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5 毫秒
1.
口服缓控释剂型结构对体外释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述近年口服缓控释制剂剂型结构对体外释药的影响,为缓释制剂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查阅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常见的骨架型、包衣型、渗透泵型、微囊型、混合型等白服缓控释制剂的剂型结构及其对体外释药的影响分别加以概述。结果:同一药物,可以考虑制成不同的剂型结构,同一剂型结构又可以根据需求制成不同的剂型。结论:口服缓控释制剂剂型结构对体外释药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中药口服缓控释制剂进行综合论述,为我国中药缓控释制剂的研究与发展提供参考经验。方法:全面收集掌握近十年以来世界范围内中药口服缓控释制剂的研究资料与结果,从中药缓控释制剂的类型、体内释放评价、体外释放评价以及体内外相关性等方面进行研究。结论:目前,世界范围内的中药口服缓控释制剂的研究主要侧重点在于制剂加工生产工艺和体外释药性等方面,中药口服缓控释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体内释药特性和药动学过程等生物药剂学方面的研究涉及比较少,中药口服缓控释制剂的设计原理和质量评价体系方面的研究基本上还没有起步。因此,需要全面扩充中药口服缓控释制剂的研究内容,加大研究力度,持续拓展研究空间,以提升我国中药口服缓控释制剂的研究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3.
曾雪芳  李卫中 《今日药学》2008,18(2):20-21,19
本文首先介绍了口服缓控释制剂的研究概况及其特点,然后按照释药机制综述了定时、定速、定位3种类型的口服缓控释制剂。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介绍了口服缓控释制剂的研究概况及其特点,然后按照释药机制综述了定时、定速、定位3种类型的口服缓控释制剂.  相似文献   

5.
《中国药房》2015,(16):2281-2284
目的:综述口服缓控释系统的研究进展。方法:以"骨架片""渗透泵片""纳米技术""缓控释制剂"等为关键词,在Elsevier期刊、清华大学镜像、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检索源检索相关文献,筛选2009-2014年口服缓控释系统的释药机制、剂型及制备技术等研究进行综述。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651 055篇,其中有效文献237篇。口服缓控释制剂的释药机制主要有扩散、溶蚀、溶出、渗透泵和离子交换等,常用剂型有骨架片、渗透泵片、胃滞留制剂、结肠定位制剂、定时脉冲胶囊等,最新的制备技术有纳米制剂技术、靶向制剂技术、固体分散技术和半固体制剂技术等。结论:口服缓控释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已经成为缓控释制剂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但作为一种新型给药系统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药用高分子在缓控释制剂中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缓控释制剂的发展除与制药设备的不断发展、革新有关外,药用高分子在该类制剂中也是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一些新型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使缓控释制剂步入了定时、定向、定位、速效、高效、长效的精密化给药阶段,出现了口服渗透泵控释制剂、脉冲式释药系统、环境敏感型定位释药系统、结肠定位给药系统等新型缓控释制剂。辅料的成分、组成与结构对药物的释放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缓控释制剂中合理应用新型高分子材料,就具有重要的意义。1药用高分子作为药物载体药用高分子的广泛研究和应用,促进了缓控释制剂的快  相似文献   

7.
目的 针对各类口服液体缓控释技术的释药机理、应用特点及局限性进行综述,为此类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方法 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口服液体缓控释技术进行整理归纳。结果 目前已有基于离子交换树脂和微囊技术的口服液体缓控释制剂上市,此外,微球、固体脂质纳米粒、原位凝胶等技术也应用于口服液体缓控释制剂领域。结论 口服液体缓控释给药系统相比于传统固体缓控释制剂,因其口服可接受性良好,剂量调整灵活,给药依从性优势明显,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口服缓,控释制剂的食物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口服缓、控释制剂的食物效应是指缓、控释制剂与食物同服后,吸收速度或程度显著增加或减少,即生物利用度发生显著性变化.缓、控释制剂的剂量一般为常释制剂的2~3倍,临床应用要求安全有效,但食物可能使缓、控释制剂的释药速度发生改变而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可能使剂量突释而影响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固体分散体的控释机理及中药固体分散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介绍固体分散体的释药机理,以及固体分散技术在中药剂型改革中的研究进展。方法:综述了固体分散体的控释机理,总结近年来固体分散技术在中药速释、缓控释制剂中的研究成果。结果:不同的固体分散体系可表现不同的释药机理,运用不同的载体和方法可以制得速释或缓释的中药固体分散体。结论:固体分散技术用于中药缓控释制剂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0.
微丸作为一种多单元释药系统,有着普通制剂难以比拟的优越性而倍受瞩目。查阅近年中药缓控释微丸制剂研究的有关文献资料,本文对中药缓控释微丸的特点、种类、辅料、制备新方法、存在的问题及思考几个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研究开发中药口服缓控释制剂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口服缓、控释制剂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张南生  张秀华 《中国药师》2003,6(7):436-436,441
目的:对常用口服缓、控释制剂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方法:通过对我院2000年度住院患者使用的口服缓、控释制剂的用法进行调查。结果:患者使用的12种口服缓、控释制剂,不合理使用率较高,个别品种达79.62%,正确使用的只有3个品种。结论:口服缓、控释制剂在临床上由于使用不当如服用次数过多、过少、掰断使用而使患者得不到最恰当的治疗,引起不良反应增加或费用增加。  相似文献   

