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老年高血压患者124例,按血压晨峰程度是否超过23.6 mmHg 分晨峰组与非晨峰组,所有病例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 HRV 时域参数大小。结果 (1)与非晨峰组比较,晨峰组 HRV 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显著降低(P<0.01);(2)按 HRV 时域参数 SDNN≤50 ms 程度统计,晨峰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晨峰组(P<0.05);(3)按 HRV时域参数100 ms>SDNN>50 ms 晨峰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晨峰组(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晨峰程度越大,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降低越明显,提示自主神经损害严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心律变异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观察组5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对照组40例进行全程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进行心率变异性(HRV)时域指标(SDNN、SDANN、PNN50三角指数)分析。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心率变异时域指标SDNN、SDANN、PNN50及三角指数低于正常人(P<0.01),同时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却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心率变异性越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就越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PP)与心率减速力(DC)和心率变异性(HRV)的相关关系。方法就诊我科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0例均给予动态血压检查,根据动态血压检测结果,按照动态PP水平分为三组:将24h平均PP40mmHg的患者作为PP1组(n=60)、将24h平均PP在40~60mmHg之间的患者作为PP2组(n=60)、将24h平均PP60mmHg的患者作为PP3组(n=60)。同时选取60例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计算所有研究对象DC值和HRV时域指标总体标准差(SDNN)、差值均方根(rMSSD)和大于50ms百分比(pNN50),比较各组患者DC和HRV时域指标并进行各指标之间相关性分析。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DC值和HRV时域指标SDNN、rMSSD、pNN50数值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降低(P0.01),且随着PP增高而出现降低趋势(P0.05); DC和HRV时域指标SDNN、rMSSD、pNN50呈正相关(r=0.25~0.48,P0.05);动态PP与DC和HRV时域指标SDNN、rMSSD、pNN50均呈负相关(r=-0.15~-0.68,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PP与DC和HRV时域指标呈负相关,DC和HRV时域指标呈正相关;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程度与动态PP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中衰弱程度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选择130例年龄≥65岁的老年患者,排除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依据衰弱表型评估方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衰弱组(67例)、衰弱前期组(30例)、非衰弱组(33例),三组均给予24 h动态心电图行HRV检测,观察时域和频域参数。时域参数包括:平均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的均方根(RMSSD)、大于50 ms相邻R-R间期占窦性心搏总数的百分比(pNN50)。频域参数包括:总功率(TP)、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比较三组HRV的差异,分析老年衰弱程度与HRV的关系。结果随老年衰弱程度加重,患者HRV逐渐下降,各组间SDNN、RMMSD、pNN50、TP、LF、HF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衰弱患者普遍存在HRV下降,且下降程度与衰弱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及其昼夜变化规律,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8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EH组)及68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EH+DM组),监测24 h动态心电图,进行HRV时域指标SDNN、SDANN、SDNN Index、RMSSD、PNN50的分析。比较2组间HRV指标的差异以及HRV昼夜指标差异。结果 EH+DM组较EH组24 h、日间、夜间HRV各项指标均明显降低,且有统计学差异;EH组SDNN以及RMSSD呈昼低夜高,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SDNN Index和PNN50仍呈昼低夜高现象(P0.01);EH+DM组SDNN以及RMSSD呈昼高夜低现象(P0.05),SDNN Index和PNN50昼夜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HRV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昼夜节律已有明显受损,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昼夜节律进一步受损,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方法 应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检测36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和30例正常人HRV的各项时域指标:总体标准差(SDNN)、均值标准差(SDANN)、标准差均值(SDNN IDX)、差值均方的平方根(rMSSD)和差值>50ms的百分比(PNN50)。结果 AMI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DNN、SDANN、SDNN IDX、rMSSD均显著降低(P<0.01)和PNN50明显降低(P<0.05)。结论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自主神经明显受损,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平衡失调。且与AMI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高血压病的心脏植物神经功能损害程度。方法应用24h时动态心电图(DCG)中的SDNN、SDNNindex、SDANN、rMSSD、PNN50等5项时域指标对41例患者(A组)和30例正常人(B组)的心率变异性(HRV)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A组HRV时域分析的各项指标比B组显著减低(P<0.01)。②高血压病Ⅱ期组(A2组)的时域分析指标较Ⅰ期组(A2组)下降有显著性(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存在心脏植物神经功能损害,A2组损害程度与高血压病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8.
