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采用海藻酸钠-壳聚糖作为载体对磷脂酶A2进行固定,以固定化酶的活力回收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分析对固定化条件进行优化,最优固定化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2.0%,壳聚糖浓度2.0%,钙离子浓度0.25mol/L,戊二醛质量百分浓度0.3%,交联时间7h,此时固定化酶活力回收率达到74.8%;对固定化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其最适温度为55℃,最适pH为5.0。该固定化酶重复使用7次后活力可以保持54%以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果也显示海藻酸钠-壳聚糖能较好的固定磷脂酶A2。  相似文献   

2.
果胶酶的固定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海藻酸钠为载体固定化果胶酶 ,研究了海藻酸钠浓度、戊二醛浓度、CaCl2 浓度、酶使用量对固定化果胶酶活性的影响 ,同时对固定化果胶酶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以 4 . 0 %的海藻酸钠为载体、0 . 2 0 %的戊二醛为交联剂、0. 10mol/L的CaCl2 为凝聚剂、用酶量为 0 . 5 0mL时所得的固定化果胶酶活力保存率可达95 . 2 % ,回收使用 10次以后 ,酶的活力回收率为 76 . 1%。  相似文献   

3.
海藻酸钠固定化米曲霉产果胶酶及其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海藻酸钠为载体固定化米曲霉产果胶酶.研究海藻酸钠浓度、CaCl2浓度、固定化时间对果胶酶固定化率与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以3.5%的海藻酸钠为载体、1.5%的CaCl2为凝聚剂、固定化时间2.5 h时所得的固定化果胶酶活力保存率最大,固定化率可达97.5%,固定化酶活性为3600U/g,固定化后果胶酶耐热性与游离酶相比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4.
以海藻酸钠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采用交联吸附法固定扩展青霉脂肪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固定化主要因素对固定化酶活力的影响,优化固定化条件。结果表明,海藻酸钠浓度为3%、氯化钙为1%、戊二醛浓度为2.5%的条件下,酶浓度为0.03g/mL,pH为10.0,固定温度为40℃,固定时间为30min,该条件下固定化酶活最高为22895u/g,酶活回收率达到67.57%。在有机体系中,固定化脂肪酶的酯化能力明显高于游离态脂肪酶。在重复利用9次后,固定化脂肪酶的酶活降为初始状态的50%。  相似文献   

5.
壳聚糖/海藻酸钠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以壳聚糖、海藻酸钠为包埋材料,戊二醛为交联剂,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研究了固定化条件与固定化酶的活力回收的关系.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的固定化方法,即:壳聚糖(脱乙酰度=85%)浓度为1.5%、海藻酸钠浓度为2%、戊二醛浓度为1.0%、钙离子浓度为0.7mol/L、pH为5,固定化酶的活力回收达到83.8%.固定化酶的最适温度为60℃,最适pH为5,该固定化酶重复使用5次后,其活力仍能保持70%.由于β-葡萄糖苷酶比较昂贵,采用固定化技术将其固定在载体上反复使用,可以达到简化工艺、降低成本的目的,作用于大豆异黄酮的水解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分别以海藻酸钠、壳聚糖为载体,采用包埋-交联法固定β-呋喃果糖苷酶。对固定化过程中氯化钙浓度、戊二醛浓度、加酶量、包埋时间、交联时间等因素进行考察;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载体制备与酶固定化中的主要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对固定化酶活力回收比较,壳聚糖固定化酶活力回收率优于海藻酸钠。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明胶和改性明胶,分别制备明胶-壳聚糖-海藻酸钠凝胶,采用其包埋木瓜蛋白酶。以硬度和酶活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明胶-壳聚糖-海藻酸钠质量浓度、CaCl2浓度和pH因素的影响,并采用均匀实验优化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及均匀优化实验,获得固定化酶制备最佳条件:使用明胶优化结果:明胶浓度0.45%、壳聚糖浓度0.42%、海藻酸钠浓度2.55%、CaCl2浓度0.8 mol/L、缓冲液pH7.5;使用改性明胶优化结果:改性明胶浓度0.45%、壳聚糖浓度0.15%、海藻酸钠浓度2.55%、CaCl2浓度0.8 mol/L、pH6.5。均匀实验优化结果表明,与使用明胶相比使用改性明胶的酶活提高37%,硬度减少35%。使用改性明胶可提高固定化酶的酶活力,为提高固定化酶活力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采用海藻酸钠-壳聚糖固定化碱性果胶酶,通过对固定化酶活力回收率影响条件的讨论,确定碱性果胶酶固定化的最优条件为:海藻酸钠3%,碳酸钙1.5%,游离酶1 500 U/g,乳化时间50 min,乳化剂MOA-3用量0.4 mL/L,转速500 r/min,壳聚糖1.5%。结果表明:固定化酶活力回收率达到69.23%。制备的固定化酶最适pH为9,最适温度为60℃,这种固定化酶比游离酶的耐热性和耐碱性有明显提高,而且固定化操作稳定性较好,重复利用5次后,酶活力仍可保持原来的60%。  相似文献   