12.
刘薇  周建平  吕慧侠 《药学进展》2006,30(5):212-216
综述窄吸收窗药物缓释制剂开发相关的最新进展和策略。药物(或制剂)与其吸收部位的接触时间是由药物通过胃肠道转运的速度所决定的。而缓释制剂要达到有效的缓释效果,必须要持续地将药物释放到吸收部位。目前用于提高窄吸收窗药物缓释制剂生物利用度的策略主要是减少药物在非吸收窗部位的破坏、拓宽药物的吸收窗和延长药物在吸收窗的滞留时间。  相似文献   

13.
在以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为辅料的药物缓控释制剂中,药物的释放行为主要取决于PLGA聚合物的降解行为。PLGA的降解行为受骨架结构、环境因素和剂型因素等影响。对PLGA的降解机制进行剖析,并综述影响PLGA降解行为的相关因素,包括PLGA的单体聚乳酸与聚乙醇酸的比例、相对分子质量、pH值、结晶度、温度、药物的类型和基质包封药物后的剂型等,同时论述了其对缓控释制剂药物释放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刘燕好  廖世雄 《上海医药》2014,(7):46-48,53
临床上在使用缓、控释制剂过程中常出现给药次数过多或过少以及掰开或嚼碎后服用等错误情况,致使药物不能很好地发挥治疗效果,同时造成不必要的医疗资源浪费。为保障患者安全、有效和合理地使用缓、控释制剂,本文就缓、控释制剂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和药学监护点进行总结和分析,以供广大医务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5.
体外条件对不同类型灯盏花素缓控释制剂释放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燕  曾祥腾  潘卫三 《药学学报》2008,43(11):1161-1164
灯盏花素是从灯盏花中提取的黄酮类活性成分,包括灯盏乙素和灯盏甲素.灯盏乙素是其主要活性成分,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治疗脑血管栓塞等症及心血管疾病等[1].随着中药现代化的兴起,将服用次数多、生物利用度低的灯盏花素普通制剂开发成新制剂已成为热点.以渗透泵和凝胶骨架技术为代表的缓控释制剂以其安全、顺应性好等优点发展快速.  相似文献   

16.
利用生物可降解高分子材料包埋化学治疗药物制成控缓释剂型颅内植入后,在脑瘤局部定点化学治疗,可绕过血脑屏障,极大地提高瘤内药物浓度,同时降低身体其他部位的药物浓度。该文综述了近年来颅内植入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口服缓/控释药物制剂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介绍口服缓/控释药物制剂技术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几年国内外文献报道,进行分析、归纳.结果:该技术正发展成为3种各具特点又相互结合的技术,即定位释放技术、定时释放技术和定速释放技术.结论:研究口服缓/控释药物制剂技术,对提高药物疗效、开展临床药学研究、推动医药科研和制药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缓控释药物在现今临床使用上已日趋广泛,也是药物制剂学研究的热点内容。本文简要地介绍了缓控释制剂的释药原理,并列举了常用的缓控释药品及正确的使用方法,为临床工作者合理应用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口服药品说明书中关于服药时间与服药方法的标注情况,探讨如何保证患者正确使用药物。方法收集我院361份口服西药说明书,按有无标注服药时间进行统计;46种缓控释及肠溶制剂按有无标注服药方法进行统计。结果 361份药品说明书中,标注服药时间的143份,占全部品种的39.61%;46种缓控释及肠溶制剂中,标注服药方法的30种,占全部品种的65.22%。结论为保证患者正确使用药物,应规范药品说明书的书写,同时药师应善于归纳总结,做好用药指导,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近年来国内外硝苯地平缓控释制剂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为硝苯地平缓控释制剂的开发研制提供参考。方法查阅了目前主要的硝苯地平缓控释制剂制备技术如缓控释片技术(骨架型技术、渗透泵技术、脉冲技术和薄膜包衣技术)、缓控释胶囊技术、微囊技术、微球技术、脂质体技术和纳米技术,以及一些新技术的文献和资料。结果和结论为了更好的满足高血压患者的用药需求,研制可以实现平穗给药和择时给药的硝苯地平缓控释制剂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