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西某铜冶炼厂铜炉渣含铜2.73%,具有较高的回收价值。铜物相分析结果表明,该铜炉渣中铜大部分以硫化铜形式存在。针对该铜炉渣分别进行了磨矿细度试验及捕收剂用量试验。结果表明,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85%,丁基黄药用量为80 g/t的条件下,该铜炉渣的浮选性能最佳。在条件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闭路试验,获得了铜品位为26.47%,铜回收率为76.46%的铜精矿,产品符合铜冶炼要求。  相似文献   

2.
铜冶炼渣是一种重要的可回收铜资源。本文详细分析了白银公司1 370 kt/a铜冶炼渣资源处理工程采取铜冶炼炉渣经一定时间缓冷后送选矿,产出铜精矿再返回铜熔炼配料回收铜的技术处理方案。实践证明,渣选矿工艺的铜金属回收率较高,是铜冶炼渣资源处理回收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关于中国铜的资源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的资源效率,是指投入单位铜矿石所能产出的铜产量[1,2]。因此,铜的资源效率越高,获得同等数量的铜所消耗的铜矿资源越少。近年来,中国铜产量快速增长,而铜矿资源明显短缺,目前可开采的铜资源储量仅1670万t,按静态计算,仅可开采8年[3]。铜矿自给率不足50%,矿山铜产量不足已经严重地制约了中国铜工业持续健康发展。若能提高铜的资源效率,则会缓解铜产量增长与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为此,本文计算了中国的铜资源效率;研究了铜资源效率的变化规律;进而找出了在生产中提高铜资源效率的途径和措施。注意:文中数据除特别说明外,均指含铜量。2自产…  相似文献   

4.
铜精炼炉保温过程铜液温度软测量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铜精炼炉保温过程热工机理,建立了铜精炼炉保温过程铜液温度软测量模型,在铜液温度软测量的算法设计中采用数据预处理、黄金分割法搜索区间及其函数链神经网络在线校正等技术。实际应用结果表明,铜精炼炉保温过程铜液温度软测量可以反映保温过程铜液温度的真实变化,有助于实现铜精炼炉精炼过程铜液温度软控制以及提高铜精炼过程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  相似文献   

5.
城门山含铜黄铁矿硫氧混合矿含有可溶性铜(硫酸铜),它给铜的回收和铜硫分离带来很大困难,腐蚀设备。经过研究采用磨矿中加硫化沉淀剂使可溶性铜生成人造铜兰,然后与矿砂一起浮选的浮选工艺。解决了可溶性铜的回收问题;消除了它的危害,提高了铜回收率。  相似文献   

6.
替代铜和铜替代其他材料的行为都会一直存在,但近年来由于铜资源有限,铜价相对较高,替代材料对铜市场的威胁越来越大。本文归纳分析了替代材料的种类,分析了铜价和替代材料对铜消费的影响,并从铜的不同性能和各种铜产品所占市场份额方面分析了铜的替代损失。  相似文献   

7.
对紫金山低品位含铜金矿进行生物浸出—介质转换—氰化提金摇瓶试验,考察不同生物浸出周期铜的浸出率以及生物浸出渣中铜的品位对后续氰化提金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浸出12d,含铜金矿中73%的铜溶出,浸出渣铜品位降至0.096%。生物浸出渣铜品位对氰化浸出有显著影响,随着铜品位的升高,氰化钠耗量、氰化过程铜的浸出率以及贵液铜浓度均升高。为降低铜对氰化提金的影响,生物浸出渣中铜的品位应降至0.1%以下。  相似文献   

8.
某复杂铜铅锌矿矿石特点是含硫高,铜铅锌矿物与硫分离以及铜与铅锌分离难度大,非常复杂难选。试验采用磁选-浮选联合工艺流程,磁选脱除磁黄铁矿,消除其对后续浮选的影响,磁选尾矿采用优先浮选工艺回收铜。优先浮铜采用BP+乙黄药作为捕收剂,LD-1+亚硫酸钠抑制铅,优先浮铜粗精矿铜硫分离,铜硫分离采用腐植酸钠+石灰抑制黄铁矿,提高铜精矿品位。原矿含铜0.36%,含铅0.56%,含硫25.54%,试验获得铜精矿含铜23.61%,含铅0.85%,铜回收率达到74.16%。实现了铜铅硫高效分离,试验指标优良。该浮选新工艺为复杂铜铅锌矿的高效利用提供了有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针对某难选铜硫矿性质,进行优先浮铜,铜粗精矿再磨,铜尾矿选硫的选别工艺,以乙黄药+JQ-1为高效组合捕收剂,新型抑制剂KT-2为铜硫分离抑制剂,采用优先选铜-粗铜精矿再磨-选铜尾矿选硫的选矿工艺流程,进行铜硫浮选试验,最终获得铜品位为22.45%、回收率为86.09%的铜精矿和硫含量为30.35%、回收率为66.29%的硫精矿,实现了铜硫的分离及铜硫的综合回收。  相似文献   

