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0 毫秒
1.
目的研究红雪茶提取物(HXC)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降脂保肝作用。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建立NAFLD大鼠模型,同时分别采用不同剂量的HXC(含生药0.9、2.7g.kg-1.d-1)以及复方蛋氨酸胆碱片(1.2g.kg-1.d-1)进行防治。实验6周后,观察大鼠肝脏病理变化并检测各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肝组织TC、TG、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HXC高剂量可以明显降低肝湿质量与肝指数,显著降低血清中的ALT、AST、TC、TG、LDL-C及肝组织中的TC、TG、MDA,升高血清中的HDL-C及肝组织中的SOD,脂肪变性和水样变性程度明显减轻。结论 HXC对高糖高脂饮食诱发的大鼠NAFLD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脂、减少脂质在肝脏中堆积以及提高机体抗氧化活力,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降脂灵药物对动物高血脂的影响。方法以降脂灵1.5g.kg-1.d-1、3g.kg-1.d-1、6.0g.kg-1.d-1低、中、高3个剂量分别给予腹腔注射蛋黄乳液致高血脂小鼠及高脂饲料喂养致高血脂大鼠,观察降脂灵对受试动物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TC/HDL-C)的影响。结果该制剂中、高剂量显著降低高脂小鼠血清TC(P<0.05);高剂量组显著降低高脂小鼠血清TG(P<0.01);中剂量组可显著降低高脂大鼠血清TC(P<0.05)、TG(P<0.05)及TC/HDL-C(P<0.01),并且显著提高HDL-C的含量(P<0.05);高剂量组显著降低高脂大鼠血清TC(P<0.01)、TG(P<0.01)及LDL-C(P<0.05)、TC/HDL-C(P<0.05)。结论降脂灵对高血脂动物有明显的降脂和调节脂代谢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复方苦豆子颗粒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除空白对照组外,用喂饲高脂饲料法复制大鼠高脂模型,实验分空白对照组、高脂模型组、复方苦豆子颗粒组(低、中、高剂量组,分别喂饲生药7g.kg-1.d-1、15g.kg-1.d-1、22g.kg-1.d-1)、血脂康组(0.8g.kg-1.d-1),给药后每4wk抽1次血,连续3次,分别测定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结果:高脂模型组血浆TC、TG、LDL-C、VLDL-C、HDL-C和MDA含量显著上升,同时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增加;给予复方苦豆子颗粒4wk后,各组血浆TC、TG、LDL-C、VLDL-C、MDA及AI水平均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复方苦豆子颗粒对高脂血症大鼠具有调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金线莲甲醇提取物对高血脂大鼠血脂及肝酯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致大鼠高脂血症模型,给予不同剂量的金线莲甲醇提取物给药后治疗,实验设正常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非诺贝特组和金线莲总膏高、中、低剂量(1 000、500、250 mg·kg-1)组,分别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肝脏组织匀浆中TC和TG的含量,并做肝脏病理学观察。结果金线莲总膏500、1 000 mg·kg-1剂量组可明显降低大鼠血清TC、TG和LDL-C的水平,并能显著提高血清HDL-C含量,其中高剂量组效果最好。另外高剂量组可显著降低肝脏TC和TG的水平。结论金线莲甲醇提取物在高血脂大鼠模型中具有显著地降血脂和肝脂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菲参胶囊对实验性高脂血症模型大鼠的降脂效果。方法取72只♂大鼠,普通饲料预饲7 d后取血,检测血清TC。根据血清中TC的水平随机均分为普饲组、模型组、美降之组及菲参胶囊高、中、低剂量组。除普饲组外,各组大鼠换用高脂饲料饲养。各组同时分别ig给予0.5%CMC-Na、美降之4 mg·kg-1、菲参胶囊原生药4、2、1 g·kg-1,qd,第28日晚禁饲不禁水,次日晨取血检测TG、TC、HDL-C、LDL-C,并计算TC/HDL-C。结果中、高剂量的菲参胶囊对大鼠实验性高脂血症有明显的防治作用,能呈剂量依赖性地降低高脂模型大鼠血清中的TC、TG、LDL-C、TC/HDL-C,对血清中的HDL-C则有升高或抑制其降低作用;低剂量菲参胶囊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模型也有调血脂作用。结论菲参胶囊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具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荷丹片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荷丹片高(3g·kg-1·d-1)、中(1.5g·kg-1·d-1)、低(0.5g·kg-1·d-1)剂量组及辛伐他汀组,每组8只。正常组给予普通鼠饲料喂养,其余各组使用高脂饲料造模。12周后取各组大鼠腹主动脉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主动脉形态学变化;腹静脉取血测定各组大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及NO含量。