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耐酸性α-淀粉酶菌株固态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产耐酸性α-淀粉酶黑曲霉菌株AS-Y的固态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经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影响产耐酸性α-淀粉酶的菌株产酶量的主要因素为含水量>接种量>附加氮源>Ca2+.固体发酵条件中,水∶麸皮为1∶1,麸皮量为15 g,接种量为4 mL,温度为30 ℃~32 ℃.发酵培养基中,麸皮∶硫酸铵为1∶0.05,CaCl2为0.01 g.在上述最佳的发酵条件下,确定其固体发酵时间为60 h~72 h,酶活达到286.64 U/g.  相似文献   

2.
对产耐酸性α-淀粉酶黑曲霉菌株AS-Y的固态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经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影响产耐酸性α-淀粉酶的菌株产酶量的主要因素为含水量〉接种量〉附加氮源〉Ca^2+。固体发酵条件中,水:麸皮为1:1,麸皮量为15g,接种量为4mL,温度为30℃~32℃。发酵培养基中,麸皮:硫酸铵为1:0.05,CaC12为0.01g。在上述最佳的发酵条件下,确定其固体发酵时间为60h~72h,酶活达到286.64U/g。  相似文献   

3.
从富含淀粉质的土壤中筛选到1株耐酸性α-淀粉酶的产生菌株ZY8,经初步鉴定为黑曲霉。并对其液态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产酶适宜培养基为可溶性淀粉50g/L,柠檬酸氢二铵20g/L,KH2PO43g/L,CaCl20.1g/LF,eSO4.7H2O0.01g/L,MgSO4.7H2O1g/L。以2%的接种量在30℃、120r/min、初始pH4.0的条件下培养72h,酶活力达到19.86U/mL。酶学特性研究表明,该耐酸性-α淀粉酶最适反应温度为70℃,最适反应pH值为2.0~5.0,在90℃高温处理20min酶活力仍然保持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4.
以大米为主要原料,通过固态发酵的方法生产蛹虫草纤溶酶。运用单因素试验初步优化发酵的培养基组成及培养条件,用正交试验方法对蛹虫草固态发酵的无机盐添加量进行了细致探索。结果表明,试验范围内蛹虫草菌固态发酵生产纤溶酶的适合培养基主料为麸皮和大米,二者质量比为1︰1,培养基加水量75 g/100 mL,无机盐CaCl_2和(NH_4)_2SO_4的添加量分别为0.1 g/100 mL和2 g/100 mL,培养基初始pH自然,接种量25 g/100 mL,培养时间5 d,固体发酵物的纤溶酶浸提时间为4 h。优化条件下的固体发酵纤溶酶活力达167±1 U/mL。  相似文献   

5.
以马铃薯淀粉为底物,葡萄糖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淀粉酶解工艺,将水解液用于发酵生产微生物油脂。最佳酶解条件为马铃薯淀粉质量浓度20 mg/mL,加酶量为干淀粉质量3.2%,α-淀粉酶、葡萄糖淀粉酶的质量比2.2∶1,pH 4.1,酶解时间4.1 h,得到最高葡萄糖含量为15.06 mg/mL。向此水解液中添加一定氮源和无机盐用于油脂酵母菌株Y004-2培养,在250 mL三角瓶中其生物量为14.43 g/L,油脂产量5.16 g/L,在5.0 L发酵罐中生物量为14.27 g/L,油脂产量5.10 g/L,其生物量和油脂产量均略高于以葡萄糖为碳源;且菌株Y004-2在以马铃薯淀粉水解液为碳源的培养基中所得油脂的组成与以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中所得油脂的脂肪酸组成相同。  相似文献   

6.
耐酸性α-淀粉酶产生菌筛选及培养基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酒曲中筛选得到1株产耐酸性α-淀粉酶的菌株,经26S rDNA鉴定为小孢根霉(Rhizopus microsporus var)。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对该菌株的培养基组分进行优化,得到最佳的培养基组成为加水量11.156mL,麸皮与豆饼比4.145∶1,MgCl20.0772%。在此条件下培养,酶活达到259.902 U/g干物质。  相似文献   

7.
黑曲霉固态发酵橘皮生产纤维素酶及淀粉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帅  陈懿  董基  梁巧荣 《食品科学》2012,33(11):190-193
以橘皮为原料,以黑曲霉AS3.3928为生产菌株,采用固态发酵法生产纤维素酶和淀粉酶。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固态发酵培养基中橘皮含量、培养基含水量、接种量及发酵时间4个因素对纤维素酶和淀粉酶活力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最终确定最优产酶条件为:固态发酵培养基中添加16g橘皮,并加入5mL无菌水使培养基初始含水量为64mL/100g,黑曲霉接种量15%,发酵60h。在此发酵条件下所产纤维素酶活力可达1816U/g,淀粉酶活力达196U/g。结果表明,利用黑曲霉固态发酵橘皮,非常有利于纤维素酶和淀粉酶的生产。  相似文献   

