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1 毫秒
1.
试验采用A/O/O生物膜系统对锦纶废水进行处理,考察了硝化液回流比、水力停留时间、DO和进水COD及TN浓度对系统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进水COD和TN分别为480-525mg/L和24-26mg/L,硝化液田流比3,单个反应器HRT为3.9h,好氧池Ⅰ和Ⅱ内DO均为3.0mg/L左右时,系统COD和TN去除率分别迭95%和70%,出水氨氮低于1.5mg/L,满足GB8978-96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2.
以人工合成废水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提高A/O工艺氨氮和硝酸氮去除效率的实时控制对策。氨氮控制的本质是通过控制DO设定值和好氧区体积大小使出水氨氮浓度达标排放。硝酸氮控制的本质在于高效利用缺氧区反硝化潜力,为此建立了以调节内循环回流量或(和)外碳源投加量维持缺氧区末端硝酸氮浓度处于设定值的实时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3.
为确定污水脱氮过程中最优的DO浓度和曝气方式,以提高污水处理效率,降低N2O产生量,采用实际生活污水应用小试SBR反应器,重点考察了不同DO浓度条件下,硝化效率和硝化过程中N2O的产生量,结果表明,当DO浓度恒定为0.4mg/L时,虽然硝化过程所消耗的能量最低,但其氨氮氧化的速率较低。提高DO浓度,氨氮氧化速率可随之升高。低氨氮生活污水硝化过程中仍有N2O产生。DO浓度为0.4mg/L和0.9mg/L时,污水N2O产生量(以N计)分别为1.5mg/L和1.6mg/L;而DO浓度为1.5mg/L和2.0mg/L时,N2O产生量则分别降低至0.5mg/L和0.4mg/L。  相似文献   

4.
AO工艺同步脱氮除磷效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A/O同步脱氮除磷工艺处理模拟污水,调整DO、HRT、内回流、进水污染物的浓度等影响因素,考察了该工艺单位活性污泥处理污水中TN、TP的能力。结果表明,当好氧区DO控制在0.6mg/L左右,HRT控制在10h,内回流比控制在1:1时,单位活性污泥处理污水TN、TP的能力最强,单位活性污泥TN去除速率达到14×10^-3mg/(L·mg MLVSS·h),单位活性污泥TP去除速率达到0.14×10^-3mg/(L·mg MLVSS·h),AO系统实现了同步硝化反硝化和反硝化除磷。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短程硝化反硝化工艺的研究,开发了好氧/厌氧/好氧/缺氧(O1/A1/O2/A2)生物脱氮新工艺并用于焦化废水的处理。考察了NH4+-N、COD、TN对反应器运行效果影响。结果表明,当进水COD平均为3 012.9 mg/L,NH4+-N、TN、挥发酚、总氰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590.5、608.4、361.8、34.5 mg/L;出水COD平均为81.7 mg/L,出水NH4+-N、TN、挥发酚、总氰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0.1、9.9、0.1、0.1 mg/L,出水指标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A/O工艺处理这种焦化废水TN偏高,而用O1/A1/O2/A2工艺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实现了TN脱除。考察了温度、DO、pH对短程硝化影响。结果表明,在DO质量浓度为1.0~1.5 mg/L、温度在30~35℃、pH 7.5~8.0,系统能够进行稳定短程硝化反硝化。  相似文献   

6.
采用A/A/O氧化沟反应器处理低碳源城市污水,考察了DO浓度对硝化及反硝化过程的影响,分析DO浓度与同步硝化反硝化(SND)脱氮反应速率的关联性。研究发现,较适宜的DO浓度范围为1.0~1.5 mg/L,DO浓度降低会影响氨氮降解,硝化效果急剧变坏的临界溶解氧浓度范围为0.8~1.5 mg/L,而DO浓度过高则不利于主反应区SND脱氮,同时较多的溶解氧内回流至缺氧区会破坏其脱氮环境。当DO<2.0 mg/L时,NO-3-N生成速率与NH+4-N氧化速率之比与DO之间线性关系较好;SND随着DO浓度的升高而受到抑制,当DO>2.0 mg/L时,NO-3-N生成速率与NH+4-N氧化速率之比与DO之间基本不呈线性关系,系统中基本不发生SND反应。  相似文献   

7.
多点进水倒置A2/O工艺处理某工业园污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大型工业园综合污水氮磷含量高的特点,应用多点进水倒置A/A/O工艺处理该工业园排放的综合污水,通过改变内回流的回流点及回流比例,使倒置A/A/O工艺可以根据进水水质,既可按缺氧-厌氧-好氧顺序运行,也可按照厌氧-缺氧-好氧顺序运行,而多点进水方式可以有效地解决反硝化菌和聚磷菌对有机底物的竞争.采用该工艺处理后出水...  相似文献   

