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为了解某市放射诊疗机构放射卫生管理现状,为有关部门加强放射卫生管理提供依据,促进放射诊疗工作安全、有序的开展。方法 采用放射诊疗机构基本情况调查表和医疗机构开展放射诊疗频度调查记录表,收集医疗机构放射卫生管理基本情况,并随机抽取部分机构设备进行检测。结果 某市223家放射诊疗机构配有放射诊疗设备754台,放射工作人员1754人,男女比例3∶1;日常放射诊疗工作以X射线诊断为主,设备数量、放射工作人员数和放射诊疗应用频次分别占总数的95%、78%、98.4%;全部机构均配置了防护用品,X射线诊断和介入放射学项目符合率分别为97%和94.1%;随机抽取的17家放射诊疗机构中,设备质量控制检测合格率为91.8%,放射防护检测合格率为98.4%;全部放射工作人员均参加了放射防护培训、个人剂量监测及职业健康检查并持有《放射工作人员证》。结论 该市223家放射诊疗机构放射卫生管理现状总体良好,但设备种类、人员来源、放射防护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2.
医疗机构放射诊疗中受检者防护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上海某区放射诊疗机构受检者放射防护情况的专项调查,以期发现目前放射诊疗中受检者防护的现状,寻找解决方案。方法 通过发放调查表和现场监督检查相结合方法,了解放射诊疗机构放射工作概况和放射工作场所中受检者的防护情况,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根据74份调查表和现场检查的结果,68家医疗机构制定了受检者防护制度,占91.9%。受检者防护中使用防护设备的医疗机构有11家,配备受检者个人防护用品的医疗机构71家,共占95.9%。结论 放射诊疗机构中的受检者防护职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30家医疗机构放射防护工作中存在问题,提出对策。方法 对30家医疗机构《放射诊疗许可证》校验的现场审核材料和整改意见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结果 X射线影像诊断设备、核医学设备、介入放射学设备、放射治疗设备和核素许可率分别为69.26%、60.61%、67.88%、68.18%、86.92%。2011-2013年放射诊疗设备状态检测率分别为75.04%、73.26%、75.43%。职业健康检查、防护知识培训、个人剂量监测、放射工作人员持证率分别为95.07%、88.07%、97.13%、87.29%。分别有70.00%、60.00%、50.00%的医疗机构设置的防护用品、警示标识、工作状态指示灯不规范等。结论 30家医疗机构中部分放射诊疗设备未许可使用、未状态检测,部分人员未培训、未持证上岗,部分警示标识、防护用品、工作状态指示灯不规范等,提出了整改对策。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商丘市医疗机构的放射卫生监督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掌握医疗机构的放射防护情况。方法 于2011年至2012年期间对市内22家医疗机构进行现场调查,采用现场检测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预评价审核合格的占66.7%;竣工验收合格的占50%;13所医疗机构持有放射诊疗许可证,占59.09%;167名放射工作人员中,有151名员工取得了放射工作人员证,占90.42%;有81名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用品配置符合要求,占48.5%;随身佩戴个人剂量计的有100名,占59.88%;167名放射工作人员全部接受过放射防护的专业知识培训,占100%;19家医疗机构在放射工作场所入口等处设置了电离辐射警示标识,占86.36%;8所机构对其放射工作场所进行了防护性能的检测,占36.36%。结论 医疗机构的放射卫生监督仍然存在部分漏洞和问题,需要加强管理和约束。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福建省医疗机构医用辐射防护现状,提出管理对策。方法随机选择56家医疗机构(三级16家,二级21家,≤一级19家),开展医用辐射防护调查和放射诊疗设备、场所检测,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监测280台放射诊疗设备,开展设备稳定性检测的以放射治疗和核医学单位84.2%(16/19)最高、三级医院(50%,8/16)最高。诊疗设备性能状态检测覆盖率77.1%(216/280),检测合格率75.5%(163/216),新老设备合格率差别不大;设备性能状态检测有53台不合格,≤2项不合格占92.5%;诊疗设备场所防护合格率97.5%(234/240);个人防护用品平均配置率2.7件/台,一、二级医院平均2.4件/台;从事X射线诊断、介入放射学及核医学的7家医疗机构,平均2.8件/台;表面污染检测仪和活度计配置率达114%。结论福建省省医疗机构应加强放射诊疗设备防护管理与性能检测,落实个人防护用品的配置和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内蒙古直属医疗机构的放射诊疗设备的运行使用情况。