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磁共振胆胰管成像诊断小儿胆道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磁共振胆胰管造影(MRCP)诊断小儿胆道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胆道疾病患儿的MR I和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表现。结果:新生儿肝炎8例,其肝内、外胆管通畅。新生儿胆道闭锁10例,未见完整肝外胆道显示,6例冠状位T2W I示肝门部限局三角形高信号影,4例门静脉周围增宽,肝门部条索状长T2信号。胆总管囊肿42例,其中Todan iⅠ型32例、Ⅱ型3例、Ⅳa型5例、Ⅴ型2例;20例显示胆胰管合流异常,其中胆-胰型13例,胰-胆型7例。结论:MRCP可以准确鉴别新生儿肝炎及先天性胆道闭锁引起的新生儿黄疸;可清楚显示胆总管囊肿及胆胰管异常合流形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外胆管癌的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影像表现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外胆管癌经MRCP检查,综合分析MRCP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MRCP显示肿块26例,病变部位胆管中断,梗阻近端形态呈截断状或圆锥状16例,鸟嘴状或鼠尾状12例,杯口状8例。29例显示梗阻远端的胆管。定位诊断准确率为88.9%,定性诊断准确率为77.8%。结论常规MRCP是诊断肝外胆管癌的重要手段,对肝外胆管癌定位诊断尚准确,定性诊断有较高特异性,但依然有待其他手段的补充。  相似文献   

3.
Gd-DTPA增强在MRCP图像质量控制中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静脉注射钆喷酸葡胺(Gd-DTPA)增强在抑制影响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图像质量的腹部小血管高信号中的作用。方法:选择临床可疑有胰胆管病变并准备行MRI检查患者31例做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人分别行Gd-DTPA增强前及增强后1~5min、5~10min1、0~15min MRCP扫描,测量并比较增强前后MRCP图像上肝脏、胰腺、胆总管、胰管的信噪比(SNR)以及胆总管与肝实质、胰管与胰腺的信号强度比(SIR)。结果:静脉注射Gd-DTPA增强后1~5min、5~10min及10~15min图像上胰胆管树各解剖结构显示情况和平均等级分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Gd-DTPA增强后的MRCP图像胰胆管树解剖结构显示情况和平均等级分数与增强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0)。Gd-DTPA增强后MRCP图像上来自肠系膜上静脉及其分支与胰管重叠的血管信号、左右门静脉及其分支与肝内二级胆管重叠的血管信号被明显抑制,肝脏及胰腺信号强度降低,胰胆管树对比度提高,肝内2级胆管、肝总管、胆总管和胰管显示更加清楚。结论:MRCP成像中,静脉注射Gd-DTPA增强能抑制来自左右门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及其分支等血管的高信号,提高胰胆管树的对比度,明显改善MRCP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三维高分辨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磁共振胆胰管成像(3D-HR sMRCP)和二维单次激发厚层放射状磁共振胆胰管成像(SSh-MRCP/RAD)的图像质量。方法:30例受检者,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32~87岁,平均60.2岁,分别行3D-HRs MRCP与SSh-MRCP/RAD扫描,对所有图像均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定量比较图像相对信号强度和相对对比度;定性比较:对肝内外胆管、胆囊管、胆囊、胰管解剖显示及图像整体伪影进行评价。结果:3D-HR sMRCP的相对信号强度和相对对比信号强度要高于SSh-MRCP/RAD(P<0.001);3D-HR sMRCP显示胆囊管、肝内2级胆管、胰管效果优于SSh-MRCP/RAD(P<0.001),两种成像方式显示胆总管、胆囊、肝内一级胆管效果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D-HRs MRCP图像伪影比SSh-MRCP/RAD明显(P<0.001)。结论:3D-HR sMRCP图像整体质量优于SSh-MRCP/RAD,但其伪影较明显,两者各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磁共振成像2D-FIESTA序列对婴幼儿胆道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磁共振成像2D-FIESTA序列对婴幼儿胆道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8例婴幼儿患者行MR检查胆道系统。患儿口服水合氯醛或静注安定镇静。行轴位、冠状和矢状2D-FIESTA扫描。不需屏气。不使用MR对比剂。在ADW工作站上以最大强度投影(M IP)和多平面重建(MPR)方式重建图像。结果3例肝移植术后、2例胆总管囊肿、1例胆胰管合流异常患儿的MR I表现均经手术证实,2例正常婴幼儿经随访证实。MR I的2D-FIESTA序列可清晰显示患儿的肝外胆管及门静脉、肝静脉和下腔静脉,肝动脉显示欠清晰。结论MR I的2D-FIESTA序列可在自由呼吸、不使用对比剂的条件下准确显示婴幼儿的胆道系统病变。  相似文献   

6.
