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蓄电池内阻测量装置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6,他引:18  
实现单体电池内阻的在线实时监测,对提高直流系统的安全运行、提高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自动化程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现有的几种直流系统蓄电池单体电池内阻测量方法如密度法、开路电压法、直流放电法和交流法等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它们的优缺点。提出了一种新的蓄电池单体电池内阻测量方法———交流变频测量法,着重介绍了该装置的工作原理及硬件与软件设计。基于该测量法的内阻测量装置现已在多个变电站中投入运行,现场使用表明该方法完全克服了传统内阻测量方法的缺点,具有测量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可实现在线测量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李晶  陈轲娜  罗洋  刘益岑 《电测与仪表》2021,58(11):194-200
蓄电池组在线监测系统在发电厂和变电站广泛应用,但其监测性能在交接验收和后期运行中缺乏行之有效的现场校准评价手段,导致运行中监测的有效性如何评价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基于Thevenin模型和GB/T 19638.1 (IEC 60896-22 MOD)中的蓄电池内阻测量方法,提出了"标定电池+校验装置比对"的蓄电池组在线监测系统现场校验方法.通过该方法测得的标定电池内阻值与现场测量内阻值比率值En<0.191,符合ISO/IEC 17025标准要求.结果 表明,该方法可对蓄电池组内阻值进行现场测试,实现对蓄电池组在线监测系统的在线校验,提高厂站用蓄电池组的运维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阀控式铅酸蓄电池内阻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白海霞  朱晨  陈后金 《电源技术》2011,35(2):183-185,188
随着电力系统和通讯系统容量的日益庞大,蓄电池组作为直流后备电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这些无人职守站和机房后备直流电源进行日常的监测和维护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的变电站现在都配置了在线监测装置来实时的监测蓄电池组的状态。内阻是反映电池性能的重要参数,因此对蓄电池内阻模型、阻抗分析以及蓄电池在线监测的内阻测量方法和原理进行了探讨,为进一步研究判断蓄电池的性能提供了依据,对蓄电池在线监测的未来趋势进行了展望和预测。  相似文献   

4.
张超  徐国顺  肖翼洋 《电源技术》2011,35(9):1095-1097
铅酸蓄电池的内阻是反映铅酸蓄电池性能的重要参数,准确测量铅酸蓄电池的内阻对于分析铅酸蓄电池组的性能非常重要.大容量铅酸蓄电池的内阻非常小,单块大容量铅酸蓄电池的内阻约为几十微欧,常规方法难以准确测量.分析对比了几种蓄电池内阻测量方法,提出适合大容量铅酸蓄电池组内阻的测量方法——瞬间直流放电法,并设计了大容量铅酸蓄电池组...  相似文献   

5.
从变电站生产实际出发,结合现有物联网技术,从原理、方法和设计等方面,对变电站蓄电池实时监测系统进行说明。针对通信机房内蓄电池维护中存在的问题和蓄电池状态监测智能化程度不高的现状,文章结合物联网技术,分析了变电站蓄电池实时监测系统设计思想,并且提出了变电站蓄电池实时监测系统架构,最后根据系统架构完成了系统硬件设计。本系统利用站内传感器节点,实现对蓄电池的电压、内阻和温度等信息进行采集,并将实时采集数据传输至数据中心,实现对通信机房蓄电池组的实时监测。运维人员通过远程登录的方式,可以对站内蓄电池的状态进行实时查看。随着蓄电池监测系统在无人值守的变电站中的应用,可实现对蓄电池组的科学化管理,保证通信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同时减轻人工维护量,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装甲车辆铅酸蓄电池的维护效率,设计了一套铅酸蓄电池状态监测系统。该系统以单片机ATMEGA8为下位机控制核心,通过对电压、温度和内阻测量电路进行设计,并应用C++builder软件建立系统的人机交互操作界面,从而实现了对蓄电池状态的快速、准确实时监测。同时,尝试使用了锁相放大技术对蓄电池内阻进行测量。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使用方便且准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7.
蓄电池组是变电站直流操作电源系统的重要组成设备,在交流停电时为负载提供不间断电源.重要的变电站要求配置蓄电池监测装置实时监测蓄电池的状态.介绍了一种基于RS-485总线结构的分布式蓄电池监测装置,该装置由若干测试单元和一台监测单元组成.每节蓄电池配备一台测试单元,测试单元内置自带A/D转换器的单片机,实时检测匹配的蓄电池端电压.监测单元带站号召唤测试单元获取数据,并下发内阻检测命令,测试单元采用二次瞬间大电流放电的方法实现在线检测对应的蓄电池内阻.  相似文献   