结果:高剂量荷丹片可以升高血清SOD、NO水平,降低血清MDA水平,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荷丹片高剂量组与辛伐他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荷丹片组镜下表现主动脉粥样硬化组织损伤明显减轻。结论:高剂量荷丹片通过减轻AS大鼠氧化应激发挥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灵芝三七降脂片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高脂饲料喂饲2周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然后连续给予模型大鼠阳性药血脂康及灵芝三七降脂片高、低两剂量4周,测定大鼠体重和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含量。结果给予高脂饲料后大鼠体重和血脂显著升高,灵芝三七降脂片能够明显降低喂饲高脂饲料小鼠血清TC,TG及LDL-C含量,并提高HDL-C含量。结论灵芝三七降脂片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具有明显的降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蜂蜡素(Fenglasu,FLS)及蜂蜡素固体分散体(Fenglasu solid dispersion,FLS-SD)对高脂血症大鼠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高脂饲料喂养制备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分别给予高,中,低剂量FLS及FLS-SD(50,100,200 mg·kg-1·d-1),测定大鼠血清中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100(apoB100)含量,计算LDL-C/HDL-C和apoA1/apoB100的比值。结果:FLS及FLS-SD均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显著降低高血脂大鼠血清TC,TG,LDL-C,apoB100和LDL-C/HDL-C比值,显著升高HDL-C、apoA1和apoA1/apoB100比值,且FLS-SD作用强于FLS。结论:FLS-SD可有效调节高脂血症大鼠的脂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林氏降脂方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的降脂与肝保护作用。方法:取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等容蒸馏水)组、模型(等容蒸馏水)组、阳性对照(脂脉康胶囊0.4 g/kg)组和林氏降脂方高、中、低剂量[12.962、6.481、3.241 g(生药)/kg]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大鼠普通饲料喂养,其余各组大鼠高脂乳剂联合高脂饲料喂养以复制高脂血症模型;复制模型的同时ig给予相应药物,每日1次,连续6周。末次给药后,处死各组大鼠,检测其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并观察其病理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TC、TG、LDL-C、ALT、AST水平均升高,HDL-C含量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林氏降脂方高剂量组大鼠的TC、TG、LDL-C、ALT、AST水平均降低,HDL-C含量增加;林氏降脂方中、低剂量组大鼠的TC、TG含量减少,HDL-C含量增加;林氏降脂方中剂量组大鼠的AST活性减弱,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理切片显示,模型组大鼠肝细胞弥散浊肿、重度脂肪变性,林氏降脂方中、低剂量组大鼠轻度脂肪变性,林氏降脂方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肝细胞基本正常。结论:林氏降脂方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具有降脂作用,并能改善肝脏脂肪变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火麻仁油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代谢及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建立大鼠高脂血症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火麻仁油高剂量组1.5 g·kg-1、中剂量组1.0 g·kg-1、低剂量组0.5 g·kg-1和血脂康阳性对照组(0.5 g·kg-1),连续给药35 d,观察不同剂量火麻仁油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丙二醛(MD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肝脏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等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火麻仁油各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清中TC、TG、ALT的含量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指数(P<0.05或P<0.01)、并显著提高血清和肝脏中SOD酶活性(P<0.01);中、高剂量可以显著性地降低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清AST、MDA含量(P<0.01);高剂量可以显著降低血清LDL-C以及肝脏中MDA含量(P<0.01)。