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原料对茶绿色素提取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分别以鲜茶、杀青叶、干茶为试材,采用四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对茶绿色素浸提工艺参数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杀青叶是提取茶绿色素最好的原料;采用100%的乙醇,4.5mL∶1g的醇茶比,75℃水浴浸提25min,浸提效果最佳,提取率为31.50%。茶绿色素含有丰富的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等有效成分,是一种优良的天然食用色素。  相似文献   

2.
以乌龙茶类的铁观音为试验原料,探讨其茶梗中茶多酚提取工艺的优化。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取复合酶添加量、料液比、酶解温度为试验因子,以茶多酚提取量为响应值,通过Box-Behnken设计优化来构建模型并进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铁观音茶梗中茶多酚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复合酶添加量1.2%(以底物质量计),料液比1∶20(g/mL),酶解温度48℃,在此工艺条件下,茶多酚提取量为82.26 mg/g,达到预测最优值。  相似文献   

3.
碎茶叶中茶多酚不同提取方法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碎茶由于品质低而多被抛弃,现以碎茶末为原料,分别用乙醇溶剂提取法和超高压提取法进行茶多酚提取研究,将其变废为宝,并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表明超高压提取具有能源消耗低、加工时间短、提取率高、抗氧化效果好等特点,同时由于超高压提取是在密闭环境下进行的,没有溶剂挥发,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超高压技术为现代化生产茶多酚和茶饮料提供了一种新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几种不同提取方法提取的茶绿色素的得率、化学组成、色相及体外清除自由基活性。方法分别用95%乙醇经常温浸泡、热水提取、超声波提取及微波提取茶绿色素,采用常规方法分析该色素化学组成及色相,试剂盒检查其清除自由基活性。结果与其他几种提取方法相比,微波提取茶绿色素的得率、色素中叶绿素含量均最高,分别为37.02%、8.92%;该色素所含茶多酚、总黄酮、氨基酸含量也相对较高;微波提取色素的绿度最高,为-27.63,亮度(40.21)仅略低于常温提取色素的亮度(40.29);该色素清除羟自由基(·O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的活性也较高,分别仅略低于热水提取色素的清除活性,但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微波提取茶绿色素不仅得率高、色相好,且该色素清除自由基活性高,是茶绿色素提取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5.
用茶末及废茶枝叶提取高纯茶多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以茶末和废枝叶为原料提取茶多酚的工艺。工艺流程为:(1)原料经微沸水浸提后加入碳酸氢铵调pH至中偏酸性后用硫酸锌沉淀纯化;(2)然后用硫酸解析溶解沉淀,加入乙酸乙酯进行萃取,分相后,水相(硫酸锌溶液)循环供沉淀纯化用,有机相(乙酸乙酯 茶多酚)真空分离、干燥制取高纯茶多酚,萃取剂乙酸乙酯回收循环使用;茶末、废茶枝叶和碳酸氢铵、硫酸进行茶多酚的浸提和纯化后,以有机多元复肥形式回收综合利用。茶多酚的综合提取率大于13%,质量达到GTP-l(大于95%)要求。  相似文献   

6.
茶叶抗氧剂及副产品综合制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以碎茶为原料获得了在一次工艺中制取茶叶抗氧剂、咖啡碱、叶绿素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茶多酚的纯度与抗氧性的关系,柠檬酸对茶多酚的抗氧增效作用进行了研究,指出茶多酚作为抗氧剂产品必须具有较高的纯度。  相似文献   