8.
固态发酵生产细菌α-淀粉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国内α 淀粉酶生产常用菌株BF7658变异菌种 ,直接以麸皮为原料固态发酵法生产α 淀粉酶 ,得到较适宜的条件为 :培养基初始含水量 (质量分数 )为 60 % ,起始 pH自然 ,液体接种量为 5mL/kg ,3 7~ 3 9℃培养 4 8~ 60h ,三角瓶培养产酶水平可达 1 2 4 8U/ g ,浅盘培养平均产酶可达 1754U/ g .固态发酵生产细菌α 淀粉酶产酶水平为液体深层发酵法的 4~ 5倍 ,并且成本低廉 ,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  相似文献   

9.
果胶酶生产及其在苹果汁澄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LLW-1菌株固态发酵生产酸性果胶酶的发酵培养基组成和发酵条件以及利用果胶酶澄清苹果汁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固态发酵产酶条件为:250 mL三角瓶装10 g基料(豆饼∶麸皮=2.0 g∶8.0 g),(NH4)2SO420 g/kg,Tween-80 1.5 g/kg,玉米浆50 mL/kg,KH2PO43.0 g/kg,CaCl21.0 g/kg,MgSO4.7H2O 1.0 g/kg(均相对于基料),料水比1∶1.2,自然pH;31℃静置培养72 h,期间在为24 h翻曲1次,果胶酶活力达2 418 IU/g(干曲)。酸性果胶酶澄清苹果汁的工艺条件为:果汁自然pH值,果胶酶用量500IU/L(果汁),明胶添加量0.05 g/L(果汁),酶解温度和时间分别为45℃和1 h。  相似文献   

10.
在腐乳前发酵试验中对蛋白酶、α-半乳糖苷酶、纤维素酶、脂肪酶、α-淀粉酶、谷氨酰胺酶、糖化酶、果胶酶活的研究.结果表明:MHC-7摇瓶发酵培养最佳时间是34~38 h,MHC-7在豆坯上发酵培养最佳时间是32~34 h.在腐乳后发酵45天左右,各种酶活力不断下降,而谷氨酰胺酶酶活力持续增长使腐乳鲜味一直增长.当蛋白酶(65.4 U/g)、α-半乳糖苷酶(35.8 U/g)、脂肪酶(50.1U/g)、α-淀粉酶(57.3 U/g)时腐乳已基本成熟.  相似文献   

11.
对耐酸性α-淀粉酶高产菌株ASA-UD86进行发酵条件优化,研究发现该菌株适宜的发酵工艺条件为培养基以麦麸为主要原料,加入豆饼粉补充氮源,麦麸:豆饼粉为1:0.5,料水比为1:1.2,培养温度为30℃,发酵时间60h ̄72h,初始pH值自然。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异甘露聚糖酶活性,对实验室保藏的一株分泌异甘露聚糖酶的枯草芽孢杆菌K-6(Bacillus subtilis K-6)进行紫外诱变育种,并优化一株正突变株的固态发酵条件。出发菌株枯草芽孢杆菌K-6的酶活力为206.0U/mL,经紫外线诱变处理后,挑选在培养基上透明水解圈较大的菌株进一步复筛,获得枯草芽孢杆菌K-6-9高产突变株,酶活力为349.3U/mL,高于出发菌株69.6%。连续5代发酵,K-6-9的酶活力范围为343.0~350.3U/mL,表明该突变菌株产酶性能稳定。以K-6-9为菌种,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进行最佳固态发酵产酶条件的优化,结果表明:该突变株的固态发酵适宜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72h、接种量3%、初始pH 7.5、装料量25g/250mL;培养基组成为:酵母细胞壁添加量8%、料液比1:1.2、麸皮添加量40%,此优化条件下固态发酵K-6-9菌株产酶酶活力最高达601.6U/mL。  相似文献   

13.
普鲁兰酶产生菌的筛选鉴定与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海洋中分离出了一株产普鲁兰酶活性较高的菌株BCT-1,初步鉴定为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sp.)。通过对发酵培养基以及发酵条件的优化,使普鲁兰酶的酶活力达到2.347 U/mL。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成分如下:0.02 g/mL玉米淀粉,0.01 g/mL~0.012 5 g/mL酵母膏,0.001 g/mL KH2PO4,0.000 5 g/mL MgSO.47H2O及0.000 01 g/mL FeSO4.7H2O。最佳培养条件为:发酵初始pH 6.0,接种量为8%,培养温度30℃,500 mL摇瓶装液量为150 mL,摇瓶转速为200 r/min,发酵周期72 h。  相似文献   

14.
Trichoderma viride菌生物量测定及其纤维素酶合成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HPLC法测定Trichodermaviride菌固态发酵曲中的麦角固醇含量。研究了麦角固醇与菌丝体间的关系。该菌固态曲中麦角固醇分离条件以 1∶2 5 (m/v)的丙酮抽提 1 5h为最佳。当固态发酵培养至 69h时 ,曲中的生物量达到最大值 ,为每克干曲中含有 0 5 75 g菌丝体。此时该菌所产生CMC酶和FP酶活力均达到最大值 ,呈现正相关性 ,说明这 2种酶的合成特征均为同步合成型 ,而C1 酶活力高峰滞后 ,出现在 72h。  相似文献   

