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气道过敏性疾病患儿变应原特异性IgE(sIgE)的分布特征,为治疗和预防儿童气道过敏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2月就诊于四川省人民院儿科和(或)耳鼻喉科的418气道过敏性疾病患儿血清样本,进行变应原特异性IgE检测,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哮喘组、喘息组、变应性鼻炎组患儿较常见的吸入性变应原为尘螨(28.94%)、屋尘(22.24%)、花粉类[柏树花粉(6.22%)、藤草花粉(1.43%)]、狗毛/猫毛皮屑(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入性变应原阳性率最高的为牛肉/羊肉,其次为牛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3岁患儿羊肉/牛肉、牛奶的阳性检出率较其他年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岁患儿中屋尘阳性检出率较另两组患儿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吸入性变应原sIgE阳性分级以及sIgE阳性种类所导致的3种疾病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尘螨、屋尘、花粉类(柏树花粉、藤草花粉)是支气管哮喘、变应性鼻炎、喘息性支气管炎常见的过敏原,不同年龄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花粉浓度对过敏性鼻炎临床症状及抗过敏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2010年3~4月采用Rotorod Model 40容量法花粉采样器每日监测空气中悬铃木属花粉的浓度;3月份选择30例法国梧桐花粉过敏的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患者,每日口服氯雷他定片10 mg,连用28 d,每天记录过敏性鼻炎症状,在第7天和第14天和第28天各复诊1次;同时选择30例尘螨过敏的过敏性鼻炎患者作为对照组,治疗方法同前;另有5例法国梧桐花粉过敏患者未予治疗随访完整个花粉季节.结果 法国梧桐花粉浓度在200粒/m3以下时,花粉浓度与法国梧桐花粉过敏性鼻炎患者症状积分显著相关;法国梧桐花粉播散期法国梧桐花粉过敏性鼻炎患者的症状积分高于尘螨过敏性鼻炎患者,而在法国梧桐花粉播散期过后,法国梧桐花粉过敏性鼻炎患者的症状积分要低于尘螨过敏性鼻炎患者.结论 花粉浓度对过敏性鼻炎抗过敏治疗效果有重要影响,在对过敏性鼻炎治疗药物的效果进行评价时,应同时对相关过敏原如花粉等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玉屏风散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5月北京市昌平区北七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108例过敏性鼻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孟鲁司特钠片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中药玉屏风散治疗,比较两组症状积分、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喷嚏、流清涕、鼻痒、鼻塞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喷嚏、流清涕、鼻痒、鼻塞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玉屏风散治疗过敏性鼻炎,对缓解患者的鼻部症状效果显著,疗效确切,同时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武汉城区蒿属花粉的飘散规律并探讨其对蒿属花粉过敏性鼻炎患者气道反应性的影响.方法 2003年11月~2004年10月在武汉城区选点,采用重力沉积法进行了蒿属花粉的调查;同时对630例蒿属花粉过敏性鼻炎患者进行发病季节调查,其中220例患者进行了气道反应性测定,并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水平.结果 武汉城区蒿属花粉飘散的高峰期为8~10月份;蒿属花粉过敏性鼻炎患者的发病季节与蒿属花粉播散高峰期相吻合;气道反应性与血清ECP水平变化相一致,并与蒿属花粉浓度存在对应关系.结论 蒿属花粉是武汉城区秋季主要致敏花粉之一,研究结果对蒿属花粉相关的过敏性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杨怀武 《医学综述》2012,18(16):2715-2717
目的探究胎粪吸入综合征(MAS)与婴幼儿哮喘发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08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160例MAS患儿(MAS组),同期足月正常新生儿10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出生时血清过敏性IgE抗体,随访后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呼吸道合胞病毒抗体(RSV-IgM)、肺功能变化和哮喘发病差异,了解MAS与婴幼儿哮喘发病的相关性。结果 MAS组出生血清过敏性IgE抗体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发病时肺炎支原体抗体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抗体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第一次发生喘息未治疗前行肺功能检中指标tPTEF/tE、vPTEF/vE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AS组患儿哮喘发生率高于对照组(χ2=7.79,P<0.05),且Pearson列联系数C为0.3551,表明MAS与哮喘存在关联性。结论胎粪吸入综合征与婴幼儿哮喘发生及程度密切相关,建议有针对性地进行孕期早期干预,防止胎粪污染及胎粪宫内致敏,对降低婴幼儿喘息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氮卓斯汀喷鼻剂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过敏性鼻炎的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口服西替利嗪治疗,观察组采用氮卓斯汀喷鼻剂治疗,两组均以2周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显效27例,有效20例,总有效率为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的过敏性鼻炎症状积分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与对照组的8.0%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氮卓斯汀喷鼻剂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疗效较好,能显著改善患儿症状,且不良反应少,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EOS)和tIgE、sIgE在过敏性皮肤病患儿中的意义。方法对272例过敏性皮肤病患儿的外周血采用BC-6800血细胞分析仪和DX-Blot 45过敏原检测系统分别进行EOS、tIgE及sIgE水平检测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最常见的过敏原分别为吸入性过敏原中的屋尘螨/粉尘螨,食入性过敏原中的牛奶,婴儿组过敏性皮肤病发生率最高。特应性皮炎患儿树花粉组合、屋尘螨/粉尘螨、屋尘、矮豚草、花生、鸡蛋白、虾、蟹、龙虾/扇贝、鳕鱼、鲑鱼、黄豆的sIgE与EOS间存在相关性(均P<0.05)湿疹患儿各过敏原与EOS间不存在相关性(P>0.05),荨麻疹患儿各过敏原中仅鸡蛋白与EOS间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早期进行过敏原检测回避致敏物对疾病防治有临床价值过敏性皮肤病中EOS和sIgE在特应性皮炎发病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曹建伟  丁俊彩 《广东医学》2012,33(24):3797-3798