8.
根据化肥工业废水氨氮含量高、波动大等特点,设计了初曝池-兼气池-好氧池(O/A/O)组合工艺。利用模拟废水考察了水力停留时间(HRT)、溶氧(DO)浓度、硝化液回流比和污泥回流比对除氮效果的影响。在模拟废水实验参数基础上,得出实际运行参数为:污泥回流比100%,硝化液回流比400%,缺氧池DO0.5mg·L~(-1),好氧池DO 3mg·L~(-1)。采用O/A/O组合工艺对化肥工业产生的COD在100~1 100mg·L~(-1)、氨氮在20~130mg·L~(-1)范围波动的实际废水进行处理,出水COD均值为35.5mg·L~(-1),出水氨氮均值为1mg·L~(-1),达到《综合污水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一级标准。该技术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采用混合反应器模拟氧化沟运行方式,探讨氧化沟不同好氧缺氧分区对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分点曝气氧化沟系统中氧传质推动力大,溶氧效率高,在相同的供氧条件下,其一个循环的好氧区比分段曝气系统好氧区长,但是分点曝气系统有机物耗氧多,DO浪费大,而分段曝气溶氧效率低,但DO的有效利用率(用于脱氮除磷)高,二者硝化能力相当,NH4+-N去除率分别为96.68%和97.03%,硝化菌活性分别为4.65、4.66 mg.g-1.h-1。在好氧区和缺氧区比例相同的条件下,分区越多,有机物被好氧异养菌利用的越多,脱氮除磷效果越差。分区减少,可以有效地增加反硝化菌对碳源的利用,对提高脱氮效果更有利。在同样的供氧条件下,分段曝气单个A/O分区长,反硝化菌和聚磷菌对碳源利用多,脱氮除磷效果优于分点曝气,在满足硝化的前提下,缺氧区和好氧区比例越大,碳源被利用的越完全,对脱氮除磷越有利,DO的有效利用率也越高,此时越接近于前置缺氧-好氧(A/O)工艺。  相似文献   

10.
李国超  王文华  王悦  邱立平  邱琪  孙绍芳 《净水技术》2021,40(12):78-83,131
针对现行污水处理厂市政二级出水脱氮效果差的问题,文中构建了具有同步硝化反硝化功能的缺氧-好氧(AO)两级生物滤池工艺,研究了进水碳氮比(C/N)、回流比及溶解氧(DO)浓度对反应器脱氮效果的影响,并在最优工况条件下进行了处理效能试验.结果表明:进水的C/N为4:1时,系统的脱氮效果最佳,并且在缺氧段实现了氨氮与硝态氮同步去除,持续提高C/N,系统整体处理效果并无明显增强;系统的脱氮效能随着回流比的提高而降低,选用最低回流比(100%)为最佳处理工况之一;好氧柱中的DO含量为2 mg/L时,回流至缺氧段的DO浓度最低,系统处理效果最佳.在选定的最优工况条件下,反应器运行稳定,系统出水中氨氮、总氮和化学需氧量(CODCr)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0.026±0.001)、(4.210±0.352)mg/L和(12.560±1.033)mg/L.数据表明该系统在最优工况条件下运行情况良好,脱氮效果明显,处理后水质指标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1.
流量分配比对改良A/O分段进水脱氮除磷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改良A/O分段进水工艺处理我国南方低浓度、低碳氮比城市生活污水。在进水COD/TN为5.16,HRT为8.7 h,SRT为15 d,MLSS为5.66 g·L-1,污泥回流比为75%,厌氧/缺氧/好氧体积比为4∶8∶10条件下,通过设置6种不同进水流量分配比,控制各好氧段DO为1~1.5 mg·L-1,经过150 d的连续运行,得到系统最佳流量分配比为20%∶35%∶35%∶10%;在此工况下COD、氨氮、总氮、总磷出水水质分别为33.05 mg·L-1、0.58 mg·L-1、9.26 mg·L-1、0.46 mg·L-1,出水优于国家GB 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原水COD绝大部分作为厌氧释磷和反硝化脱氮所需碳源,系统对碳源有效利用率达74%;DO和ORP 的协同控制可以作为系统厌氧放磷段的控制参数;同时亦可作为缺氧段反硝化完成和好氧段硝化完成的指示性参数。  相似文献   

12.
引言 随着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日渐突出,污水处理技术逐渐从单一去除有机物为目的的阶段进入既要去除有机物又要脱氮除磷的深度处理阶段[1].  相似文献   

