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考察单级SBR处理实际中期垃圾渗滤液深度脱氮的可行性,采用单级SBR在“厌氧/好氧/缺氧”(AOA)运行方式下处理实际中期垃圾渗滤液。试验发现,厌氧/好氧/缺氧交替运行下驯化的微生物能在厌氧段消耗胞内糖原,并将水中部分溶解性有机物以聚羟基脂肪酸酯(PHAs)形式储存;在好氧段微生物消耗胞内PHAs,转化为胞内糖原,氨氧化的同时也伴随着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好氧段氨氧化结束后贮存的碳源(PHAs和糖原)能为后置缺氧反硝化提供碳源。经长期试验研究,进水COD、NH4+-N、TN浓度分别为6430~9372 mg·L-1、1025.6~1327 mg·L-1、1345.7~1853.9 mg·L-1,出水COD、NH4+-N、TN浓度能达到525~943 mg·L-1、1.2~4.2 mg·L-1、18.9~38.9 mg·L-1。在未投加外碳源的情况下,SBR法AOA运行方式下能够实现中期垃圾渗滤液的深度脱氮,出水TN<40 mg·L-1。其中,好氧段(DO<1 mg·L-1)通过同步硝化反硝化去除TN占总去除量的1/3左右;缺氧后置反硝化去除的TN占总去除量的2/3左右。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污水脱氮除磷的效率,研究采用序批式反应器(SBR工艺)厌氧、好氧和缺氧(AOA)的运行方式富集反硝化聚磷菌(DPB),实现同步脱氮除磷。结果表明:在好氧段投加甲醇作为碳源(25—40 mg/L)可有效抑制好氧吸磷,对硝化反应影响较小,能够在缺氧段实现同时反硝化脱氮除磷。SBR反应器稳定运行10个月,当进水NH4+-N、PO43--P分别为30,15 mg/L时,总氮(TN)和PO43--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2.5%和92.1%。聚磷菌能够利用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DPB占总聚磷菌的比例达到44.8%。与A2O运行方式相比,AOA运行方式更有利于实现DPB的富集。  相似文献   

3.
利用自制的一体式缺氧/好氧(A/O)复合式生物反应器(HBR),对高浓度氨氮废水进行了脱氮研究.结果表明,当进水COD浓度在950~1100 mg·L-1、氨氮浓度增加到150 mg·L-1时系统COD、氨氮去除率开始下降;在好氧区内检测到大量的NO-2-N积累,表明HBR的脱氮作用部分是通过短程硝化-反硝化途径实现的.且复合式生物反应器填料内部存在多种多样的微环境类型以及缺氧/好氧内循环,造成反应器缺氧、好氧区都发生了同步硝化-反硝化反应.  相似文献   

4.
生物膜法A~2/O~2焦化废水处理系统缺氧反应器工艺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焦化厂废水处理系统气浮设备出水为试验废水水源,在中试规模上研究了生物膜法A2/O2(厌氧/缺氧/好氧/好氧)系统中缺氧反应器的工艺特性和效果。缺氧反应器为以陶粒作填料的上流式滤池。研究结果表明,缺氧反硝化对去除焦化废水中COD有重要作用。反硝化菌可利用一些好氧微生物和厌氧微生物都难以降解的焦化废水中的有机物作碳源,反硝化反应器可去除进水中40%的COD。缺氧反硝化反应器进水碳氮质量比在5以上就可基本满足焦化废水反硝化对碳源的需求。稳定运行状况下的NO3--N容积负荷不大于0.24 kg/(m3.d)。缺氧反应器的水力停留时间不小于24 h。系统进水COD、NH3-N的质量浓度分别在1 000~2 200、200~400 mg/L范围内,对系统进水不进行稀释的条件下,水解酸化反应器HRT为20 h,缺氧反应器HRT为24 h,一级好氧反应器和二级好氧反应器HRT均为48 h,二级好氧反应器硝化液回流比为3时,生物膜法A2/O2系统处理出水的COD和NH3-N可以同时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5.
进水方式及水质对厌氧/缺氧系统反硝化聚磷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厌氧/缺氧(A/A)SBR和人工废水,研究了不同硝酸盐投加方式下反硝化除磷的效果,探讨了进水方式以及水质对反硝化除磷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厌氧段进水,反应器内初期形成的较高浓度磷会对聚磷菌释磷及其吸收碳源产生抑制作用.控制投加的COD量,使反应器内在厌氧段存在充足的碳源而在缺氧段时基本不残留碳源,则有利于提高除磷效果.厌氧/缺氧交替的环境,若厌氧段初始进水后反应器内初期磷浓度较高则有利于反硝化而非反硝化聚磷.  相似文献   

