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2.
SMT再流焊工艺及其仿真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回顾考察了迅速发展中SMT再流焊方法和工艺的发展及其研究现状,着重评价了国外制定再流焊工艺研究的技术水平,以及国内在制定再流焊工艺方面的状况和不足,最后展望了再流焊工艺的预测仿真对制定再流焊工艺的巨大影响和促进.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回流炉温度曲线的构成,并给出了典型温度曲线以及温度曲线上主要控制点的工艺参数和调整方法。  相似文献   

4.
再流焊温度曲线记录器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常青  郑毅  张小燕 《电子工艺技术》2000,21(3):107-109,128
目前由于QFP和BGA等器件的大量采用 ,如何准确地测试、调整印制板温度曲线是提高焊接质量的关键。本文重点阐述了WJQ - 3温度记录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前提高生产率的努力,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提高单个机器的性能与整体地提高生产线和工厂的性能。对设备的关注大部分集中在贴装机和丝印机上,它们被公认为是瓶颈和产生缺陷的最大源头。但是,为了获得最大的生产线效率,必须分析和改进所有的操作。目前的研究表明,对回流焊接工艺的精确控制以及对焊接工艺的持续自动监测,可提高生产线的产量,从而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随着表面贴装技术的发展,再流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介绍了再流焊接的一般技术要求,并给出了典型温度曲线以及温度曲线上主要控制点的工艺参数。同时还介绍了再流焊中常见的质量缺陷,并粗浅地讨论了其产生的原因及其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再流焊接工艺作为SMT生产线上的核心工艺环节,其质量与效率的提高集中体现在再流焊温度曲线的优化与控制上。再流焊焊接工艺仿真与预测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提出了再流焊焊接工艺仿真简化模型,将其应用于计算机辅助分析中,预测再流焊温度曲线,辅助工艺制定。  相似文献   

8.
随着电子行业引入了无铅化焊料,这对标准的表面贴装工艺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最大的变化发生在再流焊接工艺中,因为无铅化焊膏需要较高的温度和比常规的SnPb焊料严格的工艺控制要求。当PCB通过再流焊接加热炉的时候,以不同的速率对元器件进行加热,这样会导致电路板上面的温度形成梯度。通过早期预知样品的温度梯度,可以使得优化再流炉的设置和热电偶的连接点变得很容易。  相似文献   

9.
再流焊接技术和波峰焊接技术是目前电子组装中两大关键技术。其参数设定及工艺调整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产品焊接质量及生产直通率。针对目前焊接技术工艺特点,结合实际生产经验,对其调试步骤及技巧给予了指导性论述,并总结了实操过程中一些关键技术及要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介绍了P18-L25A红外再流焊机适用技术范围,主要结构形式的设计,主要设计指标,该机工作原理及关键技术的设计与研制。  相似文献   

11.
鲜飞 《电子与封装》2005,5(3):16-18,5
随着表面贴装技术的发展,再流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介绍了再流焊接的一般技术要求,并给出了典型温度曲线以及温度曲线上主要控制点的工艺参数。同时还介绍了再流焊中常见的质量缺陷,并粗浅地讨论了其产生的原因及其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2.
随着表面贴装技术的发展,再流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从多个方面对再流焊工艺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3.
随着表面贴装技术的发展,再流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中介绍了再流焊的一般技术要求,并给出了典型温度曲线以及温度曲线上主要控制点的工艺参数。同时还介绍了再流焊中常见的质量缺陷,并粗浅地讨论了其产生的原因及其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Sn-Ag-Cu焊料应用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概述了NEC的Sn-Ag-Cu焊料的应用技术现状和引起剥离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日本等国家用无铅焊锡的发展趋势及无铅焊锡的再流焊工艺与设备。  相似文献   

16.
17.
N_2再流焊炉今井正昭(日本电热计器)原来的氮气再流焊是为了克服以往再流焊中有氧化现象的缺点,并把注意力放在焊膏流动性的改良方面,作为追求焊接高可靠性和高密度装配的一个环节而出现。但是有关氟利昂、乙烷的使用规定以及彻底废除其使用的日程的规定,改变了依...  相似文献   

18.
简要介绍再流焊接技术,介绍了选择再流焊炉必须考虑的主要因素,提出组建适用于中小批量生产的SMT生产线再流焊炉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9.
20.
全面介绍了P18-T200型台式再流焊机的结构特征、工作原理及其相关技术指标,并结合再流焊机设计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