结论:火麻仁油对高脂血症大鼠具有良好的降血脂的作用,而且具有较好的肝脏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脂质代谢和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加味二至胶囊对大鼠复合型脂肪肝的调脂保肝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饲料、酒精及四氯化碳复制大鼠复合型脂肪肝模型,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加味二至胶囊高剂量组(MEP1)、加味二至胶囊中剂量组(MEP2)、加味二至胶囊低剂量组(MEP3)及东宝肝泰组(DB),然后测定各组肝脏指数,血清脂质TC、TG、HDL及LDL含量,测定血清ALT及AST含量,肝匀浆中游离脂肪酸、SOD及MDA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肝脏指数,血清脂质TC、TG、LDL,血清转氨酶ALT、AST含量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HDL较空白对照组显著降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SOD活性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肝脏指数,血清脂质TC、TG、LDL,血清转氨酶ALT、AST含量均显著降低,HDL含量显著升高。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SOD活性显著提高,MDA含量明显降低。结论:加味二至胶囊具有较好的降脂保肝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十二味穿甲片对高脂性大鼠脂肪肝模型的防治作用。方法:将SD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十二味穿甲片原料2.8,1.4,0.7 g·kg-1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除空白对照组灌胃(ig)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大鼠灌胃脂肪乳剂,每日早上9:00给予1次、连续5周,建立高脂性脂肪肝大鼠模型。造模同时灌胃给药(供试药采用十二味穿甲片的原料浸膏粉),每日下午16:00给予1次,5周后称取体质量、肝湿重,计算肝指数,检测大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含量,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TC、TG和肝湿重显著增加,肝指数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血清ALT、AST明显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镜下观肝小叶细胞内弥漫性密集细小的脂滴空泡。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十二味穿甲片原料2.8,1.4,0.7 g·kg-1剂量组肝湿重、肝指数,以及血清TC、TG、ALT均有下降,其中十二味穿甲片原料0.7 g·kg-1剂量组肝指数差异显著(P<0.05)、十二味穿甲片原料各剂量组血清TC,以及1.4,0.7 g·kg-1剂量组血清TG差异显著(P<0.05或0.01);镜下观十二味穿甲片原料2.8,1.4 g·kg-1剂量组大鼠肝细胞索排列整齐,肝窦清晰可见,细胞质内脂滴消失,肝细胞结构正常,较模型对照组显著改善,十二味穿甲片原料0.7 g·kg-1剂量组肝脂肪变性与模型对照组比无明显改善。结论:十二味穿甲片原料具有良好的抗高脂性脂肪肝作用,并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3.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由于发病机制复杂,死亡率高,已成为医学领域内的一大难题.研究表明,传统中医药可以起到抗ALI作用,但其在体内的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明确.本文对截至目前研究所得的ALI致病机制、传统中医药对ALI的治疗经验以及中西医的对比进行综述,为治疗ALI提供理论基础和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大鼠高脂性脂肪肝的治疗作用。方法以脂肪乳剂灌胃的方法建立高脂性脂肪肝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高脂性脂肪肝大鼠随机分为EGCG(10、20和40 mg.kg-1)3个剂量治疗组、非诺贝特治疗组(20 mg.kg-1)以及模型对照组。分别观察EGCG对高脂性脂肪肝大鼠的肝重和肝脏系数、血脂水平、肝功能指标以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光镜和电镜观察大鼠肝组织脂质变性程度和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EGCG10、20、40 mg.kg-1治疗6 wk后,高脂性脂肪肝大鼠肝重和肝脏系数、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游离脂肪酸(FFA)、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以及肝组织中TC和TG含量明显降低(P<0.05或P<0.01),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明显升高(P<0.05或P<0.01),同时肝组织中丙二醛(MDA)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并且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趋势。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给予EGCG的大鼠肝组织脂质变性程度和肝细胞超微结构改变明显减轻(P<0.01)。结论EGCG 10、20、40mg.kg-1治疗6 wk后,对高脂性脂肪肝大鼠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脂水平和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5.