6.
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分别在厌氧-好氧、厌氧-缺氧-好氧运行方式下,研究了分段进水强化城市生活污水同步脱氮除磷的效果。结果表明,水总体积的30%进入厌氧段即可满足磷酸盐的去除对碳源的要求;SBR以厌氧-缺氧-好氧方式运行时,缺氧段NO3--N的质量浓度为20 mg·L-1时,可完全去除磷酸盐,并且随着二次分配的碳源增加,反硝化脱氮的效果明显提高,出水时硝酸盐氮含量大幅减少,获得了同步脱氮除磷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丛晓东  吕勇  王肇君 《广东化工》2012,39(6):152-154
首先简单阐述了生物脱氮除磷机理,然后重点介绍了目前几种污水生物处理新技术:厌氧/缺氧/好氧MBR工艺、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和倒置A2/O工艺等,最后对污水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单级好氧脉冲式SBR处理垃圾渗滤液深度脱氮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朱如龙  王淑莹  李军  王凯  苗蕾  彭永臻 《化工学报》2012,63(10):3262-3268
为了考察单级好氧工艺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可行性和脱氮性能,采用脉冲进水式SBR工艺处理高氨氮实际垃圾渗滤液。脉冲SBR运行周期共分为4个缺氧段和3个好氧段,采用3次等量进水模式。缺氧4(An4)不投加外碳源,利用微生物内碳源将NO2--N 还原为N2。结果表明,经过4个不同进水TN阶段(118 d)的连续运行,获得了稳定和高效的脱氮性能。在进水COD为733~3971 mg·L-1的条件下,出水COD稳定在298 ~888.15 mg·L-1;在进水TN为299.78~1100.34 mg·L-1的条件下,出水TN稳定在13.89~36.27 mg·L-1。An4的平均理论内源反硝化速率(TDNRm)达到1.53 mg N·h-1·(g MLVSS)-1。运行阶段的单个周期内,An4内源反硝化速率(DNR)分为快(DNR1)和慢(DNR2)两部分。其中阶段2(Ph2)中的一个周期内DNR1可达2.80 mg N·h-1·(g MLVSS)-1。在没有物化预处理和不投加外加碳源的情况下,实现单级好氧系统对垃圾渗滤液的深度脱氮。  相似文献   

9.
倒置A~2/O工艺生活污水脱氮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波 《四川化工》2014,(4):54-57
采用倒置A2/O工艺处理生活污水中的氮,研究进水C/N、溶解氧、回流比这三个因素对倒置A2/O工艺脱氮效果的影响;分析好氧段、缺氧段、厌氧段各阶段,总氮、氨氮、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的转化情况,以确定实现最佳脱氮的效果。结果表明:最佳进水C/N比为400,好氧段溶解氧为2.0mg/L,污泥回流比为75rad时,脱氮效果最好。通过对不同格室氮形态的研究表明,亚硝酸盐主要在缺氧段去除,而在厌氧段和好氧段出现了亚硝酸盐的累积;对于氨氮的去除主要发生在好氧段,其去除率可占到总去除率的70%以上。  相似文献   

10.
垃圾渗滤液作为一种难处理的有机废水,主要通过生物法对其进行处理。利用陈垃圾反应器对渗滤液进行处理,稳定运行的反应器中存在厌氧氨氧化菌、好氧硝化菌和反硝化菌,其中进行的反应包括好氧硝化反应、厌氧氨氧化反应和异养反硝化反应。  相似文献   

