部验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 系统评价糖尿病患者低血糖风险预测模型,为临床医护人员选择或开发适合的风险评估工具提供参考和借鉴。 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库、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和CINAHL数据库中与主题相关的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12月28日,研究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两名研究员依据预测模型研究数据提取表和偏倚风险评估工具独立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 结果 研究纳入14篇文献,16个低血糖风险预测模型,总样本量为257~1 173 820例,结局事件数为72~7 030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63~0.96,其中12个模型报告了校准,5个模型进行了外部验证。多变量模型重复报告的独立预测因子有:年龄、既往(严重)低血糖史、使用胰岛素和其他降糖药物、肾功能。部分模型样本量小、缺乏内部验证或外部验证、不恰当的变量选择方法及缺失数据处理增加了研究的偏倚风险。 结论 低血糖风险预测模型整体呈现良好的区分、校准性能及适用性,但存在显著的方法学缺陷和高偏倚风险。未来研究应侧重于遵循多变量预测模型的透明报告来开发和评估糖尿病患者低血糖风险评分,并验证其在临床实践中的适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检索国内外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血栓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并对其基本特征、建模过程、预测性能和验证方法等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在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万方、维普和知网等数据库检索相关研究,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文献资料提取,并根据PROBAST工具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13个PICC相关性血栓风险预测模型,建模人群以肿瘤病人为主(n=7);11个模型报道了其预测性能,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值或C指数为0.64~0.89;5个模型进行了内部验证,4个模型进行了外部验证。质量评价结果为1个低偏倚风险和12个高偏倚风险。预测模型中最常见且赋值较高的预测因子包括化疗史、血栓史、糖尿病、肥胖或体质指数(BMI)≥25 kg/m2、导管尖端位置异位/非最佳位置及白细胞计数升高等。结论:现有研究表明,PICC相关性血栓风险预测模型预测准确度较高,但整体研究质量偏低,仍需从模型构建过程、模型验证和结果报告等方面进一步优化,以便为临床医务工作者提供可早期识别PICC相关性血栓高危人群的可靠的、科学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检索、分析和评价术后尿潴留的风险预测模型, 以期为模型的应用、优化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CINAHL、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数据库关于术后发生尿潴留的风险预测模型的相关研究, 语种为中文或英文, 检索时限为从建库到2023年2月20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 并应用预测模型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独立对纳入文献进行偏倚风险和适用性评估。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篇文献, 包含17个术后尿潴留风险预测模型, 17个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00~0.920。纳入模型中最常见的5个预测因子分别为年龄、性别、术后镇痛、糖尿病、手术时间。10项研究中模型的适用性较好, 但存在一定的偏倚, 主要原因为样本量不足、忽视缺失数据及处理方法、过度拟合的问题、将连续性变量转换为二分类变量、使用单因素筛选预测因子。结论术后尿潴留的风险预测模型的预测性能较好, 但有一定的偏倚风险, 模型的临床价值还需进一步验证。今后可对现有的预测模型进行外部验证, 不断优化;还...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评价重症患者ICU获得性吞咽障碍风险预测模型, 为医疗工作者选择或开发适合的风险评估工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国知网、PubMed、Embase、CINAHL、Cochrane Library 8个数据库中有关ICU获得性吞咽障碍风险预测模型的横断面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 语种限定为中文和英文, 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7月5日。由2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和提取数据, 并应用预测模型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分析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和适用性。结果共纳入8篇高质量文献, 其中包括8项ICU获得性吞咽障碍风险预测模型。模型的AUC为0.750~0.980, 其中6项模型报告了校准, 2项模型的Hosmer-Lemeshow检验P>0.05, 表明一致性较好。2项模型进行了外部验证。多变量模型重复报告的独立预测因子有:年龄≥ 65岁、慢性肺疾病, 脑血管疾病、合并心律失常、镇静药物的使用及使用时间、APACHEⅡ评分≥15分、是否存在鼻胃管、留置胃管时间≥ 72 h、气管插管时间≥72 h。样本量(结局事件)较少、对缺失数据关注不...  相似文献   

8.
