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上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是泌尿系统肿瘤中最重要的病理类型之一。UTUC占所有尿路上皮癌的5%~10%,其在西方国家的年发病率估计为2/100 000,尽管发病率低,但UTUC的特点是病死率和复发率高[1-2]。在所有UTUC病例中,只有15%~25%在诊断时是侵入性的,侵袭肌壁的pT2/pT3期UTUCs的5年生存率为50%[3]。在美国男性癌症患者中,转移性上尿路上皮癌的病死率排名第八[1]。特别是对于转移性上尿路上皮癌,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转移性上尿路上皮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5%[3]。  相似文献   

2.
<正>头颈部恶性肿瘤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球癌症发病率中排名第六位[1],可发生于唇、舌、鼻咽、口腔、甲状腺和喉等多个部位[2]。在头颈部恶性肿瘤中口腔癌的发病率最高,且由于口腔癌起病隐匿,早期发现和诊断率低,5年生存率仅为50%左右[3]。目前,口腔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由于手术治疗效果欠佳,化学治疗仍然是大多数癌症的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正>甲状腺癌在世界癌症发病率中排名第九,是女性第五常见的恶性肿瘤[1]。临床上,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一般采用高分辨率超声及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B超具有一定的诊断主观性,而穿刺细胞学检查由于取样标本较少,可能存在假阴性。因此需要寻找更有效的检查指标来弥补目前临床诊疗的不足。白细胞介素(ILs)是属于细胞因子超家族的小蛋白信号分子,在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中的作用至关重要[2]。各种血清白细胞介素在临床上可作为不同肿瘤的诊断、预后标志物[3]。  相似文献   

4.
<正>目前,乳腺癌已成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2020年全球约230万例女性乳腺癌新增病例数,占所有恶性肿瘤病例数的1/4 [1-2]。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患病人群逐渐趋向年轻化[3]。随着乳腺癌诊治手段的不断进步与患者生存期的不断延长,  相似文献   

5.
<正>根据《CACA胃癌整合诊治指南(精简版)》等资料[1-2]显示,胃癌在全球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排名第5位,病死率排名第4位,在中国的恶性肿瘤中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排名第3位。我国每年新发胃癌病例超过67.9万例,死亡人数高达49.8万例。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胃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逐渐增加,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和增加社会的医疗负担[3]。目前国内仍缺乏有效的胃癌普查手段,导致多数患者在被确诊时已处于肿瘤进展期,约占90%[4]。  相似文献   

6.
<正>近年来,我国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2022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甲状腺癌发病率在15~44岁人群中位居第二大癌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甲状腺癌是仅次于乳腺癌和肺癌的第三大癌症[1]。虽然甲状腺癌治疗效果很好,但是治疗毒性和长期复发的风险,可能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水平[2]。病耻感(stigma)是指健康人群针对病患否定性、排斥性的社会行为,当病患主观预估或客观经历这种不平等对待后,产生间歇性或持续性的羞耻感,  相似文献   

7.
<正>乳腺癌已超越肺癌成为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也是全世界女性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1]。腋窝淋巴结(ALN)的状态对乳腺癌分期、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也是术后放化疗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2]。术前对ALN状态的准确评估,对选择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目前判断乳腺癌患者ALN状态主要依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或者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但两者均属于有创检查,患者创伤大,恢复周期长,且可能出现并发症[3]。  相似文献   

8.
<正>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GLOBOCAN 2020估计在2020年原发性肺癌(发病率为11.4%)是仅次于乳腺癌(发病率为11.7%)发病率居于第二位的肿瘤,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病死率达18%)[1]。临床研究证明癌症患者易并发血栓[2-3],癌症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9倍[4],且VTE的发生会使癌症患者的死亡可能性增加2~6倍,  相似文献   

9.
<正>肺癌是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具有极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据国家癌症中心统计,2022年中国预计有4 796 996例新发的癌症病例以及3 193 744例癌症死亡病例,其中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于首位[1-2]。肺癌依据病理类型可分为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前者约占85%,严重威胁国民健康[3]。  相似文献   

10.
梁霜  张蕾  宋卿 《河北医学》2023,(12):2109-2112
<正>大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在全球癌症发病率中排名第三,病死率占第二位。仅2018年就有超过88.1万例新发死亡,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1]。在世界范围内,超过一半以上CRC患者死于肿瘤远处转移,转移性CRC仍然是一种难以治愈的肿瘤。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最高能达到90%,但在晚期转移的情况下,这一比例降低到8%[2]。目前,我国的CRC患者逐步呈现年轻化的趋势,肥胖和超重、  相似文献   