11.
以焦化厂废水处理系统气浮设备出水为试验废水水源,在中试规模上研究了生物膜法A^2/O^2(厌氧/缺氧/好氧/好氧)系统中缺氧反应器的工艺特性和效果。缺氧反应器为以陶粒作填料的上流式滤池。,研究结果表明,缺氧反硝化对去除焦化废水中COD有重要作用,.反硝化菌可利用一些好氧微生物和厌氧微生物都难以降解的焦化废水中的有机物作碳源,反硝化反应器可去除进水中40%的COD。缺氧反硝化反应器进水碳氮质量比在5以上就可基本满足焦化废水反硝化对碳源的需求..稳定运行状况下的NO3^- -N客积负荷不大于0.24kg/(m^3·d).缺氧反应器的水力停留时间不小于24h。系统进水COD、NH3-N的质量浓度分别在1000~2200、200~400mg/L范围内,对系统进水不进行稀释的条件下.水解酸化反应器HRT为20h.缺氧反应器HRT为24h.一级好氧反应器和二级好氧反应器HRT均为48h.二级好氧反应器硝化液回流比为3时.生物膜法A^2/O^2系统处理出水的COD和NH3-N可以同时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2.
某污水处理厂无法达到现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为此对污水处理系统进行了改造,新建UASB池,结合原有的A/O池组成UASB-A/O组合工艺.UASB池可以提高后续A/O池的脱氮除磷效果,处理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13.
采用厌氧与交替缺氧和好氧技术相结合的A2/O工艺处理医院综合污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该工艺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A2/O工艺相比有更多的优点,总氮去除率86.1%,NH3-N去除率92.9%,磷去除率82.2%,节能16.6%,处理后的综合污水各项指标均达到了医院现行排放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多点进水改良型复合A2/O处理低C/N污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思敏  杜国帅  唐锋兵 《化工学报》2013,64(10):3805-3811
以低C/N比城市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重点考查了改良A2/O工艺的脱氮除磷性能。原水按一定比例分配给厌氧池和缺氧池,以合理分配厌氧释磷和缺氧反硝化所需的碳源;在好氧池和缺氧池中分别投加填料,以稳定系统的硝化和反硝化效果,提高系统的脱氮性能;厌氧池和缺氧池出水都直接进入好氧池。在进水COD/TN平均为5.54,HRT为11 h,SRT为15 d,MLSS为3000~4000 mg·L-1,污泥回流比为50%条件下,通过三种不同进水分配比以及三种混合液回流比的对比试验研究,得到系统最佳进水分配比5:5,对分配脱氮和除磷所需碳源更加合理;而混合液回流比为200%,过高会破坏缺氧池的溶解氧环境,过低又会导致缺氧池反硝化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在最优工况下COD、NH3-N、TN和TP出水水质分别为29.7、0.1、11.8和0.42 mg·L-1,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7.8%、99.7%、72.4%和91.3%,出水优于国家GB 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并且在缺氧池中发生了明显的反硝化除磷现象。  相似文献   

15.
操家顺  陈洵  方芳 《净水技术》2013,(6):40-44,63
以采用厌氧/缺氧/好氧(A/A/O)工艺的城镇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利用改良A/A/O中试装置开展处理实际污水的研究,通过与实际工艺的运行效果对比,系统探讨了低溶解氧(DO)浓度以及好氧池末端非曝气区的设置对脱氮除磷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好氧区的DO平均浓度从2.2mg/L逐渐降至1.0mg/L时,系统COD的去除效率与硝化效果未受到影响,但除磷效果明显下降;随着DO平均浓度的降低以及非曝气区对DO的缓冲,保证了缺氧区的缺氧环境,同时有效降低了内回流液中DO浓度的携带对碳源的消耗,提高了反硝化效率,使得系统对TN的去除率逐渐升高。就总体运行情况来看,A/A/O工艺中好氧区DO的平均浓度可以在1.0—2.0mg/L之间运行,同时在好氧区末端设置非曝气区,可以有效地缓冲内回流液中DO浓度对反硝化的影响,提高脱氮效率。  相似文献   

16.
流量分配比对改良A/O分段进水脱氮除磷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改良A/O分段进水工艺处理我国南方低浓度、低碳氮比城市生活污水。在进水COD/TN为5.16,HRT为8.7 h,SRT为15 d,MLSS为5.66 g·L-1,污泥回流比为75%,厌氧/缺氧/好氧体积比为4∶8∶10条件下,通过设置6种不同进水流量分配比,控制各好氧段DO为1~1.5 mg·L-1,经过150 d的连续运行,得到系统最佳流量分配比为20%∶35%∶35%∶10%;在此工况下COD、氨氮、总氮、总磷出水水质分别为33.05 mg·L-1、0.58 mg·L-1、9.26 mg·L-1、0.46 mg·L-1,出水优于国家GB 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原水COD绝大部分作为厌氧释磷和反硝化脱氮所需碳源,系统对碳源有效利用率达74%;DO和ORP 的协同控制可以作为系统厌氧放磷段的控制参数;同时亦可作为缺氧段反硝化完成和好氧段硝化完成的指示性参数。  相似文献   

17.
采用A/O-MBR工艺对填埋场垃圾渗滤液进行了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系统驯化后稳定运行,COD去除率达到80%以上,NH4+-N、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9.2%、92.2%;OⅠ与OⅡ池中NO2--N平均积累率分别达到91.7%、95.6%,表明系统主要的脱氮方式为短程硝化反硝化;过高或过低的DO都会影响NO2--N积累,硝化过程中的最佳DO为0.7~0.9 mg/L。PCR技术分析表明,A池中的优势菌种是反硝化细菌,占有率为70%;OⅡ池中的优势菌种是AOB,占有率为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