方法 根据相关国家标准对医疗机构中运行的放射诊疗设备进行质量控制检测。结果 72台放射诊疗设备中,检测项目的合格率在71.4%~100%之间。结论 加强放射诊疗工作的管理,保证放射诊疗设备安全、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天津市方舱CT放射防护现状,保障放射诊疗工作人员、患者和公众的健康权益。方法 以现场调查与检测的方式对天津市8家医疗机构的方舱CT的防护设施、设备及场所的放射防护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本次调查和检测的8台方舱CT机房有效使用面积绝大多数在15 m2左右,最小单边长度未超过3 m;机房采用3~5 mm铅屏蔽材料;8间机房均为受检者配备了个人防护用品;均设有观察窗和闭门装置,配置率100%;7间机房设置了动力排风装置,配置率87.5%;6间机房设置了工作状态指示灯和门灯联动装置,配置率75%;只有4间机房设置了电离辐射警告标志,配置率50%;放射防护注意事项设置率最低,为37.5%;场所和设备的放射防护检测均满足标准要求。结论 我市新安装的方舱CT整体情况良好,总体基本符合辐射防护安全和放射防护标准,能够在应急状态下为放射诊疗活动提供安全保障,仍应完善各项放射防护设施的配置,并在实际工作中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灾区放射诊疗设施及从放人员相关档案的调查,了解地震对灾区放射诊疗设施的毁损及灾后设施设备恢复使用状况,以及对放射诊疗工作管理带来的影响。方法 对3个极重灾区县和1个重灾区县所辖医疗机构放射诊疗设施及人员进行抽样调查。结果 灾区放射诊疗设施毁损严重且恢复使用率低,震后放射防护设施安全防护及个人防护用品、设施配备与使用状况较差。结论 加强灾区放射诊疗设施设备的建设与配置,完善安全防护措施、防护用品的装备。提高安全防护意识,改善放射诊疗设施放射防护状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全省基层医疗机构放射防护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放射诊疗防护管理提供对策和建议。方法采用事先设计的《基层医疗机构放射防护情况调查表》,重点调查放射诊疗设备和放射影像医师配备情况、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情况、个人防护用品配置情况、放射防护检测和设备性能检测情况、放射诊疗建设项目审查情况。结果 CT、DR和CR约占放射诊疗设备的50%,透视机占5.6%,使用10年以上的设备占11.1%;9.9%的基层医疗机构未配备放射影像医师;放射工作人员的体检率、培训率和个人剂量监测率分别为98.6%、98.3%、99.9%;个人防护用品配置率和合格率分别是100%和98%;放射防护检测和设备性能检测合格率分别是99%和99.7%;有25.9%和20.6%的建设项目未进行放射防护预评价和控制效果评价。结论设备落后、陈旧情况依然存在;放射影像医师配备相对不足;放射诊疗建设项目卫生审查率较低;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管理较规范;个人防护用品的配备率、合格率以及放射防护检测和设备性能检测合格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深圳市2018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介入诊疗场所的放射防护状况,为卫生行政部门放射卫生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GBZ 130—2013的方法要求,对深圳市17家医疗机构的18台DSA设备进行状态检测,检测DSA设备透视防护区测试平面上的空气比释动能率和机房外的周围剂量当量率。结果 18台DSA设备透视防护区测试平面上空气比释动能率合格率为44.4%,透视防护区测试平面上空气比释动能率第二术者位结果略高于第一术者位,经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第一术者位的腹部位置和第二术者位的胸部位置所受的辐射剂量值最高。DSA设备机房外周围剂量当量率合格率为88.9%,机房外介入放射工作场所处于安全水平。结论 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重视腹部区域的防护问题,重点关注第二术者位的防护问题,介入放射工作人员应自觉规范穿戴铅橡胶围裙等个人防护用品和使用辅助防护设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西藏自治区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质量控制状况和工作场所防护情况。方法 按照国家医用辐射防护监测项目方案和相关标准要求,对监测点医院的X射线设备进行质量控制检测和工作场所的防护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西藏监测点医院的放射诊疗设备性能总合格率为59.69%(77/129),各地市合格率在16.67%~70.59%之间;放射诊疗工作场所总合格率为95.35%(123/129),各地市合格率在55.56%以上。