7.
为了实现对不同茶类加工副产物的有效利用,本文研究了绿茶、乌龙茶和红茶的茶片、茶末、茶梗和大宗茶中化学成分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绿茶是不发酵茶,其茶片和茶末中儿茶素含量分别为19.34%和18.52%,高于其他茶类和副产物,与绿茶大宗茶含量相近甚至高于大宗茶,茶梗中游离氨基酸和总糖含量分别为2.65%和22.85%,高于其他副产物和大宗茶;红茶为发酵茶,其茶片、茶末和茶梗中茶黄素和聚酯型儿茶素(TSs)含量较高,其中红茶茶末中茶黄素总量(TFs)、聚酯型儿茶素A(TSA)和聚酯型儿茶素B(TSB)含量最高,分别为0.96%、1.65%和0.53%;乌龙茶是半发酵茶,其加工副产物中儿茶素、TFs、TSs含量居于绿茶和红茶之间,氨基酸组分含量低于绿茶和红茶。研究表明,绿茶、乌龙茶和红茶茶片和茶末的茶多酚、水浸出物、总糖、可溶性蛋白、咖啡碱以及儿茶素和游离氨基酸组分等化学成分利用价值与大宗茶相近,甚至高于大宗茶,茶梗中总糖和游离氨基酸组分含量高,利用价值高于大宗茶,本研究明晰了不同茶类及其加工副产物的化学成分含量,可为茶叶加工副产物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8.
以夏秋茶为原料,利用热水浸提同时提取茶多酚与茶氨酸,并利用响应曲面法进行试验设计及工艺参数优化。结果表明:热水提取夏秋茶中茶多酚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96.12℃、提取时间40.32min、液料比15.91:1(mL/g);热水提取茶氨酸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98.55℃、提取时间40.97min、液料比12.61:1(mL/g);提取物抗氧化活性(IC50值)最强的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96.34℃、提取时间40.27min、液料比16.09:1(mL/g)。在96℃、40min和16:1(mL/g)的提取条件下,茶多酚与茶氨酸的产率分别是其最优提取条件下产率的99.99%和96.68%。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夏秋茶中茶多酚和茶氨酸的同时提取。  相似文献   

9.
茶叶中有效成分综合提取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以绿茶为原料,采用ZJL大孔离了交换树脂和ZJX大孔吸附树脂从茶叶的浸提液中提取茶氨酸、咖啡因、茶多酚和茶多糖。通过对树脂的静态、动态吸附性能的实验研究,确定了咖啡因、茶氨酸、茶多酚及茶多糖联合分离提取的工艺。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能有效的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茶氨酸和茶多酚,提取的咖啡因纯度达83.23%,提取率为1.9%,茶氨酸纯度达85.43%,提取率为0.94%,提取的茶多酚纯度达95.62%,提取率为12.35%,且茶多酚中的咖啡因含量低于0.7%,茶多糖的纯度达51%,提取率为1.1%。  相似文献   

10.
以武夷岩茶废弃下脚料茶梗为原料,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茶多酚工艺。以茶汤中茶多酚含量及感官评分为指标,对超声功率、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和水茶比等工艺参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提取工艺参数为:超声功率450 W、浸提温度73.7 ℃、浸提时间37.5 min和水茶比22:1 mL/g。预测的茶多酚含量为15.52%,经过实验验证茶多酚含量为15.46%±0.03%。结果表明该工艺切实可行,在使茶汤具有最佳感官品质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茶多酚含量。  相似文献   

11.
茶绿色素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在单因子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对茶绿色素浸提工艺参数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90%的乙醇,13ml:1g的醇茶比,65℃水浴浸提60min,浸提效果最佳,浸出率为22.59%。茶绿色素含有丰富的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等有效成分,是一种优良的天然食用色素。  相似文献   

12.
茶叶在加工和储存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碎茶末,本文采用超高压技术常温提取碎茶末中茶多酚,将其变废为宝.方法是通过正交实验,以茶多酚含量为指标,考察溶剂浓度、压力、保压时间、固液比对茶多酚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为50%;压力200MPa;保压时间5min;固液比为1:20,得率是37.7%.并将其粗制品应用到鱼肉的保鲜中,实验表明茶多酚粗制品能有效延长鱼肉的保鲜时间.  相似文献   

13.
该试验以茶酒糟为原料,乙醇为提取溶剂,采用水浴振荡法提取茶多酚,通过单因素试验探究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温度对茶多酚提取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茶多酚的水浴振荡乙醇提取工艺,并考察茶多酚对羟自由基(·OH)、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从茶酒糟中提取茶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是:乙醇体积分数60%,料液比1∶30(g∶mL),提取时间12 min,提取温度75 ℃。在此优化条件下,茶多酚的提取量为41.52 mg/g。从茶酒糟提取得到的茶多酚对·OH和DPPH·最大清除率分别达到91.7%、93.7%,表明茶多酚具有一定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4.
茶叶含有多种天然物质,目前市场上开发出了众多与茶深加工相关的产品如茶日化品等。文章以目前市场上存在的系列茶日化用品为研究对象进行认知度网络问卷调查,从调查对象对茶日化用品的产品认知、使用频率、消费预期等方面做微观研究,以"茶纯露"为具体案例分析,探讨在互联网营销环境下茶日化用品的营销现状、存在的问题与缺陷、未来的市场需求与发展趋势,并得出结论。消费者的日化产品消费价格接受度在每月500元及以下,注重产品的功效和性价比,因此茶企宜开发该价格区间的茶纯露产品。传统茶企在转型上存在技术困难问题,政府也应当出台相应政策以帮助传统茶企业转型。  相似文献   

