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48例乙型慢性重型肝炎舌象与分期关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观察了48例乙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早,中、晚期的舌象变化,结果,舌象早期以淡红舌、红舌、薄白苔、白腻苔为多见,中期以红舌,绛舌,黄腻苔,黄燥苔为多见,晚期以绛舌,紫暗舌,黄燥苔,焦黑苔为多见,淡红舌,红知,薄白苔,白腻苔顶后较好,有舌形,舌态改变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2.
36 诊断大头瘟的诸要点中,哪种提法欠妥? A 多发于冬春;B 起病急;C 初起有憎寒发热;D 头面部焮赤肿痛;E常见内陷心包证候。 37 叶天士称:其脐以上为大腹,或满或胀或痛,此必邪已入里矣。皆当下之,亦要验之于舌。下面哪一种舌苔不是叶氏例举的属于应下证的舌苔: A 或黄或浊;B 或如沉香色;C或如灰黄色;D 或老黄色;E 或中有断纹。 38 热邪深入下焦耗竭肾阴的征象是: A 舌质红绛,苔黄燥;B 舌苔灰黑薄而干燥;C 舌尖绛,舌苔中心黄燥;D 舌质枯绛,苔白厚干燥;E 黑苔干燥或甚焦枯。 39 下列哪一项不属薛生白提出的湿热病提纲证? A 始恶寒后但热不寒;B 汗出;C 干呕;D 胸痞舌白;E 口渴不引饮。  相似文献   

3.
在51部清代医案中,梳理出记录有温病舌诊医案的著作29部,进一步将全部温病舌诊医案488例摘录出来,以高等中医院校中医诊断学教材的舌诊分类为主,对温病舌诊医案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488例温病医案中,以舌苔的记录比率最高,为65.16%,其中黄苔的比重最高,其次为白胎和黑苔。清代1850-1911年期间苔色的变化特征为:白苔、黄苔的出现率上升,黑苔的出现率下降,复合苔色的描述增加。舌色的纪录为23.16%,以红舌和绛舌的比例最高。苔质的记录为37.70%,清代1850~1911年,对腻苔的记录上升到苔质纪录的第一位。舌诊的运用范围涉及温热类温病、湿热类温病和瘟疫。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许多医家依据“尺内外杂证,无一不呈其形,着其色于舌”的古训,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中风病人在不同的病理阶段,其舌的色、苔、形,以及脉象均有不同的病理变化,认为舌脉的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中风病的病因病理及预后转归,为供进一步研究,兹综述如下:1 中风患者的舌质以红绛、青紫为多李爱中氏分析了600例中风患者的舌象,在中风初期,异常舌色出现率高达95.7%,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病情的加重,舌质红绛、紫绛明显增多,即由22%增至72%(P<0.05),尤其是死亡患者死亡之前,  相似文献   

5.
193例SARS患者舌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SARS患者的舌象,为SARS舌诊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各医院指定专人分别采用600万像素富士数码相机、佳能数码相机、奥林巴斯数码相机均在上午9~10时自然光线单次摄影。经专家筛选后确定193舌象照片并结合90名SARS一线专家问卷调查结果,采用SPSS软件存储处理。结果(1)193例SARS患者照片中舌质淡红70例(36.27%),舌质红60例(31.09%),舌尖红25例(12.95%),舌质暗红12例(6.22%),舌质紫红11例(5.70%),舌质绛6例(3.11%),舌紫暗5例(2.59%);(2)193例SARS患者照片中舌苔以白腻、薄白、灰黑苔、少苔、薄黄为主。舌苔白腻65例(36.68%),舌苔薄白25例(12.95%),灰黑苔23例(11.92%),少苔20例(10.36%),舌苔薄黄20例(10.36%),舌苔黄厚腻15例(7.77%),舌苔黄垢腻13例(6.74%),舌苔黄腻10例(5.18%)舌苔黄燥5例(2.59%);(3)193例SARS患者照片中SARS的舌体以边有齿痕、舌有裂纹和舌有瘀斑为主。舌边齿痕90例(46.63%),舌有裂纹57例(29.53%),舌有瘀斑46例(23.83%)。结合调查问卷结果SARS早期多在发病后1~5d左右,病机以热湿遏阻,卫气同病为特点,舌质主要表现为:舌淡红、舌红,苔薄白或薄黄微腻为主;中期多在发病后3~10d左右,病机以湿热蕴毒,正邪交争,邪阻少阳为特点,舌质主要表现为:舌暗红、紫红,苔白腻或黄厚腻为主;极期(高峰期)多在发病后7~14d左右,病机以湿热毒盛,耗气伤阴,淤血内阻为主要特点。舌质主要表现为:舌红绛,舌紫暗为主,苔白腻或黄腻;恢复期多在发病后10~14d以后,病机以正虚邪恋,易挟湿挟瘀为主要特点,舌象主要表现为:舌淡红,质嫩,边有齿痕,苔少或苔薄少津,或舌淡略暗,苔薄腻。结论SARS患者舌象和病情有一定相关性,研究SARS患者舌象对分析病情和判断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清代医案中外感病与内伤病的舌象构成比,获知两类疾病的舌象表现是否存在差异。方法:从51部清代医案著作中获得舌诊医案3059例,其中明确诊断为外感病医案者计1397个,内伤病医案者计1110个。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类疾病的舌象构成。结果:外感病与内伤病在舌色、苔色、苔质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外感病的舌象特征为绛舌、黄苔、黑苔、燥苔的出现率高;内伤病的舌象特征为淡白舌、薄苔、腻苔、剥苔的出现率高。  相似文献   