目的分析过敏性鼻炎患儿外周血中CD8+CD28+/CD8+CD28-T细胞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过敏性鼻炎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选取诊断为过敏性鼻炎的患儿36例(过敏性鼻炎组),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中CD8+、CD8+CD28+、CD8+CD28-、CD28+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情况,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过敏性鼻炎组CD8+CD28+T细胞百分比为(20.2±4.4)%,高于对照组的(18.9±3.6)%;过敏性鼻炎组CD8+CD28-T细胞百分比为(6.2±2.3)%,低于对照组的(8.3±2.3)%;过敏性鼻炎组CD28+T细胞百分比为(66.3±9.6)%,高于对照组的(45.6±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CD8+T细胞的百分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8+CD28+T细胞在过敏性鼻炎患儿外周血中增生活跃,CD8+CD28-T细胞相应降低,而总CD8 T细胞百分比维持相对稳定或稍低,提示CD8+CD28+与CD8+CD28-T细胞亚群的失衡参与了过敏性鼻炎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过敏性疾病病人外周血中EB病毒(EBV)各种抗体的表达与过敏性疾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71例过敏性疾病(包括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和荨麻疹)病人和40例健康查体者(健康对照组)外周血标本,应用半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EBV早期抗原(EA)-IgA、EA-IgM、EBV衣壳抗原(VCA)-IgG、VCA-IgA和VCA-IgM抗体水平。结果过敏性疾病病人外周血EA-IgM、EA-IgA和VCA-IgM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3.18~5.74,P<0.01),VCA-IgG和VCA-IgA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EBV抗体EA-IgM、EA-IgA和VCA-IgM可能参与过敏性疾病发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鼻喷剂对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IL-4及IL-10水平影响研究.方法:选取过敏性鼻炎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氯雷他定片,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两组患者均治疗28d,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及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变化,同时比较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IL-4水平与IL-10水平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IL-4水平较低(P<0.05),血清IL-10水平较低(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过敏性鼻炎安全有效,推测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IL-4与IL-10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VCAM-1)、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2(IL-12)表达水平和作用,以及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2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应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以及2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清VCAM-1、IL-4、IL-12水平。结果过敏性鼻炎患者治疗前血清中sVCAM-1、IL-4、IL-12的含量与健康体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中sVCAM-1、IL-4、IL-12的含量经使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敏性鼻炎患者治疗后血清中sVCAM-1、IL-4、IL-12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CAM-1、IL-4、IL-12在过敏性鼻炎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鼻腔局部用药可以通过抑制VCAM-1和调节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动态平衡来治疗过敏性鼻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咪唑斯汀治疗荨麻疹并发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荨麻疹并发过敏性鼻炎患者92例,病例选择年限为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92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咪唑斯汀,n=46)与对照组(西替利嗪,n=46)。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95.7%、80.4%,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诊时,两组患者荨麻疹症状积分、过敏性鼻炎症状积分对比,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荨麻疹症状积分、过敏性鼻炎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2%、13.0%,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荨麻疹并发过敏性鼻炎患者采用咪唑斯汀治疗的效果理想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过敏性鼻炎患儿血清吸入变应原的分布特征,为临床诊断、防治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荧光酶联免疫法对2020年5月1日至2022年4月30日于民航总医院儿科呼吸过敏门诊确诊为过敏性鼻炎的患儿进行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和混合霉菌、尘螨、混合动物皮屑、春季花粉、杂草花粉的特异性IgE水平检测,并比较不同性别、年龄过敏性鼻炎患儿吸入变应原的分布情况。结果 共纳入1205例过敏性鼻炎患儿,吸入变应原阳性率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霉菌(38.2%)、杂草花粉(31.2%)、尘螨(27.7%)、春季花粉(23.5%)、动物皮屑(22.5%);男性患儿总IgE和霉菌、尘螨、春季花粉的阳性率高于女性患儿,年龄≥6岁患儿总IgE和尘螨、动物皮屑、春季花粉、杂草花粉的阳性率高于年龄<6岁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05例过敏性鼻炎患儿的血清吸入变应原中,霉菌居首位,其次为杂草花粉和尘螨。吸入变应原特异性IgE存在性别及年龄差异。过敏性鼻炎患儿不仅应检测变应原,为疾病防治提供依据,而且有必要随年龄增长复查变应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汉族变应性鼻炎患者IL-4和IgE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选择新疆维吾尔族(维族)AR患者47例,健康对照组46例;汉族AR患者45例,健康对照组45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ABC-ELISA)检测IL-4和IgE的表达水平,并对变应性鼻炎患者IL-4与IgE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维、汉族变应性鼻炎组血清中IL-4、IgE水平明显高于维、汉族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汉族变应性鼻炎组IL-4与IgE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414、0.393,P<0.01),维、汉族AR组及维、汉族健康对照组之间血清IL-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汉族AR组及维、汉族健康对照组之间血清IgE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4和IgE在维、汉族变应性鼻炎发病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及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stural tachycardia syndrome,POTS)共患过敏性疾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7例VVS及POTS儿童的临床资料,比较共患过敏性疾病与非共患过敏性疾病患儿的一般情况、症状评估、过敏指标以及直立试验或直立倾斜试验中的血流动力学特点,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秩和检验,组成比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检验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及计数与症状评分/晕厥发生频率的相关性。