15.
按照茶叶等食品的国家标准方法,测定了包括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等在内的7种酸茶常量成分;湿法消化酸茶样品,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Fe、Zn、Cr、Cu、Mn和Ni 6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显示:酸茶中水分、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可溶性总糖、叶绿素和总黄酮的含量分别为7.16%、49.13%、26.29%、0.88%、19.90%、0.054%和6.56%;酸茶中微量元素的含量Mn﹥Cu﹥Cr﹥Fe﹥Zn,Ni元素未检出。各元素的加标回收率为98.70%~101.80%,相对标准偏差为0.04%~2.35%,准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要求。酸茶中茶多酚、可溶性总糖含量较高;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酸茶中的金属元素含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茶叶生物活性成分的功能与提取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充分利用低档茶叶中的生物活性成分,介绍了茶叶中所含茶多酚、茶多糖、茶蛋白、氨基酸、咖啡碱及维生素等具有抗氧化、抗肿瘤等生物活性成分,以及通过溶剂浸提和柱层析分离纯化等提取制备茶叶生物活性成分的方法,认为将这些活性成分应用于食品、化工及医药等行业,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紫鹃茶和苦丁茶中功效成分的提取分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选降压效果显著的紫鹃茶和苦味特征明显的苦丁茶为原料,采用微波辅助有机溶剂提取法对紫鹃茶和苦丁茶中的功效成分进行分离提取获得茶提取物,通过添加茶提取物解决整米苦荞茶热加工过程中特征风味和部分功效成分严重缺失的技术难题。结果表明,不同贮藏期的紫鹃茶除茶黄素含量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功效成分差异显著(P<0.05)。苦丁茶老叶、嫩叶及其超微粉营养成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紫鹃茶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5%、微波功率540W、提取时间50s、液料比为10:1,其提取物富含花青素(δA示差值0.925),茶多酚27.709%,茶黄素0.707%,茶红素15%,儿茶素259.735mg/g,咖啡碱7.053%;苦丁茶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5%、微波功率360W、提取时间120s、液料比25:1,其提取物苦味浓烈,含黄酮30.79%、叶绿素0.699mg/g、茶多酚13.619%、咖啡碱4.812%、儿茶素26.161mg/g。紫鹃茶和苦丁茶提取物均可作为苦荞茶风味与功能强化用基料。  相似文献   

18.
以茶多酚含量为指标,采用响应面法对铁观音茶梗中茶多酚染料浸提工艺优化,对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和料液比等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最佳浸提取工艺为:浸提温度86.6℃,料液比1.00∶34.15,浸提时间57.2 min,在此工艺下茶多酚含量达到最高,为130.72 mg/kg。在最佳提取工艺下,分析不同媒染剂和媒染工艺对于茶多酚染料对棉麻织物的染色性能影响。选用硫酸铝钾为媒染剂进行后媒法染色,媒染剂用量20 g/L,媒染温度60.0℃,媒染时间30.0 min,硫酸钠10 g/L,织物色相不改变,皂洗牢度和湿摩擦牢度能达到3级以上。  相似文献   

19.
普洱茶膏是云南独特的速饮茶叶产品,但目前采用大锅熬制的工艺提取茶汤,导致产品的香气低、滋味淡薄,亟需改进提取方法。本文应用高压灭菌锅和响应面设计,开展高温高压(121℃、103kPa)提取茶汤加工茶膏研究。优化发现在浸提温度为113℃,茶水比1∶41g/mL,时间14min的条件下,提取茶汤的茶多酚、氨基酸、水浸出物含量最高,分别为20.89%±0.81%、3.82%±0.35%和37.89%±5.35%。按优化条件提取茶汤、减压浓缩、干燥加工制成茶膏有效成分含量与感官评审得分均优于大锅熬制加工的茶膏。本研究表明高温高压提取茶汤可以改进茶膏品质,在速饮茶叶产品加工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采用超高压技术常温提取碎茶末中的茶多酚粗制品,将其变废为宝。方法是通过正交试验,以茶多酚粗品含量为指标,考察溶剂浓度、压力、保压时间、固液比对茶多酚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为50%;压力200MPa;保压时间5min;固液比为1:20,得率是37.7%。并将其粗制品应用到食用油的保鲜中,试验表明碎茶末中提取的茶多酚粗制品能有效防止食用油的酸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