结论 西藏放射诊疗设备质量控制合格率较低,需进一步加强放射卫生监管与监测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天津市部分医疗机构建设项目放射性职业病危害评价现状,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为放射防护管理提供技术依据。方法 按照相关法规和标准的要求,对天津市81个放射性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及控制效果评价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及分析。结果 35个放射性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护措施中,符合率最低的为警示标志和个人防护用品。46个放射性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建设项目中,防护措施评价合格率为73.9%~100%,其中合格率最低的为个人防护用品;放射防护管理评价合格率为95.7%~100%,其中防护管理制度合格率最低。放射诊断工作场所辐射防护初检合格率为97.1%,设备质量控制验收初检合格率为98.6%。结论 天津市医疗机构建设项目放射性职业病危害评价预评价完成率、机房单边和面积、工作场所布局和分区、通风、屏蔽措施、个人剂量管理和职业健康检查等均全部满足法规或标准的要求,部分评价内容如个人防护用品、警示标志和放射防护管理制度仍存在不足之处。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医疗机构评价工作,特别是不符合项的重点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掌握德州市医用诊断X射线机的放射防护现状。方法 根据国家有关标准进行现场放射防护监测并对放射防护设施进行调查。结果 德州市医用诊断X射线机房外辐射水平合格率平均水平为96.0%,市级医院、县级医院、民营医院和乡镇医院的机房外辐射防护水平合格率分别为97.8%、97.2%、94.2%及91.3%。医用诊断X射线机房防护设施仍存在比较多的问题,比如工作指示灯不亮、警示标识缺失、通风装置损失、机房面积不合格、机房内布局不合理、受检者防护用品配置不全等。结论 德州市医用诊断X射线机防护情况基本良好,进一步分析表明市级医院以及县级医院明显地好于民营医院、乡镇医院的辐射防护水平,其中以乡镇医院存在的问题最多,因而本调查分析提示加强、提高及完善县级以下医疗单位的辐射防护水平,尤其是乡镇医院,将是这一领域未来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31家抽样医院的调查,了解X射线诊断照射的分布和应用情况,估算我省X射线诊断医疗照射频度,为做好医疗照射的放射防护工作提供支持。方法 采用全国统一的调查表调查,普查诊疗设备数量、放射诊疗类型等信息,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原则抽取医院31家,含三级医院5家,二级医院11家,一级医院15家,通过读取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人工抄录等方式调查2016年度医疗机构门急诊量、住院人数、常规X射线诊断(含CR和DR)、数字胃肠机、CT诊断等在不同性别和年龄段患者中的应用人次等信息,对结果进行分析,应用线性回归方法估算全省X射线诊断照射应用频度。结果 全省配备医用诊断X射线机6 210台,每万人拥有0.76台设备。调查的31家医院中,受检者男女性别比为1∶0.93,40岁以上人群的受照比例最高为52.35%。不同类型X射线检查在相同等级医院应用最多的是胸部摄影,占比19.19%,CT检查占比升高最显著。采用线性回归方程估算全省X射线诊断医疗照射总人次数2 899.87万;应用频度355.17人次/千人口。估计全省不同等级医院同种类型检查的受照人次,二级医院中X射线应用最多,占总应用的66.65%。结论 我省X射线设备数量、照射人次、频度均比"九五"期间显著增长,对于我省X射线诊断设备防护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甘肃省医疗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情况。方法 通过发放调查表收集甘肃省选定监测医院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信息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甘肃省监测医院个人剂量监测率94.82%,职业健康检查率92.06%,培训率86.93%,持证率76.42%,防护用品配备率较低的是铅防护手套和铅防护帽子。结论 甘肃省医疗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率和职业健康检查率均较高,但培训率和持证率较低,应加强监管力度,并提高个人防护用品配备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生产企业的调试机房周围辐射水平进行检测,分析个别点位剂量率水平较高的原因,制定解决方案,以提高调试机房的辐射防护水平。