磁共振胆胰管成像与ERCP及临床手术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MRCP与ERCP及临床手术病理对照研究,评价MRCP对胆胰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10例正常者行MRCP检查,40例胆道疾病患者施行US、MRCP检查,其中20例行ERCP检查;将MRCP图像与ERCP图像采用非双盲法对照分析,并与手术病理对照。MRCP采用快速自旋回波(FSE)及返转恢复(STIR)序列,2D图像经3D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后处理。结果:MRCP能清楚显示正常胆管树及胰管结构;MRCP、ERCP显示病变部位准确性分别为100%及90%,MRCP优于ERCP;MRCP确定病变性质准确性为90%,与ERCP相似。结论:MRCP在诊断胆胰管疾病方面简便、安全、无创伤、无需造影剂;而且在病变定位和定位上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及准确性,在很多情况下可取代ERCP或PTC的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在黄疸中医辨证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2例梗阻性黄疸患者进行MRI及MRCP检查,同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与临床诊断、化验结果或手术和病理结果对比分析。结果:72例梗阻性黄疸病例中医辨证阳黄30例,主要以结石、炎症、先天囊肿为主;阴黄42例,主要以肝内、肝外肿瘤为主,并发现肝外胆管扩张程度阴黄高于阳黄。前者以重度和中度黄疸为主,占38/42,且形态以软藤状为主,占38/42;后者以轻度和中度黄疸为主,占28/30,且形态以枯枝状为主,占17/24。结论:MRCP图像清晰,能清楚显示扩张肝内胆管、胆总管、胆囊的形态、部位以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对梗阻性黄疸中医辨证分型的诊断具有一定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中成像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时,应用胃肠道阴性对比剂(葡萄糖酸亚铁糖浆)后,不同成像方法的优,缺点。方法:50例受检者口服12% V/V葡萄糖酸亚铁糖浆后进行MRCP检查;采用GE1.5T MRI扫描机,常规薄层MIP成像及厚层单次激发成像(Single-Shot),薄层单次激发MIP成像。结果:随着TE时间的延长,葡萄糖酸亚铁糖浆对胃肠道液体信号的抑制作用增强,使MRCP时胆胰管显影更加清晰,尤其在单次激发成像时,结合MIP与厚层单次激发图像可以得到更多信息。结论:口服胃肠道4阴性对比剂后行MRCP检查,能够抑制胃肠道内液体信号,使胆胰管显影更加清晰,特别是在单次激发成像时。  相似文献   

9.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伴胆胰疾病CT及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伴胆胰疾病的CT和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临床随访证实的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伴胆胰疾病的CT和MRI表现,其中21例行CT平扫及增强,9例行MRI平扫、增强以及MRCP。结果: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CT及MRI表现壶腹周围含液气囊性病灶。MRCP表现为十二指肠内侧间壶腹部突出高信号囊性病灶。25例患者中合并胆胰病变CT和/或MRI表现为胆总管及肝内胆管结石13例,胆管扩张及壁增厚强化8例,胰腺肿胀3例,胰周脂肪层模糊4例及渗出2例,肾前筋膜增厚5例,胰管串珠样扩张2例。结论:CT及MR能显示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同时显示胆胰疾病引起胆管及胰腺形态学改变,有助于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伴胆胰疾病诊断。  相似文献   

10.
肝移植术后血管和胆系并发症的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和MR胰胆管成像(MRCP)对诊断肝移植术后血管及胆管并发症的价值。方法7例原位肝移植术后患者均用磁共振(MR)快速自旋回波(TSE)序列及快速小角度激发梯度回波(FLASH)序列常规扫描、MRCP、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动态增强3DMRA检查,分析各序列图像特点。结果术后正常2例,主要表现少量腹水,积血和轻度淋巴结增大。血管并发症4例:肝动脉过长迂曲1例,肝动脉供体端瘤样轻度扩张2例;门静脉轻度狭窄2例,位于吻合口;肝静脉末梢分支杵状扩张2例。胆系并发症3例:吻合口胆管狭窄3例;在吻合口以外的胆管狭窄2例,位于肝门及肝内;胆总管在吻合口扭曲2例;胆囊管残端黏液囊肿2例;胆漏1例。结论MRA和胆管造影作为1种非侵袭性影像检查方法,可准确、快速诊断肝移植术后出现的血管和胆管并发症,对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成人肝脏胆管错构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内胆管错构瘤的影像学表现。对所有患者均行磁共振成像(MRI)平扫、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增强扫描,并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结果 T1WI病变呈低于肝实质的信号,呈多发,沿血管胆管树分布, T2WI病灶显示清楚,呈明显的高信号,在MRCP序列上,多数病变显示为高信号,与T2WI比较,显示的病变数量有所减少。