10.
中国铜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政策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铜产业结构总体正在朝着进一步优化的方向发展,但产业结构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显然,中国铜产业结构出现的这种积极变化与中国铜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密不可分。总体来看,我国的铜产业政策能够与时俱进,与铜行业发展之间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展望未来,中国的铜产业政策需要根据中国铜产业结构中仍存在的问题做出相应调整,以最大化地实现我国铜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培养出一批在全球有色金属市场有较强竞争力的铜企业。  相似文献   

11.
铜钼矿床中,铜与钼共生。铜是人体健康的催化剂。高铜对人造成危害。缺铜则影响催化作用的发挥。生产性和生活性铜中毒,用青霉胺驱铜方法失败时,服用四硫代钼醇盐有卓效。  相似文献   

12.
回转式阳极炉在阳极铜浇铸作业过程中存在铜水落差高、飞溅大、铜水温降大、浇铸结束后残余废铜多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贵溪冶炼厂设计了一种滑板出铜装置。实现了阳极炉底部出铜,大幅降低了出铜过程铜水落差、减少了废铜产出量,减少了铜二次冶炼成本。减少了燃料单耗,杜绝了铜水带渣可能,阳极板产品质量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3.
对某铜矿钼品位43.49%、含铜3.37%的钼精矿进行了湿法浸铜工艺试验。结果表明:酸浸除铜和化学氧化-酸浸除铜工艺,铜浸出率较低,钼损失率较高,未能提高钼精矿钼品位;CJ-1溶液除铜工艺铜浸出率高,钼损失率低,可达到提高钼精矿钼品位并降低含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铜炉渣量日益增加,渣选矿技术成为充分利用铜炉渣中宝贵的铜铁资源的重要手段。本文介绍了铜炉渣的性质、成分,并较系统地归纳了国内铜炉渣选矿工艺和设备技术现状,提出了未来铜炉渣综合利用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采用纯Cu粉、Cu-2Zn粉、Cu-2Fe粉、Cu-2Zn-2Fe粉等4种不同成分的渗铜剂,以Fe-Cu-C烧结钢为基体,在1 120~1 150℃、保温30 min工艺下渗铜,研究不同成分渗铜剂的熔渗性能及其对渗铜烧结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同其它3种渗铜剂相比,Cu-2Zn-2Fe渗铜剂渗铜性能最好,烧结钢渗铜后表面质量均匀一致、无溶蚀现象;上下表面硬度基本一致,较未渗铜烧结钢提高了约60%;4种渗铜剂渗铜的烧结钢冲击韧性为13.7~14.0 J/cm2,较未渗铜的提高2倍以上;在渗铜剂中,Fe元素可以降低渗铜剂熔体活性、增加黏度;Zn元素可以降低渗铜剂熔体黏度、增加其活性。  相似文献   

16.
载体支撑的可剥离超薄铜箔的三种常用沉铜方法是:氰化物电沉铜法、焦磷酸盐电沉铜法、硫酸盐电沉铜法。本文对这三种方法进行了总结,并逐一分析了三种沉铜方法的优缺点,分析得出硫酸盐电积铜作为最普及的沉铜方法的原因,并对载体支撑的可剥离超薄铜箔的沉铜方式的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论制度创新与中国铜工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是世界产铜大国但并不是铜的强国。主要原因是铜工业发展严重受到铜企业规则、组织和经营制度的制约。要彻底改变中国铜工业现状 ,就必须依据国际一流铜企业制度的范式来加速我国铜企业的制度创新 ,以降低制度成本费用 ;重新构建国有铜企业组织结构 ;进一步理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加快企业经营制度改革步代。  相似文献   

18.
立足我国铜工业现状,根据计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结合1990~2009年铜消费及GDP数据,利用Eviews5.1软件作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铜消费与GDP间存在协整关系以及双向因果关系。须努力提高国内及海外铜资源开采力度、增加再生铜产量来提升我国铜供应能力,同时调低铜冶炼及加工业产能的扩张速度,以确保国内铜工业产业链协调发展及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湿法炼锌过程中,溶液净化过程中需要进行除铜镉操作,传统除铜镉方法以锌粉为还原剂去除铜镉,锌粉耗量高,产出铜镉渣品位较低。为了降低除铜镉工序物料消耗,提高铜镉渣品位,研究了用锰粉替代锌粉进行硫酸锌溶液中铜镉的去除,研究结果表明,金属锰粉代替锌粉除铜镉工艺可行。除铜镉速率及去除效果均优于电炉锌粉,同时也达到了降低成本的效果,吨锌生产成本降低104.75~129.52元。  相似文献   

20.
铜包铁粉是一种将铜包在铁粉表面形成包覆层的复合粉末,被用来改善铜铁混合粉末组织不均、成分偏析等问题。本文综述了铜包铁粉的应用及制备方法,介绍了机械球磨涂覆法、置换镀铜法、化学镀铜法等铜包铁粉制备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研究进展,总结了铜包铁粉制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铜包铁粉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