方法:参照国家标准《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防护要求》对北京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医用X射线诊疗设备生产企业的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调试机房周围辐射水平进行检测,对调试工程师的个人剂量进行监测,掌握调试机房外辐射水平和调试工程师的辐射防护情况。结果:检测的企业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调试机房外辐射水平和调试工程师的个人剂量监测结果均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结论:加强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调试机房辐射防护的企业管理和政府监管,可有效降低调试机房周围辐射水平,并为做好调试工程师的辐射防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某区X射线影像诊断受检者放射防护用品的使用现状,以更好地推广放射防护用品的使用及引导人们正确认知放射诊断。方法 在某区抽取三级医院一家,二级医院两家,一级医院三家,采取现场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对174个受检者进行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受检人群对放射防护的认知较低,放射防护用品使用率低(29.9%),医院级别、检查类型、检查部位、受检次数与是否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均有关系,且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应加大宣传力度,普及相关科学知识,提高受检者对放射防护用品的使用意识,督促医疗机构为受检者做好个人防护用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某医疗机构放射风险水平,为医疗机构做好DSA的放射防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调查广州某医院的DSA放射防护基本情况和放射事故历史资料并进行现场剂量监测。参照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利用AS/NZS ISO31000: 2009风险评估指数矩阵法对DSA放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并提出控制对策。结果 DSA机房外各检测点周围剂量当量率范围为0.17~1.69 μSv/h;近台同室操作中,第一术者位剂量当量率范围为95~153 μGy/h,第二术者位为82~318 μGy/h;放射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范围为0.16~1.12 mSv,平均年有效剂量为(0.49 ±0.31) mSv。机房放射防护措施合理并有效,工作人员健康状况良好,基本符合相关法规标准要求。该医院DSA放射风险因素主要来源于设备安全性、环境安全和防护、人员安全和防护、安全与应急管理等4方面。初步确定设备参数安全不稳定、个人防护用品缺乏或失效、职业技能欠缺或操作失误、因手术复杂而增加透视时间、安全防护意识不足及无放射事故应急预案属于高风险事件。结论 初步建立了放射风险评估体系,能相对有效地评估该医院DSA机房的放射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山西省医疗机构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影像质量控制状况。方法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采用X射线机多功能质量检测仪及性能检测工具,对山西省部分医疗机构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进行质量控制检测。结果 医用X射线摄影设备检测项目中单项合格率,除输出量线性94.4%、曝光时间指示的偏离98.6%,有用线束垂直度的偏离95.8%,光野与照射野四边的偏离和光野与照射野中心的偏离分别为77.5%、85.9%,其余检测项目合格率为100%。透视设备除入射体表空气比释动能率典型值合格率为96.7%,其余检测项目合格率为100%。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合格率在不同所管辖机构级别组之间总的来讲差异有显著性(P<0.05);组间两两比较:省管组与市管组比较、市管组与区县组比较,设备合格率差异无显著性(P>0.0125),省管组与区县组比较,设备合格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25)。产地不同(进口组与国产组),设备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定期的医用X射线影像质量控制检测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