水林佳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灏东  任孟军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3):1921-1922
目的:探讨水林佳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90例,试验组46例,服用水林佳105mg,3次/日;对照组44例,口服硫普罗宁100 mg,3次/日,观察期为3个月。治疗前后检测肝转氨酶、血胆固醇、甘油三酯、肝纤维谱及超声影像变化。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时,试验组ALT、AST、TC、TG及HA、LN、PC-Ⅲ均明显下降,肝脏影像学也有明显改善。对照组虽ALT、AST有所下降,但HA、LN、PC-Ⅲ和肝脏影像学无明显改善。观察期间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水林佳具有保肝、降血脂、改善肝纤维化的作用,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人参茎叶皂苷对小鼠脂肪肝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人参茎叶皂苷对小鼠脂肪肝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C)和模型组。喂高脂饲料复制脂肪肝模型,12 wk后证实造模成功后,模型组小鼠随机分为高脂组(HF);正常饮食治疗组(NT);人参茎叶皂苷小剂量组(GSL1);人参茎叶皂苷大剂量组(GSL2)。除HF组饲高脂饲料外,其余各组饲基础饲料。GSL1组给予GSL50 mg.kg-1.d-1灌胃,GSL2组给予GSL 100 mg.kg-1.d-1灌胃,其余各组以同等容积蒸馏水灌胃。灌胃2wk后处死所有动物,检测血清TC、TG、HDL-C、LDL-C、ALT含量;并观察肝指数和肝组织TC、TG、SOD、MDA含量,肝脏病理形态学改变及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细胞色素P450 2E1(CYP2E1)的表达。结果GSL2组可以明显降低肝指数、血脂、肝脂和MDA含量,增加SOD活性,改善小鼠肝脏病理形态学改变,增加肝组织PPARαmRNA水平、降低CYP2E1 mRNA水平。NT组脂肪肝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但效果不理想;GSL1组各项指标与NT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人参茎叶皂苷可能通过增加肝组织PPARαmRNA表达,降低血脂和肝脂水平;并且通过降低CYP2E1 mRNA表达,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发挥治疗脂肪肝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小檗碱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肝脏脂肪沉积的改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喂养8周的方法建立NAFLD大鼠模型。将成功建立的NAFL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18)、阳性对照组(n=18)及实验组(n=18)。另选择18只未加任何干预的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大鼠灌胃10 mg·kg-1·d-1罗格列酮,实验组灌胃162 mg·kg-1·d-1小檗碱,对照组与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连续干预4周。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血清游离脂肪酸(FFA)含量;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油红O染色观察大鼠肝脏病理学变化和脂肪沉积情况;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肝X受体α(LXRα)、脂肪酸合成酶(FAS)蛋白表达。结果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实验组大鼠血清ALT水平分别为(45.68±5.64),(71.61±5.25),(54.78±3.82),(63.37±5.16)U·L-1;AST水平分别为(216.24±55.28),(336.56±73.12),(252.42±33.56),(286.48±48.59)U·L-1;TC水平分别为(1.32±0.31),(4.05±1.12),(1.81±0.67),(2.63±0.94)mmol·L-1;TG水平分别为(0.28±0.14),(0.81±0.18),(0.47±0.15),(0.63±0.17)mmol·L-1;FFA水平分别为(227.45±48.16),(446.56±53.72),(271.37±28.87),(319.36±55.64)μmoL·L-1;大鼠肝组织中LXRα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2±0.11,1.21±0.13,0.41±0.09,0.96±0.04;FAS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8±0.09,1.28±0.11,0.45±0.08,0.93±0.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小檗碱可改善NAFLD大鼠脂质代谢和肝功能,减轻肝脏组织病变程度,减少脂肪沉积,抑制LXRα/FAS信号通路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胆石六号颗粒对高脂血症小鼠调脂保肝的作用。方法:将60只小鼠随机分成正常组(K)、模型组(M)、给药组(胆石六号颗粒,D)和阳性对照组(辛伐他汀,Y),每组15只,采用高脂饮食法建立高脂血症小鼠模型;用试剂盒检测各组小鼠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采用比色法检测肝脏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肝脏HE染色观察肝组织形态变化。结果:高脂饮食可引起小鼠腹部脂肪堆积,使肝脏明显发生脂肪变性;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血清转氨酶、TC、TG、LDL-C明显升高(P<0.05),HDL-C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胆石六号颗粒能明显降低小鼠肝指数,降低血清TC、TG、LDL-C、AST、ALT及肝脏MDA(P<0.01)水平,提高血清HDL-C含量及肝脏SOD活力(P<0.01),明显改善肝脏组织中脂肪浸润;与阳性对照组比较,胆石六号颗粒组小鼠肝指数,血清TC、TG、LDL-C、AST、ALT、HDL-C,以及肝脏MDA和SOD没有明显差异。结论:胆石六号颗粒对高脂血症小鼠具有调脂保肝作用,有可能作为治疗高脂血症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