8.
蓄电池在线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直流系统传统的蓄电池监测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 ,提出了一种直流系统蓄电池在线监测系统 ,通过实时测量蓄电池组的单体电池电压、温度、内阻及充放电电流 ,实现了蓄电池组运行参数的实时监测 ,着重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原理以及软、硬件设计。  相似文献   

9.
蓄电池内阻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电力系统对变电站直流电源可靠性要求的进一步提高,需要加强对蓄电池组的在线监测,提出以监测内阻对蓄电池进行监视,针对蓄电池的内阻检测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0.
张巍 《电工技术》2018,(8):133-135
为解决变电站蓄电池屏内空间狭小、测量不便的不足,对直流系统蓄电池原有测量方法进行了改进.采用伸缩式表笔固定结构,解决了传统万用表表笔测量费时费力的缺点,并通过多个变电站实际运用对其性能进行了验证,证明该方法可有效降低直流检修人员测量蓄电池电压时的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变电站蓄电池屏内空间狭小、测量不便的不足,对直流系统蓄电池原有测量方法进行了改进。采用伸缩式表笔固定结构,解决了传统万用表表笔测量费时费力的缺点,并通过多个变电站实际运用对其性能进行了验证,证明该方法可有效降低直流检修人员测量蓄电池电压时的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窦宏博  吴建峰  徐静  赵进全 《电池》2020,(2):165-167
针对变电站直流系统电池内阻在线精确测量的困难,提出活化时进行瞬时大电流放电来测试内阻的方法。针对宝鸡眉县潼关寨110 k V变电站,研制变电站直流系统阀控式铅酸电池内阻在线测量仪器。与基于交流法的手持式测试仪相比,提出的电池内阻测量方法对内阻多次测量结果的标准差更小、重复性好,结果更稳定。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阀控式铅酸蓄电池的原理、特点、容量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比了蓄电池电压检测方法和内阻检测方法,针对110 kV变电站的特点,提出了蓄电池现场维护的方法,并用手持式智能电池内阻测试仪针对不同的蓄电池进行了内阻测试验证,总结了蓄电池内阻检测判据。  相似文献   

14.
提出一种基于微分方程的蓄电池内阻测量方法,通过连接方波发生器,测定方波发生器接通情况下即将断开瞬间其两端的电压,方波发生器断开时即将接通瞬间其两端的电压,方波发生器断开情况下接通瞬间的电压,并通过公式计算获得蓄电池的欧姆内阻值和极化电阻值,用以判定蓄电池的失效程度。本方法能够更精确地反映蓄电池内阻的变化,从而更准确地判断蓄电池的失效程度。与原有测量方法相比较,该方法的计算更加简便,测量结果更加可靠。  相似文献   

15.
陈明  宗明 《低压电器》2011,(6):55-59
介绍了蓄电池内阻在线监测系统在计算机机房UPS蓄电池现场实际应用情况。通过采集、分析近2年的运行数据表明,蓄电池内阻在线监测系统能及时发现个别蓄电池早期失效及容量不足等问题,从而提高计算机机房UPS蓄电池供电的可靠性,为科学运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孙三平 《湖北电力》2012,36(4):12-13
文章介绍了环网柜蓄电池在线监控系统的构成、硬件设计、网络设计和管理软件设计,该系统使用先进的内阻测量方法(单体、小电流)和可靠的在线组网方式,实现了蓄电池的电压、温度、电流、内阻测量,并可依据软件采集的历史数据分析结果对故障电池预警,提高直流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便携式蓄电池内阻测试仪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蓄电池的内阻是评价蓄电池性能的一个重要的参考性指标.从蓄电池的工作原理出发,详细介绍了蓄电池内阻的来源,分析和比较了蓄电池内阻两种检测方法的原理和特点,选择了交流注入法来设计测试仪.介绍了便携式蓄电池内阻测试仪的软硬件设计要点,并给出变电站现场蓄电池组的实测结果.  相似文献   

18.
蓄电池组长期处于浮充电运行状态,由于各个单体蓄电池的内阻不一致,自放电的大小不同,容量有所差异,难免存在落后蓄电池。整组蓄电池如果有个别容量严重不足(内阻过大),会影响蓄电池组的出力和直流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本文通过对一起变电站直流电源事件的分析,引出对蓄电池内阻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蓄电池组的状态是直流系统能否正常工作的根本,关系到变电站一、二次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本文通过对电力系统大部分变电站蓄电池的日常测量方法,分析存在的弊端,提出最简单的解决方法,提高蓄电池测量的准确性,并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相似文献   

20.
对变电站蓄电池运行维护中开路监测、内阻测试、单体一致性等关键技术的难点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策略。通过对3个供电局的调研,总结了蓄电池在线监测、远程维护和容量预估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和存在问题,指出运用数据系统对蓄电池运行状态进行监控是变电站备用电源管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