7.
食管贲门癌患者舌象变化有规可循,就舌质而论主要是青紫、红紫、淡青紫:舌苔多见厚腻苔、黄苔:舌神晦黯。舌象变化不但中晚期患者明显。而且普查中发现的早期患者也多有舌象改变。把患者舌象变化作为辨证指标,定方论治,实践证明可以起到延长生存时间、减少患者痛苦的治疗作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干燥综合征(SS)患者的病情变化特点与人体津液盛衰和敷布运行有直接关系。舌象作为人体生理病理变化的反映,与津液盛衰的关系更加密切,临床研究显示SS患者大多数有明显的舌象表现。阴虚内热型表现为舌质红或红绛起刺,苔薄而干,或中剥、少苔、无苔;气阴两虚型表现为舌淡胖、边有齿印或瘀斑、舌尖稍红、苔薄白;气(阳)虚失运型表现为舌质淡嫩而胖大,苔白滑;气滞血瘀型表现为舌淡胖有瘀点、或瘀斑,或舌下脉络迂曲,舌面少津。因此,以舌象作为SS辨证分型依据是其独特的辨证方法,更易为临床掌握应用。  相似文献   

9.
自1991~1996年我们对病情符合流行性出血热(EHF)诊断标准[1]的103倒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各期古象进行观察,将结果报告如下:1各期舌象1.1发热期舌象:舌质较红或深红,纹理粗糙,去体肿胀;青苔略黄成黄,苔面干燥。病情越重,百质越红,舌质越粗糙,舌体越肿胀,舌苔越黄,苔面越干燥。1.2低血压休克期舌象:舌质白,纹理粗糙,舌体瘦薄;百苔灰,苔面干燥。病情越重,舌质越白,舌体越瘦小,青苔越灰,苔面越干燥。1.3少尿期舌象:舌质较紫或紫,有瘀点,百体大而厚;舌苔较灰或黑,苔厚而滑。病情越重,舌质越紫,瘀点越多,苔体越…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100例胆道手术病人(其中50例单纯胆囊切除[甲组],50例胆囊切除或造瘘加胆总管“T”管引流[乙组] 的术前术后舌象变化作了动态观察,结合术后恢复情况,试图找出舌象变化与病情恢复之间关系。观察方法及内容一、以肉眼在自然光线下清晨空腹时观察二、入院时观察的舌象为术前舌象,术后第二天起隔日观察的舌象为术后舌象。三、舌质定为淡红、淡白、绛红、青紫。舌苔定为薄白、薄黄、白腻、灰黑。以淡红舌、薄白苔为正常舌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舌质、舌苔、舌态诊断在中风辨证治疗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运用中医辨证分型,将230例中风患者分为5种证型,分型论治.结果 治愈66例占28.7%,见于舌质红绛、暗红、淡,苔薄白、薄黄,舌态正常或偏歪者;显效57例占24.7%,见于舌质红绛、暗红、淡,苔黄腻、白腻,舌态正常或偏歪者;有效79例占34.4%,见于舌...  相似文献   