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67例患儿中(VVS 43例,POTS 24例)共有21例(31%)共患过敏性疾病,伴随的过敏性疾病包括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变应性皮炎及食物过敏,其中以过敏性鼻炎最为常见。过敏组与非过敏组患儿在就诊年龄、性别比例、基础血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非过敏组相比,过敏组的起病年龄(月)较大[11±2 vs. 9±3],病程(月)偏短[8.0(0.1,24.0) vs. 12.0(0.1, 144.0)]。在VVS患儿中过敏组晕厥发生频率(次/月)较非过敏组高[2.50(0.08,30.00) vs. 0.25(0.03,5.00)]。过敏组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3.50(0.70,5.90) vs. 1.65(0.30,6.20)]及计数(×109)[0.18(0.05,0.71) vs.0.10(0.02,0.38)]较非过敏组更高,P均<0.05。VVS患儿中,过敏组与非过敏组相比直立倾斜试验阳性反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POTS患儿中,过敏组与非过敏组患儿在直立不耐受症状评分及直立试验中心率增加最大值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过敏性疾病是VVS及POTS儿童常见的共患病,其中过敏性鼻炎最为常见;具有过敏性疾病的患儿出现直立不耐受表现的起病年龄较大,更可能因短期内发作较为频繁而就诊;VVS合并过敏性疾病时晕厥发生频率更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哮喘的特应性体质与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水平的相关性。方法:2011年1月~2013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儿童过敏性哮喘130例作为观察组(吸入性过敏原70例,食物性过敏原60例),选择同期来我院健康体检儿童13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了血清IL-4和IgE含量检测,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血清IL-4和IgE含量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特异性体质患儿的血清IL-4和IgE含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显示不同特应性体质的患儿血清IL-4和IgE含量呈正向相关性(P<0.05)。结论:儿童过敏性哮喘表现为不同的特应性体质,都伴随有血清IL-4和IgE水平明显升高,提示IgE与IL-4都是哮喘发病中的重要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南京地区支气管哮喘患者合并过敏性鼻炎的情况,计算支气管哮喘患者中过敏性鼻炎的发生率,并分析过敏性鼻炎与支气管哮喘在临床表现方面的相关性。方法问卷调查南京地区13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详细了解其临床表现及治疗现状,建立相应的个人数据库档案,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3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中,82例(61.2%)并发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年龄及病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82例患者中,哮喘严重程度一级(轻度间歇)56例,二级(轻度持续)21例,三级(中度持续)4例,四级(重度持续)1例。过敏性鼻炎分型:间歇性65例,持续性17例;按严重程度分级:轻度63例,中-重度19例。所有患者中,42例(31.3%)直系三代内有气道炎症相关性疾病家族史。结论南京地区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的发生率较高,两者临床表现相关,分型、分级具有高度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中西结合治疗方案在小儿过敏性鼻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与安全性作业评价.方法:择取2014年11月~2015年12月就诊我院的96例过敏性鼻炎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临床所采取的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单用孟鲁司特钠治疗的对照组与孟鲁司特钠联合中药方剂辨证治疗的观察组,通过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估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与应用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7%明显优于对照组79.1%(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3%显著低于对照组14.6%(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可以用于治疗小儿过敏性鼻炎,中西医联合治疗不仅疗效确切而且临床应用安全性可靠,值得临床多家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LIT)对不同点刺实验阳性级别儿童过敏性鼻炎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尘螨为主要过敏原的过敏性鼻炎患儿60例,分为两组:尘螨过敏原点刺等级++为治疗组1,尘螨过敏原点刺结果++++为治疗组2。两组进行粉尘螨舌下脱敏治疗(SLIT)1年,通过过敏性鼻炎症状、用药评分确定SLIT的效果,评价点刺阳性等级对过敏性鼻炎免疫治疗的影响。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症状评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症药物积分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脱敏治疗中无一例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不同过敏原点刺阳性等级患儿SLIT临床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20.
易兴亮 《西部医学》2015,27(1):47-49
目的比较中西医结合疗法与传统西药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哮喘控制评分和鼻炎体征评分,肺功能情况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哮喘控制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鼻炎体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0%)显著高于对照组(7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在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中,可有效地控制哮喘和鼻炎症状,改善肺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