郑艳  吴君  李莉  秦碧勇 《护理学报》2016,23(8):56-60
目的 采用Meta分析方法系统评估中心静脉集束化干预策略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英文数据库,检索关于中心静脉集束化干预策略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相关研究,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后采用Revman和Stata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算合并OR值及其95%CI,并进行发表偏倚评估及敏感性分析.结果 共11项研究纳入,包括7531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中心静脉集束化干预策略组较常规护理组显著降低ICU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OR=0.40,95%CI(0.31,0.50),P<0.01]和导管病原菌数[OR=0.39,95%CI(0.29,0.53),P<0.01].结论 中心静脉集束化干预策略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有效,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系统评价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关于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5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和提取数据,采用PROBAST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共纳入11项研究,ROC曲线下面积为0.67~0.94。常见的术后谵妄易感因素为年龄、ASA分级和认知功能储备减少;促发因素为术前等待时间症、低蛋白血症。11个模型的预测性能较好,但均存在一定的偏倚,主要为未报告数据缺失处理方法,大部分模型预测因子筛选未结合临床专业知识,且缺少模型外部验证,部分研究术后谵妄评估工具、时间存在差异。结论 现有模型整体预测性能较好,适用性风险较低,但偏倚风险较高,仍需完善变量筛选、缺失数据处理及模型效能评价等统计分析细节,开展前瞻性研究,对现有模型进行外部验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Meta分析构建肿瘤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风险预测模型。方法:系统检索探讨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前瞻性和回顾性研究,经质量评价及数据提取后,采用meta分析合并结果以获得各个危险因素的综合危险度(pooled odds ratio,ORP),并以综合危险度的自然对数转换值为基础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结果:经文献检索及筛查后,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6篇,包括1277例患者,其中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包括253和1 024例。Meta分析显示:基于累积样本的血栓发生率为19.81%。通过数据筛选,有5个危险因素进入模型,包括:COPD、高血压、糖尿病、化疗史、活动量减少,其综合危险度分别为:1.824,1.624,1.986,3.074和1.563。结论:以Meta分析结果为基础建立了具有循证基础的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风险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系统评价康复期脑卒中患者跌倒风险预测模型,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PubMed、Cochrane和Embase数据库截至2021年6月发表的康复期脑卒中患者跌倒风险预测模型相关文献,语种限定为中文和英文。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和提取数据,对纳入研究的人群特征、研究类型、预测因素、模型构建方法及模型预测结果等进行分析和比较。 结果 共纳入12项研究,包含15个模型,其中10个模型报告了模型的曲线下面积,有4个模型同时报告了曲线下面积的可信区间,4个模型表现出良好的区分度。仅有6个模型进行了拟合优度检验,其中4个模型报告了P值,结果显示一致性良好。12项研究的适用性较好,但存在较高的偏倚风险,主要是因为分析领域的应变量事件数不足、忽略缺失数据、基于单变量分析筛选预测因子、缺乏模型性能评估以及模型过度拟合。 结论 康复期脑卒中患者跌倒风险预测模型尚存在一些不足,未来研究应完善研究设计和研究报告,并进行内部验证和外部验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综合分析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骨折风险预测工具,为研究人员开发或引入符合本国国情的预测工具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范围综述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7个中英文数据库,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和提取数据,并进行偏倚风险及适用性评价。结果最后纳入18篇英文文献,包括12项预测工具开发研究及6项预测工具效能验证研究,共涉及12个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骨折风险预测工具,工具类型主要为风险预测模型及风险评估表。结论 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骨折风险预测工具种类繁多,预测性能良好但总体偏倚风险较高。相关研究人员一方面应对现有的预测工具进行验证及校准,另一方面应基于本土数据开发低偏倚风险、高临床适用性的风险预测工具,为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的精准健康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纯肝素封管可行性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系统评价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纯肝素封管的可行性。方法计算机检索相关数据库,并用RevMan 4.2软件对相关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5篇文献共516例患者进行系统评价。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WMD=14.31,95%CI(8.67~19.96),Z=4.97,P<0.01],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OR=0.29,95%CI(0.17~0.51),Z=4.41,P<0.01],感染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0R=0.21,95%CI(0.10~0.45),Z=4.11,P<0.01];渗血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R=0.80,95%CI(0.32~2.01),Z=0.47,P-0.64]。漏斗图散点分布近似左右对称,提示纳入研究不存在发表偏倚。结论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应用纯肝素封管,可以有效降低血栓发生率、感染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4.