12.
胡兴昌 《当代医学》2009,15(3):153-154
从舌质、舌苔两方面论述了舌诊与肝病的关系。通过舌诊反映了肝病湿热病邪的轻重及胃气存亡。厚腻示湿邪较重,肝功不稳定;薄苔示湿邪较轻,肝功稳定;剥苔或无苔示胃气衰败;舌质红绛,预后不良。对通过舌诊所发生的动态变化辨证用药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我院在1978年2月~1980年1月间纤维胃镜检查前有舌象观察及纤维胃镜检查中有直视下活检病理明确诊断者,选胃癌62例、“癌前病变”,包括不典型增生45例、萎缩性胃炎62例肠上皮化生68例,与对照组浅表性胃炎作了对照分析。早期胃癌舌质不变或紫晦,苔多白润腻,部分出现裂纹。中、晚期舌质青紫或淡白、花剥或厚腻苔,舌形裂纹多见,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癌前病变”的舌象间于胃癌组与对照组,并无特异性,今后应努力创造观察手段,加以探索。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慢性浅表性胃炎舌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 :对胃镜受检者进行舌象观察 ,舌苔主要观察薄白苔、薄黄苔、白腻苔、黄腻苔 ,舌质观察淡红舌、淡白舌、红舌、紫黯舌 ,并均予以Hp快速尿素酶试验及病理组织学检查。以确诊的 12 0例CSG患者作为临床资料 ,汇总、研究并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 :12 0例中Hp感染检出率为 4 3. 3% ,Hp感染所占比率舌苔顺序依次为黄腻苔 >白腻苔 >薄黄苔 >薄白苔 ,舌质则为紫黯舌 >红舌>淡白舌 >淡红舌。结论 :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舌象变化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动态地观察手术后患者舌象变化,用以指导手术后并发症的诊断、治疗以及判断其预后,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系统地总结了76例手术后并发症患者的舌象变化。报告如下。观察方法与并发症标准一、舌象观察以肉眼在自然光线下进行,均在空腹时观察。入院时观察的舌象为术前舌象,术后每天早晨观察一次舌象,直至出院。二、舌象判断舌质定为淡红、淡白、绛红、青紫;舌苔定为薄白、黄腻、白腻、灰黑、光剥。以淡红舌、薄白苔为正常舌象。三、并发症标准均系手术后近期(2周内,下同)出现的并发症,以理化检查阳性结果为准。出血性患者则均行再次手术止血;感染患者包括切口感染、腹腔感染、肺部感染以及泌尿系感染等;肠梗阻患者均在手术后一周左右仍伴不同度程的梗阻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为探索细胞免疫功能与中医虚、实证舌象关系,采用末梢T淋巴细胞醋酸奈酯酶(简称ANAE)测定法,对象:健康1~6岁儿童的正常舌象400例,患病儿童1~14岁的异常舌象185例。辨证为虚证的舌象:舌质淡者45例,无苔者38例。实证舌象:舌质  相似文献   

17.
作者对52例心肌梗塞病人作了舌象观察。认为这些病人舌质的变化似乎有一定的规律性:当病逐渐加重时舌质多由淡红转红,红转绛,绛转晦暗;当出现心源性休克或心衰时,则晦暗加重,或出现瘀斑。相反,当病情逐渐好转,则舌质由深转淡,直至恢复正常舌质。舌苔变化亦有其规律性:发病后舌  相似文献   

18.
赵文霞教授认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属于中医痞满、胃脘痛、反酸、呕吐、嘈杂等多种病证范畴,且多见于中医痞满病,证型上以肝气犯胃兼湿热证较为多见。赵教授辨证擅用舌脉,尤重舌诊,典型的舌象表现多为程度不同的腻苔,尤以黄厚腻苔居多;舌质上多表现为程度不同的红舌,典型舌象为红中偏绛,上有芒刺。治疗上常以加味柴胡四逆汤为基础方加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消化系恶性肿瘤患者舌象的特点。方法:对248例经确诊的消化系恶性肿瘤患者舌象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消化系恶性肿瘤患者舌象特点为以舌质青紫、厚腻苔多见。结论:舌象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消化系恶性肿瘤患者气滞血瘀和邪毒蕴积的病机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冠心病患者舌象与冠脉造影结果,发掘二者的相关性,旨在使中医辨证更加客观化、精准化、科学化。方法 :该研究依托于祖国传统医学及现代医学理论,选取2016年6月—2016年11月就诊于沈阳军区总医院心内科,行冠脉造影并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79例。于患者入院当日采集病史,观察患者舌象并拍照记录,将患者基本资料及冠脉造影结果转化成数据资料输入电脑,分析数据,探索冠心病患者舌象与冠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结果:(1)男58例,女21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龄(64.33±9.83)岁,男性患者平均年龄(58.38±10.82)岁,不同性别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舌色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淡红舌、紫舌、淡白舌、红舌、绛舌,舌苔厚度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厚苔、薄苔、少苔、无苔,舌苔性质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润苔、腻苔、燥苔、滑苔;(3)淡红舌与病变支数及冠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紫舌患者冠脉血管病变程度最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除1例无苔患者Gensini积分明显高于其他外,厚苔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相对最重;(5)腻苔与冠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冠脉狭窄程度最重,润苔与冠脉病变支数呈负相关,冠脉狭窄最轻。结论 :冠心病患者舌象与冠脉造影结果存在相关性,通过观察冠心病患者舌象,有助于判断疾病特点、病情轻重及预后,指导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