9.
对采用海藻酸钠固定化碱性蛋白酶的方法和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优化方法确定固定化的最优条件,得到的最佳条件为:海藻酸钠浓度3.1%,pH9.4,CaCl2浓度3.0%,游离酶添加量10000U/g,时间1.8h,固定化酶活力可达5518U/g。固定化酶的最适pH为10,最适温度为60℃,制得的固定化酶的热力学稳定性和操作稳定性较好。此外,固定化酶重复利用5个循环后酶活力仅降低40%。  相似文献   

10.
磁性壳聚糖、海藻酸钠固定β-呋喃果糖苷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海藻酸钠、壳聚糖复合Fe3O4为载体,采用包埋―交联法固定β–呋喃果糖苷酶。对固定化过程氯化钙浓度、戊二醛浓度、加酶量、包埋时间、交联时间等因素进行考察;并采用正交试验对载体制备与酶固定化中主要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对固定化酶活力回收比较,磁性海藻酸钠固定化酶活力回收率优于磁性壳聚糖。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超声强化海藻酸钠固定化木瓜蛋白酶酶活性与超声对凝胶结构影响之间的联系。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均匀试验法优化得到超声强化海藻酸钠固定化木瓜蛋白酶酶活性的最佳条件为:40 kHz、0.45 W/cm2、20 min、70 ℃,预测相对酶活力为342.64%。进一步研究不同超声频率、功率对海藻酸钠凝胶结构的影响,利用电子显微镜与图像数字化处理技术定量评价凝胶结构变化程度。发现超声处理对凝胶结构的影响趋势与超声强化海藻酸钠固定化木瓜蛋白酶活性趋势一致,且在最佳超声强化海藻酸钠固定化木瓜蛋白酶活性条件下,凝胶结构变化最显著。表明超声强化海藻酸钠固定化木瓜蛋白酶活性与超声对凝胶结构的影响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海藻酸钠-壳聚糖共固定化菠萝茎蛋白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海藻酸钠、壳聚糖为材料共固定化菠萝茎蛋白酶,并对固定化条件以及固定化酶的酶学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确定固定化酶的最佳条件为:酶用量0.4mg/g、海藻酸钠浓度3.0%、壳聚糖浓度1.0%、CaCl2浓度5.5%、固化时间90min。固定化后的酶重复使用4次后,相对酶活力仍保留80%以上,固化效果较好。同时,固定化酶最适反应温度和热稳定性提高,反应pH向碱性偏移,酶学特性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13.
以二步法制备的ACA微胶囊为载体,对β-葡萄糖苷酶进行固定化,以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的酶比活力和酶的稳定性为考查指标,对影响二步法制备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的各因素及其性质进行了探讨。ACA微胶囊二步法固定β-葡萄糖苷酶的优化条件是:3.5%海藻酸钠溶解0.15g酶,逐滴滴入到2%的CaCl2溶液中引发25min,所形成微球先在0.4%壳聚糖(0.5%(v/v)醋酸溶解)溶液中进行成膜反应,再在0.2%海藻酸钠进行覆膜反应,然后用1%戊二醛交联4h(4℃)。用上述最适条件制备固定化酶,总酶活的回收率为68.3%。4℃下贮藏,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的酶活力在一个月内保持稳定,重复使用3次后其活力仍保持在原来的80%以上。固定化酶反应的最适温度是60℃,最适pH是4.6。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化海藻酸钠和CaCl_2对硝基还原假单胞菌SP.001细胞的固定化条件。方法以海藻酸钠为载体,通过包埋法固定化谷氨酰胺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固定化细胞制备条件进行优化。结果单因素实验中,当海藻酸钠和CaCl_2的浓度分别为4%和3%、酶液量与海藻酸钠的体积比为1:2、固定化时间为3 h时,包埋效果最好,测得固定化细胞回收率较高,可达80.5%。通过正交实验得出最佳组合为:酶液量与海藻酸钠体积比1:3,固定化时间3 h,海藻酸钠浓度4%,CaCl_2浓度3%,固定化细胞回收率达到85.78%。结论本研究优化了海藻酸钠包埋法固定硝基还原假单胞菌的条件,并对固定化细胞的性质进行探讨,为硝基还原假单胞菌所产的谷氨酰胺酶的固定化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Pectinase was immobilized on an activated agar-gel support by multipoint attachment. The maximal activity of immobilized pectinase was obtained at 5 °C, pH 3.6, with a 24 h reaction time at an enzyme dose of 0.52 mg protein/g gel, and the gel was activated with 1.0 M glycidol. These conditions increased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the immobilized pectinase 19-fold compared with the free enzyme at 65 °C. The optimal temperature for pectinase activity changed from 40 to 50 °C after immobilization; however, the optimal pH remained unchanged. The immobilized enzyme also exhibited great operational stability, and an 81% residual activity was observed in the immobilized enzyme after 10 batch reactions.  相似文献   