Summary.  The prothrombin G20210A mutation is a common risk factor for thrombosis which increases the risk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stroke, and fetal loss. There are few publications of its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in children. Our objective was to determine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of the prothrombin mutation in children. Via survey of pediatric hematologists, we collected data on children with thrombosis and the prothrombin mutation. Thirty-eight patients with a thrombotic event were identified as having the prothrombin mutation. Children with arterial thrombosis were younger, less than half had additional risk factors present at the time of the event, and had a high frequency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thrombosis. Children with venous thrombosis were older, almost always had additional risk factors present, and had thrombosis occur most often in the extremities, although there were also a significant number of events in the central venous and cerebral circulation. There was a striking predilection for central nervous system events as 30% of all the events and 67% of the arterial events occurred there. In all, 14/38 children (37%) had central nervous system thrombosis. Unlike factor V Leiden and deficiencies of proteins C and S which cause venous thromboembolism, the prothrombin mutation in children is often associated with arterial thrombosis and with central nervous system events. In children with the prothrombin mutation and venous thrombosis, other risk factors are usually present. Therefore, children with arterial or venous thrombosis of any location should be evaluated for the presence of the prothrombin mutation.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ICU转出患者心理障碍风险预测工具进行范围综述,为临床实践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有关ICU转出患者心理障碍风险预测工具的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7月1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和提...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incidence and 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of inter-unit continuous surveillance of intensive care unit (ICU)-acquired infections. Design: Prospective multicentre, longitudinal, incidence survey. Setting: Five ICUs in university hospitals in western France. Patients: All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ICU during two 3-month periods (1994–1995). Measurements and results: The main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tients, ICU-acquired infections, length of exposure to invasive devices and the micro-organisms isolated were analysed. The study included 1589 patients (16 970 patient-days) and the infection rate was 21.6 % (13.1 % of patients). The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rate was 9.6 %, sinusitis 1.5 %, central venous catheter-associated infection 3.5 %, central venous catheter-associated bacteraemia 4.8 %, 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7.8 % and bacteraemia 4.5 %. The incidence density rate of ICU-acquired infections was 20.3 ‰ patient-days.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and sinusitis rates were 9.4 and 1.5 ‰ ventilation-days, respectively. Central venous catheter-associated infection an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associated bacteraemia rates were 2.8 and 3.8 ‰ catheter-days, respectively. The 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rate was 8.5 ‰ urinary catheter-days and the bacteraemia rate 4.2 ‰ patient-days. Six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ICU-acquired infection were found by stepwis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absence of infection on admission, age > 60 years, length of stay, mechanical ventilation,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and admission to one particular unit. A total of 410 strains of micro-organisms were isolated, 16.8 % of which were Staphylococcus aureus (58.0 % methicillin-resistant). Conclusion: This prospective study using standardised collection of data on the ICU-acquired infection rate in five ICUs identified six risk factors. It also emphasized the difficulty of achieving truly standardised definitions and methods of diagnosis of such infections. Received: 21 October 1997 Accepted: 4 June 1998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系统地评价患者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失败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PubMed MeDILINE、Cochrane Library、Embase、CINAHL、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出符合本研究的文献,由2名研究者独立提取信息,并使用PROBAST工具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共纳入8篇研究,其中6篇为前瞻性队列研究,2篇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3篇研究开展了内部验证,1篇研究开展了外部验证。8篇研究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3~0.87,预测性能良好,但仍存在偏倚风险,主要是在数据分析部分未报告缺失数据的处理方法以及数据复杂性,部分研究筛选预测因子的方法不恰当,并且未对模型进行内外部验证。Meta分析结果显示,慢性便秘[OR=2.51,95%CI(2.15,2.92),Z=11.81,P<0.001]、糖尿病[OR=2.14,95%CI(1.79,2.56),Z=8.26,P<0.05]、服用抗抑郁药物[OR=5.46, 95%CI(3.48,8.58),Z=7.37,P<0.001]是患者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肠道准备失败预测模型还处于发展阶段,各项模型均存在一定的偏倚风险,未来可开展模型的验证研究或开发本土化预测模型,并将其运用于临床,检验其有效性。医护人员应重点关注慢性便秘、糖尿病、服用抗抑郁药物患者的肠道准备情况,提前给予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