老年心率变异性时域分析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老年心率变异性(HRV)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无心血管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甲亢病的老年健康体检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后实施心率变异性长程时域分析,与同期中、青年和老年前期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老年HRV各项指标的平均值为:SDNN(112.49±32.29)ms,SDANN-Index(107.75±84.04)ms,SDNN-Index(45.69±23.74)ms,RMSsD(35.45±31.56)ms,PNN50(10.70±17.74)ms。与中、青年和老年前期比较,心率变异性降低,SDNN差异有显著性,与年龄呈负相关。结论 老年心率变异性较中、青年和老年前期降低,SDNN随年龄增加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9.
失眠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失眠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 方法 入选老年患者259例,分为健康对照组74例、单纯高血压组71例、高血压并存失眠组114例,其中高血压并存失眠组按失眠病程分为<5年、5~9年和≥10年.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收集其HRV时域指标(SDNN、SDANN和ASDNN)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单纯高血压组和高血压并存失眠组HRV各时域指标降低(F=12.02,10.54和4.27,P<0.01);与单纯高血压组相比,高血压并存失眠组HRV各时域指标降低(P<0.01).高血压并存失眠组中失眠5~9年和≥10年组的SDNN和SDANN均较失眠<5年降低(F=8.63和4.54,P<0.01);失眠≥10年的SDNN较5~9年进一步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失眠可加重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失眠年限延长,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比索洛尔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 入选68例轻中度初发高血压患者,服用比索洛尔片4周后,采用动态血压及动态心电图评价血压变异性及心率变异性,观察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比索洛尔治疗4周后24 h血压、日间血压及夜间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P<0.01),BPV显著降低(P<0.05),HRV时域指标均显著增高(P<0.05或P<0.01).结论 比索洛尔降压作用疗效确切,可降低高血压患者的BPV,升高高血压患者的HRV.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老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LVH)与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2年10月至2014年7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内科住院的303例老老年高血压患者,根据是否合并左心室肥厚分为2组,检测24 h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时域分析及超声心动图,观察两组间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 老老年高血压合并LVH组较不合并LVH组房性、室性心律失常检出率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NN50、RMSSD、SDNN、SDANN的P值分别为0.573、0.198、0.110、0.812,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 老老年高血压合并LVH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增高,而老老年高血压合并LVH和不合并LVH患者心率变异性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24h血压节律及晨峰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患者138例,根据24h动态血压节律分为杓型节律组61例和非杓型节律组77例。另根据血压晨峰情况再分为血压晨峰组79例和非血压晨峰组59例。检测各组微量白蛋白尿(MAU),采用适用于中国人的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公式评估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与非杓型节律组比较,杓型节律组MAU明显降低[(22.67±10.81)mg/L vs(38.92±16.34)mg/L,P<0.01],GFR明显升高[(105.93±16.47)ml/(min·1.73 m2)vs(90.61±10.73)ml/(min·1.73m2),P<0.01]。与非血压晨峰组比较,血压晨峰组MAU明显升高,GFR明显降低(P<0.01)。非杓型血压节律及收缩压晨峰是影响MAU及GF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24h动态血压节律异常及晨峰现象是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肾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两者具有交互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心脏重构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与心脏重构的关系。方法将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血压晨峰程度是否超过50mmHg分两组;A组,血压晨峰≥50mmHg组;B组,血压晨峰<50mmHg组。所有受试者进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A组左室肥厚发生率,左房内径增大发生率较B组高(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晨峰程度与心脏重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正常血压人群以及高血压人群中不同血压昼夜模式与心率变异性(HRV)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共入选2009年1月至2010年8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及病房患者406例,其中高血压病例286例,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分为杓型组、非杓型组和反杓型组,并设对照组120例。全部病例均在监测动态血压的同时记录动态心电图,并分析心率变异性的时域指标。结果非杓型组和反杓型组的SDNN、SDANN、SDNN index、RMSSD、pNN50和Triangular Index值均比杓型组和对照组降低(P<0.05),其中,反杓型组的上述指标明显降低。