15.
黑曲霉固态发酵产糖化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糖化酶活力为评价指标,对1株黑曲霉变异株固态发酵产糖化酶的培养基组成和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分别考察了碳源、氮源、原料粉碎度、培养基含水量、温度、起始pH值、发酵时间、接种量等对该菌株固态发酵产糖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株产糖化酶的最佳发酵培养基组成为:麦麸:豆饼粉=3:1,(NH4)2SO4含量为3%,K2HPO40.1%.原料粉碎度为过60目筛,起始pR5.0,培养基含水量为120%,培养温度为32℃,接种量为每瓶培养基接108/mL的孢子悬液2.5mL,培养时间为72h,最高产酶活力达17800U/g.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化大豆异黄酮苷微生物转化的发酵条件。方法:利用本实验室筛选出的海洋拟诺卡氏菌株HY-G进行生物转化,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发酵条件和培养基组成及条件进行优化。结果:筛选的最佳发酵工艺为在高氏一号基础培养基中加入1g/100mL蔗糖、0.03g/100mL硫酸铵和200mg/L诱导物的培养基进行培养,培养基装液量150mL/250mL,起始pH8.0,培养温度40℃,摇瓶转速120r/min,培养72h。优化后的酶活力分别达3621U/mL(对染料木素)和4862U/mL(对大豆苷元)。结论:经过优化,得出了较好的产酶发酵工艺,有利于进一步采用大规模发酵法转化大豆异黄酮苷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筛选得到适于液态摇瓶发酵的杏鲍菇菌株, 并优化其最佳培养条件。方法 采用单因素方法筛选发酵最佳培养基成分及发酵条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最佳培养基配方、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 对发酵过程中影响杏鲍菇菌丝生长的三个关键因素(温度、转速和发酵周期)进行优化, 最后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组分为: 葡萄糖3.50 g/100 mL, 胰蛋白胨0.50 g/100 mL, 磷酸二氢钾0.30 g/100 mL, 硫酸镁0.20 g/100 mL, pH自然。当发酵温度为25 ℃, 摇床转速170 r/min, 发酵周期7.5 d(180 h)时, 杏鲍菇菌丝体生物量(干重)达1.687 g/100 mL。结论 采用单因素、正交、响应面等试验方法筛选得到了菌株的最佳摇瓶发酵培养条件。  相似文献   

18.
高生物量酿酒酵母DW-AQJM-38发酵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高生物量酿酒酵母DW-AQJM-38摇瓶最佳发酵培养基及培养条件,通过单因子优化碳源、无机盐,均匀设计优化氮源,正交设计优化最佳发酵培养基,单因子优化转速、装液量、接种量等发酵条件,优化补糖工艺,得出: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红糖2.1,大豆蛋白胨1.7,酵母膏0.5,磷酸二氢钾0.3,硫酸镁0.05,无水氯化钙0.015,pH6.5-7.0.发酵培养条件:培养温度:30℃,接种量:5%或10%,种子接种时间:16~17h,装液量:30mL/500mL,转速:200 r/min,补糖策略:自发酵10h开始补糖,补糖量2.5%,每隔3 h补糖1次,直至16h,发酵时间:21 h,生物量50.0g/L,活菌数达4.5×109 cfu/mL.  相似文献   

19.
研究可溶性淀粉、蔗糖、葡萄糖3种主要碳源对枯草芽孢杆菌产α-淀粉酶活力、细菌浊度及其发酵培养过程中培养基pH值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在摇床发酵试验中,当发酵时间超过54 h酶活力基本达到最高且保持不变.以可溶性淀粉为碳源时最佳,枯草芽孢杆菌产α-淀粉酶酶活力最高为(114.5±2.3) U/mL,细胞浊度为2.342±0.023;其次是葡萄糖和蔗糖,最高酶活分别为(75.6±2.1),(72.2±1.2) U/mL,细胞浊度分别为2.515±0.031,2.421±0.044.可见枯草芽孢杆菌产生α-淀粉酶受淀粉的诱导,受蔗糖及葡萄糖的阻扼作用.  相似文献   

20.
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产β-葡聚糖酶固态发酵优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在黑曲霉 (Asp niger) FSN6 5固态发酵中碳氮比、无机氮源、大麦粉添加、水分比例、初始 pH、接种量、培养温度及发酵时间对β 葡聚糖酶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培养基中C/N(以麸皮与豆饼粉比例计 )为 8∶1;最佳无机氮源为NH4 NO3;大麦添加对产酶没有明显的诱导作用 ;培养基中最适水分比例为 1∶1;最适发酵条件 :初始发酵pH为 6 0 ;最适接种量为每瓶 0 5mL孢子悬液 (孢子浓度为 4 5× 10 7/mL) ;最适的发酵温度为 33℃ ;在以上最适条件下固态培养 70h ,发酵产酶水平可达 14 16 49u/ g ,优化结果比初始设计提高了 2 6 %。对粗酶酶学特性研究表明 :该酶最适作用 pH为 5 0 ,最适作用温度为 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