MRCP显示肝内多发类囊状高信号病变,与可见的胆管树不相通。增强扫描示各期病灶无强化,在增强扫描60 s,3 min肝实质明显强化,小囊状信号未见明显强化,形成明显的对比。结论成人肝内胆管错构瘤在影像学上无特征性表现,类似于肝转移瘤、肝脓肿、肝海绵状血管瘤等常见的肝囊性占位病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马根维显(Gd—DTPA)溶液作为胃肠道阴性对比剂对改善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质量的价值。方法:对30例疑有胰、胆管系统疾病的患者口服对比剂前后分别行常规腹部MR和MRCP检查,采用相同的扫描参数及定位。结果:所有病例口服对比剂后MRCP扫描,胃及十二指肠内液体高信号均较前有明显下降,图像质量明显提高。口服稀释的Gd—DTPA溶液前后,MRCP检查胆总管、胰管及胆囊结构的显示效果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口服稀释的Gd—DTPA溶液是一种安全有效降低胃肠道液体高信号强度、改善MRCP图像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在腹部胰胆管水成像中优势及其应用。方法搜集我院2011年1月~2011年4月进行腹部磁共振检查的患者50例,采用西门子Verio3.0T磁共振,8通道相阵控腹部线圈,haste序列,spair序列及MRCP胰胆管成像序列进行轴位相扫描。结果采用3.0T磁共振的haste序列能够在自由呼吸的状态下,缩短扫描时间同时获得高质量的图像;spair序列具有很好的脂肪抑制效果,能极大的提高对病变的显示;与haste技术结合的MRCP序列能对胰管、肝内胆管、胆囊、胆总管的病变显示的更加清楚。结论西门子3.0T磁共振并行采集技术及haste、spair序列在腹部扫描中,能获得高质量的图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选择出静脉用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作为MR胰胆管成像(MRCP)口服胃肠道阴性对比剂的最佳浓度及容量;评价口服Gd-DTPA对比剂在抑制胃肠道高信号、改善MRCP图像质量中的作用.方法 (1)体外实验:对不同浓度Gd-DTPA稀释液及温开水空白对照组行T1WI、T2WI、二维单层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及三维半傅立叶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HASTE)序列扫描,测量不同成像序列上的信号强度并计算增强率,选择出最佳浓度;(2)临床实验:分别配制不同容量的最佳浓度Gd-DTPA稀释液作为MRCP口服胃肠道阴性对比剂,选择出最佳容量;以最佳浓度和容量Gd-DTPA对比剂对24例临床疑有胰胆管病变的患者行口服前及口服后5~10、10~15 minMRCP扫描,分析图像质量.统计方法采用计算机软件包SPSS 10.0版,对实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T1WI上对照组均为低信号,Gd-DTPA浓度≤0.01 mol/L时为完全高信号;T2WI上对照组为明亮高信号,Gd-DTPA浓度≥0.015 mol/L为完全低信号;2D FSE单层MRCP图像上对照组为明亮高信号,Gd-DTPA浓度在0.0025~0.0300 mol/L之间均为低信号;3D HASTE MRCP图像上对照组为明亮高信号,Gd-DTPA浓度≥0.01 mol/L时为完全低信号;容量≥100 ml浓度为0.01 mol/L的Gd-DTPA对比剂对胃及十二指肠内液体高信号的抑制效果完全;24例患者口服100 ml浓度为0.01 mol/LGd-DTPA对比剂10~15 min后MRCP图像上肝内1、2、3级胆管、肝总管、胆囊、胆总管、胰管头、体、尾的平均等级分数(分别为3.63、3.46、3.08、3.71、3.87、3.88、3.79、3.71、3.50)略高于5~10 min的图像(分别为3.54、3.46、3.00、3.79、3.96、3.87、3.71、3.67、3.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口服对比剂后肝内3级胆管、胆总管、胰管的等级分数明显高于口服对比剂前(分别为2.79、3.71、3.50、3.42、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36、4.75、7.86、8.05、7.55,P值均<0.05).结论 100 ml浓度0.01 mol/L的Gd-DTPA对比剂能使胃及十二指肠内潴留液高信号抑制完全,可作为MRCP理想的胃肠道阴性对比剂;口服对比剂后5~10 min行MRCP扫描,图像质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刘焦枝  李光  刘波   《放射学实践》2012,27(2):195-197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MRI诊断价值。方法:搜集12例临床证实的AIP患者资料,12例均行MRI平扫、增强扫描及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RCP),分析总结AIP的MRI表现特点。结果:12例AIP中7例表现为弥漫性胰腺体积增大,1例表现为胰腺体尾部肿大,MRI平扫胰腺信号欠均匀,T1WI呈高低混杂信号,T2WI信号普遍增高,另4例以胰头肿大为主,MRI示胰头区类似软组织信号肿块影,与周围胰腺组织信号一致;病灶增强扫描动脉期强化不明显,门脉期逐渐强化;MRCP示胆总管胰腺段变细,伴肝内外胆管不同程度扩张,胰腺管弥漫性狭窄。结论:AIP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对AIP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MRCP对诊断良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良恶性胆管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25例经病理证实的良恶性胆道梗阻包括胆囊及胆道结石10例,单纯胆囊结石3例,胆总管囊肿合并结石1例,壶腹及胰头癌6例,肝门癌3例,以及胆囊癌2例的MRCP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MRCP检查是以PHILIPS GYROSCAN NT 1.0磁共振成像仪并用3D-FSE序列和常规SE序列进行的。