16.
用活性炭吸附糖化酶,再以不同配比的聚乙烯醇-海藻酸钠复合溶胶覆膜,分别对固定化条件、米氏常数、酶活残留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活性炭覆海藻酸钠复合膜固定化方法为最佳,即海藻酸钠:聚乙烯醇配比为8:2,溶胶浓度为1.5%,固化时间为120min。该方法得到的固定化酶米氏常数为3.6mg/mL,重复使用七次后其酶活残留率为88%。  相似文献   

17.
利用Mn2+对Ca2+呈换后形成的海藻酸锰固定化酵母细胞对木薯淀粉双酶法水解后的糖化液进行发酵.正交试验对海藻酸锰固定化细胞的固化条件和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固定化最佳条件为CaCl2浓度0.2mol/L,海藻酸钠浓度2.0%,MnSO4浓度1.2%.发酵最佳条件为初还原糖浓度20%,颗粒填充率30%,发酵液pH值为5.0.强度实验表明,海藻酸锰固定化酵母细胞的耐磷酸盐能力是海藻酸钙固定化酵母细胞的3倍左右.对海藻酸锰、海藻酸钙固定化酵母细胞进行13批次发酵对比试验,表明第3批次后海藻酸锰固定化酵母细胞的糖利用率和酒精度都比海藻酸钙固定化酵母细胞要高.  相似文献   

18.
海藻酸钠与羧甲基纤维素钠固定化高温碱性脂肪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海藻酸钠和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复合载体,研究包埋法固定化毕赤酵母高温碱性脂肪酶。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不同载体、载体浓度、酶与载体配比等因子对脂肪酶固定化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对脂肪酶固定化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包埋法固定化脂肪酶的最优条件为海藻酸钠含量1.0%、羧甲基纤维素钠含量0.25%、加酶量50 U/(g载体)、CaCl2浓度0.4 mol/L,固定化时间40 min。在最优固定化条件下,固定化脂肪酶酶活收率达99.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