结论不同血压昼夜模式的高血压病患者HRV指标有明显差别,血压昼夜模式消失的高血压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率减速力(DC)在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纳入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39例,同期进行体检的正常人群101例作为对照组,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离线计算DC、心率变异性(HRV)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糖尿病组的DC及HRV各时域指标均低于正常人群对照组(P0.01);糖尿病组的DC值在猝死高危值(DC≤2.5 ms)、猝死中危值(2.5 msDC≤4.5 ms)的占有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对照组(P0.01);糖尿病组的SDNN值在显著降低(SDNN≤50 ms)、中度降低(50 msSDNN100 ms)的占有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对照组(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受损,迷走神经张力减低,DC值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较好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老老年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LVH)与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纳入2012年10月至2014年7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内科住院的303例老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根据是否合并左心室肥厚分为2组,检测24小时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时域分析及超声心动图,观察2组之间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老老年高血压合并LVH组较不合并LVH组房性、室性心律失常检出率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组PNN50、RMSSD、SDNN、SDAN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老年高血压合并LVH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增高,而二者心率变异性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失眠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静息心率(RHR)及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入选老年患者236例,分为健康对照组62例,单纯糖尿病组64例,糖尿病合并失眠组110例,其中糖尿病合并失眠组按失眠病程分为<5年组(40例),59年组(38例)和≥10年组(32例)。所有患者行常规心电图及24 h心电图检查,并对RHR,HRV时域指标窦性R-R间标准差(SDNN)、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ANN)、窦性R-R间期标准差均值(SDNN index)、窦性R-R间期差值>50 ms(r MSSD)和R-R连质差异均值的平方根(PNN50),频域指标低频(LF)、高频(HF)及LF/FH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合并失眠组HRV各时域指标及频域指标LF、HF降低,RHR及LF/HF增高(P<0.05)。与单纯糖尿病组相比,糖尿病合并失眠组HRV各时域指标及频域指标LF、HF降低明显,LF/HF增高明显(P<0.05)。糖尿病合并失眠组中失眠病程59年组(38例)和≥10年组(32例)。所有患者行常规心电图及24 h心电图检查,并对RHR,HRV时域指标窦性R-R间标准差(SDNN)、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ANN)、窦性R-R间期标准差均值(SDNN index)、窦性R-R间期差值>50 ms(r MSSD)和R-R连质差异均值的平方根(PNN50),频域指标低频(LF)、高频(HF)及LF/FH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合并失眠组HRV各时域指标及频域指标LF、HF降低,RHR及LF/HF增高(P<0.05)。与单纯糖尿病组相比,糖尿病合并失眠组HRV各时域指标及频域指标LF、HF降低明显,LF/HF增高明显(P<0.05)。糖尿病合并失眠组中失眠病程59年组和≥10年组的HRV各时域指标及频域指标LF、HF降低,RHR及LF/HF增高(P<0.05);失眠病程≥10年组的HRV各时域指标及频域指标LF、HF较59年组和≥10年组的HRV各时域指标及频域指标LF、HF降低,RHR及LF/HF增高(P<0.05);失眠病程≥10年组的HRV各时域指标及频域指标LF、HF较59年组进一步降低,RHR及LF/HF进一步增高(P<0.05)。结论慢性失眠可加重老年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其中失眠病程越长,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程度更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遥测心电监护系统心率变异性(HRV)分析在不同心血管疾病中的变化,评价遥测监护系统HRV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入选160例在我院诊治的患者,其中正常组40例,急性心肌梗死组40例,高血压病组40例,糖尿病组40例,使用装载心率变异性分析软件的心电监护仪,进行心率变异监测,应用时域法分析HRV各项指标(SDNN、RMSSD、PNN50),观察各组患者与正常组心率变异性各指标的差异,比较急性心肌梗死后不同时间心率变异性的变化,分析心率变异性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结果心肌梗死组及糖尿病组患者心率变异性各指标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5),高血压组HRV时域指标SDNN较正常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而RMSSD、PNN5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中,发病初期及第2周后短程心率变异性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发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较未发生者明显降低(p<0.05)。结论遥测监护系统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降低可敏感地反映自主神经受损程度,可用于心血管疾病的病情预测和疗效评价,并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静息心率(RHR)与心率变异性(HRV)及动态血压的关系。方法106例老年EH患者根据RI-IR水平分为:A组60例,RHR〈80次/min;B组46例,RHR〉80次/min。对入选患者同步监测动态心电图及动态血压,对比分析HRV及动态血压参数的变化。结果B组HRV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及TI低于A组,而动态血压各参数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RHR与HRV指标SDNN、SDANN及TI呈负相关,而与DBP呈正相关(P〈0.05,P〈0.01)。结论RHR增快是老年EH患者的一个危险因子,与HRV降低、血压增高相关密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伴左心室肥厚(LVH)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特点,评价高血压患者的HRV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选取老年高血压患者159例,其中单纯高血压组41例,高血压伴LVH的患者65例;伴肾功能损害者53例,选择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HRV时域分析.对入选者做以下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24 h动态心电图、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 和甘油三酯(TG)、血肌酐.结果 老年高血压患者HRV各项指标低于对照组(P<0.01);高血压伴左室肥厚HRV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高血压伴肾功损害HRV与对照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尤其是伴左心室肥厚患者及肾功能损害患者的HRV减低,即自主神经对心脏的调节能力减弱,因此可通过自主神经功能受损程度来估计靶器官受损的程度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