结果在所有病人中成功地进行了MRCP检查。其表现随病变性质与部位不同而异,如肝内胆管明显扩张且呈软藤状见于肝门癌。胆总管横行截断,断端形态规则见于胆管上段腺癌。胆总管明显增宽呈壶腹状,胆囊明显增大见于胆总管囊肿。结论MRCP应成为诊断良恶性胆道梗阻的推荐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及快速三维容积动态增强扫描(LAVA)联合应用在低位胆道梗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及临床随访证实的低位胆道梗阻患者的MRCP及LAVA增强影像表现,包括病变部位、大小、范围及其周围受侵情况等。结果 MRCP与LAVA对低位胆道梗阻性病变的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0%和86%,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MRCP与LAVA两者联合诊断准确率为96%,与单项MRCP或LAVA检查的准确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MRCP结合LAVA联合应用能较好地对低位胆道梗阻性病变进行定位、定性诊断,提高早期肿瘤的检出率,并能准确描述病变的范围及其浸润或累及范围。  相似文献   

18.
戴攀   《放射学实践》2012,27(9):971-974
目的:探讨MRI对先天性胆管囊肿及其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先天性胆管囊肿患者的MRI及MRCP表现,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本组45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根据MRI和MRCP图像,分型结果为Ⅰ型19例、Ⅱ型3例、Ⅲ型0例、Ⅳ型14例Ⅴ型9例,分型结果与手术对比符合率为100%;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并发症中,MRI正确诊断结石12例(12/16),胆囊炎11例(11/12),胆管炎3例(3/4),胰腺炎1例(1/2),诊断结果与手术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MRI与MRCP有助于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及其并发症的的诊断及术前评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钆塞酸二钠(Gd-EOB-DTPA)磁共振胆管造影术(MRC)在胆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12月解放军309医院收治的20例患胆道梗阻或其他病变需行Gd-EOB-DTPA MRC检查的患者,采用3.0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对所有20例患者行常规上腹部平扫+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Gd-EOB-DTPA动态增强扫描,以及肝胆特异期、T1容积内插体部检查(VIBE)冠状位+轴位扫描,并将冠状位图像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获得胆管树图像。对各序列的影像学特征做出诊断,并与穿刺、手术病理、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及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对照。结果本组20例患者中,胆管解剖变异者7例。其中,胆囊管经胆总管前方汇入胆总管左侧壁1例,经胆总管后方汇入胆总管左侧壁3例,胆囊管开口于肝外胆管下1/3处2例,胆囊管汇入右肝管1例。胆管梗阻11例,其中,完全性梗阻8例(肝门部胆管恶性占位5例、胆总管恶性占位1例、胆总管下端结石1例,胆总管周围淋巴结转移1例);部分梗阻3例(胰头占位1例,胆总管结石1例,胃窦癌侵及胆总管1例)。胆漏2例。硬化性胆管炎1例。其中,1例患者同时有胆漏及胆囊管汇入右肝管变异。结论 Gd-EOB-DTPA MRC检查能够直接显示肝内外胆管系统解剖结构以及胆管通畅情况,能为胆管疾病的诊断提供更多的信息,可以进一步应用于胆管疾病的检查。  相似文献   

20.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在胰胆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胰胆管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重T2加权多次激发对100例临床拟诊胆道梗阻的患者进行MRCP检查,并经手术病理或其他影像学或临床资料证实。恶性梗阻28例,其中胰头癌9例,壶腹癌6例,胆管癌1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直接侵犯3例;良性梗阻72例,其中胆总管结石33例,胆囊切除术后狭窄5例,胆囊炎或结石26例,慢性胰腺炎4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2例,硬化性胆管炎2例。结果 MRCP较清晰地显示了各种胰胆管疾病的部位和形态。本组定位诊断准确率为85%。MRCP的诊断敏感性为75%,特异性为83%,准确性为81%,阳性预测值为85%,阴性预测值为93%。结论 MRCP对于胆道梗阻性病变的定位较为准确,结合MRI平扫及资源像,定性诊断也有一定的特异性,是一种安全、无创的检查手段,能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