13.
采用实验室规模连续流厌氧-缺氧-好氧(A/A/O)工艺处理人工模拟生活污水,考察了不同碳氮比(C/N)和溶解氧(DO)工况下改变缺氧池容积对A^2/O工艺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C/N和好氧阶段DO含量较低时,增大缺氧池容积有利于提高TN的去除率和除磷效率,在COD/ρ(TN)(ρ(TN)≈40 mg/L)约为7,DO的质量浓度在0.9~1.2 mg/L的条件下,缺氧池容积增加1倍,TN去除率可达71.1%,PO4^3--P去除率可达94.0%;在高C/N和好氧阶段DO含量较高时,增大缺氧池容积在提高TN去除率和改善出水水质方面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利用以A~2/O法为主体的工艺处理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希翌 《广东化工》2010,37(4):120-122
A2/O法,是由厌氧、缺氧以及好氧三个部分组成的二级脱氮工艺,广泛运用于各类污水的处理当中。贵阳的高雁垃圾填埋场,是按照建设部标准建立起来的大型垃圾填埋场。用A2/O法进行处理其产生的渗滤液,前段设UASB反应池为厌氧段(A段),中间设A/O池为缺氧——好氧段(A/O段)。经过几年的运行后,进水的碳源降低,绕过厌氧段直接进水。采取增大回流比、增加碳源等方式来促进A/O池的硝化反应、反硝化反应的脱氮效率,达到良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5.
A2O工艺处理低C/N比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昌永  彭永臻  彭轶 《化工学报》2008,59(12):3126-3131
采用52.5 L的A2O试验装置处理实际生活污水,研究了A2O工艺在处理低C/N比生活污水时的脱氮除磷特性,并探讨了如何通过强化缺氧吸磷来提高系统的脱氮除磷效率。试验结果表明:在厌氧/缺氧/好氧体积比为1/1/2、HRT为8 h、污泥回流比为70%、内回流比为300%的工况下处理C/N为7.89的生活污水,TN和SOP去除率分别能够达到85.4%和93.3%,系统中存在反硝化除磷,缺氧吸磷占总吸磷量的25.3%。同样的运行条件下处理C/N为4.20的生活污水时,SOP去除几乎不受影响,但TN去除率降低至62.2%,平均出水TN浓度也超过20 mg&#8226;L-1。维持厌氧区体积不变,增大缺氧区体积,使得缺氧/好氧体积比为5/8时,TN去除率可上升到70.7%,缺氧吸磷占总吸磷量的55.2%。同时改变内回流比的试验表明250%的内回流比能最大程度地强化反硝化除磷的作用,此时TN去除率可提高至77.3%。强化A2O工艺中的反硝化除磷,能克服碳源不足对脱氮除磷的影响,显著提高低C/N比污水的脱氮除磷效率。  相似文献   

16.
多点进水改良型复合A2/O处理低C/N污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思敏  杜国帅  唐锋兵 《化工学报》2013,64(10):3805-3811
以低C/N比城市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重点考查了改良A2/O工艺的脱氮除磷性能。原水按一定比例分配给厌氧池和缺氧池,以合理分配厌氧释磷和缺氧反硝化所需的碳源;在好氧池和缺氧池中分别投加填料,以稳定系统的硝化和反硝化效果,提高系统的脱氮性能;厌氧池和缺氧池出水都直接进入好氧池。在进水COD/TN平均为5.54,HRT为11 h,SRT为15 d,MLSS为3000~4000 mg·L-1,污泥回流比为50%条件下,通过三种不同进水分配比以及三种混合液回流比的对比试验研究,得到系统最佳进水分配比5:5,对分配脱氮和除磷所需碳源更加合理;而混合液回流比为200%,过高会破坏缺氧池的溶解氧环境,过低又会导致缺氧池反硝化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在最优工况下COD、NH3-N、TN和TP出水水质分别为29.7、0.1、11.8和0.42 mg·L-1,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7.8%、99.7%、72.4%和91.3%,出水优于国家GB 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并且在缺氧池中发生了明显的反硝化除磷现象。  相似文献   

17.
成学礼  乔华  纪钦洪 《煤化工》2020,48(2):67-69
针对碎煤加压气化所产生的废水具有含酚高、氨氮高、可生化性差等特点,采用水解酸化+生化A/O组合工艺进行处理,考察了停留时间和回流比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解酸化池较合适的水力停留时间在22.7 h^35.7 h;生化A/O池的水力停留时间超过100 h时,COD的质量浓度可降到300 mg/L左右;生化A/O池的混合液回流比对总氮的去除率影响较大,且维持3倍左右的回流比时,可获得较好的总氮去除率。  相似文献   

18.
利用FCASM3-Hydro耦合模型分别模拟研究了氧传递系数(K_(La))、污泥停留时间(SRT)、缺氧池与好氧池HRT比对杭州某厌氧-好氧法(A/O)污水处理厂营养物质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曝气量大小是影响A/O脱氮除磷效果的主要因素,在低曝气量(<2g·m~(-3))水平下,氨氮去除率将随着好氧池内曝气量的增加而提高;好氧池内曝气量过低(<0.3 g·m~(-3))或过高(>2 g·m~(-3)),都不利于磷酸盐的去除.通过对比分析模拟结果得到了该A/O污水处理厂的最佳运行工况为:K_(La)=250D~(-1)、SRT=10d,缺氧池与好氧池HRT比为1: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