11.
<正>据2020 GLOBOCAN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预估肺癌病例约220万例,约占癌症总病例数的11.4%,在所有癌症中发病率排名第二,在癌症死亡病例中,肺癌依旧是最主要的死因[1]。在我国,肺癌发病率依然高居榜首,截止到2020年,我国新发癌症病例约457万例,其中新发肺癌约82万例,占新发癌症总数的17.9%,癌症死亡约300万例,其中肺癌约占癌症死亡总数的23.8%[2]。目前,临床上对于肺癌通常采用联合治疗,包括手术、全身治疗(化疗、免疫治疗和靶向药物)和局部放射治疗、介入治疗等手段,  相似文献   

12.
<正>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一种以代谢和生殖障碍为特征的常见疾病,在育龄期女性中的发病率为5%~10%[1],且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约40%的PCOS患者因无排卵或稀发排卵导致不孕,占无排卵性不孕症的70%~80%[2]。PCOS的发病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除不孕外,PCOS患者还可出现月经紊乱、多毛、痤疮、肥胖、胰岛素抵抗等[3],并且PCOS患者妊娠后的早期流产率高达30%~50%[4],患复发性流产的概率为40%~56%[5]。目前西医治疗PCOS以生活方式干预、  相似文献   

13.
<正>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是冠心病一种严重类型,具有病情凶险、进展快等特点,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心律失常,甚至诱发心源性猝死[1]。ACS多见于中老年人群,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临床常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开通相关病变冠状动脉,降低病死率[2];但术后17%~27%的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影响预后[3]。同时,焦虑抑郁情绪不仅会影响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也会增加患者病死率[4]。本研究分析132例男性ACS患者行PCI术后新发焦虑抑郁的危险因素,并创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2022年全球癌症统计数据库显示,肺癌仍然是导致全球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且大多肺癌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总体预后较差[2,3]。胸部CT和肿瘤组织活检是目前肺癌早期筛查、监测病情进展、评估治疗效果的主要临床方法[4]。然而目前在高危人群中进行胸部CT和组织活检的比例并不高[5]。因此一种新型肿瘤检测方式:液体活组织检查,已成为近几年癌症管理中的关键工具。  相似文献   

15.
<正>全球肺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据全球癌症统计报告2020年的数据统计,全球肺癌新发病例约220万例,发病率居第二位(11.4%)[1];2018年,我国肺癌新发病例数和死亡数均列于首位[2]。肺癌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其治疗效果取决于患者的特征、肿瘤的组织学类型,以及评估的生物标志物,不同病理类型的肺癌治疗方案不同。因此,准确地判断肺癌的病理类型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至关重要。目前,临床用于鉴别肺癌病理类型的方式有很多种,例如:  相似文献   

16.
罗旭  周士琪  陈绍平   《四川医学》2023,44(10):1099-1103
<正>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肺癌按组织病理学分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rcinoma, NSCLC)和小细胞肺癌(small-cell lung carcinoma, SCLC)。NSCLC是最常见的,约占肺癌总发病率的85%[1]。尽管目前有多种治疗方法,但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低于20%[2]。miR-210已被证明在多种类型的癌症中都表达上调,其与NSCLC关系密切。有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7.
<正>据2020年全球癌症数据发布,肺癌的发病率排第二位,死亡率排第一位[1]。作为肺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非小细胞肺癌(non-sam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85%,主要包括腺癌和鳞癌[2]。由于临床症状的非特异性及筛查尚未普及,我国肺癌患者的基数较大,多数确诊时已是晚期,预后较差。既往以铂类为基础的双药化疗是晚期NSCLC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但其有效率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3]。  相似文献   

18.
<正>肺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1-2],其中以肺腺癌最为高发,其发病率几乎占肺癌的50%[3]。对于多数患者而言,传统的肺腺癌切除手术病死率高,晚期患者难以进行手术,只能以放化疗等全身治疗为主,但治疗效果较差。近十几年来,肺腺癌基因靶向药物的应用逐渐成为最受欢迎的领域之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是肺腺癌众多驱动基因中最常见突变类型[4]。有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19.
<正>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是最常见的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HNSCC),占癌症总发病率的2%~5%,主要分布于印度及斯里兰卡,是男性癌症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1]。OSCC被认为是一种侵袭性癌症,其 5 年总生存率不足 60%,在晚期阶段则更低[2]。  相似文献   

20.
<正>全球癌症统计2020数据显示前列腺癌发病率高居全球男性肿瘤的第二位[1]。随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筛查、人口的老龄化及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我国前列腺癌发病率也逐年上升[2]。近一半的患者在初诊时就已经出现转移,对转移性前列腺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